作者|時光李
來源|左羅時光(ID:ALX951686)
大家好我是時光李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羨慕各界牛人。
羨慕他們的文采,羨慕他們的才華,羨慕他們的生活……
總是在想,為什麼他們的人生看起來毫不費力,就像開掛了一樣?
有人說,蕓蕓眾生,沒有人能夠不受運氣左右,不論好運還是厄運。從概率上看,我們經歷的好運和厄運相差無幾,而那些所謂人生開掛,只不過是他們對于生活,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控力,盡管比想象的程度低。
總結了成功人士的一些習慣后,發現開掛的他們身上都有這幾個特質,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給你們。
01 獨立思考先講一個老故事,雖說故事有些老套,但思考不一樣,先看完全文再吐槽也不遲。
《伊索寓言》里邊有個“父子抬驢”的典故,說的是一對父子趕著一頭驢準備到集市去賣,走在路上被幾個小姑娘看見了,嘲笑他們真愚蠢,有驢都不知道騎著走,非要走路。父親一聽有道理,就讓兒子騎驢,自己走路。
沒多久被一個老頭看見了,感嘆世風日下,兒子騎驢,竟然讓父親走路,也太不孝順了吧。父親只好讓兒子下來走路,自己騎在驢背上。
趕了一段路又遇到一個婦女,嘲諷做父親的真狠心,自己騎著驢,卻讓兒子走路。父親聽到后,連忙讓兒子也起到驢背上,心想,這下沒人有意見了吧。
誰知走了一段路,又有人說,兩個人騎著一頭瘦驢,也不怕把它累死。父子倆一聽趕緊從驢背上下來,找繩子綁起驢的四條腿,用棍子抬著走。他們經過一座橋的時候,驢掙扎了一下,掉到河里淹死了。
雖然只是個寓言故事,卻揭示出非常深刻的道理:不會思考、沒有主見的人,就會被別人的意見和看法所主導,以致于無所適從,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
從故事中就可看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關于這點,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論語》中就強調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大思想家荀子也在《勸學》中寫道:“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孔子和荀子都強調了學思結合,學思并進,最終要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一個人如果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成為書呆子學究;如果只思考不學習呢?就是閉門造車,成為一個空想家。
獨立思考:既要獨立,又要思考
那怎麼樣才算融會貫通呢?
說白了就是要有自己的主見,而且還能夠運用自如,能夠把學到的東西內化,就是要自己驗證,自己思考,自己悟,把別人的話作為自己加工的材料,從而產生智慧,能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現實問題。
說了那麼多,究竟怎麼樣才能學會獨立思考?下面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的故事,可能對你有所啟發
叔本華是一個堅持獨立思考的典型,他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的序言里說到:真理是我唯一的指路星辰。
他既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他只寫出他認定為真理的東西,其他一切完全被置之度外。” 著名翻譯家韋啟昌先生這樣評價他。
關于叔本華的獨立思考精神,臺灣翻譯叔本華作品的學者劉大悲先生有過這樣生動地描述:“他聽課時有記筆記的習慣,然后再整理,同時附注自己的批評,一絲不茍,再加上獨特的個性和見解,從不人云亦云、盲從附和。”
很贊同克柳夫斯基說的一句話:
“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轉變,不會思考的人暈頭轉向。”
02高度自律《曾國藩》這本書,就寫到 “高度自律”成就了曾國藩,使他成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同時,他也是我國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有人甚言他是 “千古第一完人”。
曾國潘受人啟發,立志不做圣賢便為禽獸,便定下目標寫日記,從不間斷,直到臨死前一天還在寫。
他一生無一日不讀書,晚年讀瞎一只眼,期間仍不停歇,一生講究修身養性。在他逝世前三個小時仍然正襟危坐專注讀書,竟如此自律,臨死之際仍不忘修身養性。
其實,曾國藩也并不是天生就帶有光環的人,他的出生極為普通,沒有才華沒有背景。
年少的時候屢試不中,脾氣暴躁還好色貪玩。但是在他30歲那年,他對自己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從寫日記開始、并堅持讀書、他日日反省修煉,戒驕戒躁戒色,每一分鐘都在和自己本性搏殺,真實針針見血,刀刀剜心。
我們,不必做到像曾國潘那樣的"狠",但最起碼可以從小小改變開始,慢慢的循序漸進前行,每天進步一點點,這也是改變,也可以做到自律。
就如高爾基所說:“哪怕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松下幸之助也曾說:“登峰造極的成就源于自律。”
自律方自由
03 正確人生態度三個工人正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他們:“你們在干什麼?”
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在砌墻?”
第二個人笑笑說:“我們在蓋一座高樓。”
第三個人邊干活邊哼著小曲,他滿面笑容地說:“我們正在建設一座新城市。”
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環境,卻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從三個人的態度上,我們可以看出:
第一個人,是被動工作的人。在他的眼里,工作是一種苦役。
第二個人,是沒有責任和榮譽感的人。他抱著為薪水而工作的態度,為了工作而工作。
第三個人,是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創造力的人。在他身上,看不到絲毫抱怨和不耐煩的痕跡,相反,他充分享受著工作的樂趣。
十年后,第一個人依然在砌墻;
第二個人在辦公室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
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故事中的三個人都會砌墻,他們的人生際遇為何會有如此反差?歸根結底是態度問題。
學習是日積月累的,短時間內看不出成長,時間一長就能有所區別。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 秀才趕考 ]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里。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墻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人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
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
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
“你想想,高墻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
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
跟心愛的人都躺在一起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
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板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
“你想想,墻上種菜不是高種嗎?
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
跟心愛的人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同一個夢,為什麼解釋不一樣導致不同的結果?
故事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應該持積極的態度,才能取得成功。
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能促進人生目的的達到;有助于人生價值的實現;能夠調整人生道路的發展方向。
所以,人這一生,無論你做什麼,或不做什麼,擺正態度是第一位。積極的人生態度,能夠決定你的成敗,改變你的一生。反之,不正確的人生態度,是阻礙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磕磕絆絆一生,終將一事無成。
想要你的人生一樣開掛,
需要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持續不斷的高度自律、以及正確的人生態度,三者相輔相成、相互獨立,缺一不可,不然前功盡棄。
所以,人的成功都絕非偶然,只不過是厚積薄發,積累沉淀的結果。
如果有夢想就要先動起來,然后堅定不移的去執行下去,當你越困難的時候,越是接近成功的時候!
共勉!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2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