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湛江茂名為中心的粵西地區中,生小孩和起名字是人生中的大事。粵西人傳統觀念重,強調多子多福,傳宗接代,又有些信玄學,對于名字比較講究,今天我們就來拋磚引玉,講一講粵西這方面的習俗。
在過去,尤其是解放前,粵西地區早婚早育、多生、多胎的現象很嚴重,這種習慣一直持續到計劃生育時期,雖然國家抓得嚴重,但超生偷生的仍然很多。那個時候,一般家庭都要生4-7個,多的甚至達到十幾個,用俗話說就是:“不怕丑,生到四十九。”
以前的人(包括現代的部分年輕人)將生男孩看得很重,為追求生兒子不惜采取各種手段。有找人算命占卜的,有吃中藥的,有貼男孩掛畫的,有在新人床上放秤砣的……女嬰棄養事件時有發生,這也是造成粵西農村人口多,且男女比率全省最為失調的原因之一。
由于以前孩子難生難養,懷孕時也有很多禁忌,如不能在家動土、打釘、砌灶、安門、鋪床、移動大家具等。孕婦夜晚不能出門,以免撞鬼。生小孩未滿月,外人不能到家探望產婦,產婦也不能參加別人的喜事,以免“沖喜”。有的還請神保佑,如立神位、求神符、戴神符等。
解放前,農村生小孩大多在家里生,請“接生婆”接生,孩子就生在床上或是桶的。解放后,多數到市縣醫院、鎮衛生院分娩。在農村,生了男孩要做“三朝”、“十二朝”(又稱“洗騷”)、滿月(又稱“彌月”)、點燈等風俗。
“三朝斟雞酒”,是指小孩出生第三天,由產婦老公家里人挑上雞和酒到外家報喜。“十二朝擔雞米”,則是由娘家擔來炒米、白米、豬肉、豬腳、肥雞、米酒、酒糟、新衣服、玩具等。有錢人家還要擺滿月酒,在農村搭棚擺,或是到酒店擺,邀同村、同族或親朋好友飲酒慶賀。來吃酒的賓客也會奉上紅包或禮物。滿月酒一般是頭胎,后面幾胎一般不擺酒。
舊社會,新生兒的取名是很講究的,有乳名、族名(同一輩的名字中都有同一字)、學名。起名的習俗有幾種:一種是看“五行”,金木水火土,生辰八字中缺哪樣,就取哪個字;二是想借神靈保佑,就是會“契”神靈名作為中間字,如信奉鎮武大帝的用“鎮”字,信奉康皇的用“康”字,信奉觀音的用“觀”字,信奉土地公的用“土”字;三是用意頭好的字,如財、福、寶、貴、富、壽、豪、保、勇等。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特殊的習慣,因為以前科技和醫療技術不發達,嬰童容易夭折,因此乳名或花名一般要取得賤一些,如狗仔、蝦公、妃牛、牛仔之類的。如果是女孩,取名則隨便一些,叫什麼“鳳”、“妹”比較多。有的為了求子,便將女孩取名為阿娣、觀娣、帶娣、來娣。如果是講白話的地區,也用一個含蓄的名字“韻儀”(意為“揾兒”)。
解放后,年輕一代逐漸改舊俗,起名用春、東、紅、榮、國等政治性名字的較多。如三個孩子,則起名為衛東、衛方、衛紅,即“保衛東方紅”的意思。
改革開放后,年輕人起名多從好聽、有內涵的角度來考慮。男性側重事業、志向,如雄、偉、志、智等;女性側重氣質,如蓮、芳、珍、麗等。而到了2000年以后,港臺的名字受到追捧,什麼“子涵”、“梓軒”、“梓晴”一抓一大把,重名率很高。
隨著時代的變化,粵西地區的重男輕女的風俗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觀,在取名方面,也更加多元而精彩。這些年淘寶上給寶寶取名很迎合年輕人的思想,也不知道淘寶上賣家是用軟件起名,還是真的具備玄學知識的人起名,反正只要把寶寶的生辰八字、以及你們對名字的要求告訴對方,淘寶賣家就給你起一組名字,一直選到你滿意為止,服務起名一次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如今傳統與時代的結合下,你會發覺很多孩子的名字又新穎,又有詩意,比如:諾月、藍辰、拓嘉、碩康……始終我們對祖宗傳下來的習俗,多多少少還會留了一些下來。你們那里在生小孩和起名方面有什麼習俗呢?歡迎討論。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1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