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2022年結婚忌哪三屬相接親

解夢佬

本刊專稿 段文貴 劉紅鵬

婚姻是人類繁衍生息的主要方式和構成家族、親族的基礎,婚禮習俗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標志。人類從混亂的群婚狀態到同族同婚的血緣婚、族外婚發展到最后的一夫一妻制,走過了漫長的歲月。

2022年結婚忌哪三屬相接親

婚俗 象征酸、甜、苦、辣的餃子

有婚姻就有婚禮。婚禮是人生最為隆重的禮儀之一。古代婚禮大致為六個階段,即六禮,分別為: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再加上聘書、禮書和迎親書的結合,統稱為“三書六禮”。婚禮的形式因地域、、習俗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在操辦過程中有所不同,但總體卻在“三書六禮”的框架下進行的。

晉北地區或者山西省,其婚禮習俗基本大同小異。由于受經濟狀況、地域文化、風俗習慣等諸多影響,在細節上又有所不同。可謂“十里風俗不相同”。

下面就晉北地區的一些婚禮習俗做一簡單敘述:

求婚習俗

提親

提親古稱納彩。男方請媒人向女方家送彩禮,向女方家里提議婚事。如果女方家長同意議婚,男方就正式求婚。男方送的彩禮,一般用大雁,而且必須是活的,因為人們認為雁是候鳥,秋南飛而春北歸,來去準時,從無失信,象征男女雙方信守不渝。納彩的禮物,除了雁,還有很多,比如在漢代有多達三十種,都是或借諧音、或借寓意來表達對婚姻的美好祝福。

訂婚

訂婚古稱“納征”。訂婚在過去要轉柬,男女雙方先“求婚帖”、“應允求婚回帖”、雙方“八字帖”,繼而“柬帖”。訂婚這天,女方由其父母或哥嫂陪伴前往男方家。男方要置辦酒席,盛情招待親家和媒婆。席間,媒婆要將雙方的人緣秉性、家庭狀況、彩禮陪奉等,有理有條,滴水不漏地介紹一番,以使雙方有所了解,便于斟酌。這天,男方父母要請媒婆經手送親家“訂親禮”,以示訂下了這門親事。同時,男方父母和其它長輩都要給女方“見面錢”。“見面錢”多少不等,主要表示男方家的誠意和祝賀。

2022年結婚忌哪三屬相接親

新娘下轎

訂婚后,女的穿衣打扮,均由男方適時供給,逢年過節,唱戲,也要請未來的媳婦到家中小住(但不是男居)。婚禮慶典前夕男方要給女方親家送去豐厚的禮品。由男方呈送彩禮和商訂娶親事宜,均由媒婆出面經手或跑腿,中間若出現意外的爭議時,媒婆要進行周旋、調解。

過去,老輩人訂親由媒婆和當家人說了算,訂親前,由媒婆寫“婚單”。“婚單”是將男女的屬相、生辰八字寫在麻紙上,一式雙份。雙方親家各持一份后,方算訂了親。寫了“婚單”就如同娶上門一樣。日后,一方若想解除婚約,必受“婚單”所限,抽不了“婚單”是不能解除婚約的。在古老的過去年輕人是無緣享受“相親”這樣的福分的。即便“相親”,也只是女方蒙頭蓋臉,于閨中,男方伸手摸摸女方的小腳,以此推斷女方的姿容月貌及溫柔賢惠程度。

會親

會親,古稱“請期”。男方看定結婚日子后,由媒人和男方家長帶羊肉、饃饃到女方家協商,征得女方家回意,俗稱“會親”,也叫“擇日”。

會親一般在迎娶前一個多月進行,也有的人家提前幾個月就去會親,以使雙方有充足的時間為嫁娶做準備。會親后,女方趕置嫁妝,男方邀約親朋籌辦婚宴事宜。

雙方會親商定同意后,要用紅紙箋寫迎娶日期時辰,稱“禮帖”。

娶親習俗

古稱“親迎”。娶親即為辦事宴,新婚典禮。

娶親方式

古時晉北地區娶親一般是用花轎,但山區有騾馱轎。騾馱轎就是用騾子馱的喜轎。騾馱轎有藤、竹、木制幾種,一般多為木制結構,由轎身和兩根丈把長的轎桿組成。轎面用紅絨呢或紅布包裹,嚴謹、富麗、華貴、鮮艷奪目。騾馱轎要用兩匹膘肥體壯的騾子來馱,騾子頭纓,脖套串鈴,威風八面。趕轎的人稱“騾客”,“騾客”均為趕畜的“把式”,專管趕轎、起轎和落轎。過去,-般普通的人家是置不起轎子,養不起騾子的,只有家庭富裕的人家才有喜轎和騾子。但是,不論貧富,娶媳婦均得動用騾馱轎。沒有轎和騾子的人家可去租轎和騾子,雇請“騾客”。轎的多少,根據自家光景的好賴而定。通常是一乘轎。

娶親這天,“騾客”會駕著騾馱轎來到東家,東家便將先生掐算須忌諱的事項寫在紅紙上貼到轎門旁,并在轎門掛2尺紅布,“騾客”方可起轎隨同娶親的男女和吹喜的鼓匠班出發去接親。到了女方家吃罷“傳茶”,安頓新娘上了轎,伴娘坐在新娘前方后,即可起轎回程。新郎、伴郎或騎驢或騎馬或徒步尾行轎后。一路上,人歡騾叫、鼓樂聲聲、喜轎悠悠,場面喜慶壯觀。接回新娘后,“騾客”先將喜轎停下,支好,接著便新娘落轎、倒紅氈等婚禮儀式。

2022年結婚忌哪三屬相接親

新娘家精心備好的傳茶

還有的偏遠山區農村,人們有趕著毛驢娶媳婦的風俗。娶親這天,男方家趕著兩頭溫馴的草驢到女方家娶親。臨行前,毛驢頭上纓、扎紅布,驢鞍上搭紅緞被子,一副迎親的“派頭”。路途較遠時,要在頭天夜間出發,星夜兼程,揚鞭“策驢”,趕天亮后到達女方家。娶親隊伍進女方家村邊路口時,要放炮,表示吉日良辰上門娶親如約已到。村里人們聽到放炮聲響便會紛紛趕來,尾隨迎親隊伍女方家中,爭睹娶嫁的熱鬧場面,寂靜的村莊就會沸騰起來。新娘梳洗之后,要穿上紅衣、紅襖、紅褲、紅鞋。新娘家要略備點心、水果、糖塊、紅糖水等“傳茶”,招待娶親人員。同時,要指定專人添草加料,飼喂驢子。吃罷“傳茶”,即接新娘回程。新娘要由其兄弟背出門送到驢背上,隨著娶親的隊伍到新郎家。女方家也要趕幾頭毛驢供男女送親騎和第二天回門時騎用。娶親的隊伍回到新郎家,把男女娶送親人員迎進家后,婆婆領一小姑娘,小姑娘手端茶盤,盤內放小花兒一朵,擦臉粉一盒,紅糖(以后為水果糖)到喜轎前,婆婆給新娘把小花兒別于耳旁頭發上,再把粉兒搽在新媳婦臉上一點,將紅糖或水果糖喂在嘴里少許。這一活動稱“添緣分”,意為建立婆媳之間的和睦孝悌關系和祝愿新娘往后生活甜甜蜜蜜。然后,進行到紅氈、拜高堂等婚禮儀式。由于舊時交通不便,在偏僻村寨,趕著毛驢娶媳婦的習俗世代沿襲。至今在晉北一帶那如線的羊腸小道上仍可看見趕著毛驢娶親的隊伍在山腰間迤邐而行。

男方確定娶親人員和女方確定送親人員

在晉北地區,娶送親人員自古流傳“姑不娶,姨不送,姐姐要了妹妹的命”以及“送進花圪洞”的習俗。另外,不能娶送。未當過娶親的,不能當送親的(指女性)。忌屬相的也不娶送(古文獻有:太歲門前、一、五、九除去本位往前數的說法,即為忌屬相)。服孝的不能娶送,懷孕的不能娶送。娶送親人員先為舅舅,妗妗,依次另排。

呱親(開喜門)

在婚禮的前一天,晉北地區稱呱親。呱親這一天要請鼓樂隊助興,烘托喜慶。吹奏的歌曲有《花為媒》、《鳳求凰》、《西廂記》、《鴛鴦會》、《對歌》、《十對花》、《掛紅燈》、《虞美人》等喜慶樂曲。呱親晚飯要吃饸饹,名曰:“拜堂饸饹”。

迎親當天要做的事宜及準備工作

1、吃早餐。一般為羊雜,溫粉拌豆芽涼菜,炸油糕。

2、壘旺火。

3、給鄰居送喜糕。

4、新郎祭祖,到祖墳設供燒紙,或在家中請回祖先靈位前祭拜。

這一天,在娶親轎未到之前,新娘早晨要吃白面烙餅(烙餅烙好后只翻一次,再格一面,一人獨吃,取意翻身烙餅)。由母親或姐姐梳頭,把臉上的汗毛拔掉,稱“開臉”。穿好衣服后,蓋頭紗:穿上鞋后,腳不著地,由或哥、叔、弟等抱上車(轎)。

迎親

娶親車輛不走重復路線,路上遇有石碾(青龍)、石磨(白虎)、水井、墳墓、下水道等,都用紅紙蓋上。遇有棺材或報喪穿孝服人及墻角、田埂后面的婦女哭啼等情況,應用紅布或紅地毯遮新娘乘座轎的轎門窗口。遇有另一家娶親車隊時,怕喜沖喜,雙娘要紅手絹。如果一方車隊沒有停車時,新娘應扔出一塊紅手絹于車外。車隊到達女方后,要掛紅門簾,返回時摘下帶回。途經村莊放炮。十一點前必須返回。

落轎(停車)方向和下車忌諱

娶親車輛(指新娘乘坐的車輛)要根據新娘的屬相決定車、轎門所對方向。一般為:虎、兔、龍女宜向西。蛇、馬、羊女宜向北。猴、雞、狗女宜向東。豬、鼠、牛女宜向南。新娘上車、下車、人洞房的一瞬間要忌三個屬相,以新娘的年齡屬相,分別為:新人門前一、五、九,除去本年往下數,即:龍、猴、鼠女忌蛇、雞、牛。虎、馬、狗女忌兔、羊、豬。兔、豬、羊女忌龍、鼠、猴。牛、蛇、忌虎、馬、狗。

2022年結婚忌哪三屬相接親

新郎用大紅花綢緞牽著新娘,邁著碎步,款款移向喜棚前拜花堂

迎新親

車輛(轎)停好后,新娘暫不下車,要等一會兒,此稱“悶轎”或“憋性子”。送親人員先下車,男方應安排專人負責接待,一般由族人擔當,并備凳子于車轎門口,讓送親人員登著凳子下車。進門時男女娶親人員要分別將男女送親人員讓到上手位置,即靠左的這一邊。互相鞠躬,互致問候,說一些洋溢而又得體的客套話,讓到屋里安座。先男后女,辦事人員將紅門簾掛于家門門額上,把回饋物品放入堂屋(客廳),長命瓶放入廚房,滑魚吉兔放人洞房炕(床)上。

添緣分,抓喜錢

男女娶親、送親人員到達男方家入席傳茶后,新娘的婆婆引一,端一托盤,放小花一朵(花桃兒粉、盒),水果糖果若干,糜麻五谷及各種面值的,到車(轎)前,把小花別于新娘頭上,把粉搽在臉上,將糖果含在新娘嘴里,此為添緣份。把托盤里的錢幣讓新娘去抓,此為抓喜錢。新娘只能一次性去抓,不能重復。然后,車前放小登子,新娘下車。要過火盆,跨馬鞍意為。

倒紅氈

在朔州及晉北地區,娶媳婦時有個倒紅氈儀式。按照本地風俗,當迎娶新娘的花轎在新郎的門前落地后,由事先安排好的兩個,手執兩塊羊毛氈,鋪到轎前。這樣,頂著紅蓋頭的新娘下轎時,走在毛氈上,兩個便一前一后倒換毛氈,直到洞房門口,形成一條“氈路”。新郎用大紅花綢緞牽著新娘,邁著碎步,款款移向喜棚前拜花堂。婚禮司儀這邊向新人拋灑五谷雜糧,并亮著嗓門唱《撩轎歌》:“花轎到門前,四季。花轎落吉地,親家更和氣。翻鋪席,正鋪氈,踩布鋪到喜棚前。”

慶典習俗

旺火

旺火是朔州地區,不論
,凡有慶典活動,都少不了壘旺火。旺火用易燃的炭塊壘成,有方的、圓的、高的、低的、大的、小的。壘旺火也是一門技術,要求穩固、美觀、易燃。辦婚事的旺火也有很多講究,壘旺火由全人(即父母都健在的人)來壘,一般由新郎的姨夫壘。壘好后要披掛旺火裙,上書:“旺氣沖天”字幅。新娘下車前點燃。待新娘下車(轎)后,由新郎的用食用麻油澆于旺火之上,取意旺氣沖天,光景紅火。新娘進院后,由新郎背著繞旺火正走三圈,倒走三圈。其間,農村有打窗戶紙的習俗,取意多生子。

拜堂(拜天地)

新娘入門后,一項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拜堂。拜堂時間一般在上午九時至十一時為最佳時間。拜堂由贊禮人唱之,新人雙雙,每次都要拱手,并且彎腰作揖、叩頭。拜堂俗稱拜天地,一般為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對拜。”拜堂是婚禮的階段,儀式非常重要。古代只有新人拜了堂,才有了正式的夫妻名份,只有經過拜堂,婚姻才能成立。

洞房習俗

入洞房

洞房——即新人完婚的新房。
洞房有很名傳說和有趣的風俗,就朔州地區而言,入洞房有兩種情況。第一種為上午典禮儀式進行完,新郎新娘象征性地進人洞房。第二種為婚禮結束后,晚上真正的入洞房,稱、圓房。入洞房前,新郎新娘要糊女兒窗,把第一天打破的窗戶用紙糊好。生和氣灶火,即灶堂生火。裝鴛鴦枕,由新娘張開枕頭口子,新郎裝入蕎麥皮。睡前吃滑魚吉兔。

聒喜房

娶媳婦請鼓匠班吹打慶賀,稱作“聒喜房”。“聒喜房”,是朔州農村舉辦婚禮的一種儀式。婚禮的頭一天就要請來吹喜的鼓匠班(稱安鼓)。院搭建布棚,放置桌椅板凳,鼓匠班圍桌而坐,各操樂器,通宵達旦,吹吹打打,聲傳數里。鄰近村莊的人們聽到吹打聲,就知道又有娶媳婦的人家了,便紛紛前來圍觀看熱鬧。

第二天,是新喜吉日,鼓匠班要隨娶親的喜轎去迎親,接回新娘。慶典儀式上,鼓匠班吹打助威,吸引著村里的男女老幼擁入東家“觀喜”。這天東家屋里屋外人頭攢動,人人都沉浸在歡聲笑語和盈盈喜氣之中。深夜,當鬧洞房的人們漸漸離去,鼓匠班仍緊鑼密鼓,吹打不休。新娘、新郎進入洞房,寬衣擁被,聲聲鼓樂伴著柔情,更增添了無限情趣。鄉下的后生們喜歡在別人的新婚之夜聽喜房,有鼓匠班“刮喜房”,新娘、新郎就不必擔心泄露洞房的“秘密”了。

據傳,這種習俗是武則天留下的。后人仿效其法,逐漸演變為以后的“吹喜房”。

撈孫子

新婚鬧洞房時的“撈孫子”習俗有很多富有寓意的講究。這一流傳至今的習俗,古樸、熱鬧,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和人情味,表達了新婚的莊戶人渴求添人進口、兒女雙全、幸福的愿望。

新婚之夜,鬧洞房迭起,撈孫子卻是精彩的一幕。新娘的婆母由其小叔子等晚輩們在戲鬧聲中“開臉”,扮作丑角模樣,撈孫子儀式。

只見眾人簇擁著婆母強將其臉頰涂滿鍋底黑,描畫八字胡,點綴紅黑眼睛,雙耳掛紅尖辣椒,頸套串鈴,翻穿皮襖,手持一把柳條笊籬,十分滑稽可笑。然后,婆母騎上小木凳,眾人七手八腳將其抬起涌向喜房門口。由新郎抱回喜房,要端坐火炕“引火口”處,不能下地,只有在撈孫子的時候方可下地。

2022年結婚忌哪三屬相接親

紅絨呢或紅布包裹,嚴謹、富麗、華貴、鮮艷奪目的新婚喜轎

婆母被眾人抬到喜房門口便柔聲喜氣地吆喝:“新娘新娘開門來。”新娘隔著門縫問:“做啥哩?”婆母答道:“撈孫子哩。”話音剛落,新娘將門打開。婆母進門后忙將笊籬伸進水甕象征性地上下翻轉撈將起來。晚輩們趁其不備,抓一把豆芽(象征扎根立后)投進笊籬,婆母提起笊籬瞅著白白胖胖的豆芽,仿看到了未來活蹦亂跳的小孫子一樣,頓時喜上眉梢。新娘羞羞答答地問:“撈住了嗎?”“撈住了。”婆母喜滋滋地應答。“撈住啥哩?”新娘又問。

婆母滿面笑容地答曰:“五男二女七子團圓,白,黑小小,跟上奶奶吃餃餃。”一問一答,配合默契。此時,洞房里喜氣洋洋,情趣盎然,令人回味無窮。

撈孫子儀式結束后,緊接著婆母要為新郎、新娘鋪炕。邊鋪邊念叨:“鋪炕,鋪炕,多生個相公,少生個姑娘。”在新被子的四角底下放些糖果、棗子、花生、銅錢之類的吉祥物品,寓意夫妻甜蜜恩愛,早得貴子,幸福。

最后,新郎新娘在眾人的逗鬧中勉強復述“檀木桌子榆木腿,你們走了我們睡”。在一陣陣哄笑聲中人們盡心而去,新郎新娘方可擁被入睡。

其他習俗

回親

回親又稱“回門”。第二天上午女方家中安排車輛,接送新人及送親人員同回女方家。中午喜宴安排基本同前一天,所不同的是,新郎(新姑爺)坐首席,本地有俗語稱“新姑爺坐正面”。晚飯一般為饃饃,餃子,搟豆面,菜是豆芽粉條和披頭燴菜等。為了耍笑新郎,小姨子、小舅子們把餃子包上辣椒面、花椒面、食鹽等,讓新郎吃上出洋相。但機靈的新郎來之前,已有長輩教導,早有這方面的常識,吃飯時格外小心。在女方家,耍笑新郎也是花樣百出,既為取笑逗樂增加喜慶,也為考驗新郎智力。吃完中午飯,新郎新娘返回男方家,也有的地方是住一晚,第二天上午回男方家,新娘返回婆家不能在日落之后,有“日落回家,婆婆眼瞎”的說法。

送和堂

送和堂在過去一般為第三天中午,由娘家的姐妹、表姨姐妹、等,人員不限,將新娘從娘家送回婆家,稱“送和堂”。午飯由男方家安排,下午新娘留下,其他人員返回。現在一般在娶親的當天隨新娘一同前往男方家,稱坐席。年飯后返回。

住對月

住對月是指新娘在男方家住幾天,再到女方家住幾天。一般為四天、六天、八天。取意四季發財,六六大順,八對八兩家發。住對月時間由雙方父母約定,先在男方家住,再到女方家住,直到住了對月,新郎新娘才成為真正的夫妻。

地方風俗浩如煙海,繁如星辰。以上僅是晉北地區婚姻嫁娶的一個大概情況。總結整理以饗讀者。

責任編輯:武國榮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1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