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筆法篇)51——用筆測試
1.測試內容
一級課程,用筆學會了,字帖會看了,臨貼也有一段時間了,那怎樣測試你是否過關了呢?學習書法,照我的經驗,有兩件事情很重要:一是理論,二是手勢。
1.1理論
我這個課程的理論基礎,就是兩篇文章:韓方明《授筆要說》和張懷瓘《玉堂禁經》。基本概念都在這兩篇文章中。這兩篇到現在都沒有完全講,只講了和用筆有關的部分。韓方明《授筆要說》的重點,一個是崔邈所述張旭的書法教學體系,另一個是張旭所授的五執筆。張懷瓘《玉堂禁經》重要理論有:一是書法三要素,二是九用,三是永字八法,這些都是張旭授課的內容。
那麼有哪些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呢?
《玉堂禁經》提出書法三要素:用筆、識勢和裹束。
《授筆要說》有五執筆,其中最重要的是執管。執管有什麼具體要求,要搞清楚。講執筆還補充了"大字運上腕,小字運下腕"。
講到用鋒當然是九用,尖鋒直下為馭鋒,側鋒下紙要蹲鋒。行筆有趯鋒和挫筆,轉彎有衄鋒和踆鋒。收圓尾用頓筆,收尖尾用揭筆,可以輔以按鋒。
永字八法:側、勒、努、趯、策、掠、啄、磔。《玉堂禁經》對每一個點畫都有具體的規定寫法。其中還有一些術語,如戰行、疾罨。不懂他的意思就寫不出來。
最后我補充了當時其他著作中的一些術語:如骨肉筋節的意思,還有通常所說的大圈和小圈指什麼。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書法。
虞世南提出的內旋和外拓,這是寫圈的重要概念。明白他的意思,就知道絞鋒點和舒結點在哪里。
林蘊記錄了撥燈法,孫過庭提出使轉。這些也是重要的技法。
1.2手勢
二是手勢要熟練,尤其是搖腕這個根本動作,如果左右不對,角度不對,效果就出不來。舉例來說,你看這兩個"一"字的起筆。顏真卿起筆比較斜,9—6,上面的尖鋒角很銳利,而柳公權近乎8—6,成為方筆。下面的側鋒角相當明顯,這是比較難寫的。顏真卿起筆搖腕幅度比較大,柳公權這個"一"字,搖腕幅度就相對比較小。后來元朝趙孟頫《三門記》中也有類似的寫法。而禇遂良《倪寬贊》起筆就緩和多了。
又如王羲之《遠宦貼》"省"字,起筆一豎,向下走的時候手腕在左,而"為"字,下行時手腕在右面。豎筆本來是從左下行的,現在改為右下。那必然橫畫寫完后有一個豎直筆心的動作。這些都要小心體會,手腕的動作就會越來越好。
2.理論測試舉例
好,現在就理論測試,舉幾個例子。
其實我在每一堂課的最后,提出兩個思考題。就課程內容請大家思考,加深理解。理論方面的測試,主要是看你概念清不清楚。
譬如說有這樣一個問題:兩個節點可以組成一個點畫嗎?(A)可以,(B)不可以。這個題目要這樣想,什麼是一個點畫?文字點畫就是一根線條,通常包括起筆、行筆和收筆三部分。我給大家講過,如果是一個很小的點畫,一起筆立即一收,它沒有行筆。那麼,這個點畫就可能是起筆一個節點,收筆一個節點。尤其是在草書中,這樣的點畫還是可能出現的。行筆可長可短,甚至不行筆。所以古人說讀貼主要注意點畫的兩頭,就是這個意思。
47課思考題"使轉是否等于大圈"?使是直線的連續,轉是曲線的連續,根據孫過庭的這個定義,使轉本質上就是兩種復合線條。這兩種復合線條,有時候恰好等于一個筆勢的大圈。如"三"字,它是一個使,也正好等于"三"字的大圈,但大圈未必全部等于使轉,如勾努勢就不是使也不是轉。
再如這個題目:無論做什麼用鋒動作,應該注意什麼呢?
A尖鋒狀況 B側鋒狀況 C筆心狀況
你看很多人寫字,他眼睛在看什麼呢?往往是看尖鋒的多,其實正確的答案是筆心,筆心為帥。尖鋒和側鋒的狀況,本質上都是因為筆心的變化而引起的。所以,筆心處于什麼狀況,這是最重要的。
又如這一題:哪一個是用筆的基本要求?
A姿態豐富 B筆毛順 C以錐畫石,剛勁有力。
這里"姿態豐富"和"以錐畫石,剛勁有力",聽起來很吸引,但是,它們都是要靠筆毛順這基礎的。筆毛不順,什麼都做不到。用筆之所以要調鋒,產生小圈,就是為了筆毛順。
相對來說,筆法重要還是墨法重要?
A筆法B墨法C有時筆法,有時墨法
書法講究筆墨功夫,但二者并不是并列的。筆法是主導的,墨法是表現筆法的。所以學習書法應該在筆法上下功夫。
有些題目比較簡單,我課堂上講過。可惜不是人人都記住,像這一個:
筆頭分為筆鋒、筆腰和筆根三部分,點墨時應該怎樣?
A把筆鋒伸入墨汁中,筆腰和筆根不能有墨。
B把筆鋒伸入墨汁中,等墨滲上筆腰就結束。
C筆鋒四面掭墨,不要讓墨汁滲入筆心。
筆腰是儲墨之地,古代稱之為墨池。如果你只是筆鋒有墨,往往一寫就干了。但不要把筆腰都浸入墨汁中,那樣就會太多。王羲之說"不得深浸,毛弱無力"。所以只要把筆鋒伸入墨汁中,等墨滲上筆腰就可以了。
理論問題很多,也很有趣,我這里只是舉幾個例子,希望大家重視。基本概念是一定要搞得很清楚的。
3.書寫測試舉例
至于書寫水平測試,你可以自己來衡量。以前我講授書法的時候,考試題目事先對學生公開,用筆會寫兩個字就達到標準了:一個是《陰符經》的"八"字,另一個當然是"永"字。
3.1八字
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陰符經》有四百六十一個字,為什麼要選這個"八"字?這個"八"字看起來十分簡單,只有撇捺兩筆,但就用筆角度看,非常重要。陰符經的八字,非常獨特,可以說千年來就此一例。你跟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八"字比一下就知道,形狀大不相同。它的一撇是尖鋒轉兩圈,節點看起來很大,跟永字八法第七筆啄差不多寫法。它的一捺用側鋒兩面換起筆,到尾部再次換面以揭筆收。我們知道,書法節點只有兩種:一種是轉圈,另一種是換面。這兩個方法在"八"字里邊都有了。
我又講過,書法線條的角,有尖鋒角和側鋒角,這個八字,左邊一撇,有兩個尖鋒角,右面這一捺也有兩個,一共四個尖鋒角。但捺筆還有兩個側鋒角,上面那個是外側鋒角,要注意,寫的時候會被你自己的手擋住視線,下面這個是內側鋒角,因為原帖紙張破損,看起來不整齊,不銳利。我希望你把這個內側鋒角寫得銳利點。最后,它的揭筆可能來回多了一次,等下示范再講。
我們現在講用筆,講小圈,用筆的要點就是兩個鋒,小圈的要點就是換筆心,有兩種形式,這個"八"字,把這些要點都包括了。所以我說《陰符經》中這個"八"字最要緊。當時一級課程書寫考試題,就拿這個"八"字做為考題之一,在學校里請學生當場寫這個"八"字,來看他對于尖鋒和側鋒的掌握程度。現在你可以自己在家里測試。看看是否能夠順利地寫出這個字。
好,八字,先是轉的,右—左—右—左,飛過來,換面,右—左—右—左,這最后的右—左,就是揭筆。貼上好像還來多了兩下,右—左—右—左。做多兩下,可以幫助收鋒。好,來加粗點。,右—左—右—左,按住,好,出鋒。它下面這條線相當平,差不多就是四號位的樣子。好,翻手過來,不要太高,因為它翻手過來總會高一點,但是不要太高,右—左,好,右—左—右—左,如果你能一次出鋒,那也不要 …硬要做多兩次了。
有些人不喜歡《陰符經》"八"字的大節點,那麼你回頭過來看智永的"八"字,其實只是一撇的節點縮小了,一捺不寫出側鋒角。基本用筆方法和《陰符經》還是一樣的。褚遂良《陰符經》有些字的節點寫得特別大,如這個"國"字,下面的逆時針反趯很顯眼,我有時候懷疑《陰符經》是專門寫給學生用的。他把小圈怎樣走,清清楚楚地表達出來。對學書法的人來說,實在非常有用。
我把智永的八也來寫一下,你看,起筆還是兩圈起筆,然后換面,一捺換面,按,然后向右,揭筆收。這就是縮小了節點,那就是智永的"八"字了。
那麼,還可以把節點縮得更小,我們再來試一下,把節點寫得很小,然后撇捺,一捺下來以后,你看我現在用第二種方法,按了以后,先回到五號位,然后再出鋒。轉過來看看,你看這就是智永的"八"字。一般人都比較喜歡這種。
3.2九用:永字的八法
第二個書寫測試,那就是寫永字。張旭把九種用筆法巧妙地安排到永字中,所以寫"永"字,就是看你九用掌握到什麼程度。要注意,這個永字,不是普通的永字,你自己隨便寫一個沒有用,這是規定動作的永字。每一筆,都有特定的名稱,有規定的用鋒動作。而且這八筆在裹束的時候,是先組成四個筆勢。然后再次組成整個永字,這就是書法兩步成字。
好,先寫永字的中線。"點為側",點為側那個收尾是挫筆還是頓筆呢?兩種都有,王羲之都寫過,普通是圓尾巴,一來一回,就有圓尾巴。趯鋒,收,向上,然后向下,努,先向左,再向右,好,再頓筆尾巴,轉過來踆鋒,然后趯,這飛過來以后,直下紙,垂直下紙。換面,收,向上再向下,掠,飛過來橫入紙,收,再來一次,罨,飛過來,橫入紙,好慢慢的,一點點鋪,到這兒,手向左就是按,向右就是揭。這就是中線,用鋒動作。好,現在加粗點。"點為側",一來一回,飛過來,豎起毛筆,趯鋒,收直筆心,向上,按一下,然后向下,先向左再向右,這是努,好,頓筆收尾,踆鋒,準備趯,飛過來,直落紙,換面,拖,收。先向上,再向下,掠,飛過來,橫落紙,收,再來一次,罨,橫入紙,一點一點振動,鋪開筆鋒,按,向右,好,一點點出去,揭。這就寫完了。
換個角度,再寫一次。
本節要點:
用筆測試:基礎理論、手勢。
理論:《授筆要說》、《玉堂禁經》。
書寫:八字,永字。
要點解讀:
思考題:
王羲之這個省字,有幾個節點用了十字撥燈?
手腕一左一右為一次來回,寫這個字左邊的口,手腕總共來回幾次?
請觀看對應視頻,動作分解示范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1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