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親政以后,曾過陳名夏,歷史上哪個帝王最值得學習。陳名夏告訴他,是唐太宗。但是順治卻說,錯了,是明太祖。
我們通觀順治帝親政后的所有作為,我們會發現,他確實極力在學明太祖朱元璋。但是,由于順治操之過急,性格倔強,意志薄弱,他在學明太祖朱元璋的時候,學了一個“四不像”。
(順治親政)
順治對多爾袞的處理方式,就體現了他極為不成熟的這點。
多爾袞在輔政期間,雖然很專權,做了許多排斥異己(比如打擊和他共同輔政的親王濟爾哈朗,打擊和他曾激烈爭奪皇位的豪格等等),為自己的兩白旗謀福利(比如縱容兩白旗圈地,圈好地,為后期鰲拜的“換地風波”帶來隱患)的事情,但總體來說,多爾袞并沒有大錯,并且在清朝的發展壯大過程中,做出了杰出貢獻。
先說多爾袞立下的大功勞。
多爾袞在、經濟上的貢獻我們且不說,我們只說他在清朝開疆拓土上的貢獻。
一是滅亡獲傳國玉璽。受皇太極派遣,多爾袞率軍深入腹地,采用招撫與打擊相結合的方式,滅亡最后一個大汗林丹汗,并傳國玉璽(這個傳國玉璽是朱元璋一生想而未得的,被朱元璋引為人生三大憾事之一),為皇太極最終登基當皇帝奠定了基礎。
二是采用折中方案扶立幼帝福臨(順治),避免了滿清內部的。皇太極猝死后,清朝皇室內部爭斗得非常厲害,面臨大打出手分崩離析的危險。是多爾袞用他的智慧擁立幼帝福臨,照顧各方利益,調和各方矛盾,避免了這個新興的覆滅。
(清軍入關)
三是入主中原,定都。多爾袞利用吳三桂與李自成的矛盾,順利實現攻入山海關,并且定都,這樣讓清朝真正成為中原之主,而不再是關外游牧,其意義非常重大。
四是消滅李自成的大順及南明弘光,基本實現統一。因為消滅了大順和南明,使得后世那些(比如三藩之亂),都屬于,可以理直氣壯地打擊。
咱們再談談為什麼說多爾袞并無大錯?
其一,多爾袞在攝政期間,雖然獨斷專行,但是,這是議政王大臣會議賦予他的權力,整個皇室成員及大臣們都投票通過的。再說了,當初順治還是個小孩子,多爾袞也不可能征求他的意見。
其二,多爾袞并沒有在順治應該親政的時候沒有還政于他。輔政大臣和幼帝之間的矛盾,一般集中在幼帝到了親政年齡,輔政大臣不想還政于他。但是順治還沒到親政的年紀,多爾袞就去世了,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這個矛盾。
其三,多爾袞無論從功績還是權力來說,要稱帝都是說得過去的,但是他一直謹守臣節,并沒有稱帝。
(多爾袞劇照)
既然多爾袞有大功績而無大罪錯,順治皇帝在多爾袞去世時追封他為皇帝(清成宗),僅僅過了兩個月,就追奪多爾袞的所有爵位,并且掘墓毀尸。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前后差別太大,顯得很不恰當呢?
無疑,順治帝這是在學明太祖殺功臣,但是這樣的殺法,給人感覺極不成熟,像小孩子報復那樣,意氣用事。
順治帝這種性格特征,以及學朱元璋,卻“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做法,還體現在他親政后十年間所做的各種事情上。
比如,他學朱元璋誅殺功臣,多爾袞及其黨羽。但是在清初議政王會議制度及朝中多種盤根錯節下,這種莽撞而操之過急的方式,卻引起更大的矛盾,最后連順治自己也馭臣無方,心灰意冷。
比如,他學朱元璋重視儒家文化,調和滿漢矛盾。順治任用大臣,提倡忠孝節義,祭拜文孔子、武關羽。不過,他并沒有學到儒家文化的精髓,并且又處處維護滿人的利益。因此反而造成滿漢矛盾更大。
比如,他學朱元璋在宮內豎鐵牌,不許宦官干政。但是當他的親信太監交通大臣的時候,他卻只處置大臣,對太監怙惡不悛。
總之,順治急躁倔強的性格,讓他親政后,早期急于求成,后期則又心灰意冷,多次萌生出家的念頭。顯然不是一個成熟家的表現。
(參考資料:《清史稿》)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1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