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勝錢,并非流通貨幣,而是類似于現代流行的“紀念幣”。中國古代,壓歲錢既包括流通貨幣,也可以是壓勝錢。
每逢春節,家中長輩總要給小孩子等晚輩準備壓歲錢。在中國古代,壓歲錢既包括流通貨幣,也可以是壓勝錢。
設于德勝門箭樓內的市古代錢幣展覽館是一座錢幣類專題性展覽館,《流連方寸間》則是壓勝錢的常設專題展。
壓勝錢并非流通貨幣,只是大都外圓內方,形同古錢幣,有的還是
鑄錢局用青銅或黃銅鑄造,故而被稱之為“錢”,類似于現代流行的“紀念幣”。所謂“壓勝”,就是取得勝利的意思。人們最初制造壓勝錢,是為了禳災、祈福迎祥。因為許多壓勝錢圖案精美,也稱之為“花錢”。文獻記載,壓勝錢誕生于西漢,盛行于明清。隨著時代發展,其用途越來越廣,內容和種類越來越豐富。縱觀歷朝歷代的壓勝錢,不同的圖案、造型,多是當時習俗時尚的表現,因此對考察不同歷史時期的、民俗、文化都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壓勝錢中有與流通貨幣外形相近的錢文錢。錢幣正面是與某種流通錢幣相同的文字,背面則多為一些吉祥圖案。例如清末時有大量的洪武通寶背牧童騎牛錢(圖①)。正面為與流通錢幣一樣的楷書“洪武通寶”四字,背面淺浮雕一牧童持笛騎坐牛背之上,耕牛回首與相望,展現出“數聲牛背笛,一曲隴頭歌”的田園風情。清代時還有正德通寶背龍鳳錢,正面刻寫“正德通寶”,背面雕龍鳳圖案。這種錢幣一般用于節慶時贈送晚輩,表達望其成龍成鳳的美好祝愿。
壓勝錢中還有一種內容更為豐富的吉語錢。其正面為四個字的吉祥話,背面浮雕的圖案與之相呼應。有祈福祝壽的,正面刻寫“福壽康寧”、“長命百歲”(圖④)、“金玉滿堂”等,背面浮雕傳統題材“松鶴圖”“壽星圖”等;有祝賀金榜題名官運亨通的,正面有“狀元及第”(圖②)、“指日高升”等吉語,背面為“魁星北斗圖”“如意圖”“松鶴延年圖”等;有商鋪開張祈求買賣興旺的,正面有“日入千金”“其德乃昌”等賀詞,背面為“金玉圖”、“稱心如意圖”(圖③)等。錢文錢和吉語錢,是春節時壓歲錢的首選。
另有一種婚禮上相贈的撒帳錢,錢幣與棗、花生、栗子等一起撒至新人床鋪之上。其正面大都鑄有“龍鳳呈祥”等的話語,背面刻畫“騰龍翔鳳”“花好月圓”等紋飾,烘托喜慶的氛圍。
十二生肖,是中華民俗文化,壓勝錢自然不能落下。生肖錢大多一面刻有十二生肖名稱或代表生肖的動物形象,另一面為“星官”“授經”等紋樣。
壓勝錢除了常見的“孔方兄”造型外,還有幾種特殊形制。一種是鏤空錢,它們外形為圓形,整體為鏤空的“雙魚”、“龍鳳”、“牡丹”、“雙鹿”(圖⑥)等象征富貴吉祥的圖案,玲瓏剔透、別有洞天,工藝也更為精良。另一種是異型錢,外形為平安鎖、燈籠等形狀,文字大多為“福壽雙全”“松柏長青”,圖案為“夫妻偕老”“八卦太極”等,把人們對美好人生的期許全都融入小小的錢幣中。展覽館中有一枚桃形錢幣,上面刻寫“長命富貴”(圖⑦),壽桃本身為中國人祝壽必備之物,錢幣的造型就傳達出祝福心愿,可謂獨具匠心。而燈籠型錢幣上則刻寫謎語,可以算得上寓教于樂了。
娛戲錢是壓勝錢中極為特殊的一個品類,它們其實是古代棋類的棋子和,因外形似錢,也被歷代錢幣愛好者廣泛收。其中一種打馬格錢最奇,也被稱為“馬錢”。這種游戲源于唐代盛行于北宋,有文字記載李清照十分精通此博弈,常常樂此不疲。棋子上寫有“趙將廉頗”“唐將千里”“驊騮馬”等多種名稱,有的背面還刻畫唐太宗李世民的“八駿”。但是,此棋棋盤樣式和游戲方法早已失傳。
1968年,考古專家在河北保定滿城發掘了靖王劉勝與其妻竇綰墓。除了出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等國寶,也出土了一套40枚宮中行樂錢,錢上鑄有“起行酒”“飲酒歌”“飲其加”“自飲止”等酒令。它們也是至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圓形方孔酒令錢,其玩法如今也失傳了。
(
為市古代錢幣展覽館館長(圖⑤),本報記者施芳整理)
圖片均由市古代錢幣展覽館提供。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05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