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茶館》第二幕,天下大亂,眾人皆灰頭土臉,獨算命先生唐鐵嘴比原來滋潤了,連呼“我感謝這個年月”。
“年頭越亂,我的生意越好。這年月,誰活著誰死都碰運氣,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
老舍先生世事洞明,唐鐵嘴的理論到今日仍然適用。2020年開局不利,疫情爆發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軌跡。而不論是面對未知全貌的病毒還是難卜吉兇的經濟,當科學無法徹底解釋,難免就有人想求助玄學。
但想燒香拜佛,廟關了;請仙算命,先生估計還在老家隔離沒回城復工;不過沒關系,最近在各平臺瘋狂打廣告的互聯網算命,這不就“逢亂必出”了嗎。云蹦迪之后再來個云算命,釋放壓力緩解焦慮,這才算完整的身心療愈兩件套呢。
八字、六爻、占星、塔羅……各路“大師”紛紛在線擺攤,把“命運詳批點這里”的小廣告貼滿了微博。算命app更玩起AI算命概念,推出“審美類型”“人生設定”“戀愛關系”等測試類刷屏活動。連醫美軟件新氧都找來香港易學名家麥玲玲站臺,給用戶安排起鼠年福氣報告。
hhhh 桃花朵朵,長這樣?
比起科學,玄學才是焦慮的特效藥。如今的年輕人,本來就夠“迷信”了。考試不順怪水逆,轉發錦鯉保平安;情路坎坷怪能量,囤購水晶換桃花;股市暴跌怪時運,求助大師搞預測。再趕上這“庚子變局”,最近硬糖君身邊求看手相、隔空開光、線上拜佛的人越來越多。
互聯網算命到底靠不靠譜?硬糖君也跟風體驗了一把。而且準備班門弄斧,也給算命人算上一卦。
大師親算,到底能算啥?細算起來,互聯網算命在國內起碼有20年的發展史,完全不輸甚至還“悠久”于網絡文學、網絡視頻等娛樂形式。
2000年左右,算命網站已扎堆涌現。網友只需輸入出生日期、姓名等,便能在線生成運勢報告。這些測試代碼多由稍懂命理、星座的程序員編寫,分析簡單且高度重復,但仍能為網站大量引流。
2004年《電腦愛好者》
20年過去,互聯網算命也隨渠道革新,從PC端遷移至移動端。陣地變了,那服務呢?
硬糖君試用了高人匯、測測星座、準了等近十款算命APP。首先,算命APP的業務更加垂直和細分,紫微斗數、奇門遁甲、星座占卜等中西混搭常有。除了喬遷、事業、婚姻等傳統項目外,甚至還能算追星、影視作品命運和小三。
免費測算仍是保留項目。且為提高結果的準確度,各家除收集詳細的個人信息外,還上線了問卷調查、語音溝通等配套功能。這些主要用于算情感、職場、人際等,也算是種心理評估吧。
但行業真正的拐點,還要數算命先生擁抱互聯網,親算服務全面流行。
硬糖君斥巨資體驗了三家服務,流程基本相同。選項目,挑“技師”,打錢開工,整個流程跟理發美甲大保健沒差。而且你一旦注冊軟件,平臺客服就會用折扣價、優惠券變著法兒地“誘惑”你下單。
戳進算命APP,進入站內“即時咨詢”“找老師”“真人測算”等界面,根據自己的訴求和資料,進一步挑選預測、起名擇吉、風水運勢等相關項目,系統將匹配出適合你的大師。
和美甲師一樣,平臺也會依照業務范圍、接單數量、用戶評價等對算命大師進行排序,不同級別的收費標準不同。每單咨詢服務時長在60分鐘左右,價格除了個別知名大師能達到萬元外,大多在200-800元左右浮動。
預算有限,硬糖君選得都是100元左右的保底消費。大師先簡單詢問下生辰,或者建議提供面相、手相。而后,他們會根據你測算項目,先斷前事,再綜合分析未來命局。
硬糖君算的財運,三位大師反饋差別較小。他們都表示硬糖君近兩年賺得少花得多,壓力較大。現階段沒有貴人相助,財運艱難。不妨先放平心態,積累經驗和人脈,等到30歲左右運勢走高,財自然來了。
當然,你也能針對具體問題詳談。
問事業,大師答:“木火行業適合,像文化、藝術、宣傳,你得瞅著機會”;問投資,大師答:“遠期投資可以,短期投資不利,你得踏實些”;問貴人,大師答:“只要能幫助你的,都是貴人。”
準嗎?準。你品品,這完全是當代社畜的集體寫照。乍看挺有道理,但仔細琢磨缺乏細節支撐。就算大師說“九月出行要注意”“明年破財要避開”,你也難以證實或證偽。
財運問不出啥,那就算下姻緣?嗯,這是另外的套餐,請重新下單。硬糖君觀察了各家的買家評論,“講得東西太少”“挺耐心,但建議全靠天意”“沒啥實質性內容”等反饋不在少數。
和所有行業一樣,算命app也有鄙視鏈。懂行的朋友一口咬定:四柱八字過時了,你得試試梅花易數。三場體驗下來,硬糖君雖沒有產生被點化的頓悟,倒也因大師們的正能量建議多了幾分釋然。
互聯網算命,是好生意嗎?2019年初,SOHO董事長潘石屹起訴玄學大號神棍局就曾引發熱議,準了、高人匯、幫幫測等算命app也順勢刷了一波存在感,群眾紛紛驚嘆算命也能融資。
其實,2016年全球首家算命公司新天地英國上市后,國內便掀起過命理公司創業潮。四年下來,已有數十家團隊成功融資,但行業始終沒能產生顛覆性突破。
鼓吹者稱互聯網算命是百億市場、千萬融資、每分鐘凈賺萬元云云。但果真如此嗎?
百億市場哪來的?硬糖君搜索了相關報道,初步判斷這一數據原始出處應當是高人匯APP。在站內的“太極客”介紹頁面,官方清楚寫道:根據數據分析和市場調研反饋,真人測算市場規模約為14億(人口)*45%(主流消費群體)* 16%(付費轉化率)*1000(平均客單價)*80%(真人測算占比),約等于800億。
餅挺好。付費轉換、平均客單、真人測算占比數據,還能通過站內用戶多年消費記錄進行測算。那45%的主流消費群體呢?硬糖君沒找到支撐材料,客服表示源自“大數據”。而這組數據本就是高人匯用于招募事業合伙人的。
千萬融資不假。據不完全統計,星知道、口袋神婆、測測星座、高人匯、準了等數十家玄學創業項目,曾拿到過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融資。但這些合作主要集中在2016年左右,有些產品早已銷聲匿跡。
相較于純血算命app,同道大叔、神棍局等玄學自媒體(博主)更受投資者青睞。這些賬號憑借創作星座、命理等爆款內容積累了大批高黏性用戶,擁有更多元、可持續的變現路徑。其中,微信崛起的神棍局(現 新九門)涉水過大師親算、課程付費、電商等業務。
不過,算命APP雖未能兌現造富神話,但靠著大師們的合作分成也順利活了下來。從幫幫測的默認排行看,榜首的賈老師解答了31505次。按照298元/單的優惠價,創造了938萬收入。分成多少和大師等級、合作時間等緊密掛鉤,即便平臺只占20%,也能靠一位老師拿下187萬。
算命APP、自媒體的運作模式越來越像MCN機構。它們孵化、簽約算命大師,再通過系列包裝、營銷等,為大師們導流,從而實現雙贏變現。
近來,高人匯、幫幫測等還跟風推出網賺模式。普通用戶只需邀請好友注冊、加入合伙團隊,拉來每筆消費就能獲得相應提成。其中,幫幫測的“全民賺錢”計劃分為AB兩檔,達到對應條件就可獲得不同分成。
親朋好友幫忙砍兩刀、種棵樹也就算了,往后還得組團算命薅羊毛,社交鏈營銷這是想逼死誰呀。
算命江湖,誰是大師?不管各家咋吹,硬糖君斗膽斷言,模式不變的情況下,互聯網算命市場難有水花。問題不在輿論和政策,而在大師。
隨手翻翻知乎、豆瓣的算命帖,網友討論最激烈的就是“xxx大師準不準”。尤其是各種cos算命高手在微博評論區瘋狂刷屏,用分銷虛假測算擾亂市場,群眾對大師的爭議和疑惑越來越多。
放在現實生活里,算命大師其實是“地緣+口碑”的經驗產物。師傅的測算能力,會順著熟人圈子傳開。準不準,大家說了算。雖說照樣沒啥標準,好歹也算是經歷了樣本篩選。
而互聯網算命,用戶想判斷大師水平高低,基本只能憑排行榜、眼緣和簡歷。硬糖君采訪了身邊十來個互聯網算命用戶,大半都是價格排序,再選個長得“像那麼回事兒”的。難怪,大師們也會強調緣主一說。
即便你認真琢磨大師簡歷,也照樣找不出解題思路。硬糖君粗略翻看了五十多位大師介紹,職業生涯高度雷同:出自易學世家,自幼研習風水命理云云;拜入高人門下,求學數十載,實戰數千例;擅長分析婚戀情感,事業財運,起名斷事。
順道說下,準了(莫小棋)、口袋神婆(胖子樂)、易奇八字(董易奇)等app創始人,也都是為愛發電走上了玄學創業之路。
誰才是算命界的藍翔?缺乏專業文憑、技能證書的標準,我等凡夫俗子難從空泛介紹里參透門道。硬糖君臥底咨詢了下平臺的大師入駐,負責人表示需要進行答題和模擬測算,通過后會有專業培訓。
其實,大師們也發現了這點。師承關系、社會身份、學術著作等,成了他們更重要的招牌。于是我們看到:王俊午師承易學大師于教授;何天逸繼承祖業明心閣易學堂;王恩全發表《論六煞水》《現在城市新型樓房翻曾》等系列易學論文。如果能帶上全國各地易學家協會成員的稱號,就更靠譜了。
隨著算命大師隊伍逐漸壯大,心理學相關證書成了新的“身份籌碼”。其實,網友消費無非圖個舒心安心,擅長心理戰的大師的確更符合年輕群體的口味。此外,微博各路玄學博主主攻的“明星+算命”“網紅+面相”模式,也不失為一個好方向。
新加坡新天地集團(緣中秀)能夠成功上市,算是找到了相對討巧的經營思路。創始人彭鐘樺牽手風水大師,對其提供股權激勵的同時,還開放加盟代理,構建大師培養體系,培訓后再開設分店。標準化的是商業模式,并非大師本身.
最近熱播的《安家》里,有這麼個劇情。
土豪黃老板迷信神棍魯大師,購買兇宅化解血光之災后,又打算換個聚財新宅。中介房似錦好心揭穿了這出風水騙局,黃老板非但沒有感激,反而悲憤痛罵:“我恨你,我特別特別恨你,你毀了我的信仰。”
無疑冒犯他人信仰,馬列光輝照耀下的硬糖君也挺喜歡玄學。嘛準不準的,咱就想在喪的時候找點神秘正能量。平心靜氣、天道酬勤、命有貴人,三位大師給的建議,硬糖君覺得都挺好。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0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