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寫興化,源于我的熟悉,源于這是我的家鄉,還有因為前不久一會朋友說想去興化看看千垛萬畝菜花,我就說了一句,四月去吧,我陪你們。
作為興化人,我不是一個合格的水鄉人,第一,我不熟悉興化的歷史,只知道鄭板橋,也知道有四牌樓,可是卻不知道牌匾的由來,以及歷史上眾多的名人;第二,在景點上,我不知道興化原來還有那麼多的知名景點,可能源于我小時候偏于小鎮的東大門,也就是那時城里所說的東鄉的;第三說到吃,我知道的美食小鎮的水產品--野生的魚蝦鱉,還有鎮上數不清的熏燒攤,對于現在聞名遐邇的魚圓,芋頭,醉蟹,反而感覺平平常常。
如今,離開家鄉快二十年了,反而更加的在意興化的所有,每次和別人聊天的時候,也會向朋友們推薦我們文化歷史,美景和美味。每年都要回家鄉,可是對家鄉的依戀卻越來越重,可能是每次都是匆匆來匆匆去吧,雖然也陪同朋友去過千朵菜花和水上森林,可再也不能像小時候一樣去好好的深入體會家鄉的生活美。
好了,啰嗦了這麼久,現在就讓我們開始我的心旅程吧。
興化作為水鄉澤國,所有的景和食皆和水相關,仿佛只有穿插了水,才讓所有的物有了靈氣。不管是選擇聞名遐邇的千垛菜花,還是李中水上森林公園,都離不開水,還有我們吃的魚圓也是用水把魚肉糜調和的水嫩嫩的,螃蟹,大蝦也是人們喜歡的水產品,更有甚至,全國所有的地方都喜歡吃黃牛肉,而我們偏偏愛吃陶莊水牛肉。所有這一切都是因水而活。
從蘇州到興化大約需要3小時左右,240公里的路程,建議入住在興化錦江之星英武南路店,很干凈整潔,在旅店的東邊一條路上有一個三水灣的酒店,專門做水產品,價廉物美,沒有豪華的設施,只有美味的佳肴,觸動你的味蕾。放下你的行李,簡單收拾一下,可以去隔壁的大潤發補充一下物品,然后漫步走去三水灣,香腸,豬頭肉,醉蝦,螃蟹,芋頭,魚圓,再來一瓶特產的糯米酒,讓你欲罷不能,吃還是不吃?明天再減肥吧,這麼多美味,不能負了。
我是提前請表弟訂好的晚餐,已經提前了,可是還是只落得個樓下的唯一一個包廂,表弟是一個講禮數的人,總感覺這樣怠慢了我們一行,其實我們真的不在意,能在此吃到這麼多的家鄉美味,我們已經感激不盡了。
螃蟹是請同學幫忙在永豐購買的,當天夜里剛剛捕捉的,吃了這麼久的蘇州大閘蟹,一直聽別人說陽澄湖大閘蟹和太湖大閘蟹有多甜,當然我沒有吃出來,這次卻吃到了感覺甜甜的興化螃蟹的蟹肉,不僅僅是我,而且同去的朋友也贊不絕口,特別是兩個臺灣朋友更是夸不停,一道道美食,一次次刺動了他們的味覺。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吃過晚飯,我們先來一下水包皮,這次我們去的是大澡堂,作為一個特色,作為興化人的日常生活,在你走進大澡堂的時候,你馬上可以感受到這樣的氛圍,其實我更偏愛老家的老浴室,雖然簡陋,特別冬天的時候簡直就是哆哆嗦嗦的從換衣的地方蹦到澡池,最愛是鐵鍋燒開的水升起的熱氣,泡在池子里的舒爽,擦背師傅幫你仔細的搓擦,還有那從浴池出來時那滾燙的毛巾給你擦一下身子,美哉!在椅子上休息,你可以找個師傅幫你修個腳或者做個敲背,當這一切全部拾掇好,你會發現一天的勞累已經一掃而空。老同學帶著我的朋友去做好了足療,服務員很認真,也讓朋友們感覺到我們興化足浴的精雕細琢。
到了旅館,好好的休息一下,期待好久不遇的皮包水,所謂皮包水就是興化人喝早茶的習慣,相對于揚州的早茶,興化早茶更多了一些甜,今天早上還是我的老同學安排的皮包水,老同學早早的就來到酒樓定下了一個包廂,自帶了一些茶葉,估計是八字橋茶莊的,這是以前我們去縣城時必買的一家,坐下伊始,一道道豐盛的美食又開始了,特色的燙干絲,煮干絲,糖藕,紅棗,小籠包,三丁包,蟹黃包,雜籠(所謂雜籠就是一籠中有許多品種的包子),當你吃上一點時,你發覺,減肥還是離開興化再談兩個字吧。同行的朋友說沒想到早餐也能吃得這麼多的品種,這麼讓人欲罷不能。
吃好早餐,拜別老同學,我們驅車前往李中水上森林公園,水上森林公園顧名思義,樹在水中,相對于前幾年的來過,這里已經變了樣,大門變了,不是一個小門洞了,里面的景色變了,增加了許多小景致,蕩漾于林間,坐坐木筏,呼吸一下水鄉特有的水潤的空氣,整個心房肺腑都在此刻得到凈化升華。在此之中,你可以感受到林中有水,水中有魚,林中有鳥的獨特景觀。鳥窩隨處可見,地上的一塊塊白色的班點,你就可以知道鳥兒何其之多。周邊有風車,河內有荷藕,相映成趣。若此時閑暇無事,三五知己,來點小菜,咪一口小酒,何等的暢懷。
另外一個景點千垛菜花這次沒有去,還是幾年前的印象,黃色的菜花,蕩漾在垛田間的興化小木船,登上望景臺,一覽眾花海,不管是少女,大叔大媽,小伙子,咔擦之間都在此留下美的紀念。聽說現在的千垛菜花改了許多,而且增加了秋季的特色,沒有去過了,只能期盼這個四月了。此刻我意猶未盡的離興返蘇,看著高速路邊的樹木在一道道后退,我怎麼又想家鄉了!
自然景觀我推薦這兩個,而對于城區的文化歷史,我沒有去參觀過,孩提時代,沒有過這方面的教育,學校的教育更專注于考試的內容,而政府也沒有像現在這樣文化傳名的噱頭。不過有機會,我還是會去走走的,看看我的家鄉人文歷史,也要把孩子帶著走走她的祖籍故鄉,感受水鄉美,家人親。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40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