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跑步訓練中,我們經常能看見有些人在跑步時腳掌向外翻,或向內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八字腳”。
“八字腳”分為“內八字”和“外八字”兩種,其中又以“外八字”尤為多見。尤其是水平較低、身體素質較差、體重比較大者的業余跑者,當然很多專業運動員也有外八字腳。
今天主要談一談在跑步過程中“外八字腳”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危害!
“外八字腳”形成的原因跑步時兩個腳掌內側應該在一條線上,如果不能做到,就是內、外八字腳。
1、先天遺傳因素,如果父母有一方為“外八字,作為子女患此癥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2、踝關節內外側韌帶力量不均衡內側弱,大腿內收肌群薄弱或者外側過分發達。
3、沒有掌握跑或者走的正確姿勢等等,其中第二條原因是最主要的。
外八字的原因雖然有一部分先天遺傳因素,但更多的人是走路或站立時一切正常,但一跑步就八字腳,這就不是單純的先天生理結構問題,而與后天的運動影響密不可分。這里還要先了解跑步過程中腿部動作與腳掌內外翻的動態聯系。
跑步中腿部與腳掌的內翻、外翻過程:
腳在落地、緩沖的過程中,一般會以腳的外側(無論前掌還是后跟)先著地,腳外翻伴隨著膝關節的彎曲;在蹬伸時隨著膝關節伸直,也伴隨著大腿的內旋和腳掌的一個“內扣” 動作。但是,如果這個“內扣”的動作不足,腳掌外翻時間和幅度過大,就形成了大家熟知的外八字腳。
“外八字腳”對運動速度的影響1.步幅影響向前的運動速度
由于外八字腳在跑動的過程中腳著地的方向是向外斜的,例如: 在100米的行進過程中,在以同樣的強度,同樣的頻率(步頻)的情況下,外八字腳每步的步幅(步長)較正確著地腳的步幅每步會減少 1.5~2.5厘米,那麼按照46步完成100米全程來計算,至少跑了80~120厘米,也就是說運動員在完成100米全過程中,實際跑了101米還有可能會更多。
具體數據推算如下:10秒的運動員的全程要多用 0.1秒;11秒運動員多用0.11秒;12秒運動員多用0.12秒,如果按此方法來推算:200米,400米,800米或更長距離的項目,運動員無疑將會虧得更多。
2.方向性嚴重地影響向前的速度
從力學的角度來分析: 由于外八字腳在跑動過程中踝關節在落地的 瞬間進行扒地動作時,它所發的力并不完全是向前性的,而是在以半個X形或是以A或V字形在進行,而且身體重心左右擺動,這無疑分解了蹬伸向前的力量,破壞了向前運動速度的方向性。
“外八字腳”跑步的危害跑步時,后蹬力應該是在后等方向的直線上,腳掌的受力線應該是沿著腳掌的軸線上,這兩條力線本應該是重合的。但是腳掌外翻后,腳掌的力線也隨之向外偏轉,與跑動方向形成一個角度導致以下后果:
1、蹬伸時的推進力不是直線向前,而是斜向,要想達到較好向前的效果,只能增加蹬伸的力量,增加了身體承受的負荷,也增加傷病的風險。
2、足受力順序不是沿足縱弓的方向,削弱了足弓的減震作用,損傷概率也相應增高。
3、膝關節、踝關節產生側向的分力,容易造成踝關節扭傷、膝關節韌帶拉傷。在彎道進行急跑的過程中,踝關節發生損傷的幾率就會更大,而且大多數是左踝。
4、由于后蹬力偏斜,身體重心呈曲線前迸,減少了有效步長, 影響跑速。
外八字腳只是腳的問題嗎?控制足部內翻運動的小肌群力量不足,是外八字腳的重要誘因。但也并不是外八的全部原因、主導原因。
蹬伸時大腿內旋和腳掌 “內扣” 動作不足,很可能是控制大腿內旋的內收肌群(大腿內側肌群)力量較弱,同時大腿外側肌群、臀中肌和臀小肌比較緊,導致整條腿更容易向外旋。
髖部力量不足不僅造成的蹬伸的力度不夠、方向也更容易偏移,形成外八。
外八字腳往往伴隨全身一系列的動作問題,比如重心靠后、腳著地時間太長等等。所以改正外八需要從全身入手改進技術動作,而不能局限地關注腳掌。特別是訓練髖部力量和靈活性、讓胯打開,同時加強大腿內收肌群的訓練,都很重要。
下面針對外八字腳的問題,介紹幾種力量訓練方法,供跑者參考。
01 足內翻練習
坐地面,雙腿前伸。將一彈力訓練帶(建議選擇中度彈力即可)一端套住腳掌,另一端固定(或用手抓住),足部向內牽拉彈力帶,做踝關節內翻訓練。
02 提踵練習
提踵練習是訓練踝關節附近肌肉力量平衡性的好方法。雙腳打開以肩同寬,站直,把后腳跟緩緩向上抬起,達到最高點后保持2-3秒鐘,緩緩落下,重復此動作,主要腳尖朝向正前方。
要保持均勻的呼吸外,保持踝關節的穩定,不要太快,每組10-15次為宜。
03 大腿內收肌群練習
04 弓箭步蹲
05 扶墻高抬腿
另外,通過運動拉伸和腳底按摩以及鍛煉足弓肌肉群的方法,達到預防、矯正的目的。只要有意識地進行各種鍛煉,長期堅持正確走跑姿勢,就一定可以糾正。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9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