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初秋,鎮康縣的街道上、山坡上,人們低著頭趕著路。
14萬百姓懷著沉痛的心情前往一場特殊的追悼會,為兩位緝烈士張從順和王世洲送行。
正在臨滄采訪的記者
在的隊伍之中,師舉起了,淚記錄下了這些鏡頭。
王世洲85歲的親本來是被鄉親們瞞著的,她耳聰目明,很快就察覺到不對,終究還是知道了噩耗。
因為年邁,親已經不能下地走動了,但拼死也要來看兒子最后一眼。
圖|十萬群眾為張從順和王世洲兩位烈士送行
瘦弱的老人被人們攙扶著,她嘴里念叨:“不要攔我,不要攔我。”她撐著半個身子棺材旁,用盡力氣推開棺木的蓋子,狠狠王世洲一巴掌。
她痛哭著質問42歲的兒子為什麼不講信用:“你不是說好要為我養老送終的嗎?你咋個能先走?讓我這個白頭人來送你!”
在場的人們先是,隨即爆發出一陣撕心裂肺的哭喊。
圖|王世洲的母親見兒子最后一面
按照當地的風俗,清貧的英雄母親將一輩子積攢下來的幾克白銀塞到了王世洲的。
“生前清貧,死后含銀”,這是一個親最后能為兒子做的事情了。
王世洲的妻子在聽說丈夫犧牲后暈了過去,正在醫院輸液。兒子王建毅在一旁目睹一切,他才11歲,在周圍人悲涼的哭喊聲之中記住了最后的面龐。
在追悼會上,王建毅弄懂了,什麼叫作“死或重于,或輕于鴻毛”。這段回憶并沒有給王建毅年幼的心靈留霾,而是為他留下了堅毅和執著。
烈士張從順的家在距離縣醫院20公里外的軍弄鄉,婦聯的同志們接到通知后來到張家尋找張從順的妻子彭太珍。
彭太珍當時正光著腳在地里干活,一路上,婦聯的同志都沒有敢告訴她丈夫犧牲的消息,只說老張負傷了,讓她去醫院看看。
緝的消息很快傳開,張從順的家屬還沒有到,靈經圍滿了來悼念的老百姓。
張從順有三個兒子,最小的兒子張子權才10歲。幼小的他一直
在人群之中,用手擦著臉。
當央視記者的鏡頭對向他,他說了一句讓人心碎的話:“我一看見我爹爹的照片,我就想哭。”
圖|張子權在葬禮上痛哭
隨即,張子權哭得再也說不出話來。
張從順的長子張子成,在鏡頭前用額前的頭發擋住眼睛,他的聲音在著:“他()跑遍了這里所有的地方,就好像每個角落都會有他的影子。”
次子張子兵悲痛得說不出話,也流不出眼淚,他恨恨地握住拳頭,因為對的仇恨緊住牙關。
圖|烈士之子張子成
烈士下葬后,記者們又回到了靈堂。
王世洲的女兒王建晶帶著弟弟
在的遺像前:“爹,我跟兄弟來看你了,您放心地走,我們一定好好活著,為你爭氣,我們一定不會為你丟臉,因為我們是烈士的后代。”
鎮康縣的雨一直下著,猶如血案發生的那個深夜……
上世紀70年代末,惡名昭著的源“”地區的開始悄悄我國,從邊境逐漸滲透到云南全省。
1982年,我國第一支專業緝隊伍誕生在云南,11月,這支隊伍開始在邊境一線和分子作斗爭。
1994年9月1日的凌晨,群山籠罩在黑暗與寂靜之中,唯能聽見綿綿細雨與樹葉之間的窸窣聲響。
臨滄鎮康縣緝隊副隊長王世洲接到了軍弄鄉的緊急線索,子劉從柱正攜帶著大量的,從軍弄鄉軒崗村的小路前往永德交接。
一個小時后,王世洲和戰友們整裝出發,開著吉普車潛入未知的黑夜中。
雨天的山路泥濘崎嶇,吉普車碾著的紅泥土,來到了嫌疑人的必經之處,距離軒崗村不過五、六百米的吊橋前。
此時,時任軍弄鄉所長的張從順已經帶著本所的干警們等候多時。
張從順向緝隊簡要說了一下案情,特別說明劉從柱和另一名同犯身上可能會攜帶。
緝戰士們迅速下車,分兩隊人馬潛周圍的密林和荒草之中。
等了許久,周圍沒有一點人聲,而雨一直在下著。
圖|緝隊員繳獲的
不少因為接到任務之時太過匆忙,只穿了夏天的短袖襯衣。在雨夜蹲守了一個小時,衣服已經全部濕透,山風襲來,這些訓練有素的硬漢們都禁不住在打哆嗦。
終于,河上的吊橋傳來了聲響,緝們精神一振,遠遠看到一個人影向他們走了過來。
大家心中都很激動,正準備上前抓捕,但仔細一看來人的臉,并不是劉從柱,而是劉從柱雇來幫他背的人。一定還在后面。
第一組潛伏的們心領神會,沒有打草驚蛇,讓他走過了潛伏區,等待著的到來。果然,不過一會兒功夫,一個人影就出現了。
那人警惕性非常高,一邊走一邊四處張望,慢吞吞向們靠近。
正當他穿過公路之時,身邊的緝隊員們一躍而出,5名干警迅速將他按倒在地上。
這些匪徒都極為兇悍,在運送的時候,身上基本上會帶著武器。
圖|緝繳獲的武器
窮途末路的竟然掙扎著從身下摸出來一只早就已經準備好的,等到按倒他的們聞到味之時已經來不及了,“轟”的一聲,壓著劉從柱的緝隊員們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緝隊員李忠華第一個醒了過來,他立刻打開了身上帶著的電筒,推了推躺在身旁的王世洲,此時的王世洲已經不能說話了。
張從順被炸傷了左小腿,當第一輛吉普車開到現場之時,張從順對想要將他抬走的戰友王新榮說:“不要管我,先把重傷員送走。”
第二輛吉普車來了,張從順意識尚且清醒,他強打起精神,對想要救他的同志道:“不要管我,我堅持得住,先送重傷的同志。”
一次又一次,他拒絕了來救他的同志。
張從順最后是被一名老鄉用拖拉機拉走的,戰友靠著他,一直喊著他的名字。而沒走幾公里,張從順突然動了一下,就再也沒有了回應……
張從順最終被輾轉送到了縣醫院,醫護人員盡了最大的努力搶救他,可惜張從順還是因為失血過多犧牲了。
圖|張從順犧牲在戰友的懷中
“9.01”緝案已經結束,劉從柱自斃,繳獲19.33千克,1枚,1把。
而王世洲和張從順烈士的生命,定格在了那個悲壯的雨夜。
他們沒有為自己的妻兒和老父母留下一句。
王世洲出生于鎮康縣忙丙鄉馬鞍山村公所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自小聰明,一直是父母的驕傲。1992年之前,他做過老師、也曾在辦公室擔任副主任。
1993年,將他調入了緝隊,征求他的意見之時,他說:“危險的工作總要有人干,怕苦怕死不配當,只要需要,我愿意干!”
王世洲參加任務就立下了大功,和戰友們抓獲5名,繳獲31850克。
從1993年到1994年9月1日去世,王世洲一共出差471天,繳獲精品157880克,19.3公斤,資50多萬元。
王世洲一家有5口人,親85歲了,兒女尚未成年,妻子朱紹蘭體弱多病,沒有工作,只能在大街上賣米線貼補家用。
單位根據王世洲家中的實際情況,曾經多次主動提出讓王世洲寫補助申請。王世洲總是搖搖頭,鎮康縣財政困難,他不忍心向開口要錢。
家里的飯桌搖搖晃晃,王世洲幾次說要將它換掉,卻總沒有下定決心。孩子們正在長身體的時候,因為貧困,一個月吃不到兩次肉。
圖|穿著的王世洲
王世洲除了之外,連一件像樣的便服都沒有。一次,朱紹蘭想要給他買一套120元的衣服,他舍不得為自己花這個錢,妻子勸說了很久,他才點頭同意,買了一條40元的褲子。
王世洲沒有其他愛好,閑暇時喜歡抽根煙喝口小酒,然而家中實在困難,后來煙酒都戒掉了。
作為一名緝干警,王世洲常常因為出差不在家中,他的工資大多也用來墊付單位的和材料費。
即便如此,王世洲對于現在的生活依舊很滿足,他常常對孩子們說:“人窮不要緊,可怕的是志窮,我們是個貧困縣,能省就盡量省吧!”
在犧牲當天,王世洲和朱紹蘭說起,家中好久都沒有吃雞肉了,讓妻子去買一只雞給全家改善改善生活。
朱紹蘭當天就買回來一只公雞,她不會殺雞,就等著丈夫回家把雞殺了。
在葬禮之時,這只雞被煮好了,作為貢品端了上來。朱紹蘭哭得幾次暈了過去,醒來后喃喃自語:“娃娃小,我會帶大,擔子再重我都不怕。我只是心疼他臨走的時候,連一件合體的衣服都找不到啊!”
圖|張從順
在軍弄鄉,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張從順的身影。
老百姓們對所長張從順最熟悉,他擔任軍弄所長期間,軍弄鄉的、刑事案件,偵破率在90%以上。老百姓說:“只要看到張所長來到了現場,我們的心就感覺踏實了。”
一次,接到了群眾,張從順趕了10多公里的山路,追上了企圖逃竄的。當時手上拿著,張從順就這樣赤手空拳地了他,繳獲1400克。
還有一次為了破獲一起群眾耕牛的案子,張從順三次上山尋找,一共走了300多公里,終于抓到了盜賊,群眾都叫他“鐵腿”。
軍弄鄉靠近邊境線,復雜,跨境時有發生,而老鄉們大多生活困難,在抓好的同時,張從順一直惦記著群眾發家致富。他帶著村民種植橡膠9000多畝,親自到縣里和公司談收購價格,幫助村民們增收增產。
一次,張從順抓捕了一名嫌疑人,聽說這名嫌疑人的妻子剛剛做了手術,生活非常困難。他和鄉、門說明了情況,幫助這名婦女申請到了80元的困難補助,親自送到了他們家中。
圖|彭太珍和三個兒子
張從順在里,儼然是一名“嚴師慈父”。所里有生病了,他四處尋醫問藥,趕到20多公里外的縣城去探望病情;新來的沒有按時領到工資,張從順將他們帶到家里吃飯,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來分給他們。
就是這樣對戰友和群眾無微不至,對分子絕不手軟的好所長,參加工作三十年來,家中一貧如洗。
張從順的妻子彭太珍說:“丈夫工作起來,不要這個家。”
張從順的家非常擁擠,兩張床一坐下去就嘎嘎作響,櫥柜打開門就搖搖晃晃,沙發是的,最值錢的就是那臺14寸的黑白電視。患有嚴重腰痛病的他,每逢腰痛的時候,他就用一些草藥包上,繼續堅持工作。
一家五口人全靠張從順一個人的工資,即便如此,張從順還常常墊付差旅費,把所有的積蓄1700元拿給購置公車。他總是安慰妻子,別人家有的,我們早晚也會有的。
在他犧牲前些日子,他們家的豬圈塌了,他說等有空再回去修繕,而一直到他犧牲,豬圈還是壞的。
9月1日,張從順離家之前,還和家人吃了一頓餃子,臨走時只簡短地和妻子打了聲招呼。
政委朱瑞云拿來一疊沒有報銷的單據交給了記者,這些都是從王世洲和張從順烈士的遺物之中發現的。
縣里實在太窮了,緝隊員們行動要自己先墊錢,再拿著單據來報銷。
師的鏡頭定格在一張張薄薄的上……
這些錢,對于那些梟和明星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王世洲和張從順的故事,被記錄在紀錄片《中華之劍》之中。
多年后,很多曾經看過這部紀錄片的人,可能已經不再記得這兩位烈士的名字,也很少有人知道,王世洲的兒女和張從順的三個兒子,全部考上了警校,加入到了的隊伍之中。
王建晶,王世洲的女兒,彝族,。
的去世并沒有讓這個14歲的小姑娘感到害怕,而是覺得王世洲所獻身的事業,應該是她值得用一生去追求的理想,長大后她也成為了一名緝。
王建晶曾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嘉獎多次,云南省三八紅旗手
王建毅,王世洲的小兒子。20歲的他高考后毅然選擇了警官學校,并且選擇了禁專業。
當記者詢問王建晶:媽媽和奶奶是否曾經阻攔過她當緝?她哽咽著搖了搖頭,說:“沒有,雖然每個父母都不想自己的娃娃在危險之中,但對我和弟弟的選擇,她們都尊重和支持。是我心中的,永遠都不會消失。”
張從順的三個兒子是彭太珍養豬、種地養大的,她沒有向別人借過一分錢。有時候看鄰居困難了,她還會拿出錢來貼補鄰居。
三個兒子都很有出息,繼承了的遺志,共同選擇了這個職業。是他們的模范,也是他們的。
彭太珍說:“當危險我知道的,但是老張說過,沒有哪來的安寧,沒有安寧哪來的家。老張,很多事還沒有做完,他走了,還有兒子,就讓兒子接著去做。”
自從丈夫走后,彭太珍寡言少語,很少開心地笑了。一直到三個兒子成家的時候,她臉上的笑容才漸漸真實。
老大張子成選擇留在老家鎮康縣,做的基層干警,一做就是20多年;
張子兵成為了一名交通,無論刮風下雨,都堅守在大街小巷;
老三張子權主動申請進入禁支隊,剛開始還讓哥哥們瞞住母親,不希望母親太過擔心。他對哥哥們說:“怕死就不會干禁警,干禁警就要義無反顧。”
張子權一年有300多天都出差在外,母親幾天看不到張子權,嘴上不說,但總是
在門口張望著。
每年清明,三個兒子都會穿著和母親一同來給張從順掃墓,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向致敬。
圖|張子權生前和母親、哥哥們一同
2022
年11月,臨滄市孟定鎮發生了一起涉疫專案。張子權正準備休假帶女兒出游,他給妻子打去,不得不再次爽約,加入了專案組。
為了這個案子,張子權連續26天度工作,大部分時間要穿著防護服和尿不濕。因為勞累,他的身體已經亮起“紅燈”,同事們勸他休息休息,他卻說:“這個案子我更加熟悉一些,等案子結束了再說吧。”
張子權最終因為勞累過度,犧牲在崗位之上。
他10歲的時候失去了,哭得不能自已;她的女兒5歲的時候失去了爸爸,家人不敢告訴她,她還經常問,爸爸去哪里了。
張子權的葬禮上,在的葬禮上一直攥著拳頭的二哥張子兵,抱著弟弟的骨灰盒,他低著頭掩飾眼中的悲痛,依舊沒有痛哭,只是沉默。
在張子權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張子兵語氣堅定:“今生從警,我們無怨無悔。”
成為緝9年的時間里,張子權參與偵破重特大專案158起,繳獲27.7噸,在掃黑除動之中,曾經破獲案件90起……
在收拾張子權的遺物時,戰友們翻出了各種治療腸胃的藥物。
張子權犧牲后,媒體都用這樣一個標題來報道這則新聞——《當年在葬禮上哭泣的小男孩,他也犧牲了》。
圖|2022
年清明,張子權最后一次為掃墓
云南省臨滄市刑偵支隊政委丁良慶,是張從順的戰友,曾經為張從順抬棺;又是張子權的,帶著張子權的骨灰盒榮歸故里。
他說:“1982年至今,為禁絕,我身邊已有20多名戰友倒下,100多名戰友負傷。在支隊榮譽室,有一面英烈墻,上面掛著24名犧牲戰友的照片,從順和子權父子赫然在列。在這些犧牲的戰友中,我送別了其中的13位……”
圖|張子權生前最后一次照
緝,只要在崗位上一天,都必須遮著臉。
在記者的前,他們總是坐在陰暗的角落,或者戴著墨鏡、側身對著鏡頭。為了他們的生命安全,姓名和相貌都是機密。
只有在他們犧牲之后,我們才能看到他們的黑白照片。
張子權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媒體的采訪,只能看到隱約的輪廓,那時距離他犧牲不過8個月。
為禁絕流盡最后一滴血,兒子為強邊固防累到心跳停止,現在張子權的照片和張從順的照片并列在一起,他們還那麼年輕。
圖|張從順、張子權父子
的危害人盡皆知,禁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斗,這場戰爭之中,有著太多人的執著和貢獻,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延續。
群眾并不健忘,那些的名流明星,他們曾被重金打造,也是眾多青年人模仿學習的對象。而現在,這個職業卻被說成是壓力巨大、容易得抑郁癥和精神疾病的“高危職業”,也能成為所謂緩解壓力的合理途徑。
控制不住自己的人,通常會找各種理由,將自己的錯和罪合理化。
圖|張子權生前接受采訪
緝戰士們豁出性命來禁,背負著護衛一方百姓長治久安的使命;而某些人以自己壓力過大,還要把自己包裝成“圈子”和“職業”的犧牲品。
和一樣罪惡,者絕對不是受害者,他們交給、梟的金錢,都是將來打在我們緝英雄身上的,在這場持久的戰役之中,唯有烈士和烈士的家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93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