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解夢佬

十二生肖不只以普通融入中國人生活,其自然習性被人們賦予諸多文化意義,從動物上升格,接受尊崇和膜拜。只有自然與文化神格相結合,才構成完整的生肖動物印象。

十二生肖 鼠

老鼠偷吃糧食,證明“倉鼠有余糧”,說明這戶富足,家中鼠多象征富裕。

清代方叡頤《夢園叢說》記載粵東一種“錢鼠”玩具,好像數錢。老鼠能發出數錢般的聲音。舊時湖北等地以此聲為吉祥之兆。浙江一帶卻認為“前半夜主得財,后半夜主散財”,而崇明一帶則認為此聲預示禍災禍。

鼠的繁殖能力極強,常作為崇拜的象征。子女居群的母親戲稱為“鼠胎”或“鼠肚”。清末畫家 任預《十二生肖圖冊》,其中《子鼠圖》五鼠正搶食罐中瓜籽,而“籽”與“子”音同,表達多子意味。 老鼠與葫蘆、葡萄、石榴等多籽植物組成吉祥圖案,強化了繁衍后代的愿望。

東北煤礦工人尊鼠為“鼠”,忌諱捕鼠,在井下吃飯分飯菜喂老鼠。云南一個舊礦區還有座耗子。礦工感恩于老鼠對災禍的靈敏,將崇拜和禁忌代代傳承。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十二生肖 牛

因為牛耕,中國人對牛感情漸深,把諸如憨厚勤勞,不求回報等優秀品質附在上, 魯迅就以“俯首甘為孺子牛”言志。

《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諸侯之祭,牛,曰太牢。”《 清史稿·禮志一》:“太牢,牛一,羊一,豕一”,牛都是最尊貴的品,是社稷和天地之用。春秋戰國的諸侯會盟,國君執牛耳割血,涂在嘴里。

哈尼族的創世神話《奧色密色》,記載牛的各部分化作自然萬物的故事。漢族地區崇拜牛王,北魏鄖道元的《 水經注·渭水注》稱牛王本為南山大樟,被人盜伐,“樹漸,化為牛入水,故秦為立祠”。后逐漸人格化,演變為牛首人身,又訛為冉伯牛。成都就有始建康熙七年的牛王。

,《 五苦章句經》中記載:“獄卒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叉。”后為吸收,成為。

水牛角、黃牛角、牦牛角等是最常見門上裝飾之一。族人至今在殺牛后還掛牛角于門上,牛角的多少象征捕獵水平,甚至打扮穿衣都以牛角作為飾物。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十二生肖虎

虎是百獸之王,寅虎相配,甲骨文“寅”字如箭矢狀,《 說文》中“寅”意為“陽氣上升,雖上有凍土,必破土而出”,與虎的兇猛剛陽之氣契合。如果說商代銅器虎食人卣反映古人對虎的畏懼,那在戰爭的虎烙印,則代表對征服的渴望,行軍打白虎幡旗,曉勇者為“虎將”,調兵用虎,兵器有虎紋……

長沙南大塘遺址中出土的7000年前的土陶器,出現人面的“長獠牙人面紋”;6500年前的濮陽西水坡原始墓葬也有蚌殼堆塑的虎形象,與龍相對,虎居左為尊。 中國文化向來龍虎并稱,《 周易.乾卦》以龍虎比喻乾坤、天地,龍飛在天、虎行于地。龍虎星象視為守護星神,《 史記》載劉邦”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

虎在中國傳說以白虎神和西王母最出名。二十八星宿中,東西南北四方星群組成四象,后又與五行配五色學說結合,形成“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將四象納為守,白虎成為“白虎神”。《山海經》中西王母的形象:居于玉山,“人面虎身……豹尾虎齒而善嘯,篷發戴勝”,職務是刑神,掌管疾病和生死。其他虎神還有水神天吳、刑神蓐收,財神趙公明的坐騎也是黑虎。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嫦娥奔月傳說源于《 淮南子.覽冥訓》,嫦娥在月中有玉兔相伴。兔是月的象征。《春秋運斗樞》說:“行失瑤光,則月出兔”。《 樂府詩集》有“白兔常跪搗藥蝦蟆九”的詩句,晉朝傅玄在《擬天問》中吟:“月中何有?白免搗藥。”

十二生肖 兔

古人認為月中有兔的原因,有說月面陰影像兔,又說月亮和兔屬陰,還有說兔鼻有豁與月的圓缺相感。 聞一多考證,以兔為月之精始于漢,先秦為蟾蜍,其后轉為蟾、兔。山東嘉祥漢畫像石,有玉兔和蟾蜍一起搗藥,馬王堆出土的帛畫也有蟾兔與月亮描繪。到晉代兔已單獨代表月亮。

北方有“蛇盤兔,必定富”的婚配俗信。剪紙《 蛇盤兔》,圖中蛇首兔頭相對,蛇軀環繞兔身。“蛇盤兔”有時也應用于喪俗。明代葉盛《 水東日記》載,當時在居庸關以北,人們都在爭搶蛇盤兔的。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12生肖 龍

龍的來歷說法頗多,以聞一多推斷,蛇為圖騰的氏族先后兼并許多別的圖騰氏族,形成“以大蛇為主體,兼有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混合而成的龍圖騰”。

上古神話的龍并非神不可,女媧煉石補天,“殺黑龍以濟冀州”。龍在漢朝后成為皇權象征。皇帝穿龍袍、坐龍椅、乘龍船、坐龍輦,皇帝死去叫龍馭賓天。清朝龍袍以九條金龍合“九五之尊”,故宮的龍圖案數不勝數。百姓使用龍紋就會慘遭不測。

龍是行云布雨之神。《 淮南子.說林訓》稱,“旱則修土龍”,《 論衡·亂龍篇》說,“夫土虎不能致風,土龍安能致雨”。宋代以來幾乎每個村莊都有龍王,每逢水旱災害,人們都要向龍王獻牲,讓它控制雨水,祈禱風調雨順。 也有說龍不能自行決定降雨,《 西游記》中涇河龍王因違反玉帝降雨旨意而被斬首。

龍象征出人頭地,不同凡響。孔子稱贊”龍乘風云而上九天也”;諸葛亮稱為“臥龍先生”,蔡邕常醉臥街頭而人稱“醉龍”,家長望子成龍……

龍鳳呈祥圖案在唐代后廣為流傳,不但象征帝后權威,也象征夫妻的結合,還可象征精神與物質的兩極調和。龍鳳圖案是中華最有代表性的形象號。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12生肖 蛇

蛇多以負面形象出現。“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蛇的貪婪;《 農夫和蛇》寫出蛇的狡猾和冷血;狠之人被形容為“蛇蝎心腸”。

蛇多為的形象。《 山海經》 的巴蛇“食象,三歲而出骨”,柴桑飛蛇。《 續博物志》的鉤蛇“中木則折,中人則害”;《 格致鏡原》中人蛇“人立而行,遇人輒嘻笑,笑已即轉噬“;《酉陽雜俎》載孫叔敖斬雙頭蛇;清人陳鼎在《蛇譜》載喚人蛇,應者“雖去隔數十里蛇必至“;梁紹壬的量人蛇;《 神異經》中的率然蛇……

中國古代神話的女媧和伏羲均為人首蛇身,《 魯殿賦》描“伏羨鱗身,女媧蛇身”,《帝皇世紀》《 路史》《拾遺記》《 史記.補 三皇五帝》也有記載。河南南陽軍帳營東漢早期墓畫像石,伏蔑執矩,女媧執規,著衣,下露蛇尾,相對而立。的唐代古墓中的伏羲女媧像,他們腰身以下是的蛇軀。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12生肖 馬

作為六畜之首,馬除用作交通運輸,還是強大的軍事裝備。戰國以“萬乘之國”,“千乘之國”等馬拉戰車的數量來形容國力強弱。

歷代君王將帥以擁有駿馬為榮。周穆王擁八駿。漢武帝為取得大宛汗血寶馬兩次遠征大宛。唐太宗鐘愛“六駿”, 颯露紫、拳毛騧、青騅、什伐赤、驃、白蹄烏,刻在昭陵以表彰戰功。還有秦始皇的“追風”、“白兔”,項羽的“烏騅馬”,劉備的“的盧”,關羽的赤兔,等等。

千里馬難得,相馬成為重要職業,相傳著名的相馬專家有秦穆公的臣子 伯樂(孫陽)和方九堙,趙簡子的臣子郵無恤等。世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們常用千里馬比喻人才。

北方游牧特別祟馬。保安族流傳神話“雪白馬神”;達斡爾族稱神馬為“溫古”,該神馬不準女人騎;滿族也有神馬的習俗。 《 山海經》記述天馬,“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12生肖 羊

古人視羊為“德畜”,善群、好仁、死義、知禮。善群,羊喜歡聚群。好仁指羊善良,有角但不好斗。死義指羊被宰殺時安靜,視死如歸,故有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知禮指羊知恩,羊羔跪乳象征。

《 說文解字》曰:“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大為美”。文字學家李孝定在《 甲骨文字集釋》對“美”解釋為“疑象人飾羊首之形”。無論哪種解釋,羊作為美的象征毋庸置疑。

《 周易▪泰卦》以十—月為復卦,一陽生于下;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于下,正月為泰卦,三陽生于下。冬之春來,陰消陽長。在歲首用“三陽開泰”寓示吉祥平安,改作“三羊開泰”,以年畫剪紙等描繪三只大羊祈禱國泰民安。

上古神話中名叫“獬豸”的獨角神羊,是司法審判之神皋陶的助手。王充《 論衡·是應》:“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又《雜五行書》:“縣(懸)羊頭門上,除盜賊”。 獬豸還是明孝陵神道六種墓前瑞獸之一。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12生肖 猴

“猴為人祖”的傳說頗多。《山海經》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舉父“,可見夸父(即舉父)形象實乃猴子。成都地區神話認為地,猴群中的伏羲女媧繁衍出人類。古吐蕃在《王統記》中載其先祖系猻猴所變。羌族神話《木姐珠和冉必娃》,冉必娃用火全身猴毛成了美男子。

《西游記》的齊天大孫悟空是猴形象的光輝代表。孫悟空的原型,有說取自神猴哈奴曼;也認為是神話形象無支祁。宋代《太平廣記》描繪無支祁,”善應對語言……形若猿猴……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蹲疾奔“,與孫悟空的武藝本領相似。孫悟空被封為弼馬溫,源于古人認為猴子能”避馬“,在馬廄里養猴能及時發現病馬擴散,陜西渭南很多拴馬石樁上也雕石猴。

猴與”侯“同音,猴子騎馬寓意馬上封侯;猴向楓樹上掛印寓意封侯掛印;一只猴子騎在另一只猴子背上寓意輩輩封侯。 猴愛吃桃,桃子象征長壽,剪紙也常見“猴桃瑞壽”圖案,取長壽之意。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12生肖 雞

《韓詩外傳》概括雞的“五德”,“頭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見敵敢干,勇也;見食相呼,義也;守夜不失時,信也”。故雞有德禽的雅號。

玉兔與月亮,金烏與太陽常相提并論。《淮南子· 精神》說“日中有蹬烏”,即三足烏:日烏、金烏、金鴉。明代楊慎的《藝林伐山》說“日中有金雞”,日與月,太陽屬東方酉雞卻位于西;月亮屬卯兔卻居于東,原因是“日月互其宅也”。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吟“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古代計時簡陋,雄雞司晨成日出而作的。《詩經》中,“女曰雞鳴,士曰昧旦“,還有以”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催促國君上朝。孟嘗君被困函谷關,門客學雞鳴騙開關門。祖逖“中夜聞荒雞鳴,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庭中”,發憤。

鳳凰是雉雞美化神化而來。《山海經》記述“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桂海禽志》載“烏鳳”,“頸毛類雄雞”。俗語常把雞和鳳凰
一起,如“鳳凰落架不如雞”。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12生肖狗

《漢書》載,帝高辛氏有狗名盤瓠,取犬戎吳將軍首級被賜以少女,“隨盤瓠升南山產子,男女十二,后繁盛也“。《》擴充說盤瓠是皇后耳朵跳出的金蟲變成。西南的苗、畬、瑤、黎、侗、壯、佤等,也傳說盤瓠是族群始祖。少數還有狗取谷種的傳說,哈尼族認為,女兒把五谷帶到人間,被貶成狗。

古人認為日月食是天狗所吞。寧波有諺“天狗吃月亮,地下放炮仗”,懷化人說“天狗吃月,臉盆子敲缺”,試圖以聲響嚇退天狗。天狗還導致婦女。婦女“送子張”,他手執彈弓仰天瞄準,據說是射殺天狗。

狗是司風之神。甲骨文載“于帝史風二犬”;《山海經》有黑白犬風神。古人認為狗能止風,《風俗通義》載,“戌之神為風伯,故以丙戌日祭于西北”。狗還能揚風,《墨子》載 “燒皮揚灰風即起”。

狗的忠誠,傳說和現實比比皆是。《述異記》載,魏晉陸機的“黃耳”,為主人送信,勞累而亡。《》中的黑龍犬,在火中用水沾濕醉酒的主人使其幸存。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12生肖豬

豬有“烏金”之名,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豬是財富標志,臨夏大何莊的墓葬有三十六塊豬骨陪葬。豕是士庶以下平民的祭品,以豕為之,陳豕于室,合家而祀,即“家”字。

畜牧戶豕神、欄神。豕神本職廁神,南方農村廁所和豬圈多合二為一,故廁神多圈神。廁神即紫姑神,或死于廁的西漢戚夫人。豬欄神是姜,時姜把為自己預留的東岳神讓給黃飛虎,自己當豬欄神。浙西一帶常在豬欄張貼黃紙,“姜在此、百無禁忌“。

豬的肥頭大耳是福氣象征。姓李名耳字聃。《說文》云“聃,耳曼也”,段王裁注“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樂府《長歌》:“騎自窟,發短耳何長。”《》中劉備“兩肩,雙手過膝”。

俗信豬能預兆雨水。《詩·小雅》載“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投荒雜錄》中說雷公“豕首鱗身“。《西游記》的豬八戒“原是天蓬水神”,“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天蓬本是北極大帝的四將之一,充分體現豬崇拜和云雨之神的關系。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民俗介紹

生肖動物為主題的民俗豐富多彩,以歲時節令、人生禮儀、娛樂游藝、服飾飲食等方面為主,具有長期演變發展的歷史性、因地制宜的地域性、根植傳統的性、以需求為導向的功利性。

鼠相關

農歷正月廿五為“填倉節”,糧商米販祭“倉神”老鼠。清代潘榮升《 帝京歲時紀勝》載: “當此新正節過,倉凜為虛,應復置而實之”,填倉節當晚不許點燈,當晚是老鼠嫁女。但老鼠嫁女日,各地并不劃一,當天人們炒黃豆拌以紅糖,撤于屋隅。陜西一帶在屋角撒鹽巴,稱“老鼠分錢”。 蘇南則脫鞋當迎親花轎,果皮當禮盒。

填倉節

老鼠嫁女也是年畫和剪紙的重要題材。畫面中花轎燈籠鼓樂隊儼然人間嫁娶盛況, 奏樂的是鼠,唯新娘和新郎的模樣各地不同,鼠形人形甚至有繁衍之神。魯迅在《狗貓鼠》中回憶,“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輕易便睡,等候它們的儀仗從床下出來的夜。”

青海的“蒸瞎老鼠”,正月十四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不捏眼睛,用蒸籠蒸熟,待元宵節時擺上供桌,點燈燒香乞求老鼠勿傷莊稼。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牛相關

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打春”,意在勸民農耕。《 周禮·月今》載“出土牛以送寒氣”,后固定于立春。人扮“句芒神”鞭打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禮,宣告新年勞作開始。后用紙牛,牛肚事先裝入五谷,鞭后散落,象征“五谷豐登,谷流滿地”。 清代每年給地方下發《春牛芒神圖》。圖中春牛各部位顏色根據當年干支與五行的關系設計,芒神的年紀、服飾、姿態也是如此,起到歷書的作用。

椎牛見于葬禮。以彩花柱栓神牛,主人帶領十幾位手提長矛的青年,鳴鼓后,主人舅舅和青年依次刺牛,牛倒地后牛頭向主人家方向為吉。

浙江金華喜斗牛。清代陳其元《 庸閑筆記》云:“兩家各令健者四人翼其牛,二牛并峙,王相注視,良久乃前斗,斗以角,來問抵隙,各施其巧”。

苗族有搶牛尾的婚俗。婚禮當方牽黃牛到場,新娘砍下牛尾,新郎立刻搶奪牛尾,需在女方父母到來前奪得,否則婚姻告吹。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虎相關

人們認為虎是孩子的。新生兒用虎骨水洗身以祛除疾病。孩子們戴帽,穿鞋。陜西,外甥滿月舅舅送黃布虎,進門時折斷虎尾寓意丟掉坎坷。山西,外甥生日舅舅送虎枕,也能當玩具。 端午節還盛行把布老虎給孩子當玩具,布老虎需突出老虎的。 東北鄂倫春族,小孩佩戴虎爪和以辟。

鎮宅神虎圖

“畫虎于門”,以虎為門神來鎮宅,自漢代就盛行,最早可追溯到周代。 舊時華北流行在正廳懸掛年畫《鎮宅神虎圖》,上云“神虎下高山,到人間。善家買了去,四季”。

象人斗虎起源于漢代,由人扮演的虎與人相斗,唐以后被舞獅取代。客家地區依然保留由斗虎演變的舞虎習俗。在慶典或誕辰時也有舞虎。 “虎斗牛”是東營的舞蹈,主要情節分“餓虎尋食”、“虎猴相戲”、“牧童放牛”和“耕牛救主“四部分,表現老虎兇猛和耕牛的沉穩勇敢,至今仍紅火。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兔相關

宋代靚《 歲時廣記》,舊時在正月初一,有門額“掛兔頭”的風俗。另外還有贈兔畫,畫中六個小孩圍著桌子,桌上
著手持兔子吉祥圖的人,祝受贈的孩子將來生活安寧。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兔與中秋祭月
起來。明人紀坤《花王閣剩稿》載: “京中秋節多以泥傳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把而拜之。”兔兒爺大的三尺,小的一寸,兔首人身,手執藥桿,造型多屬模印,施彩繪,衣著華麗。

重陽節時,華北一帶吃迎霜兔,多用野兔烹調。《畿輔通忘》云:“重陽前后設宴相邀,謂之迎霜。宴席間食免,謂之迎霜免。”

山西某地女兒出嫁前吃象征男性的兔形禮饃和象征女性的魚形禮饃。山東漁民清明出海前,妻子以兔丈夫懷里以求平安。

龍相關

龍燈會

舞龍又稱龍燈會,有竹龍、布龍、紙龍、鐵皮龍等品種。程自牧的《 夢梁錄》載,“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制燈燭萬盞,望之婉蜒如雙龍之狀。”重慶銅梁,舞龍隊伍到民居前向主人問好,主人放鞭炮歡迎,以糖果答謝。山彩龍以竹篾、鐵絲做骨架,頭尾用紙糊,蒙絲綢,以剪紙、絨球裝飾。

二月二 “龍抬頭”,民俗認為蟄伏的龍抬頭,雨水漸多。明人沈榜的《 宛署雜記》載,“鄉民用灰自門外委蜿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用面攤煎餅,熏床炕令百蟲不生。” 人們在這天理發,希望像龍那樣精神;北方人家用彩紙、草秸穿成串懸于房梁,稱“穿龍尾”;這天要吃面條、烙餅或水餃,分別象征龍須、龍鱗和龍耳。

龍舟競渡相傳是紀念屈原,但在鄞縣出土的春秋青銅鎖就刻有龍舟圖案。賽龍舟在農歷五月舉辦,以端午節最盛。唐代詩人劉禹錫在《 競渡曲》描繪:“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耆鬣動”。

中華各地各,每月都有龍的節日,如正月的云南瑤族祭龍節,三月山東祭龍王,四月大同雷音會,五月的吳越分龍日,六月曬龍袍,七月的無錫龍娘會……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蛇相關

蛇節

福建簡稱“閩”,便是門里奉蛇的造型。《閩雜記》載:“福建漳州府城南門外,有南臺,俗稱蛇王,其神乃一僧像。”遭蛇咬者到中投訴即能,出后見死蛇表明蛇神已施刑。

南平樟湖鎮有蟒蛇吐火驅的傳說,遂立蛇王。當地元宵游蛇燈,蛇燈由竹篾木板制成,一條蛇燈小的有30多塊燈板,大的有700多塊、連接起來長達幾百米。 七月七日為蛇節,村民將裝有活蛇的甕,置于拜,盛游全村,有人戲蛇于手臂,還有人戴枷鎖裝罪犯,認為可免病。

漢族認為看見蛇脫皮是不吉征兆。民諺說:“見到蛇脫皮,不死脫層皮。”在青海,家中發現蛇最忌,認為蛇會報復。若在家發現蛇,捉入罐中或挑在長桿上送到山谷,并求其躲進山洞。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馬相關

祭馬風俗古已有之。春祭馬祖(馬的星宿),夏祭先牧(教人牧馬的),秋祭馬社(馬廄的土地神),冬祭馬步(馬災害的神)。漢族馬,農家于農歷六月廿三祭招,祭品為全羊一只。

族八月末有馬奶節和節,為期一天。牧民們帶上馬奶,早晨開始,比賽結束后,人們以馬頭琴歌唱,開懷暢飲。人好,以“馬照跑,舞照跳”形容回歸后生活方式不變。農歷大年初三是新年日,人們挑馬圖個好彩頭。若遇到馬年場面更為盛大。

佤族過春節要喂馬吃糯米飯,觀察馬的廄中姿態占吉兇,頭朝東為幸運年。 貴州苗族男女相愛,議婚三次后,男方背馬刀前往正式提親。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羊相關

魚羊為“鮮”,以羊為主食流行于北方。烤全羊是族和爾族的名菜,全羊席指用羊肉烹制色香味形不同的菜肴,可做44 種,可做66 種,皇帝的全羊席做76 種。

羊也是衣著的重要原料,羊的毛皮除了制衣,還做成被褥、帽、鞋、靴、毯、氈等裝飾品。

叼羊

羊頭敬客流行于哈克族,主人端熟羊頭朝客,客人持刀先割羊頭,割肋肉獻長者,再割羊耳給幼者,然后任意割一塊給自己。西域流行“叼羊”游戲,騎手們分成幾隊在幾百米外爭奪羊,以叼羊到終點者為勝,獲勝者當場把羊燒熟分給參與者。

舊時河北在農歷六七月,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后來改送面羊,傳說與沉香劈山救母有關。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猴相關

猴戲

白云觀有石猴分散三處,均為浮雕,找齊并非易事,所謂“三猴不見面”。游客到觀要覓猴與摸猴,據說逐一摸過會得福。

耍猴表演可溯至東漢,《西京賦》繪百戲,”猿狖超而高援“。唐昭宗酷愛猴戲,”賜以排袍,號孫“。宋后猴戲在市井大行。明宰相胡惟庸馴養猴子十余只供驅使、歌舞。《清稗類鈔》載鳳陽藝人韓七,全用猴子串演戲劇,從敲鑼打鼓到生旦凈末丑都由猴子充當。現代動物園和馬戲團也有猴表演踏單車、跳火圈、走鋼絲、翻筋斗……

戲曲武生演孫悟空,在臉譜、扮相、動作等自成一派,也稱為猴戲,代表人郝振基、楊小樓、蓋叫天等。

相傳華佗發明“五禽戲”,模仿動物動作以舒筋通絡,其中之一便是猿猴。中國傳統武術中有“猴拳”,模仿猴子輕靈敏捷的動作。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雞相關

大理白族流行“雞米禮”

雄雞勇斗,古人想象其有辟。清初陳昊子《花鏡》:“雄雞能角勝,目能辟”。南朝宗慎《荊楚歲時記》載: “正月一日……貼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其傍,百畏之”。正月初一不殺雞,這天的生日。至今成都一帶春節期間仍在門楣貼雞畫。

山東一帶娶親時,女家選一男孩抱只母雞隨花轎送親,與“吉”諧音。舊時還有“長命雞”,男女各準備公雞母雞,婚禮當天把兩雞一起拴在桌腿,不時打公雞,象征妻子丈夫,兩雞不得宰殺。

土家族稱踢毽為“踢雞” ,男女相聚踢“雞”,接到“雞”就可用草去追打任何人,青年借此追打意中人。大理白族流行“雞米禮”,單禮為一只公雞和一壇米酒;雙禮為兩只大公雞, 一壇米酒一壇谷種,在嫡親或姻親中互送。

古代在結拜兄弟需宰雄雞,在酒里滴雞血,對天發誓,將血酒飲盡。 一帶也有以斬雞頭為誓信的儀式。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狗相關

“雷州兵馬俑”

正月十六是瑤族“盤王節”。這一天以祭奠瑤族先祖盤瓠為主:跳舞蹈盤王舞; 還盤王愿的祭儀,宰牛祭盤王; 頌唱“盤王大歌” 。至今瑤族人上衣前短后長,女子腰帶故意后墜一截,意在模仿狗尾巴。

布依族過年有“吃新節”,晚上設宴祭祖后祭犬,之后才入桌就餐。祭犬由年長者將“新糧飯”與三塊豬肉放入狗食盆,邊看狗吃食邊念祭詞,意在感恩狗為人類帶來谷種。

雷州半島到處都有石狗蹲立,現存古石狗近10000只,人稱“雷州兵馬俑” 。石狗源于秦朝漢越融合的圖騰崇拜,現今雷州人逢年過節,初一十五或紅白事均拜奉,祈福、祈雨、送子、等。雷州人還愛吃狗肉,俗語“狗肉滾三滾,
不穩”。石狗食狗完美。

廣東地區最早把狗叫旺財,源于其“旺旺”。狗年送禮都討“口彩”,禮品都沾“旺”字。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豬相關

三牲

漢族凡重大必用豬祭品,并以為重,俗稱“三牲” 。吳谷人《新年雜詠》:“杭俗,歲終祀神尚豬首……選皺紋如壽字者,謂之‘壽字’ ”現今江浙一帶在臘月仍儲備腌制咸為年貨。清明節廣東人愛用烤豬祭祖,俗語“分豬肉,人人有份”,形容祭后全家分食祭品。

陜西一帶有送豬蹄的婚俗。結婚前天男方要送四斤豬肉、一對豬蹄,稱“禮吊”,女方退回豬前蹄,婚后次日,夫妻帶雙份掛面及豬后蹄回娘家,后蹄退回,俗稱“蹄蹄來,蹄蹄去”。東北漢滿族也有結婚“離娘肉”。西雙版納族婚禮,男女兩家用竹竿串起豬肉分送各家以示“骨肉親”。

過去四川凡病災不幸,家中長者設香案打母豬,祭求,認為“一母豬,驅除一個”。祭時選黃道吉日,殺豬,等擺在堂屋,祭完吃掉。

夢見兩條大蛇和自己的屬相猴子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9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