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日語八字的中文翻譯

解夢佬

本文來源:金中,《日本詩歌翻譯論》

轉自:北大外文學堂

中國和日本均具有悠久的詩歌傳統,詩歌對兩國思想、文化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日本與中國相似,詩歌是古代社會所推崇的文藝形式。和歌一直作為皇室、貴族所不可或缺的教養和社交工具,就作品的質量、數量、社會地位及文化影響而論,可以說在日本古典文學中占有王者的地位。和歌衍生出連歌,連歌獨立出俳句。俳句普及于日本民間,現已成為具有國際化特色的詩歌類型。和歌與俳句,構成日本古典詩歌的主要內容。

日語八字的中文翻譯

日本對中國詩歌的研究已經有世世代代的積累,與之相比,中國對日本詩歌的研究起步未久。翻譯日本詩歌,對于加深中國對日本的了解以及促進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具有深遠的意義。20世紀初期,中國的文化人士開始嘗試翻譯日本詩歌;70年代末,中國學者開始關注日本詩歌翻譯的理論問題;以80年代為高潮,中日學者主要圍繞和歌、俳句的翻譯形式問題展開了論爭,發表了不少論文,尚無定論。然而,近年來學界對該領域的探索有所停滯。

日本詩歌的漢語譯文應采用何種文體、由幾句構成、每句字數如何等問題,可以說是日本詩歌翻譯的根源性問題——設計出合理的翻譯形式,將對廣大譯者的翻譯實踐帶來極大便利。翻譯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翻譯中的感性,表現為文字創作的能力,使譯文富于文采;翻譯中的理性,則表現為均衡協調的能力,即全面地考慮原文表達中的各種要素,將其在譯文中予以綜合、適度地再現。出色的譯文,正是感性的優美文字與理性的均衡協調相結合之產物。

對日本詩歌的不同詩型分別從文體、內容、斷句、節奏等要素進行分析,根據各要素的特點以及在該詩型表現中的相對重要程度,針對性地提出既能夠均衡地反映該詩型的表現特色,又能相對符合中國詩歌表現傳統的翻譯形式。

迄今為止,中日學者提出過不少和歌、俳句的翻譯形式:例如,李芒主張非定型翻譯,注重再現原作的內容;羅興典提倡“五七五七七”型和歌譯法,王樹藩提倡“五七五”型俳句譯法,均注重再現原作的音數;丘仕俊提倡“三五三五五”型和歌譯法,劉德潤多使用“三三五”型俳句譯法,均注重保持原作的句數;松浦友久提倡“三四三四三”型和歌譯法及“三四三”型俳句譯法,注重傳達原作的節奏。

日語八字的中文翻譯

作者向唐家璇國務委員贈送本書

這些翻譯觀可以說各有側重,均力圖反映和歌、俳句作為日本詩歌的固有特色,而設計了中國傳統詩歌中所沒有的新形式。其不足之處在于:首先,是按照統一的思維模式或是單獨地來考慮和歌與俳句的翻譯問題,對和歌與俳句之間的共性和差異關注不足;其次,這些譯法強調的是對和歌、俳句表現中的內容、音數、句式、節奏等某一要素的再現,沒有綜合考慮這些要素之間的均衡,特別是對于不同詩型來說,再現哪一要素最為重要的問題。

俳句,是以日語“575”音形式表達的日本傳統詩歌。俳句作為世界上最短的定型詩,在日本社會得到廣泛普及,并具有很強的國際影響力。而我國對于俳句如何翻譯,各有側重。“五七五”型注重傳達俳句的形式,非定型注重與俳句的內容對應,“三四三”型注重傳達俳句的節奏,傳統詩句型注重為中國讀者所熟悉。俳句究竟采取何種方式翻譯理想,有必要對其從內容、形式、節奏、結構等方面逐一分析,依照各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綜合判斷。

“季語”和“切字”為俳句獨有的表現形式。季語反映該作品所屬的季節,屬于內容層面的問題;切字指「や・かな・けり・む」等表示詠嘆之意的終助詞或助動詞,對于俳句的表現特色產生多方面影響,在俳句翻譯中需要高度重視。

周作人認為俳句不可譯。然則,非也。俳句是可譯的,而俳句中的切字是難以翻譯的。由于“切字”的不可譯性,以17音表達的一首俳句之平均內容量實際上接近于漢語文言八字;俳句在斷句上主要分為“初句斷句”和“二句斷句”,內部實為“一短一長”的二部分結構。本書提出漢語文言一詞加一句形式的“二(三)五(七)”型俳句譯法,即將俳句中相對獨立的5音句譯為由二字或三字構成的一詞,“75”音或“57”音詩聯合譯為五字或七字構成的一句,一詞和一句的前后位置和具體字數視俳句作品的內容而定,中間用逗號隔開。該譯法在內容上與俳句較為一致,無須添加多余詞語,并且能夠反映俳句的斷句和節奏停頓,基本符合中國古典詩歌的表達傳統。將一首俳句的譯文壓縮到七至十字,能夠針對具體作品選擇適當的字數和句式,便于再現俳句含蓄精練、富于余韻的表現特色。

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

松尾芭蕉

日語八字的中文翻譯

松尾芭蕉的“古池”之作,可以說是目前為止被翻譯最多的俳句。對此已有王樹藩(1981)、寧粵(2000)、姚文清(2001)等文章論及。而正如前面所強調,俳句表達簡潔精煉,其譯文亦當盡量保持這一風格。作為“古池”俳句的翻譯,需要考慮到以下要點:

(1) 譯文宜采用純粹的文言文體。

(2) 表達「古池」之意,用“古池”二字足矣。由于切字「や」的不可譯性,該作初句的實際內容只有「古池」之4音,其有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正常表達即為“古池”二字。

(3) 表達「蛙」之意,用“蛙”字足矣。「蛙」屬于季語,不可譯。

(4) 該作中的古池之“靜”、青蛙入水時之“動”以及其后一切的復歸于“靜”,均在不言之中,宜讓讀者自行品味感悟。俳句的表達貴在含蓄,其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部分需要靠讀者自行品味感悟,一旦譯者用文字將其說清道明,反而削弱了原作的韻致。

綜上,芭蕉的這首俳句是典型的“5,75”結構。初句「古池や」的「や」是切字不譯,整體譯為純名詞形式的“古池”二字即可。末句「水の音」為名詞結句,為了符合中文表達習慣,添加一動詞“傳”字,與第二句「蛙飛び込む」合并譯作一個簡短的五言句“蛙縱水聲傳”。按照“二(三)五(七)”型譯法將該作譯為:

古池,蛙縱水聲傳。

金中 譯

日語八字的中文翻譯

圖為作者向前外交部長、國務委員唐家璇贈送本書

日語八字的中文翻譯

圖為作者贈送本書給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9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