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七十來歲的時候,父親就給自己做好了紅墳,也就是壽墳,而我也開始時不時地拍些父親的生活照片,我想在去世的時候,我們就開個悼念會,回憶父親生平的故事,我還專門寫了父親的一本書,然而父親去世的時候,我們這邊喪事簡辦的文件天天發。
禁止煙花爆竹,禁止燒紙錢,禁止守靈念經,沒有鮮花,也沒有花圈,也沒有挽聯,沒有白氣球,也沒有花塔,沒有樂隊,也沒有鼓樂,只有村里留存的一鑼,深沉地一敲一敲地告別。
想開悼念會,不可能,人都不能讓你聚集,哪有開啊,我只好將寫好父親故事的書送給一些近親,回家再慢慢看,回憶吧。
一,吉時買水沐浴穿衣,選日子。父親是2020年8月19日晚上走的。當晚宗族的人到了,選出一個大總,就是喪事的總負責人,選出帳房,去請先生,拿出家里的銘牌,一個杉木做的牌子,上面有我們家人的生辰八字,連夜去請的先生,根據全家人的生辰八字,選出了買水時辰是20日早上六點半,七點鐘穿衣。
選出了吉時出殯日子是21日,非常趕的時間,但是往后的日子不好,現在上面規定也不能超過三天,20日就報喪,各自的朋友圈發張蠟燭圖:父親大人,一路走好!我們這邊忌諱在朋友圈里放遺像,放靈堂照片。關于去世的場景是不能拍照錄像,將這些只能放在腦海回憶。
大總們在安排事宜的時候,姐姐也沒閑著,馬上叫幾位念經師傅過來念經,念通宵。因為父親剛走,還沒有上報,允許念經一晚。念經師傅馬上到,兩張方桌一并,擺上簡單的供品,開始念經。點好蠟燭,香,并點好了一燈盞油,長明燈吧。拿出父親一雙平時穿的布鞋子放在床邊。
這時,舅家的兒子和兒媳過來了幾位,這些應該要守夜。聽說次日七點鐘就穿衣。姐姐有些擔心,壽衣還沒來及去廟里蓋印,據說蓋印是人去世后,穿衣前蓋印,但時間是七點鐘,去廟里來往,擔心來不及,剛好一位表嫂說她認識一位廟祝師傅,馬上給師傅打電話,讓她去廟里準備念經,蓋印。壽衣是生前定做,有厚的,有薄的,里外好像是七件,是父親喜歡的中山裝款式,不是唐裝。定做的壽衣還配有佛被,鞋子,襪子,珍珠,戒指,錦帕等配套。
凌晨兩點鐘蓋好了,回來了。巧得很,當時姐姐家的女婿也過來了,所以他充當了司機,開車送這送那,方便得很。
姐姐還從廟祝那邊買過來黑傘,壽被。這時,念經的師傅問有沒有佛被,給父親蓋上,先將珍珠塞進嘴里,俗稱“含口勁”,上古含玉的遺意吧,其實也是為了防止臉變形。
請的是穿衣師傅,也叫司幫手,專門為死者穿衣打扮的人,穿一下衣服,五百塊。因為人去世后,會變得僵硬,一般人是無法幫忙也是穿不上去。
穿衣服這是與很多地方不同,我們這邊是去世后,再沐浴穿衣服,而有些地方是人臨終前,趕緊穿好,免得去世后,身體變僵,穿不上。
念經的師傅是念通宵。這時,也有很多近親在這里守夜了。因為老公和二哥的兒子安排了開車,所以他們就不用守夜,回去睡覺。我們守了一夜,其實也是忙了一夜。
準備了紙錢,硬幣,紅盆,白毛巾。哥哥們穿著白衣,一人端盆,一人執傘遮蓋,去村里的一個水井里打水,先投硬幣于井水中,告訴井神,家中有人沐身,特來買水。并焚燒紙元寶。因為現在不允許設靈堂,并且24小時內就要火化,所以父親還是躺在他的大床上。大床在臨終前的幾天換上了新草席,本來用的是冰絲席,后來說人將去世,睡草席好些。
六點半買水回來,七點鐘的時候,司幫手開始幫忙,我們將壽衣先套好,用根扁擔試穿,然后用紅繩扎好,用一桿沒秤砣的秤提起來一下,然后送進屋里。哥哥們進屋,給父親擦洗身子。擦洗身子,換衣服,女兒們都不在場,司幫手的意思,給父親擦洗女兒回避好,兒子在就可以,穿衣服是司幫手,慢慢地給穿好,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襪子,鞋子什麼的都齊套的,甚至戴上了一個戒指吧。蓋了三條壽被,分別是我大舅家的兒子送的一條,二哥家的岳家一條,女兒的一條。這時,煮好了一碗飯,放在床前,兩根筷子纏好,插在米飯中間,旁邊還有一樣什麼忘記了,還有一油燈,用菜油點。
父親大人就靜靜地躺在他自己的房間里,空調打得很低。因為現在不能用冰棺,什麼都不準。
八點,很多親朋好友過來了,因為選的日子就是次日,那麼下午就要火化。給上面報喪,報喪是由駐村干部開死亡證明,然后由一個兒子掏一萬塊錢放一個專管民政的辦公室里,做押金,如果沒有違規辦事,白事結束后,這錢會退回去,如果違規操辦了,那麼,這一萬塊就沒收了。
后面是人情來往,遺像,訃告,我在其它的幾個問答里也講過,這里就不講。
二,出殯圍喪,村人一起送山下午兩點半后,大家開始穿白衣。這時,殯儀館的車來了,他們有棺材帶過來。棺材升到了正堂,我和姐姐站在棺材這頭,司幫手和殯儀館的人一起,也不清楚還有哪些人,將父親平升到棺材里,然后整理平被子類,我聽到姐姐說哪里沒整平什麼的,司幫手還在整理。蓋上了棺材蓋,上面放了瓦片。突然司幫手說拿鐮刀,家里沒有鐮刀,也沒備,司幫手說拿菜刀吧,姐姐趕緊跑到后面廚房,拿了菜刀。司幫手拿刀一揮,大喝一聲,我哇得大哭起來,哭得心痛,一抽一抽。
然后棺材抬到路邊的殯儀館的車上,我們搭著車,邊走邊哭。我姐姐還邊哭邊說,說父親連個交代也沒有,說走就真走了,她還沒有服侍一下,說父親太體貼我們了。殯儀館的車慢慢地開,開到了村口,然后就直接開走了,后面跟著兩輛車,一輛是二哥的兒子開車,車里坐了二哥,小哥,大哥,一輛是老公開車,車里坐了近門的堂哥,他是扶喪侄,還有舅家的大兒子,他是內侄。只準去兩輛車,車里連司機人數不超過七人,這些標準都是根據疫情期間,簡辦的條例來規定。因為鎮里的工作人員都在旁邊,拍照。
慢慢地,我們都回來了,請的先生已經在正堂擺了些東西,設好香爐,牌位。我們就慢慢地守著,然后接待過來送人情的親戚朋友。
因為現在情況不能聚集,不準守夜。當天火化如果不能當天出殯就寄存到殯儀館。溫州都是上午時間出殯。
次日,司幫手叫人將大照片帶去殯儀館,這照片是放在骨灰盒的車頂,開回來。還有一張照片是由扶喪侄抱著。
司幫手還準備了圓亭,并在村口放了兩條長凳,以前是放棺材,現在是放骨灰盒。骨灰盒迎來了,姐夫將他抱出,小哥打著黑傘,放置長凳上,黑傘放在骨灰盒上。然后我們近親圍著長圈,繞著骨灰盒左三圈右三圈地繞,我和姐姐在哭,其它人沒有哭,因為父親是82歲走的,是喜喪,不用哭。然后二哥抱起骨灰盒,踢倒兩條長凳,小哥打傘,大哥在旁邊陪伴,三人前行。
本來骨灰盒是長子抱,但是大哥人太瘦,就由二哥抱。二哥嘴甜,他抱著骨灰盒,輕聲說:爸爸,送你到新家。爸爸,過橋了,爸爸,要到新家了。每到一處,二哥都會說,然后小哥 也在旁邊跟著說。
我的女兒和小哥的女兒兩人一起舉著條幅:出殯儀式。往前面走。開路的是村里的人,一個人敲鑼,一個人撒紙錢。條幅后面,是扛紅旗。二哥他們就在紅旗后面緩慢前行。因為疫情,事情簡辦了,很多人沒有來送行,來送行的大都是近親,近親都有幾百人,幾乎都穿了白孝衣。大總的在各個路口做路祭,看到戴紅帽的給五十元紅包,戴黃帽的給一百元紅包。紅帽是屬于第四代人,黃帽是屬于第五代人的。基本上沒有小孩過來送,因為這邊的人都不愿意自己家的孩子出來,送老人,怕沖。
何謂喜喪,就是送行的人,帽子五顏六色,顏色越多,說明老人越高壽,我見過一家老人出殯,有孩子戴綠帽子,據說是第六代孫。
由于父親的墳地不遠也不高,所以大部分的村人都送到了山腳下,以前的是送到半路,送完全程的是近親,近親穿的是白孝衣,村人不用穿,只需拿著白毛巾就可以了,就算是執紼跟隨,名曰“送殯”。
送父親上山后,留下孝子,女婿等男性,女婿給封龍門的泥水師傅五百塊紅包,兩包煙,因為泥水師傅還要為墓門砌好墻的,封龍門是有吉時的,要等到先生看好的那個吉時才能封的。
吉時封龍門,風水到家門。司幫手提前上山,拿走四條壽被放墓室里,還有平時穿的衣服要七套,由于父親平時全新的衣服,還沒拆包裝或標簽的衣服也很多,全新的整理出來七套,套好,剩下的平時衣服也打包好,全由司幫手提前送到墓室里,據說會用兩根木板充當棺材,棺材稱為百歲,現在不準用棺材,人們就用木板充當,鋪好一床被子,白面朝上,然后骨灰盒放上,再蓋上三條壽被,升進墓室里。
骨灰盒入室之后,將墳室外口,用磚砌好,差不多高的正中處所,剩個足方一寸光景的洞,叫“龍門”。時辰一到,孝子伏地。泥水師傅用一塊細小磚頭,砌塞龍門,才算安厝完畢。曾經封龍門這習俗是時辰到,鳴鑼發炮,喇叭鐃鈸,鑼鼓齊奏,并放花燃爆,樂隊齊奏,現在這些都沒有了。
近親們都夸父親有先見之明,早就十幾年前就做了墳墓,因為在十年前上面就不允許建造私墳,當然十幾年前造的就不拆除,后面的就要拆除了,后面的只能買公墓。父親在二十幾年前,就選好了自己的風水寶地,然后在十幾年前請先生看,選的日子,慢慢地建墓,期間墓也有上梁,也有守夜。聽二哥說,墓地建好了中間室時,需要女婿守夜,防止山上的動物在室內跑竄,我姐夫沒敢去,是我老公和小哥兩人去守,但是老公和小哥說一點印象也沒有的,畢竟有十幾年過去了。
墓地后面再慢慢地建造墳椅,墓碑。加上出殯這天,泥水師傅還在墓碑前建好一個小亭子,專門放香爐,以前香爐是要放在家里正堂,現在很多人家里都沒有了正堂正桌,都是大客廳,所以就直接放墓地里,還方便,平時也不用收拾。
女兒,兒媳先下山,脫去孝服,穿上紅衣,扎上紅綢,下山來了。我們一到家,就有人給我們身上灑水,叫凈水。我們要在家里接圓亭,圓亭是由六角香亭,內放香爐、牌位,還有父親的遺像。遺像上面的黑花換成了紅花。圓亭一到家附近,女兒,兒媳執香,挨序插香,然后幾個兒媳搶著抬圓亭進屋,將遺像香爐升到正桌上,正桌上擺好了十個紅碗,里面放有桔子,花生,瓜子,蓮子,紅花,紅包等。依序跪拜畢,然后就出去了。
同個時間,三個哥哥挑著風水紅桶,扛著風水松樹,以前的松樹是山上挖的,現在的松樹都是苗木場里買好,放在山腳邊。下山的時候,由男人們扛到三個哥哥家里門口,各家門口在大家去送殯的時候,有朋友們已經在門口掛好大紅布大紅花,大紅布兩邊各掛一個桔子,桔子邊還扎好萬年青,貼好紅對聯。風水紅桶和風水樹到家的時候,要放鞭炮。風水桶和紅布等物均在七天后收起來。
整個喪事流程中,鞭炮也極少放,不像以前,骨灰盒一到,煙花爆竹停不下來,送殯路上,五米一盤煙花,煙氣繚繞。花圈,鮮花,樂隊,腰鼓隊,現在這些都沒有了,倒是路邊的大樹停滿了白鷺,目視著我們。
印墳,即圓墳。次日上山印墳。也稱圓墳。
一早做了九個菜,擺在墳頭,香火爐也提到了墳頭,墳頭又專門做了一個香火爐亭。擺了酒菜,擺好筷子,二哥還說,爸爸,請你的朋友一起來新家做客吧。
大哥家的女婿上去插了根香煙。
擺好印墳的布袋,共五袋,上面倒好麥子。麥子代表糧食,方言諧音印音應,袋音代,是傳代應墳的意思。是女的蓋印。長媳先印,女兒最后。口念:“一印丁,二印財,三印家庭興旺,四印丁財兩旺,五印子孫滿堂……”媳婦是往里印,女兒往外印,邊印邊念。
印墳圓滿完成。
噢,差點忘記了,將父親送上山后的當晚,在父親生前的房間開始點燈,點七星燈,即第一晚點七盞,第二晚點六盞,每天減掉一盞地點,直到最后一盞點,結束。
在溫州十里不同習俗,永嘉和樂清僅一河之隔,殯葬習俗也不同,永嘉那邊火化后,骨灰盒直接送回家,要家里過一晚,謂壓地盤,而樂清沒有,骨灰盒是放在殯儀館,次日去接。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9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