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1974年農歷9月16的八字

解夢佬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鵑

1974年農歷9月16的八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圖為油畫《開國大典》。董希文 作

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北京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54門禮炮齊鳴28響。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29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礎上,獨立自主、艱苦奮斗,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歷史時期。這是深刻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29年,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前進、黨和人民事業在曲折中發展的29年。29年滄桑巨變,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揭開了歷史新的篇章。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

人民企盼已久的新中國成立了,全國各族人民革命熱情高漲,中華大地呈現出萬象更新的局面,但黨和人民也面臨著很多嚴峻考驗。新生的人民政權能不能站得住腳,中國共產黨能不能管好國家?這是擺在“趕考人”面前的緊迫命題。

經濟上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國際上遭遇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面對復雜形勢和種種考驗,黨采取一系列積極穩健的政策措施,領導人民滿懷信心地迎接挑戰,開始了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斗爭。

新中國成立后剛剛半個月,一場通貨膨脹的風暴襲來。從1949年10月15日起,華北以糧食帶頭,上海以紗布帶頭,物價像脫韁野馬般飛漲,50天內上漲約3.3倍,范圍遍及全國。有人叫囂,“只要控制了兩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

黨中央果斷作出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糧食、棉紗和煤炭的調動和集中。11月25日,物價上漲最猛的時候,上海、北京、天津、武漢、西安等各大城市,按照中央部署統一行動,敞開拋售主要物資,市場行情大幅下跌。12月10日,“米棉之戰”取得決定性勝利。次年春天,全國物價基本趨于穩定。

經濟戰場的勝利“不亞于淮海戰役”。事實證明,共產黨不僅在軍事上是無敵的、在政治上是堅強的,在經濟上也是完全有辦法的。

1950年6月,朝鮮半島爆發大規模戰爭。美軍越過“三八線”,戰火燒到鴨綠江邊。

1974年農歷9月16的八字

抗美援朝期間,雖然戰斗激烈,生活艱苦,但志愿軍戰士始終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是戰斗間隙,坑道里的志愿軍戰士歌聲、笑聲不斷。新華社發(葛力群 攝)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黨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派遣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

“我們的身后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后退一步!”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死守松骨峰、鏖戰長津湖、血戰上甘嶺,一個個戰場成為精神高地;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一個個最可愛的人用生命譜寫雄壯史詩。

三年殊死搏斗,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人民軍隊戰斗力威震世界,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與此同時,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被全部取消。1950年1月至9月,北京、天津、上海的軍管會先后宣告收回或征用外國兵營。1950年7月,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發布關于統一航運管理的指示。一系列外交舉措徹底結束了近代中國主權被外國肆意踐踏、外國人在中華大地上耀武揚威的百年屈辱史。

龍須溝,新中國成立前是一條蚊蟲滋生、污水橫流的臭水溝,也是北京最大的貧民窟。1950年2月,北京市決定修建龍須溝下水道工程,預算693.4萬斤小米,占當時市衛生工程局全年預算近五分之一。改造后的龍須溝,地下有了下水管線,溝上鋪成柏油路,兩旁立起路燈,下游常年積水的洼地、葦塘被改建成龍潭公園。老舍的3幕話劇《龍須溝》就以龍須溝旁4戶人家的遭遇,反映出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的不同命運。

龍須溝的新生象征著城市面貌之新,“八大胡同”的整治則帶來人的氣象之新。“新中國決不允許娼妓遍地,黑道橫行!”北京一夜之間取締全市所有妓院,全國各地紛紛效仿。在舊中國屢禁不絕的娼、賭、毒等社會痼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基本禁絕,開創了新中國的新風氣。

“判處大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死刑……”1952年2月10日,河北保定體育場,公審結果宣布,在場群眾全體鼓掌。

新中國反腐第一大案的兩聲槍響,是黨在全國執政后加強自身建設的縮影。嚴格整頓全黨作風、開展“三反”“五反”運動、實施《懲治貪污條例》,這些舉措推動形成清正廉潔的黨風政風,使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新的條件下得到鞏固和加強,黨的政策得到社會各階層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在群眾中的威信空前提高。

一個堅強團結的黨,一個為黨所確定的正確目標而一致行動、努力奮斗的黨,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各項工作取得順利進展的最重要的保證,也是領導人民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堅強保障。

1956年底,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在黨的帶領下,中國這個占世界1/4人口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

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自創立時就確定的奮斗目標。

1953年,黨中央經過近一年的醞釀,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明確地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任務。這是黨在歷史的關鍵時刻采取的一個重大步驟。

1974年農歷9月16的八字

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草案公布,人民群眾積極擁護宣傳。新華社發

土地,中國農民的根。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公布實施。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在中國大陸基本完成,標志著在我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礎——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至此徹底消滅了,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

西鋪村,河北省遵化縣的一個小村落。新中國成立前,農民生活極為困苦,二十多戶農民常年討飯為生。

1952年,西鋪村農民黨員王國藩把村里最窮的23戶農民組織起來,聯合辦起了初級生產合作社。社里唯一值錢的財產就是一頭毛驢,還有四分之一的使用權屬于沒有入社的村民,人們戲稱為“三條驢腿”的“窮棒子社”。

在“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農業合作化方針的指導下,黨支部放手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組織全體社員上山打柴,賣錢添置生產資料。三年時間,不僅實現了全村合作化,也初步改變了先前的貧窮面貌。“難道六萬萬窮棒子不能在幾十年內,由于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又富又強的國家嗎?”毛澤東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按語中寫道。

榮毅仁,“紡織大王”榮氏家族的代表。1954年5月,他響應黨和政府號召,提出對申新紡織公司等榮氏企業實行公私合營。

作為中國的民族資本家,榮毅仁一直夢想興辦工業、救國圖強,但在舊社會受盡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的壓迫和勒索。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政府貸款、委托加工和收購產品,才使企業擺脫窘迫局面,盈利逐年增加。

榮毅仁說:“五年計劃開始了,全國興建了許多大工廠,各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一切實現得比夢想還要快,多麼令人鼓舞!沒有共產黨,不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哪能有今天?”

從新舊中國的對比和親身經歷中,許多和榮毅仁一樣的民族資本家認識到,資本主義道路是“大魚吃小魚”,是“死路一條”。

毛澤東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麼一種制度,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

與此同時,針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廣泛進行,逐步引導手工業勞動者走上社會主義集體化的道路。

1956年底,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起來了,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歷史轉變。

1974年農歷9月16的八字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天津市公私合營的工廠和商店都掛上了新招牌。這是公私合營盛錫福帽廠掛上新招牌時,職工們和經理集聚在門前互相祝賀。新華社記者 袁苓 攝

農民們熱火朝天地加入合作社;手工業者張燈結彩,慶祝合作化的勝利;工商戶打出“迎接公私合營”“慶祝公私合營”的紅幅;工人們擺脫了雇傭勞動者的地位,煥發出滿腔的熱情和力量……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有著六億多人口的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是一件有著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從此以后,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接續奮斗。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逐步確立并鞏固了我們國家的國體、政體、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這是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1974年農歷9月16的八字

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開展了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這是1954年,筑路部隊戰士用繩子拴在腰間,打通康藏公路山腰路基。張加里 攝

在中國建立什麼樣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國人民面臨的一個歷史性課題。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前夕,毛澤東就作出前瞻性思考:“完成全國革命任務,這是鏟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這個任務要幾十年工夫。”

“鏟地基”就是廢除舊中國的封建制度、官僚資本主義制度,“起房子”則是建立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1949年9月21日,600多位來自全國各方面的代表齊聚北平,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這次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規定了新中國的國體,確定政體為“實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也由此確立。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探索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社會主義“新房子”的四梁八柱。

杭州西子湖畔,北山路84號院,新中國制度建設的一個歷史地標。

從1953年12月到1954年3月,77個晝夜,毛澤東領著憲法小組,在這里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草案初稿,史稱“西湖稿”。

1954年9月20日下午,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獲全票通過,從此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開辟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紀元。

在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出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100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歷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

“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要是代表自己,就不是人民代表了。”連任13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申紀蘭,見證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誕生和成長。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政協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一些人抱有懷疑態度。

1954年12月,政協舉行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肯定人民政協作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仍然需要存在。

會議明確了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作用和任務,以及政協與人大、政府之間的關系等,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我國長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造。

同樣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

繼《共同綱領》確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后,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1954年憲法將民族自治地方規范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縣以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設民族鄉。

內蒙古自治區,被周恩來譽為“模范自治區”。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得知上海、浙江、江蘇等地有許多孤兒因缺乏食品,面臨疾病和死亡的威脅后,內蒙古先后收養了3000多名孤兒,向黨和國家履行了“接一個、活一個、壯一個”的承諾。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對于中國在任何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始終保持國家完整統一、促進各民族團結互助和發展進步,具有重大而長遠的意義。

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確立,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體系,為我國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相應的經濟制度,提供了政治保障。人民始終團結在黨的周圍,因為人民群眾堅信,黨所代表的是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黨領導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進行了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抒寫了無數改天換地的壯麗詩篇,形成了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時代精神。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感慨:“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這段話及其所反映的現實令幾代中國人刻骨銘心,由此凝聚起全國上下奮起直追、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精神力量。廣大工農群眾呈現出翻身做主人的嶄新面貌,迸發出空前高漲的生產熱情。

1953年,“一五”計劃著手編制的同時,國內大規模經濟建設熱氣騰騰地鋪展開來。趙夢桃,原西北國棉一廠細紗車間的一名普通工人,常常把“好好地干!下苦干!老實干!”掛在嘴邊。擋車時,別人巡回一次需要3到5分鐘,趙夢桃只用2分50秒。1952年到1959年,趙夢桃創造了月月完成國家計劃的先進紀錄。

“每一秒鐘都為創造社會主義社會而勞動”,這種充滿時代精神的號召,生動反映出工業化目標所激發的建設熱情。

1974年農歷9月16的八字

1977年9月5日,遼寧試種成功粳型雜交水稻,為我國粳稻高產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這是技術人員在田間觀看水稻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袁苓 攝

為生產出新中國第一輛汽車,長春汽車制造廠技術人員自制的汽車零部件有2335種,各種工裝、非標圖紙達10多萬張,描圖員就有100多人。1956年7月13日,在一汽建廠三周年的前兩天,由中國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輛汽車——CA10型解放牌卡車終于駛下裝配線,C指的是中國,也是長春的首字母,而A代表第一。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社會主義制度一經確立,就以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有力推進了國家工業化,讓新中國的每一天都在發生改變。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1960年初,王進喜帶著1205鉆井隊走進大慶,吃的是苞米面炒面,住的是四壁漏風的馬棚,腳下是人跡罕至的荒原。僅僅3年多時間,憑著“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決心,建成大慶油田,中國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

“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河南林縣人民在縣委領導下,用十年時間,在峰巒疊嶂的太行山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1250座山頭,鑿通211個隧洞,架設151座渡槽,建成了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創造了一代中國農民改天換地的傳奇。

向現代科學進軍!社會主義建設浪潮中一個動人心弦的口號。1960年,還是湖南省農業學校教員的袁隆平,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技術。彼時,水稻平均畝產只有100多公斤,糧食問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嚴重問題。十余年攻關,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在1975年把水稻平均畝產提高到了300公斤。

1974年農歷9月16的八字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是爆炸幾分鐘后,科研人員進入爆炸現場取樣。新華社發

1964年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羅布泊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此后,氫彈空爆試驗成功,東方紅一號一飛沖天。“兩彈一星”刺破長期懸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云,奠定了新中國的安全基石。

面對建設過程中的自然災害和經濟困難,面對國際上的戰爭威脅和巨大壓力,黨和人民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團結一致、艱苦奮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戰勝重重困難后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經過幾個五年計劃的建設,我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逐步形成,機械工業分別形成冶金、采礦、電站、石化等工業設備制造以及飛機、汽車、工程制造等十多個基本行業,電子、原子能、航天等新興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填補了我國工業的許多空白。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全黨保持了良好精神狀態,全社會形成了良好社會風氣,進而轉化為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力量。

沈陽軍區某部運輸連班長雷鋒,在平凡的崗位上“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他在日記里寫道,“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我就在哪里工作。”“過去我是個孤苦伶仃的窮光蛋。現在,我是國家的主人。”1962年雷鋒不幸因公殉職,年僅22歲。

雷鋒精神成為新中國社會風尚的一個標志。人們以空前的熱情投入到社會主義的建設當中,形成了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西遷精神等一大批帶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建設精神,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1974年農歷9月16的八字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1960年初,王進喜帶著1205鉆井隊走進大慶開展油田建設。圖為王進喜用血肉之軀奮力攪拌泥漿。新華社發

“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無數勞動者揮灑著汗水,也燃燒著激情,無數建設者不懼任何困難而拼搏向前。孟泰、王國藩、王進喜、鄧稼先……一串串響亮的名字,閃耀的是一代人的豪情;北大荒、大慶油田、攀枝花鋼鐵基地、南京長江大橋……一個個光輝的坐標,凝結的是一代人的奮斗。

那是一個理想閃光的年代,一個意氣風發的年代,一個英雄輩出、精神昂揚的年代。中國人民與時間賽跑,用生命和鮮血描繪了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圖畫,中國從一個完全的農業國變成以工業為主的國家,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我們黨努力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認識。這些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1956年以基本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而載入黨的史冊,同時又以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而載入黨的史冊。

在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之后,如何結合國情,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里,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這是黨所面臨的全新課題。在領導人民克服重重困難、取得社會主義建設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們黨也帶領中國人民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艱辛探索。

——《論十大關系》。

1956年2月14日,農歷大年初三,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聽取國務院第三辦公室關于重工業的匯報。這是43天匯報的第一場,此后34個部委陸續參加。

石油工業部部長康世恩在匯報時,剛按照準備的提綱念了一段,毛澤東就打斷說:“你不要念了,我這里也有本本,就隨便說吧。”因為事先經過了認真思考,毛澤東在一問一答的匯報交流中,提出了很多具有現實性、針對性的問題,也時常發表一些睿智的、深刻的見解。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論十大關系》是我們黨開始獨立自主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篇之作。“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1956年9月,黨的八大正確分析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明確提出黨和全國人民在新形勢下的主要任務已經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這說明我們黨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中,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新的重要認識。

以《論十大關系》和黨的八大為標志,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開端。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面對建設過程中新出現的矛盾,毛澤東于1957年2月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劃分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論述了中國的工業化道路、農業合作化問題、工商業者問題、知識分子問題、節約問題等等,形成一套系統的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對黨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調整、鞏固、充實、提高”,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正式通過八字方針,國民經濟轉入調整的軌道。會議前后,毛澤東三次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為各領域的調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隨著國民經濟調整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我們黨在1964年提出了分兩步走,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四個現代化”從此成為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目標,成為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黨要管黨。

“黨要管黨,一管黨員,二管干部。”在對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艱辛探索的同時,黨也注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自身建設。勇于正視黨員和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努力依靠全體黨員和人民群眾加以解決,黨的領導不斷鞏固加強,黨的組織日益發展壯大。

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時,由于國際局勢復雜多變,由于國內建設任務的艱巨繁重,由于缺乏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現成經驗,我們黨也開始出現失誤甚至是嚴重失誤,發生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挫折以及影響全局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內亂。

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探索本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沒有一個黨是不犯錯誤的,重要的問題是能否從錯誤中學習。

中國共產黨從來就善于自我革命,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特別是善于通過總結教訓提高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進而糾正錯誤,使錯誤成為正確的先導。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從黨勇于自己糾正失誤中深切感受到黨的本質和主流,中華民族的大團結經受住考驗,顯示出巨大的凝聚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人民群眾的支持,中國共產黨最終糾正了錯誤,把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如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一樣,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

1974年農歷9月16的八字

20世紀60年代,山西大寨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集中力量抓好農業生產。圖為當時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窮二白沒有嚇倒我們,外部的壓力沒有壓倒我們。種種風霜磨礪從未阻斷前進道路,而是讓我們更加成熟、更加清醒、更加堅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路的堅定決心,是我們黨不斷從挫折中覺醒、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進行了二十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不忘來時路,方知未來路。中國共產黨將帶領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堅定前行,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人間奇跡。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9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