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重慶日報網
如何提升重慶大健康產業的水平和能級
在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專業人士這樣支招
大健康產業已成為我市重要支柱產業,新冠疫情提升了全民健康意識,催生出大健康產業新一輪大發展的市場機遇。我市大健康產業基礎和現狀如何,發展大健康產業有哪些著力點,我市該如何進一步提升大健康產業的水平和能級?本報就此進行了深度調查。
3月19日,我市舉行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10位來自部門、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的專業人士,圍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醫藥商業模式創新等話題,為重慶大健康產業發展支招。
大健康已成為重慶支柱產業
業內人士估計,2019年我市大健康產業營業收入約6000億元,占GDP比重約6.7%,已成為重慶支柱產業。
在一些重要領域,重慶已經走在國內前列。中科院大學重慶轉化醫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虹透露,2020年中科院啟動了“多維大數據驅動的中國人群精準健康研究”,項目率先在西部設立中國自然人群資源庫重慶中心,并申請建設成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該項目服務于重慶市產業創新,將帶動重慶乃至國內健康科學研究新范式,促進新興大健康產業發展。
發展大健康產業,重慶有獨特的資源優勢。以中醫藥產業為例,市中藥研究院院長王勇德介紹,全市現有藥用動植物5892種,占全國48%。常用的中藥材552種,其中我市栽培量較大的中藥材品種50余種,常年生產收購的地產藥材352種,《中國藥典》品種的56.92%。栽培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品種有18種,黃連、山銀花、黨參等道地藥材享有盛名。
“新冠疫情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市發展大健康產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座談會上,康洲大數據公司董事長石遠平表示。
瞄準前沿領域和前沿技術
和一些發達省市比較,我市大健康產業發展尚有不小的差距。專家認為,新一輪產業競爭中,我市需要瞄準前沿領域和前沿技術,才能找到后發優勢和比較優勢。
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陸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黃春基認為,當前生物醫藥產業越來越集中于重大慢病、重大和新發傳染病防治、精準醫學、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合成生物學等重點方向,越來越聚焦基因編輯技術、腫瘤免疫療法、新型抗體、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藥和治療性疫苗研發技術,越來越注重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研發相結合,通過大數據、智能技術加速研發進程,提升研發效率。
黃春基建議,重慶應該瞄準精準醫療的廣闊市場,特別是基于基因水平的精準診斷、基于靶向藥物的精準治療、基于醫療大數據的精準預防等方面,搶占先機。同時,重慶醫學檢測檢驗技術和疫苗研發能力水平居國內前列,有必要將快速高通量篩選、新型生物傳感器研制、抗原工程技術、新型治療性疫苗研發等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加強科技攻關和政策配套,打造拳頭產業和龍頭企業。
產品和體制機制都要創新
把目標市場鎖定于醫療和醫藥的前沿,歸根結底要靠創新,既包括產品創新,又包括產業培育上的體制機制創新。
產品創新,關鍵是打通阻隔,實現產學研的一體化。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表示,高校匯聚了大量人才、平臺、項目資源,是科技成果產生的重要源頭,也是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起點。破解高校科技創新與市場需求“兩張皮”難題,關鍵是高校敞開大門,開放合作,加強相關方面資源整合,積極打造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鏈條。
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平建議加大協同創新力度。“相關部門聯合主導成立市級聯合實驗室,著重開展基礎性、方向性應用研究,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急難性攻關,重大科研技術項目的協同創新。鼓勵企業開展原始創新,盡量簡化項目審批流程,讓重慶制造的醫療器械更快進入市場,搶占先機。”他表示。
王勇德建議加強統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大中型企業、中醫醫院開展資源“聯姻”,科技合作和技術轉移,促使中醫藥創新資源順暢流動和科研成果快速轉化。
黃春基認為,重慶軍地高校、科研機構在科研創新能力和人才儲備上均有較好基礎,建議重慶全力爭取創建國家級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示范區,在打通軍地一體的生物醫藥研究與轉化機制方面先行先試。
增強大健康領域產品供給
重慶加快培育大健康產業四類產業集群
位于兩江新區大地企業公園的重慶迪納利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人員在實驗室工作。記者 張錦輝 攝(攝于2018年4月26日)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夏元)當前,人民群眾對于醫藥產品、醫療器械設備和健康食品等需求被充分激發,大健康產業成為“藍海”。3月19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我市將加快培育大健康產業中的醫藥產品等四類產業集群,以增加大健康領域產品供給。
市經信委負責人介紹,大健康產業是對與維持、修復和促進健康相關的健康產品生產、經營、服務等產業的統稱,其細分領域包括醫療產業、醫藥產業、保健品產業、健康管理服務產業和健康養老產業等。自去年5月我市印發《重慶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以來,推動市內多家醫藥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截至目前,已有12個“重慶造”醫藥產品中標全國集中帶量招標采購。
“不過,當前我市大健康產業發展仍面臨整體規模偏小、創新能力不強、平臺支撐不足等限制。”該負責人表示,包括健康食品在全市食品產業中占比較小,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大,產業平臺業務承接能力較弱等,都是當前我市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中遇到的“梗阻”。
對此,市經信委表示,接下來我市將加快培育壯大醫藥產品、醫療器械及相關設備、健康食品和運動康養用品等四類產業集群。其中,醫藥產品產業集群將重點發展生物小分子藥、化藥創新藥、免疫細胞治療細分領域;醫療器械及相關設備產業集群將加快高品質醫學影像設備、醫療機器人等產業化步伐,加大心血管系統狀態監測設備、無創及微創生理生化指標檢測等新興項目的引進培育和產業化力度;健康食品產業集群將對標國民營養計劃,加強食品營養功能評價研究,增加高附加值綠色營養健康食品供給;運動康養用品產業集群將深度挖掘消費者健康生活需求,通過加強產品設計,普及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生產供給。
為推動大健康產業四類產業集群加快建成,我市還將加強對大健康領域創新研發、藥品及醫療器械臨床上市、醫療器械產品質量標準標識制定的支持力度,并做好政策傾斜、金融支持、人才支撐體系及應用場景建設等方面保障,采取對大健康產品生產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設立大健康產業發展基金、組建大健康產業專家聯合會加快人才培育及引進等多項措施。
中醫專家王守富建言:
建立醫療集團、企業、農戶構成的中藥材產供銷聯盟
重慶日報訊 (記者 李珩)如何推動重慶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要大力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中的主導作用、在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3月19日,重慶市中醫院黨委書記、研究員王守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在“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八字方針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強中醫經典理論的學習,還要與當代流行病學有機結合。不斷加強檢驗檢查等現代診療技術的學習、掌握與運用,及時了解相關研究的最新動向,盡可能為患者提供及時、科學的診斷與治療。
王守富說,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市中醫院牽頭承擔市科技局“中醫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救治中的研究與應用”等5個應急攻關項目,2個新冠肺炎中藥制劑獲批。同時制定新冠肺炎預防中藥處方,全市使用中藥預防方劑24萬余副。
對中藥材產業的發展,王守富表示,應圍繞提高中醫醫院對抗中藥材價格波動大與藥材品質不可控的風險能力,從保障企業、農戶根本利益出發,鼓勵由龍頭醫院牽頭,與當地中醫及中西醫醫院共同組建醫療集團,通過醫療集團、企業、農戶搭建產供銷產業聯盟,以醫療集團的中醫藥需求為導向,以知名中藥企業提供種源、栽培技術指導、藥材收購、加工配送為橋梁,以農戶獲得土地流轉與種植勞動兩份收入為基礎,有計劃地種植地道中藥材,形成資源共享、風險共擔、互利互惠的共同體,推動中醫藥產業健康發展。在解放思想上,還要敢于打破傳統思維束縛,按照中西醫并重原則,在人才評價、項目支持、科技獎勵、經費投入上切實加大對中醫藥醫療、科研的政策支持力度。
重慶將建“共享中藥”智能配送中心
拿到醫生開處方后可實現中藥代煎、真空包裝、配送到家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張莎)重慶日報記者3月19日從位于中國中藥(重慶)產業園的重慶天江一方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江一方”)獲悉,該公司將與重慶市2-3家三甲醫院開展深度合作,共建“共享中藥”智能配送中心。
據了解,位于重慶高新區的中國中藥(重慶)產業園是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在全國部署的二十余個中藥生產園區之一,也是重慶第一家中藥配方顆粒生產園區,年產2000噸的中藥飲片中心已于去年下半年投產,填補了重慶中藥配方顆粒生產的空白。
“中醫藥在使用中藥時最頭疼的就是過程繁瑣。”天江一方總經理陳淑銳表示,使用中藥時涉及拆、泡、煎、煮等流程,而且排隊拿藥的也很折騰,從醫院看完病到喝上藥,往往至少耗費四五個小時。
為了解決患者的這些煩惱,天江一方在重慶高新區和中國中藥的支持下,即將開展“共享中藥”智能配送項目,建立“共享中藥”智能配送中心。
今后患者在醫院就診后,選擇配送中心代煎中藥,即可回家輕松靜候,短時間內即可服用到煎煮好的中藥。而代煎的中藥,從接方到配送環節全流程均采用“數據追蹤”加“人工復核”完成,每一副藥在進入專業化的中藥加工設備進行煎煮前,都要通過掃碼跟蹤處方單,最后完成真空包裝后,再由專業物流送到患者手中。
“運營這個項目,我們看好的是國家在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和高新區的政策支持,實現讓患者‘最多跑一次’的目標,減輕患者負擔。”陳淑銳說,他們目前正在和三甲醫院洽談,一旦“共享中藥”智能配送中心建成,每天可煎煮2000多張處方。
發展健康養老產業
今年底所有養老機構都將具備醫療服務能力
重慶日報訊 (記者 顏若雯)記者3月19日從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底,我市所有養老機構都將具備醫療服務能力,在養老機構患病的老人,接受診治會更加便捷。
目前,我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從2010年的15.6%上升到21.13%、達到721萬人;據預測,到2050年,全市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將達到1000萬人左右,占總人口比重為34.9%。
老年人口患病、失能、半失能現象大幅增多,存在龐大的“空巢家庭”、喪偶老人和獨居老人群體,老年人群對健康養老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這既是對全市養老服務工作的巨大挑戰,也是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當前,我市正積極推進養老新業態發展,全市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已于2019年10月進行展示,還將康養產業發展納入養老服務產業新業態發展范圍予以重點推進。中鐵任之、太極集團等3家企業成功申報為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武隆仙女山、綦江橫山等7個生態旅游特色小鎮正打造新型康養小鎮。我市還與丹麥、新加坡分別簽訂了《養老和護理諒解備忘錄》,設立“中丹養老示范基地”和“中新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基地”,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和技術合作,引進新加坡宜康、優護養老集團和華潤、遠洋等國內外企業建設運營養老機構。
在醫養融合發展方面,目前,全市以不同形式開展醫療服務的養老機構有1095家,與醫療機構開展合作的養老機構有887家,養老機構共有醫療床位0.8萬張,護理型床位5.3萬張,占總床位數約25%。
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促進醫養深度融合。到今年底,全市100%的養老機構都將具備醫療服務能力。
“這意味著,在養老機構患病的老人,可以更加便捷地接受診治,開藥拿藥也更方便。”市民政局有關工作人員表示,屆時,養老機構通過聘請醫生長期或定期坐診、與醫院簽訂協議建立“綠色通道”等方式,實現具備醫療服務的能力。
與此同時,我市還將統籌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推動大型醫療機構、康復護理機構、養老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病床等之間實現有效互通轉接,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
此外,養老機構根據服務需求和自身能力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等醫療機構,也將被優先納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和當地區域衛生規劃。未來,部分閑置床位較多的公立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和具備條件的衛生服務中心將逐漸發展為康復、老年護理等接續性醫療機構,大型醫療、養老機構則將建設醫養聯合體。
數讀》》
大健康已成為重慶支柱產業
業內人士估計,2019年我市大健康產業營業收入約6000億元,占GDP比重約6.7%,已成為重慶支柱產業。
加快培育四類產業集群
重慶市將加快培育壯大醫藥產品、醫療器械及相關設備、健康食品和運動康養用品等四類產業集群。
重慶醫療服務規模快速發展
2013-2019年,重慶市醫療服務總床位數由14.74萬張增長至23.19萬張,每千名常住人口實有床位數由4.96張增長至7.42張;2013-2019年,社會辦醫院總數由250個增加到617個,占全市醫院總數比重由47.1%增加到72.8%。
重慶中藥材資源豐富
重慶市現有藥用動植物5892種,占全國48%。常用的中藥材552種,其中《中國藥典》品種的占56.92%。栽培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品種有18種。
重慶養老機構普及醫療服務
重慶市以不同形式開展醫療服務的養老機構有1095家,與醫療機構開展合作的養老機構有887家,養老機構共有醫療床位0.8萬張,護理型床位5.3萬張,占總床位數約25%。到今年底,全市100%的養老機構都將具備醫療服務能力。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9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