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不夠嚴肅的地產號,這期我們聊聊八卦。
近日,新晉
紅孫一寧與地產富二代王思聰對撕,引發全民大討論。
孫一寧在公布與王思聰的聊天記錄后,首場直播,斬獲60萬人圍觀,創收超過70萬。
這場“霸道總裁變舔狗”的好戲,精彩紛呈,“思聰體土味情話”爆紅
絡。
王思聰,1988年出生,王健林獨子,也是普思董事長和萬達董事。
作為頂流大V,王思聰經常被做成表情包,更被
友戲稱為“國民老公”。
這位萬達地產的未來人,不走尋常路,因2011年炮轟明星聞名。
他三天兩頭,會因新戀情上熱搜,女友更是換過十幾個。
那麼,王思聰真的是我們看到的、所謂的“戀愛腦”嗎?
01 舉步維艱的商業地產,需要流量IP
2009年,王思聰拿了老爸5個億巨款,在商界小試牛刀。
6年后,他以40億元身家,榮登“胡潤百富榜”。刨去萬達院線15億,剩下的25億,靠第一桶金賺取。
顯而易見,財富源頭,還是靠萬達。
地產界素來有“北萬達,南寶龍”之說。在中國商業地產領域,萬達算得上是佼佼者。
細數王思聰曝光的女友,全是
紅。說白了,就是“自帶流量”。
而王思聰,稱得上是一名流量發起與操控的高級玩家。
他的不少
紅女友,在分手后快速躥紅,成為流量擔當。
作為幾家公司負責人和萬達董事,想必王校長平常有大量事務纏身,簽文件簽到手軟。
那麼,為什麼還要抽時間、頻繁躋身在明星和
紅的互動當中呢?
很明顯,這種看似離經叛道的方法,是為了將自己包裝成名人。
他要做到,所在之處、所談之言,都是流量中心。
而流量,對商業地產而言,正是“生命之源”。
商場的租金邏輯,與流量捆綁。地段越好,人流越多,商場租金越貴。
商場內部,也是如此。
比如我們熟悉的奢侈品店、化妝品店,通常設在一樓,因為客戶的到達率,所以租金也最貴。
消費者的習慣,往往是進一樓后,往上走。因此,服裝店、院、高檔飯店通常在。樓層越高,租金逐層下降。
到達率最低的地下樓層,在做業態時,通常設為小吃店、精品店和大賣場,租金也最低。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流量與地租、房租成正比,流量越高,要付出資金成本也越高。
在商業地產領域,要想做好,非常不容易。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競爭紅海。
盈石集團曾經做過這樣一組統計:
2022
年上半年,20大主要城市商業物業存量高達1.37億米,全年存量預計達到1.62億米;2022
年,上海商業物業存量超過,躍居全國第一,同時未來還面臨著較大的供應壓力。
其背后的根本邏輯,在于能開業的商場,寥寥無幾。
2022
年,上海只有30家商場開業,其中3家是存量改造項目,總面積253.08萬方。
以小規模精品商業為主,20萬米以上只有2家,10-20萬米7家,5-10萬米10家,3-5萬米8家。
招商難、開業率低,已是商業地產領域的普遍現象。
能運營下去的商場,最終要靠流量支撐。
雖然我們不能簡單臆斷,王思聰的高調行為,為萬達帶了多少流量。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起到了“招牌”的作用。這在眾多商場的運營里,是極其少見的。
再者,如果能打出知名度,為以后正式萬達,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鋪路方式。
02 商場,為什麼難開
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受到電商行業的沖擊,二是同質化競爭激烈。
以萬達舉例。
萬達集團主營業務,是萬達廣場。除少量金街部分商鋪可對外外,主體mall里的商鋪,都由萬達自持。
其經營很簡單:捆綁品牌商家,靠租金收益生存。
租金能按時交,萬達日子就好過,反之亦然。租金背后,又是靠商家營業額支撐。
過去,我國經歷了一段很長時間的計劃經濟。后,人們收入高了,商場也逐漸遍地開花,進入繁榮期。
但隨著電商經濟興起,實體商業受到巨大沖擊,不少商家生意每況愈下。
現在的商場,除兒童娛樂和餐飲外,購物者寥寥無幾。
去年雙十一,全
銷售額就達到了2674億,全年數據更是驚人。在疫情這輪“大考”后,更是有不少商家倒閉。
電商經濟,蠶食了原本屬于商場的蛋糕。
另一個層面,不管是去萬達,還是其他商場,我們會發現商家品牌大同小異。
在萬達能吃的海底撈,去百聯、大融城一樣能吃。
上海商場多,有特色、能讓人有消費沖動的不多。
這就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03 寫在最后
流水的
紅,鐵打的思聰。
在“高調引流”的這條道路上,王思聰使上了“洪荒之力”。
這個時代,從來不缺有錢人。缺的是能借勢、又能運勢的聰明人。
而王思聰,可以說把后者做到了極致。
他起點比普通人高,也比普通人努力,更懂得提前布局。
說他蠢,我才不信。
-END-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8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