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視覺中國
文 | 錦緞
2022
年下半年以來,鋰電設備股整體走勢。
短期股價走勢不好,原因固然很多,原材料價格上漲,中報總體業績一般,訂單雖然高增但市場認為收入增速高峰就在眼前等等。
這個行業總體來說,是一個短期可能負面因素較多,但長期卻是一個幾乎沒有上限、需求明顯被低估的行業。 無論是儲能的廣闊前景,還是當下電動車超預期的滲透率提升,都在支撐著鋰電設備行業的長期基本面。
故而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所有投資者,都需要深入理解的新能源細分賽道。
01 設備是行業需求的“二階導”
鋰電設備是典型的設備行業。對于設備行業,我們通常會說,設備是行業需求的二階導。
什麼是二階導?一階是變化,那麼二階導就是變化的變化。
如果我們形象的形容一下各階導數,用開車來比喻,就會有:
0階導:汽車的移動,在里程表上顯示;
1階導:汽車的速度,在速度表上顯示;
2階導:汽車的加速度,踩油門的力度決定;
3階導:汽車加速度的變化率,由踩油門的節奏決定……
再比如:
0階導:房價上漲;
1階導:遏制房價上漲;
2階導: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3階導: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
4階導: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勢頭的趨勢……
那怎麼理解設備是行業需求的二階導呢?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演示一下二階導的案例。假設一個行業保有設備100臺,每年因為報廢淘汰對設備的需求是5臺,因為市場需求擴大產生的設備需求是5臺,合計年需求是10臺。
好,假設前提講完了,現在讓我們計算一下,未來行業每年的總產能是多少?每年行業的總產能就是每年新增設備需求的這5臺,105、110、115。。。對應的總產能的增速是5%、4.76%、4.55%……
通過這個計算我們可以發現,每年設備需求這10,有5臺是滿足更新淘汰需求的,另外的5臺才是行業新增的需求。設備需求量每年10臺不變,增速為0,但是行業總產能仍在增長,雖然增速是下降的。
這個例子說明兩點:
第一、設備的需求取決于行業的需求,但并不是一對一的關系,而是由行業需求增速的增速決定的。當行業產能增速為正,但增速逐年下降時,對設備的需求可能是恒定的,只有當行業產能增速恒定甚至加速的時候,設備需求才會增長;
第二、設備需求的變化比行業總需求的變化要。回到上面那個案例,如果年需求從5%提到到10%,需求只提升了5個百分點,但是設備的需求就會從10臺提升到15臺,設備總需求增加了50%。如果總需求增加到15%,設備總需求從10臺提升到20臺,需求增加了100%!這就是設備需求高彈性的由來。
二階導這個概念,特別適合研究員上電視或者寫報告的時候用來顯示專業或者講X格,但往往有些意義會走偏。比如有些人講二階導的時候,本意是變化會很,再比如有人講半導體是新能源行業的二階導,本意只是半導體行業是新能源行業的上游零部件供應商。
需求的波動是設備行業的常態。在我們今年6月份的
《股票投資進階之路:如何在黃金賽道里挑出鉆石公司?》中,有這麼一張圖:
我們當時以A股全體上市公司2022
年報為基礎,在剔除了申萬分類中的銀行、非銀金融、綜合三大行業以及ST、虧損股票后,得到了3402家上市公司的數據。
我們可以發現,全部上市營業收入中,折舊攤銷的比重只有5.04%,這一部分的比例大概可以代表企業維持現有生產不上產能的情況下對設備的投資額。這麼低的比重,可想而知當下游終端需求突然有大的波動時,設備行業需求波動的。
還剩一個問題,在我們實操中,我們該用什麼指標來衡量設備行業的需求呢?
答案是新簽訂單。
新簽訂單是反映設備行業需求的最直接有效的指標,而不是財務報表的收入。因為設備行業是先發設備,然后才確認收入,中間的流程至少半年起。這一點我們看設備類上市公司的營業周期就可以了。
比如鋰電設備龍頭先導智能,2022
年的年報的營業周期是374天,其中存貨周轉天數235天,應收賬款周轉天數139天,這代表先導智能從購買原材料生產產品開始,然后參加鋰電公司招標,再會計上確認收入,需要235天,將近8個月。確認收入之后還要拿著賬單追著廠家要錢,這個時間平均是139天,又要差不多5個月,這麼一套流程走下來一年過去了。如果你追著設備公司的財報來炒股,黃花菜都涼了。
新簽訂單其實是一個很不靠譜的指標,因為不好。大部分情況下上市公司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才算新簽訂單,有意向的算不算?是不是白紙黑字簽了的才算?簽了訂單沒打定金的算不算?而且,很少有上市公司會定期公布這個數據,需要調研的話我們又沒有這個時間,也不一定有這個渠道。
根據我們的經驗,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如果存貨周轉天數在2個月以內,基本上代表財報的收入就是實時需求,可以直接用財報的收入,不必去跟訂單。要知道,很多董秘對企業和基本面的了解程度,不一定比上一個大散戶。幾道手
傳下來,還不如老老實實的盯財報。當然也有例外的,白酒和黃酒這一類老酒比較多的企業,存貨周轉天數超長,貴州茅臺2022
年接近1200天,這一類企業實際確認收入非常及時,財報對于需求,基本上是即時反映的。
對于設備類上市公司來說,由于確認收入的周期實在太長,只能老老實實的訂單,兩害相權取其輕,新簽訂單就成為雖然不是很靠譜,但必須要依靠的需求衡量指標。
02 二階導在投資上的應用
設備行業的二階導屬性,是從行業基本面的角度,對著下業需求來說的。在實際投資層面,二階導是一個博弈的基本工具。
雪球大V月風_投資筆記在2022
年3月27日的
《為什麼A股老是高開低走?》中,對二階導在A股的應用有非常經典的表述。可
的問題在于,預期差這個東西,可以一階導、二階導無限套娃下去,非常適合事后諸葛亮,預測未來還是豬一樣。
月風2022
年4月5日又發了一篇200多字的小感想,里面最關鍵的是這麼“任何一個事情,資本市場腦子水太多主要看二階導看斜率的斜率,但是散戶腦子里連水都沒有主要看一階導”。
這句話充分告訴我們,選擇幾階導關鍵看對手是誰。
對于滬深300、上證50這些大盤指數來說,參與的要麼是機構,要麼就是專業的期貨玩家,跟他們博弈的成功率,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貢獻了交易手續費。
既然打不過,那我們換個場地就好了。比如MACD金叉死叉這一個技術指標,根據知乎“邢不行”的回測,在A股的勝率,跟擲色子差不多,
的建議是,既然在A股MACD指標不好用,那是因為A股太成熟,可以去比特幣市場割韭菜。總結起來,“與其花時間提高牌技,我更愿意花時間尋找對手更弱的牌局。”
正如月風_投資筆記講的,在行業或者個股上,我們采用二階導來分析,已經足夠了,不需要再接下去三階、四階的套娃。
通過上面設備上的例子,我們大概知道二階導是個什麼東西,現在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的論證。
二階導,是數學上微積分的概念,對于像筆者這樣,畢業以后的數學水平就只限于加減乘除的學渣來說,列一大推公式推導實在是強人所難。但好在,二階導還是可以用圖形很直觀的表達出來,我們可以偷個懶。
如上圖,當函數圖像是“凹”的,開口向上,這個時候二階導大于0,當函數圖像是“凸”的,開頭向下,此時二階導小于0。
從行業或者個股的基本面來理解就是,當二階導大于0時,行業的需求雖然是下滑的,但下滑的速度在不斷減少,或者行業的需求是上升的,而且是加速增長。當二階導小于0時,行業的需求是上升的,但增長的速度在放緩,或者行業的需求不但是下滑的,而且下滑的越來越快。
反映到投資上,那就是二階導大于0時買入,小于0時賣出。
如上圖,這就是一條曲線不同階段所代表的二階導的值。
下面我們畫一張行業需求與股價走勢對比圖。
上面這張圖,就是股價走勢與需求走勢的示意圖,按照圖示,總共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五個關鍵點。
這里插一句,在A股,機構和散戶是相對的。對基本面和股票走勢研究的很透的散戶,可以比機構更機構,比價值投資者更價值,但如果機構自己是個兩把刀,想著偷一把就走,那也可能比散戶還散戶,比韭菜還要菜。
上圖的第二第四兩個階段,其實是很合我們這些老韭菜的直覺的,第二階段,需求下滑,股價跟著是跌的,第四個階段,需求上漲,股價也跟著漲,這個時候機構和散戶是天然的,大家一起快快樂樂的進進出出。
在一個零和博弈的市場,所有的歲月靜好背后都是掩蓋不住的刀光劍影。養肥了當然就是為了割的。
背離出現在第一和第三兩個階段,這兒有著最快的鐮刀。
第一階段是最大的陷阱所在。月風的這句話完美的做了總結:這也是過去很多年,機構割韭菜的一大利器,通俗的講,把多少年的預期全部加速折現,一口氣漲完,最后留下真的信了“千年大計這才第一年”、“2060年碳中和這也才第一年”的人在前面
崗。
在這個階段,需求在提升,但是股價卻是跌的。因為這個時候二階導是負的,行業需求雖然還在增長,但是增速已經放緩,馬上需求就要回落,而機構已經把行業頂部收入的預期打滿走人了。
很多周期類股票處于高點時雪球都會出現各種靈拷問“為什麼市盈率只有3倍,卻還在跌?為什麼市場需求非常好,產品價格還在漲,股票價格就是不漲?”
當這種靈拷問出現的時候,十有就是栽到了階段一的坑里。
第三階段則是過早的交出了手中的。
這個時候行業需求還在下滑,但是下滑的速度已經放慢,機構預測底部馬上就在眼前,開始加大配置,這個時候股價開始反彈,而散戶往往看著終端需求的下滑,在開始反彈之后就交出了,錯過了后續的大漲。
至于這五個小心心標注的關鍵點,B和D代表的是一段時間內需求的點和最低點,A和E兩個點代表的意義是一樣的,都是需求增速最快,但是馬上需求增速就會下滑,而C點則是需求下滑的速度最快,但下滑的節奏馬上就要放緩的拐點。如果從數學的角度看,BD處切線的斜率為0,A和E最大,C處最小。這五個點,像極了人生。人在順利的時候的張揚,埋下了將來悲劇的種子,看似山窮水盡的運勢,卻往往在最絕望的時候看到希望。
其實我們不能苛求自己能夠正確的找到這幾個點,能夠分辨出第一階段的陷阱和第三階段的機會,這已經是神的能力范圍,我們現在也只能事后諸葛亮的對著線告訴大家,哦,你看,這個點表明預期過高,你賣晚了,或者需求雖然不好,但預期馬上就要見底了,你賣早了。
在這個市場里,大型公募的研究水平算是最頂尖的了,但是很多頭部公募都禁止基金經理配置周期股,因為歷史證明,專業基金經理也很難在周期股票上賺到錢。也就是說,專業的基金經理也跳不出階段一和階段三的坑。
既然分清楚階段很難,那我們憑什麼就敢下判斷,鋰電設備行業被低估了呢?
03 被低估的儲能需求
市場目前對鋰電設備行業的主流看法是,2022
年是行業訂單增速的高峰,2022年是行業收入增速的高峰,鋰電設備二階導已經開始轉負,不適合進場。
我們在第一部分已經提到,對于設備行業,需求看新簽行業訂單數。市場主流觀點認為2022
年是新簽訂單增速的高峰,這就意味著當下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四階段圖中A點附近,雖然需求還在增長,但是高點就在眼前,預期已經打滿,該賣出了。
對這個觀點,說實話,證實和證偽都很難,非常容易陷入自說自話,倉位決定腦袋的窘境。
我們可以跳出訂單本身,看看市場對鋰電的需求情況。
我們所說的鋰電設備,是在生產鋰離子電池的制造工藝中所用的設備。而鋰離子電池,屬于二次電池,是電池這個大品類的一種。
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的鋰離子電池,都是用在新能源汽車上的。
目前鋰離子電池的下游,主要有三大用途,汽車、手機等消費電子以及儲能。根據起點研究統計,2022
年底,全球鋰離子電池的量約為260GW,其中用于汽車的動力電池大約為190GW,3C消費電子50GW,儲能20GW。
跟其他設備行業不同的是,鋰電池的產能要比實際量高的多。2022
年全球鋰電池的產能是804GW,其中中國511GW,按照這個數據,2022
年鋰電池的產能利用率只有32%。由于鋰電設備行業最近幾年的技術進步很快,造成了眾多新上產線投產即落后,落后產能短時期無法出清,因此產能利用率一直不高。一般來說,鋰電池行業產能利用率在60%-70%時,行業就已經處于高度景氣階段。
目前市場對鋰電設備需求的預測是建立在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基礎上的。
市場主流的預測總結起來就是電動車快速上量帶動動力電池需求高速增長,消費電子帶有消費屬性,有增長但不快,儲能需求上升很快,但基數不高影響不大。
但我們的觀點是,鋰電池行業現在要當成半導體行業來看。
我們通常把跟硅相關的行業看成半導體行業,遵從摩爾定律。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簡單的說,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
我們常見的光伏、顯示器、LED都是顯而易見的半導體行業,都遵從自己細分行業的摩爾定律。
通常,我們更容易看到半導體行業競爭的殘酷性,因為這更有戲劇性,但卻往往忽視了另一面,那就是行業降價性能提升所帶來的需求指數性的增長。
這些年,大家客廳里的電視屏幕越來越大,這就是半導體行業需求、產能與價格共振的例子,也叫做液晶循環(Crystal Cycle)。
這個循環區別于周期行業的核心在于,當液晶面板的價格下降時,需求往往會指數性的增長,一部分
于傳統經濟學能夠解釋的部分,價格下降,需求上升。液晶面板價格的下降,傳統面板的主要下游大屏幕電視的價格下降,帶來了消費者對電視需求的增加。不能解釋的部分在于,液晶面板價格的下降,新的需求新的應用領域被出來,比如開穿戴設備,比如器械,再比如各種傳感器,原來需要專業設備去讀取結果,現在都變成了液晶屏幕直接顯示。
因為有這種液晶循環的存在,才讓半導體行業成為一個長期的成長性行業。只不過在過去的十年,價格下降所帶來新的應用領域增加表現的太慢了,以至于大家只看到半導體行業頭上惡性競爭、產能過剩的標簽。
現在我們來看鋰電池行業,這個行業并沒有通用的摩爾定律,實際上能量密度每年的提升幅度只有5%-8%。
但感謝中國供應鏈的殺入,鋰電池行業降本的速度快的。根據BloombergNEF的數據,動力電池從2010年的每千瓦時1160美元,已經下降到2022
年的156美元,9年時間,價格下降了將近87%。
我們認為,鋰電池價格下降的下一個新的應用領域,就是儲能。
最近有一個小新聞在儲能界小小的刷了一下屏。華為與山東電力合作,拿下了沙特紅海新城儲能項目,這個項目1300MWh,是迄今為止全球規模最大的儲能項目。如果換算成GW,就是1.3GW,寧德時代最近上調了2022年的量指引,350GW,其中絕大部分是動力電池。與動力電池大干快上,狂飆突進相比,儲能現在的市場小的可憐,1.3GW的儲能項目都能當成個大新聞。
鋰電池自從誕生以來,主要用在、手機等消費電子上,并由此誕生了中國消費鋰電池的四巨頭:力神、比亞迪、比克和ATL。在消費電子充分競爭的基礎上,消費鋰電池為電動車動力電池的大規模應用打下了基礎。2010年6月,特斯陸納斯達克,標志著新的電動車行業時代的開始,2011年之后,動力電池銷量逐步提升,到2022
年正式超過消費電子,成為鋰電池下游最大的應用領域。
儲能這一塊,很有可能會超出所有人的預期,而且概率很大。
馬斯克在2022
年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這麼說,“我們會優先
汽車電池,然后是Powerwall和Megapack使用電芯,因為隨著時間推移,我們認為,對于固定式儲能系統的需求至少會與汽車需求持平。”
當前世界汽車的年銷量是8000萬輛,非常穩定,因為世界人口上漲的幅度并不大。假設到2030年電動車可以達到50%的滲透率,年銷售4000萬輛電動車,單車50度電(kwh),對應的是2000GW的年電池需求。
目前全球電力總裝機容量大約在7000GW左右,其中中國2200GW左右。假設這7000GW電力裝機全部換成光伏、風能等新能源,大約需要另外增加30%的電化學儲能,全部大概就是2100GW的電池需求,假設10年完成,對應的平均每年的電池需求,就是210GW,這基本相當于每年電動車電池需求的十分之一。
實際上,截至2022
年底,世界上已經投運的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只有約191GW,其中中國累計裝機規模35.59GW,新增3.16GW,總體上量非常小。看上去無論是現狀還是未來,儲能的需求都比動力電池需求要小得多。
但這件事要從大的能源結構上來看,這是2022
年的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所謂一次能源,就是全能源需求的最基礎
。與一次能源相對的是二次能源,二次能源是在一次能源基礎上加工形成的另外一種形態的能源,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一定程度的損耗。
比如說光伏也就是太陽能發電,太陽能就是一次能源,而產生的電力就屬于二次能源,目前主流光伏電
的轉化效率大約在24%左右。在中國的二次能源消費結構中,電力只占到25%左右,而這25%的電力大部分都是由煤炭天然氣核能這些一次能源產生的。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發現,傳統的化石類能源占到全部一次能源的85%左右。
問題就在于,傳統的化石能源的潛力基本上挖掘殆盡,已經沒有多少下降的空間,但太陽能的潛力目前還沒有看到上限。
光伏本質上是一個半導體行業,遵循著自己的摩爾定律,那就是發電容量每增加一倍,新增裝機的電價減少16%,從2009年到2022
年,光伏行業完美的遵循了這個定律,甚至還超額完成了指標。在中國制造強大的迭代能力下,光伏行業的成本下降曲線非常陡峭,遠超世界的預期。2009年預測,平價上
至少要到20N0年才能實現,可能是30年,但只過了10年,中國就成功的將光伏的度電成本拉到跟煤電一樣的水平,實現平價上
了。
光伏行業還有多大的潛力呢?
從技術路徑上看,光伏一步步的沿著薄膜—晶體硅—多晶—單晶向上攀登,成功的實現了光伏平價上
發電,單晶發電現在可以實現26.1%的光電轉化率,現在實驗室的轉化率是47.1%。看似中間只有20%的空間,但光電轉化率每提高1%,整體運營成本下降7%-10%,這意味著,未來光伏發電成本還會有指數性的下降。從理論上來說,光伏發電的成本,可以無限制的接近為零。
當電力的成本在現有基礎上持續的大幅度的下降,所帶來必將是一次能源中化石能源的以及需求的指數性增長。現在全球7000GW的總裝機容量,如果光一次能源中完全取代化石能源,總裝機容量需要翻三倍。
而且,這個世界對電力的需求增長沒有上限。按照蘇聯科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Nikolai Kardashev)提出了宇宙文明等級理論,宇宙文明可分成三個等級,隨著等級的提高,文明的科技和控制自然的能力越強。
我們現在處于0.7級文明,0.1的文明等級增長,就意味著10倍的能量增長,也就是說,我們離1級文明,需要能源需求增加1000倍。而這個文明等級的提升,當下完全可以依靠光伏來實現。現在地球一天接受的太陽能,就相當于全球20年的能源需求,只要在沙漠1%的面積鋪上太陽能板,就足夠現在所有人口的能源需求。
有多少光伏,理論上就必須配備一定比例的儲能,所謂光儲融合,光伏的空間有多大,儲能的市場就有多大。
可是投資畢竟不是寫科幻,畢竟到最后,我們都會死,未來的錢算不算錢,要看我們是不是有命花。未來太遠,我們現在大概率能確定的是,儲能的空間要比電動車大的多,而且沒有上限。
04 另一個驅動力——超預期的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
對于鋰電設備來說,當下還有一個預期差,那就是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提升要比原先預期的快的多。
上圖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月度滲透率。我們都知道,2022
年新能源汽車銷售火爆,但不會想到這麼火爆。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從年初的7.2%一步一個臺階的提升,到了8月已經到了17.8%,9月17.3%。
根據2022
年10月份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2
-2035年)》,到2025年要實現新能源汽車20%的滲透率目標,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這個20%的目標很可能會在2022年實現,比規劃早了3年。
這個提前完成的預期,顯然市場并沒有反映。
在汽車股中,核心的汽車零配件股票,比如福耀玻璃、華域汽車、拓普集團、星宇股份,都沒有走出前期的一年左右的橫盤區域。整車略好,但比亞迪、長城汽車也只是略高于2022
年2月份的高點。
核心的鋰電設備股也是一樣,杭可科技、利元亨、先惠技術都已經橫盤好幾個月,杭可科技、利元亨甚至最近都出現了30%的大幅回調。
05 鋰電設備行業基本趨勢和主要標的
目前市場上每GW鋰電設備的投資額大約在1.5億元左右,一般將鋰電設備按照工序分成前中后三段,前中后段設備的價值量占比分別為35%、30%和35%,前段設備的核心是涂布機、中段是卷繞機,后段則是化成分容設備。
涂布機行業外資企業技術水平占優,國內幾家企業處于“菜雞互啄”,中段卷繞機龍頭是先導智能,后段化成分容杭可科技則有先發優勢,至于其中的,主要標的是海目星和聯贏激光。
鋰電設備的基本情況,各家券商都有非常全面的介紹,在這里我們不再重復,我們主要跟大家一起討論爭議比較大的行業趨勢。
行業趨勢一:鋰電設備下游鋰電池廠已經進入到市場集中度高度提升階段了麼?
不。2022
上半年動力電池前3寧德時代、LG新能源以及松下市占率達到68.8%,市場集中度已經很高。實際上,動力電池行業的格局非常不穩定,原因非常簡單,在新能源汽車這條產業鏈上,整車廠不可能允許電池廠占據主導地位,一定會采取帶有傾向性的分散化策略,廣汽埃安電池訂單從寧德時代向中航鋰電轉移就體現了這一點。
行業趨勢二:整線總包和分段采購并存,但鋰電設備公司的核心必須是分段設備。
有券商一直在強調鋰電設備公司的整線設計能力。當然,鋰電設備公司能夠做總線,證明公司能夠整線設備,產品上擴品類,技術上對鋰電的認識將更深入更全面,這個邏輯講得通。但這會產生一個悖論,但凡需要鋰電設備公司做整線的電池廠,顯然技術積累和水準是不夠的,這樣的電池廠,在當下競爭這麼激烈的電池行業,能活到最后麼?
行業趨勢三:模組和PACK的成長性要高于其他的設備
這是一個比較確定的邏輯。
組裝線正處于從低自動化率向高自動化率切換的拐點。原因主要是勞動力成本上升趨勢疊加機器價格越來越低,因此高自動化率產線性價比優勢逐漸凸顯,此外,電池廠規劃產能翻倍增長,低自動化率產線招工難度也同等增加。
自動化率的提升,帶來的模組和PACK價值量的提升非常的顯著。在當下全市場自動化率5-10%的情況下,單GW產線價值量只有0.2億,當自動化率提升到45%時單GW產線為0.7億元,而當自動化率達到85%時,單GW產線價值量就會提升到1.2億元,這個價值量是現有全產線價值量1.5億的80%。
用券商的話來說,這叫在鋰電設備行業“既可以享受到行業β收益,又能夠有明顯的公司α”。問題就是自動化方面,技術門檻并不高,快速成長之后會有大量的競爭者。
從個股的角度看,當前幾個鋰電設備的公司,各有各的特點,也各有各的問題。
先導智能:寧德時代影子股,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在2022
年7月完成定增之后,寧德時代成為先導智能第二大股東,投資25億,鎖36個月,目前浮盈已經有50億,按照寧德時代持股7.15%來計算,只要先導智能的估值(P/E)高于14倍,寧德時代就有動力保證先導智能的利潤率水平(假如寧德時代向先導智能轉移1個億凈利潤,按照14倍估值,寧德時代的市值就增加1*14*7.15%≈1億元)。
從走勢看,先導智能的走勢也與寧德時代高度一致,因此也喪失了自己鋰電設備股的β屬性。投資先導智能很容易讓投資者陷入靈拷問:既然我買了寧德時代,干嘛再買一只影子股,我的風險分散在哪里?
杭可科技:受制于海外疫情,短期收入的不確定高
公司在后段工藝上具備競爭力,因此產品大量出口,一直是LG新能源、三星、松下等系電池廠商的核心設備供應商,2022
年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達到41%,但受疫情影響,2022
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下降到5%,后續海外收入預計可以恢復到30%-50%的正常水平。
當下問題在于海外疫情反復,而且很有可能受到某些限制中國設備的影響,短期收入的不確定性高。
至于利元亨是二線鋰電設備龍頭,訂單外移的核心標的,先惠技術是模組和PACK業務的核心標的。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8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