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彈三弦批八字又的簡單介紹

解夢佬

來源:云南日報

彈三弦批八字又

近日,國務院發布通知,批準公布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云南省大理州申報的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入選其中。

彈三弦批八字又彈三弦批八字又

白族吹吹腔

白族吹吹腔又名“吹腔”“嗩吶戲”“板凳戲”,主要流傳于大理州云龍縣白族聚居區域,是以嗩吶為主要伴奏樂器,以鼓、鈸、鑼、镲、梆子等打擊樂器相配合的一種古老民族劇種。由明朝初期中原漢族經屯兵移民帶入白族地區后,不斷融合白族文學、歌舞、小調、民族傳統禮俗逐漸形成,流傳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

彈三弦批八字又

(清代箐干坪劇團畫在白棉紙上的吹吹腔臉譜圖冊,現保存于云龍縣文物管理所。攝影:張沙琳)

彈三弦批八字又

(云龍縣長新鄉大達村現存清代吹吹腔傳統劇本。攝影:馬建強)

按藝術形態分有“袍帶戲”“武打戲”“生旦戲”“丑角戲”“生活戲”“現代小戲”等,講究手、眼、身、法、步,有完整的表演程式、身段,有固定角色臉譜。唱詞別致,韻律獨特,表演時漢白夾雜,漢字白音,唱詞句式多為“三七一五”格式,是白族民間特有的“山花體”格律,曲調字多腔簡,敘述性強,節奏較為自由,形成又說又唱、講唱結合的韻律風格。

彈三弦批八字又

(云龍縣功果橋鎮湯鄧劇團演員互畫臉譜扮相。攝影:徐壽偉)

彈三弦批八字又

(湯鄧吹吹腔戲班保存的武生戲服。攝影:馬建強)

吹腔戲的步法與嗩吶伴奏旋律總相適應,舉手投足間總是順手順腳(即踢左腳伸左手),演出中,戲師傅會在旁提示臺詞、唱腔乃至動作。除此之外,吹吹腔有大座、小座、八字跨椅、小高臺等固定的舞臺布置,還會將繪有龍、鳳、白鶴、麒麟等吉祥物的大幅畫布鋪在舞臺前沿作為裝飾。

彈三弦批八字又

(吹吹腔傳統劇目《三出首》劇照。攝影:徐壽偉)

彈三弦批八字又

(大達村春節演出的傳統武戲《掃平江南》。攝影:徐壽偉)

彈三弦批八字又

(箐干坪村春節演出傳統地方戲《重三斤告狀》。攝影:徐壽偉)

白族吹吹腔較好地保留了傳統的藝術特色和地域性文化特色,通過吹吹腔表演,白族的戲曲文化、繪畫藝術、雕刻技藝等被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對白族的歷史、民間藝術、文化精神以及中國民族戲劇的發展等領域研究提供了鮮活的范例。

彈三弦批八字又

(長新鄉大達戲班幾代傳承人合影。攝影:楊永升)

大本曲

大本曲是大理白族獨有的一種說唱藝術,產生流傳于大理洱海周邊地區,以一人演唱多種人物角色的方式演繹大本長篇故事而得名。其起源于唐代的“俗講”“變文”,歷史悠久,在發展過程中,將本地白族民間文藝與漢族戲劇融為一體,形成獨具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的曲藝。

彈三弦批八字又

(年代久遠的大本曲手抄曲本。拍攝者:那遠尚)

白族大本曲語言規范,講究“字正腔圓”,一般以唱詞為主,旁白為輔,唱詞使用白族語,大多采用白族山花體“三七一五”的格式,旁白多用漢語。大本曲傳統曲目極為豐富,民間有“36大本、72小本”之說,題材大多來源于漢族傳統戲曲故事、白族民間傳說故事和現代白族社會生活。由于方言的差異,唱腔分為“南腔”“北腔”和“海東腔”三大流派,并形成了較為固定的“三腔九板十八調”唱腔體系。

彈三弦批八字又

(白族大本曲演唱時使用的道具——醒木、折扇。拍攝者:那遠尚)

大本曲傳統表演由兩人完成,一人身穿長衫,手拿花扇或手帕演唱,一人彈三弦伴奏,通常一張桌子,兩條凳子便構成表演場面,較隆重的演唱還需要搭臺,擺設香案。發展至今,白族大本曲出現了多人表演的形式,演唱時也常帶有舞蹈性的表演動作。

彈三弦批八字又

白族大本曲藝人王祥(左)在演唱 ,張錢(右)在一旁三弦伴奏。拍攝者:楊耀

彈三弦批八字又

白族大本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興廷(南腔,前排左一)帶領白族大本曲南腔傳習所成員為群眾演唱。拍攝者:董越

彈三弦批八字又

白族大本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正華(海東腔,左二)在古戲臺上為村民演唱白族大本曲。拍攝者:董越

大本曲是大理白族群眾最喜聞樂見的民間曲藝形式,民間素有“三月三日開曲頭,一唱唱到九月九”“把三齋不抵唱一曲”的說法。在大理白族地區,無論是大街小巷、田間屋頭,到處都能聽到白族男女老少哼唱的白族調子,其中大部分就取材于大本曲的內容。

彈三弦批八字又

白族大本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李潤鳳(左一)在建蓋新房的宴席上演唱白族大本曲。拍攝者:那遠尚

彈三弦批八字又

白族大本曲州級代表性傳承人趙政忠(左四)與弟子們在排練。拍攝者:那遠尚

自2011年被原文化部公布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來,大理州緊緊圍繞“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建設目標,始終堅持保護優先、整體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工作,不斷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截至目前,大理州共有各級代表性項目719項,國家級18項;各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348人,國家級12人。

本文來自【云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80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