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無用/整理
考古也文學:考古文物中的古典文學
時間:7月2日(周五)14:00
地點:鏡湖大講堂線上直播
主講人:后曉榮(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考古,是理清文物背后整個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脈絡,是對中華文化最大程度的解讀、還原和傳承,是在尋找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那些已經丟失的記憶。七十多年來,全國范圍的考古工作,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資料,其中不少涉及歷代的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古典文學。本次講座,后曉榮教授將結合出土文物,講解文物中的古典文學,探討其流行與傳承,讓同學們了解古人的喜怒哀樂,以及他者的悲歡離合。
樣板戲如何塑造大女主?
時間:7月2日(周五)19:30-21:30
地點:ZOOM會議(ID:85665749177,密碼:755135)
主講人:張晴滟(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副教授)
20世紀,翻天覆地的革命令中國婦女的社會地位發生了巨變。舞臺上光芒四射的革命女性是“革命禮樂”的核心;描寫女性革命的舞臺形式的流變也記錄了臺下文化和政治革命的波瀾。在形象層面,革命文藝的女性通常從深仇大恨中走來。在形式層面,革命女性究竟應該如何“站立”?回顧京劇旦角演出中“小腳-踩蹺”這一組與近代婦女革命史相關的“形象-形式”的流變,考察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沂蒙頌》中革命女性的扮演者以及更多普通女性如何“活學活用”,立起足尖向上攀升,可以捕捉“革命-女性”這組矛盾在20世紀文化革命中的辯證統一。
余音繞梁:作為歷史遺存和文化空間的古戲臺
時間:7月4日(周日)14:00-17:00
地點:騰訊會議(ID:111391093)
嘉賓:王馗(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潞偉(山西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楊陽(山西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王國維提出“紙上之材料”與“地下之新材料”相互補正的二重證據法,并以《宋元戲曲考》開啟了近代戲曲學學科研究,開創了戲曲研究重史論研究的學術傳統。而實際上,有一種地上之材料也在無聲訴說著戲曲史,即古戲臺。多年來,在學界的共同努力下,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也趨于豐富和多元,亟待進行兼具角度、廣度、深度的綜合討論。本場“汲古論壇”邀請當代古戲臺研究以及戲曲研究領域的代表性專家學者,從山西傳統劇場遺存現狀、神廟戲臺的聲學技術、戲曲觀演關系等不同維度探賾作為歷史遺存和文化空間的古戲臺。
對話與閱讀:靠近世界文學的N種方法
時間:7月4日(周日)14:30-16:30
地點:好物直播·小眾書坊
嘉賓:柏琳(寫作者)、汪劍釗(詩人、翻譯家、評論家)、高興(詩人、翻譯家)
靠近世界文學有N種方法,除了閱讀世界文學,我們在《雙重時間:與西方文學的對話》中找到了另一種方式。這是一本文學訪談錄,訪談者柏琳對來自歐洲、亞洲、非洲,以及南北美洲的當代世界文壇的首屈一指的作家進行了有趣的訪談。7月4日下午,我們邀請到詩人、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高興,詩人、翻譯家、“金色俄羅斯叢書”主編汪劍釗,與《雙重時間》作者柏琳,以“對話與閱讀——靠近世界文學的N種方法”為題展開對談。
附:線下活動預告
北京|唐代書法文獻的東傳——以空海和最澄為中心
時間:7月2日(周五)14:00-16:00
地點: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B113室
主講人:史睿(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圖書館館長、副主任)
書法作為一種漢字的造型藝術,在東亞漢字文化圈具有重大的影響。空海、最澄入唐求法的九世紀初期正是唐代毛筆制作技藝、執筆法乃至書法理論與樣式創新發展的時期,空海、最澄原原本本地記錄了這一過程,并將反映新書論、新技法的書法文獻傳入日本。空海和最澄都在利用得自唐土的書法文獻為各自宗派創立爭取資源,然而因其在唐求法的不同經歷,他們選取了不同的策略,比較兩人之間的異同也深具意味。唐代書法文獻的東傳不僅清晰勾勒出了東亞書籍之路的傳播網絡,還為我們探索大唐與日本僧俗兩界的人際關系網絡提供重要線索。
北京|別卷啦!東亞——一次對當代東亞的社會學觀察
時間:7月2日(周五)19:00-20:30
地點:海淀區成府路28號五道口購物中心PageOne書店2F
嘉賓:嚴飛(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馬場公彥(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外籍專家)
東亞到底為什麼這麼卷?7月2日晚,我們有幸邀請到嚴飛、馬場公彥兩位老師,借由《驚呆了!原來這就是社會學》這本社會學入門新書,從社會學專業學者和出版人的角度,談一談社會學視角下東亞共同面臨的內卷現象,以及“社會學熱”現象背后大眾對于學術知識普及化的渴求。
北京|從王蒙《青春萬歲》開談紅色文學經典
時間:7月3日(周六)10:00
地點: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三層報告廳
主講人:汪兆騫(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
1949年至1966年的“十七年文學”構筑了中國當代文學無法繞過的特別發軔,在民族精神譜上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近日,由現代出版社出版的汪兆騫新作《啟幕:中國當代文學與文人》,通過對丁玲、老舍、曹禺等40余位作家、文人的生動刻畫,以及對他們代表作的解讀,帶讀者重返“十七年”文學現場,再現了一個時代的文學記憶。周六上午,作家汪兆騫攜新作與讀者見面。
北京|俄羅斯藝術史圓桌談暨《俄羅斯的形象》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3日(周六)13:30-17:00
地點: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蘋果社區4號樓今日美術館今日藝術學院教室
嘉賓:李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跨文化藝術史家)、于潤生(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糜緒洋(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
俄羅斯擁有龐大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紀念碑式厚重的文學和藝術傳統,因政治與地緣因素,我們對俄羅斯藝術有著由來已久的親近之感。尤其在美術領域,深沉如史詩般的巡回展覽畫派作品,以及列賓、蘇里科夫、列維坦等畫壇巨星之名如雷貫耳。7月3日下午,俄羅斯藝術史的學者們將做客今日美術館,聚焦俄羅斯藝術史視野下的繪畫、建筑、電影等門類研究的個案和方法,以及俄羅斯宗教、哲學、文學、語言學等學科與藝術史的跨學科互動,甚或俄羅斯與其他國家跨區域的互動關系等進行充滿洞見、豐沛與啟示的討論。
北京|青春小說和日常推理的交點——在謎題誕生之前
時間:7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朝陽區駝房營南里甲6號東風藝術區北區4-1單向空間
嘉賓:鐘聲禮(推理小說作者)、呼延云(推理小說家)
普通推理小說不需要考慮“謎題誕生之前”的事,因為謎題誕生后,自然就有去推理謎題的,解開謎題的必要。那是因為那類謎題往往的前提是“人被謀殺了”。但是日常推理不是,日常推理很多是“不需要被解開的”,但是為了故事能夠正常進行,就需要給“解開謎題”設置動機。本次講座,我們邀請推理小說作家鐘聲禮和呼延云,一起探討:普通的推理小說和日常推理的異同、日常之謎誕生的動機、謎題相對人物的認知、日常之謎的解答、解謎之后的苦澀。
北京|縈繞腦海的旋律,唱出顛撲不破的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時間:7月3日(周六)14:00-15:30
地點:朝陽區光華路5號院1號樓世紀財富中心東座2層建投書局
嘉賓:趙華(作家)、周思昊(大連民族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金青松(大連民族大學設計學院講師、插畫師)、劉丹(大連民族大學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工作室插畫師)
7月3日,我們邀請繪本《曾祖父心中的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主創: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得主趙華、大連民族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周思昊、插畫師金青松、劉丹一同做客建投書局·國貿店,帶大家回顧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分享繪本創作背后的難忘故事。
北京|年中好書分享會
時間:7月3日(周六)14:30-17:00
地點:朝陽區亮馬橋路52號燕莎友誼商城四層奈目書店
2021年已經過去了一半,不知道大家都讀完了哪些好書,歡迎來這期讀書會跟大家一起分享。
北京|二〇二〇年的20種文學記憶
時間:7月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購物中心4樓SKP RENDEZ-VOUS
嘉賓:李敬澤(文學評論家、作家)、梁鴻鷹(作家)、周曉楓(作家)、劉大先(作家)、賈行家(作家)、鄧安慶(作家)、邱華棟(作家)、蔣一談(作家)、阿乙(作家)、徐則臣(作家)、笛安(作家)、張莉(學者)
現實有多復雜,作品就有多精彩。2020年的中國文壇涌現出很多優秀作品,它們以文學的方式記錄了作家們的各種觀察與思考。著名文學評論家張莉以自己極具個性化的眼光從2020年眾多已發表或出版發過的作品中選出的20篇散文和20篇短篇小說,即《即使雪落滿艙——中國散文20家》與《生活風格——中國短篇小說20家》,在以百年為尺度的宏大歷史中,留下一段真實不虛的記憶。7月3日下午,我們邀請到了兩部年選部分作者,李敬澤、邱華棟、梁鴻鷹、周曉楓、蔣一談,阿乙、徐則臣、劉大先、賈行家、笛安、鄧安慶,與主編張莉、責編張春曉相聚北京SKP,星光熠熠,火花碰撞,以自由寬泛的話題,重新喚醒難以忘卻的文學記憶。
北京|好書店與好書的關系——綠茶《如果沒有書店》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3日(周六)15:00
地點:東城區和平里西街51號雍和宮壹中心A座一層昆侖書集
嘉賓:綠茶(書評人、作家)、楊早(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何其聰(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副教授)、彭明榜(編審、昆侖書集創辦人)
書是書店的靈魂之所在,好書賦予了書店不同的氣質。而書店,賦予了好書與讀者相遇的機會。7月3日,在昆侖書集,綠茶老師將帶著他的新書《如果沒有書店——中國書迷打卡計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楊早老師、北京市實體書店項目評審專家何其聰博士,以及昆侖書集聯合創辦人彭明榜老師,與大家見面,聊聊一家好書店與好書之間的關系。
北京|推手的邏輯——國際電影節與青年電影創作
時間:7月3日(周六)19:00-21: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購物中心4樓SKP RENDEZ-VOUS
嘉賓:魏書鈞(導演、編劇)、黃旭峰(制片人)、奇愛博士(策展人、影評人)
周六晚,我們邀請了魏書鈞導演和工廠大門創始人、資深制片人黃旭峰,著名影論人奇愛博士,做客北京SKP,一起復盤華語青年電影的世界電影節征途,深入分析電影節對青年電影創作的推手作用。如果,電影節是個關于電影的游戲,那麼就通關制勝的法寶和游戲的邏輯或許就在三人的親身經歷和思想火花之中。
北京|禮法、德性與友愛——柏拉圖哲學四人談
時間:7月4日(周日)15:00-17:00
地點:朝陽區駝房營南里甲6號東風藝術區北區4-1單向空間
嘉賓:吳飛(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林志猛(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賀方嬰(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彭磊(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柏拉圖對話始終關注一些永恒問題:什麼是法(nomos)、正義、明智、友愛……不同時代和地域都有自己的禮法,形塑著各自的生活方式。然而,人的自然欲望總是試圖沖破禮法的規約,甚至為自己立法,自然與禮法之間的沖突構成了人世的各種戲劇。但在柏拉圖筆下,立法哲人的作品可謂最美、最好而又“最真的悲劇”,基于完整的而非單一的德性。本期“古典四重奏”邀請了北京大學吳飛教授、浙江大學林志猛教授、中國社科院賀方嬰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彭磊副教授,將從柏拉圖《法義》《蘇格拉底的申辯》《呂西斯》《卡爾米德》等對話,探討禮法、德性、友愛等議題,以及柏拉圖對話的研究、翻譯和注疏,一同思索柏拉圖哲學對現代生活的借鑒意義……
上海|現象學一日談——《論家:個體與親親》研討會
時間:7月2日(周五)10:30-17:30
地點:靜安區汶水路210號靜安新業坊3號樓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一樓多媒體室
嘉賓:孫向晨(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院長)、伍曉明(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教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講座教授)、蔡祥元(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等
復旦大學孫向晨教授《論家:個體與親親》一書提出,“家”的問題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如此顯要,然而在近現代卻遲遲難以進入主流話語,“五四”新文化運動健將們的激進立場無疑有著深遠的影響,“家”的價值觀被認為是中國人進入現代世界的巨大障礙。本次研討會,我們邀請了來自復旦大學、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的相關領域專家,在跨文化對話背景下,圍繞本書進行解讀,并從現象學視角探討中國人的家的倫理觀。
上海|西學何以東漸:外文譯介與近代中國的歷史書寫
時間:7月2日(周五)13:00
地點:徐匯區桂林路81號上海師范大學東部文科實驗樓光啟學術報告廳1103
嘉賓:蘇智良(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馬長林(上海市檔案館研究員)、周武(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等
上海師范大學主辦的論壇,邀請多位學者一起探討西學何以東漸。
上海|在記憶與消逝的星叢里
時間:7月2日(周五)19:0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318號華設大廈101室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
嘉賓:趙松(作家、評論家)、栗鹿(寫作者)
真正逝去的,是被遺忘的。因為記得,所以活著。德國當代作家尤迪特·沙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最新作品《逝物錄》(Verzeichnis einiger Verluste)記錄了12件已在地球上永遠消逝的事物,以綿密的文字鉤織了許多消逝的記憶。本次活動邀請到小說家、評論家趙松和栗鹿,由詩人、譯者胡桑擔任主持。嘉賓們將會分享穿行《逝物錄》問題的獨特體驗,并與他們自己的寫作進行對話,探討記憶、消逝、當下、希望等諸多主題在當代生活世界中的面目和價值。
上海|歷史中的大與小
時間:7月2日(周五)19:00-21:00
地點: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3樓上海浦東圖書館·融書房
主講人:馬伯庸(作家)
從《長安十二時辰》到《顯微鏡下的大明》,馬伯庸都希望讀者可以看到歷史中更細致、更“小”的點。這種“小”和“大”并不矛盾,相反,我們越是可以觀察到歷史中不為人知的細節,才越能從這些細節里看到歷史的“大”。在馬伯庸的最新作品《長安的荔枝》中,他依舊以懸念迭生的敘述方式貫徹著自己的歷史觀。7月2日晚,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得主馬伯庸將做客陸家嘴讀書會,從《長安的荔枝》的創作理念講起,帶領讀者探尋那些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小人物的故事,從中窺見歷史的真容。
上海|青浦——從千年古港到上海之門
時間:7月2日(周五)19:00
地點: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嘉賓:李天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諸大健(同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周云(上海博物館館員)
上海一直存在著一股持久的市政動力,就是沿著南京路、南京西路、愚園路、虹橋路、318國道正西方向的發展趨勢。位于這一“西拓”方向的青浦新城,被稱為“上海的門戶”,或有其歷史的必然。本次演講將從空間格局、人口產業與公共服務、交通、治理等四個方面剖析上海五個新城發展,結合青浦城市的情況提出建議。強調五個新城面臨培育獨立競爭力的重要挑戰,這份競爭力不是依賴于主城區,而是新城通過做增量提升起來的。
上海|走進樹德里
時間:7月2日(周五)19:00-21:0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17號思南書局
主講人:吳凡(中共一大紀念館事業發展部負責人)
位于上海市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的樹德里是中共一大召開地,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重要實物見證。書籍《走進樹德里》以中共一大召開場所樹德里為重點,以上海的紅色地標、石庫門建筑為主角,選取了全景折疊立體書的形式,借助精巧的建筑模型再現中國共產黨創立的場景。7月2日晚,中共一大紀念館副研究館員吳凡將在思南書局,和小讀者、大讀者們一起分享紅色記憶。
上海|虛幻與真實——蔡駿談《春夜》中跨越歷史的上海記憶
時間:7月3日(周六)14: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四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蔡駿(懸疑作家)
蔡駿以懸疑小說出道,新書《春夜》中的懸疑元素比比皆是,可在懸念叢生的外殼之下,卻是充滿疼痛感的工業風情。本次講座將圍繞上海的歷史、上海與文學以及歷史與文學的變革進行闡述,告訴世人蔡駿眼中上海的模樣,以及上海繁榮昌盛至今背后的強大力量。
上海|女性與寫作:波伏瓦VS杜拉斯
時間:7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云書院
嘉賓:毛尖(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作家)、袁筱一(華東師范大學法語文學教授、翻譯家)、黃葒(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沈珂(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法語系講師)
女性的故事,尤其成年女性的成熟魅力、思想智慧與生活困境是當下的熱議話題。《瑪格麗特·杜拉斯:寫作的暗房》《西蒙娜·德·波伏瓦:書寫與存在》兩部評傳的作者黃葒、沈珂同樣也是女性。7月3日,朵云書院·旗艦店,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毛尖、華東師范大學法語文學教授袁筱一、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黃葒、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法語系講師沈珂將為我們詳細介紹兩位傳奇傳主的人生,探討女性事業、女性寫作與女性生存問題。
上海|小說地理學——從王咸《去海拉爾》談起
時間:7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正門3樓創·新空間
嘉賓:王咸(《收獲》文學雜志社編輯)、王莫之(小說集)、項靜(評論家、作家)
王咸的小說像他的人一樣低調、克制。《去海拉爾》自2018年1月出版以來,引起廣大文學愛好者和專業閱讀人的喜愛。三年過去了,尤其經歷了新冠疫情,再看這本書,我們又不禁有了一番新的思量。7月3日,《去海拉爾》作者王咸和“80后”作家王莫之、項靜,共同探討這本引起廣泛討論的小說集背后的故事。
上海|三毛與瑪法達,從阿根廷到中國
時間:7月3日(周六)16:00
地點:徐匯區安福路208號塞萬提斯圖書館
嘉賓:薩爾瓦多·馬利納羅(復旦大學外語學院講師)、露西娜·卡爾索格里奧(記者、文學教師)、btr(作家、譯者、當代藝術評論人)
作為“三十年,三毛”年度紀念活動的一部分,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將于7月3日下午舉辦“三毛與瑪法達,從阿根廷到中國”座談會。這場圓桌會議將探討這部連環畫、讀物以及三毛對這個西語世界最著名的兒童角色的翻譯和解讀。
上海|城鄉對峙與對話:老青年新話題——張檸《春山謠》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4日(周日)14:00-16:0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張檸(作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鴻生(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生(作家、同濟大學中文系教授)、項靜(評論家、作家)
城市文化和鄉村文化的沖撞與融合,是社會變遷的表征,是文學的主題,更是一代代青年成長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從涌入大城市,到逃離北上廣,從北漂到詩和遠方,每個時代都有對城市、鄉村的想象,每個青年也有各自不同的向往、處境與抉擇。作為一部“50后”的青春小史,《春山謠》立體地展現了1970年代的中國鄉村。由此說開去,這是一幅動態的圖景,城鄉文化不斷變換的關系,影響著青年,也影響著文學,成為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
上海|人人都愛小王子——《小王子百科》、三語版《小王子》、《小王子的星辰與玫瑰》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4日(周日)14:00-15:30
地點:黃浦區長樂路398號朵云書院
嘉賓:陳丹燕(作家)、黃葒(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彭倫(出版人)
《小王子百科》是一本關于《小王子》的百科全書,涵蓋了作者圣埃克蘇佩里的逸聞趣事、創作緣起、角色原型、未發表章節、手稿研究、《小王子》各類譯本和封面等等。而普利策獎得主希夫將精湛、嚴謹的學術寫作與優雅動人的文學手法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重現圣埃克蘇佩里精彩的一生,寫成《小王子的星辰與玫瑰:圣埃克蘇佩里傳》。7月4日下午,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黃葒將攜其譯作《小王子百科》、三語版《小王子》,以及普利策獎得主希夫所作《小王子的星辰與玫瑰:圣埃克蘇佩里傳》,與作家陳丹燕、著名出版人彭倫做客朵云書院·戲劇店,回顧圣埃克蘇佩里浪漫壯懷的一生,分享對《小王子》等作品的深入理解,談論關于小王子的一切。
上海|周恩來在上海的秘密生涯:1920-1930年代
時間:7月7日(周三)14: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西門二樓報告廳
主講人:徐有威(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中國共產黨艱苦漫長的斗爭歷程中,相對與敵人面對面作戰的公開戰場,還有一條為奪取革命勝利起過重大作用的隱蔽戰線。這條秘密戰線斗爭的成敗勝負,直接影響到革命的每一進程。鮮為人知的是,周恩來就是這條戰線的主要創始人和杰出統帥。本次講座,徐有威教授將為您精彩講述周恩來同志對我黨隱蔽戰線的卓越貢獻。
天津|日常之謎誕生的動機——青春小說和日常推理的交點
時間:7月2日(周五)19:00-20:30
地點:和平區常德道35號桑丘書店
嘉賓:鐘聲禮(推理小說作者)、王皎嬌(黑貓文庫主編)
周五晚,黑貓文庫帶來他們的新書《放學后的小巷》,一本本格推理小說獻給伙伴們。活動邀請到《放學后的小巷》作者鐘聲禮,黑貓文庫的主編王皎嬌同學一起和大家聊聊新書的創作故事,聊聊這條承載著少年們所有悲傷與快樂的巷子里發生的一起又一起不可思議的事件。
天津|十九日談
時間:7月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和平區重慶道83號開心麻花民園劇場內葵花子咖啡廳
嘉賓:楊無銳(文學博士)、鄧軍海(天津師范大學中文系講師)、張林杰(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十九首古詩,十九個故事,十九種生活方式,十九位捍衛日常生活的英雄,十九位在命運中堅守的兄弟……文化瑰寶偶遇開心麻花,魔改?致敬?周末來開心麻花一探究竟吧!
南京|永遠有人正年輕——張檸《春山謠》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3日(周六)15: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張檸(作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魯敏(作家)、何平(作家、評論家、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今年3月,著名作家、學者張檸推出了他的新書《春山謠》,講述“80后”父輩的青春故事。7月3日下午,作家張檸將攜《春山謠》來到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與作家魯敏、評論家何平一同回顧不同年代的青春生活,探討文學作品中對于青春的書寫。
南京|美的迷途與夢的離愁:德奧文學的憂郁體質
時間:7月3日(周六)19:00-20:30
地點:秦淮區鳳游寺52號悅動·新門西16棟南京曉書館
嘉賓:李雙志(復旦大學德語系研究員)、欽文(南京大學外語學院德語系講師、譯者)
在世紀末的憂郁結尾的地方,現代性的虛空抬起了頭,我們那些疲憊的神經試圖通過增加刺激、陶醉于快感而求得復原,得到的結果是更大的衰弱。城市生活在繁榮中加劇焦慮,技術文明的突進占領注意力,不知從何時起,生活成了旁觀之物,文學成了逃遁之所。一百多年過后,現代人的頹廢之夢已經破碎,生活之病有待未來的治愈,美將再一次涅槃重生。7月3日下午,大屋頂文化特邀學者李雙志攜新書《弗洛伊德的躺椅與尼采的天空:德奧世紀末的美學景觀》做客南京曉書館,與學者欽文對談,帶領我們探訪世紀末的德奧文學場。
南京|無可取代的抉擇——諾獎作家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4日(周日)15: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馮濤(外國文學編輯、譯者)、宋僉(文學編輯、譯者)、但漢松(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
2021,時隔六年,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發表長篇小說《克拉拉與太陽》,這也是他自2017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出版的首部作品。7月4日下午,石黑一雄中文版策劃馮濤、譯者宋僉及譯者但漢松將來到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共同解讀這部全球矚目的作品。
杭州|木心逝世十周年——追尋那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
時間:7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文化體驗區B201單向空間2F
嘉賓:夏春錦(學者、閱讀推廣人)、張天杰(杭州師范大學教授)、夏烈(評論家、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
“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木心,這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離開已經有十年了。7月3日,《木心先生編年事輯》作者夏春錦、評論家夏烈、學者張天杰將做客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聊一聊他們眼中的木心,聊一聊木心的一生。
成都|《我心里有個小小人》暨作者見面會
時間:7月4日(周日)10:00-12:00
地點:錦江區東玉龍街37號3層屋頂上的櫻園
主講人:蟲蟲(藝術家、圖書策劃人)
可能是因為藝術家的天賦和直覺,蟲蟲的精神分析日記里,出現最多的,是她心里的那個小小人。這個小小人在天地巡游,與萬物嬉戲,把艱難的心靈跋涉之旅,變成了一段藝術與美的歷程。內在的世界是無盡的,可以說,一個人可能的愛與痛,渴望與放棄,思考與掙扎,在這些日記里,在這個小小人的道路里,全都留下了痕跡。《我心里有個小小人》這本書,收集的就是這些痕跡。周日上午,蟲蟲將做客屋頂上的櫻園,與讀者分享她心里的那個小小人。
成都|“知食分子”的龍門陣——《吃的江湖》分享會
時間:7月4日(周日)15:00-17:00
地點: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成都遠洋太古里M68-70號方所
嘉賓:林衛輝(美食專欄作家)、閆濤(美食評論家、專欄作家)、石光華(美食評論家、川菜文化學者)
《吃的江湖》是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沸騰吧火鍋》美食顧問林衛輝首部作品集。此次活動特邀美食評論家、專欄作家閆濤老師,以及著名美食評論家、川菜文化學者石光華老師共同分享美食的趣聞和奧妙。
成都|《無畏:為什麼以色列能成為創新強國》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4日(周日)19:30-20:30
地點: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成都遠洋太古里M68-70號方所
主講人:英巴爾·阿里埃利(作家)
“創新不是跳出框架思考,而是能無畏想象一個沒有框架的世界。”《無畏:為什麼以色列能成為創新強國》這本書從以色列獨特的教育模式、學校系統、軍隊系統、社會文化、組織制度等方面,揭秘以色列究竟為何能孕育出創新的基因,成為全球創業生態系統中最有活力的一環。7月4日,方所成都店邀請該書作者、以色列作家英巴爾·阿里埃利與成都現場的觀眾進行分享。
鄭州|《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遙年譜》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中原區秦嶺路與建設路交匯處大摩西元廣場三樓紙的時代書店
嘉賓:王剛(作家)、魏華瑩(鄭州大學文學院講師)
新書《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遙年譜》生動再現茅盾文學獎得主路遙的一生。周六下午,該書作者、作家王剛將做客紙的時代,與鄭州大學文學院教師魏華瑩一起,回顧路遙的人生。
鄭州|在歷史與演義之間——《天下英雄誰敵手》新書分享會
時間:7月4日(周日)15:00
地點:金水區文化路2號松社書店
主講人:劉勃(作家)
三國還未歸晉,曹劉已成傳說。故事流傳千年,方有《三國演義》。探究史實如何被大眾審美和文人趣味塑造成型,無疑是極有趣的。7月4日,劉勃攜新書《天下英雄誰敵手》做客松社書店,與各位讀者一起聊聊《三國演義》。
鄭州|二七塔的價值——《二七塔:一座城市的精神造像》全國首發
時間:7月7日(周三)19:00
地點:金水區文化路2號松社書店
主講人:嬰父(城市文化學者、作家)
二七塔是鄭州的標志性建筑,也是鄭州的城市文化符號。今年適逢二七紀念塔落成50周年,為紀念二七工人運動,河南文藝出版社修訂、增補、再版了《二七塔:一座城市的精神造像》。7月7日晚,城市文化學者、隨筆散文作家嬰父將做客松社書店,再講二七塔的故事。
鄭州|在故宮,探尋漢字書寫之美——《故宮的書法風流》全國首發
時間:7月8日(周四)19:00
地點:金水區文化路2號松社書店
主講人:祝勇(作家、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
祝勇老師帶來了新作《故宮的書法風流》,以李斯、王羲之、顏真卿等十多位古代書法家為線索,選取兩岸故宮收藏的書法名作,講述這些名家背后的歷史故事。7月8日晚,祝勇老師將做客松社書店,舉行這本新書的全國首發儀式,并分享新書內容。
責任編輯:顧明
校對:欒夢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