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時,美國人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經濟效應:“口紅效應”。口紅銷量會和經濟狀況掛鉤,每當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雖然沒有“口紅效應”,但是女子們妝發的風格和樣式卻也能大致反映當時的國運如何,我們姑且稱之為唐朝“妝發效應”。
在講述“妝發效應”之前,先來更好地了解一下“口紅效應”。
經濟蕭條的時候,人們自然要削減支出,但洶涌的購物欲可不是那麼好剎住閘的。這個時候,口紅這種不貴卻又能很好點綴生活的非必需品,就很好地滿足了女人們無處安放的購物欲,還能給心理帶去一定的慰藉作用。
于是乎,口紅的銷量直線上升。它反映的是經濟不景氣時,一種低價產品喜好趨勢。舉個很直觀的例子,美國經濟進入下行期的時候,文娛產業卻往往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 美國經濟大蕭條景象
譬如好萊塢,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時,正是好萊塢發展的騰飛期。一張電影票對人們而言實在不算是什麼昂貴的支出,還能很好的調劑生活,所以為什麼不買上一張呢?在這里,好萊塢和文娛產業就是一只“大口紅”。
“口紅效應”只適應于經濟蕭條時,唐朝“妝發效應”卻能夠適應更廣的維度。無論是初唐的經濟上升期,盛唐的國運昌盛期,還是中晚唐的衰敗期,都能從女子的妝容與發型上窺得一二。
● 唐朝初中晚期女子發型對比
并且不同于“口紅效應”的負相關,“妝發效應”與唐朝國運,更多的是呈現出一種正相關關系。
生機勃勃的新時代開啟——利落艷麗的初唐妝發
唐玄宗之前的階段,通常被劃為“初唐”(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來,先看初唐妝發是怎麼體現唐之國運的。
這一時期,女子的發型更具代表性。魏晉和隋朝的女子發型相對簡單、平整,進入唐朝后,很明顯,女子們的發髻越梳越高,唐朝女子的自信飛揚開始展露。
● 隋朝女子發型
手法上呢,是以上梳的發型為主,無論是半翻髻、反綰髻還是驚鵠髻,看起來都是下部扎實,上部聳立、飛揚。造型時,先用絲絳或綿把頭發全部束起來,緊緊纏繞固定住,然后再盤卷做造型。
視覺上緊實、利落又美麗,像是可以隨時躍身馬上,一展英姿,而絲毫不用擔心策馬奔騰時被顛到披頭散發。相對簡潔的發式上,基本上也不會有珠翠頭飾過分點綴。
● 《胡服美人圖》佚名 初唐作品
畫中女子的發型類似反綰髻或驚鵠髻,穿的卻是胡服。古人用胡人一詞稱呼所有外族人,帶上“胡”字的,也都是來自外域的舶來品,比胡蘿卜、胡椒、胡桃,初唐就已大為流行的胡服自然也在其列。
這種潮流一方面是基于現實:唐朝是經歷了五胡亂華、南北對峙、隋末動亂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中原早已胡漢雜處,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定然會互相影響;另一方面便是初唐統治者們開明的民族政策了。
●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因此,唐朝女子們的妝發、打扮從一開始就體現出對其他民族審美元素的兼收并蓄。而這一點同時也體現在女子的眉毛上。
從初唐到盛唐,形狀闊大的闊眉總會時不時流行起來,永泰公主墓壁畫上的仕女就緊跟這股潮流。闊眉的出現和李唐統治者的鮮卑血統有關,粗獷豪邁的性格影響著他們的審美。
● 永泰公主墓壁畫
都知唐人愛濃妝,初唐女子的妝容也已經往艷麗方向發展。
● 《舞樂屏風》 吐魯番阿斯塔那230號墓出土,屬初唐時期的繪畫典范
總體來看,這個時期,女子們的妝發艷麗之余,流露出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美,哪怕身材,也是以頎長為美,一切都與初唐的生機、活力相契合。
包容開放、國運昌盛——濃烈闊大的盛唐妝發
盛唐妝發對國運的體現最為直接。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正式親政,雄心勃勃的他改革內政、變換兵制、重用人才,實現了開元盛世。到天寶年間,萬邦來朝,大唐迎來了它最繁盛的時期。長安成為世界級的大都市,有著上百萬人口。
● 唐玄宗李隆基
作為唐朝的門面,女子們的妝容也愈發“濃墨重彩”起來。一覽之下,一位位佳人如同朵朵人間富貴花。無論是前面的隋,還是之后的宋明清,沒有一個朝代像盛唐的女子一樣,用得起如此直白外放的大濃妝,能夠如此坦然地明艷著。
那時流行的是艷如霞光的赭面妝,它對底妝的要求是一定要白,白粉之上再涂上大面積的、圓形的紅胭脂,要紅到像兩抹紅霞附在臉蛋上。嘴唇也要涂得紅艷艷的,眉色一定要烏黑,額頭再畫上各式鮮亮的花鈿,整體形象濃烈、精致、華貴。
●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唐朝詩人王建有詩云:“舞來汗濕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歸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撥紅泥”。“金盆水里撥紅泥”啊,想象一下,這妝得畫得多濃,才能在洗臉的時候洗出“紅泥”來。
這里必須提一句,在古代,胭脂制作工藝繁瑣,也是所有化妝品里最貴的。制作的時候,需要用花瓣一點點研磨,然后再配上各種敷料,才能粘在臉上,達到色澤好、附著好的效果。
據傳,楊貴妃每年單是花在胭脂上的錢就要上百萬兩。透過當時婦女對涂抹大面積胭脂的熱情,也能看出大家是多麼不差錢。
●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妝容之外,盛唐時期的國運在女子發型上也有諸多體現。
盛唐時期,女子們喜歡在頭發上插梳,或者點綴各式珠翠珍寶。手法上是平梳為主,體量明顯比初唐的時候大了許多,看上去厚重、平實、端莊,流露出的是國運昌盛下的成熟、闊大之美,一派富貴閑適。
● 文物 女俑頭梳回鶻髻
說到這里,就要繼續提唐朝的少數民族政策了:它向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人敞開著大門。開放包容的心態下,女子的發髻也繼續著對各民族審美元素的吸納匯聚。比如回鶻髻、烏蠻髻、拋家髻,就是典型的胡妝發飾。
其中,烏蠻髻是吸收南方少數民族女子的發飾而來,《苗俗紀聞》:“婦人髻高一尺,婀娜及額,類疊而銳,倘所謂烏蠻耶。”
● 張萱 唐 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 兩女子發髻類似拋家髻
對外族元素的坦然接納、妝容上的明艷外放,體現的都是盛唐時的包容、自信,成熟、闊大的發型偏好,反映的則是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下的安然富貴。看,盛唐女子們的妝容風格是不是也和國運密切相關。
民生凋敝、國運衰敗——夸張慵懶的中晚唐妝發
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它給唐人的自信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國運衰敗,社會心態不似先前灑脫、自信,這種變化也反映在女子的妝發上。
中晚唐流行的發型中,下梳的發型居多,叢髻、墮馬髻、鬧掃妝髻幾款發型是典型代表。
● 圖右為墮馬髻
這幾款發型的體量如脫韁的野馬越來越大,打造手法上也變得越來越復雜。比如鬧掃妝髻,鬧字有紛繁炫雜的含義,這個發型就是以重疊繁復、形狀繁雜而出名。白行簡在《三夢記》中寫道:“唐末宮中髻,號鬧掃妝,形如焱風散鬈,蓋盤鴉、墮馬之類。”
這種復雜的發型,打造起來,估計不花上個把小時怕是完不成。明代還有人寫它是“合眾寶雜綴而成”。不光發型繁復,上面還要點綴各式華麗的珠寶,奢靡之風在此可窺一斑。
● 唐 周舫 簪花仕女圖
中晚唐女子的發型,并沒有隨著國運的衰敗重返簡樸之風,反而比盛唐的時候更為繁復、華貴。只是呢,富貴華麗之余,開始流露出一種慵懶、無力、散漫的消極感和沉悶感。豐肥體態再加碩大發型,看上去就不像隨時能策馬奔騰了吧?
這個時候,貴族婦女們的心理或許和 “口紅效應”中的女性消費者一樣。經濟不景氣時,現代女孩買口紅慰藉自己,中晚唐的女人呢,就用云朵般越堆越繁雜的頭發打發著冗長的時間,強調著自己的雍容華貴。
● 新疆阿斯塔納唐墓出土的木質義髻,使發型變得巍峨碩大的道具
根據唐朝“妝發效應”,從女子們的妝容偏好也能窺得國運如何,那中晚唐女子的妝容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富貴艷麗仍是主流,不過時而流行的怪異妝容頗能反映問題。白居易在《時世妝》里就批評過當時流行的一種“啼妝”:
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
詩里面描述的“啼妝”在中晚唐憲宗元和年間盛行過。這種妝面兩腮不再抹白粉、胭脂,只拿黑色的膏涂在唇上,也就是涂黑口紅,眉毛畫成“八字形”,追求的是一種悲悲啼啼的效果……
● 河南安陽趙逸公墓(公元829年)壁畫,圖中女性的眉形即為八字眉
想象一下就知道這個暗黑系妝容有多喪了。
顯然,它不屬于喜慶富貴的大濃妝了。是什麼樣的社會現實能催生出這樣的妝容呢?答案不言而喻。正如這個形象一樣,盛唐的繁盛氣象,也一去不復返了。
參考文獻:
《中國歷代妝飾》 李芽
《中國歷代婦女妝飾》 周汛/高春明
《貴妃的紅汗》 孟暉
馬大勇.云鬢鳳釵:中國古代女子發型發飾[M].齊魯書社.2009.
孫機.唐代婦女服裝與化妝[J].文物.1984(4).
盤點中國歷代妝容:唐代的發鬢展示 文/南宮漓(果殼網)
李國強:唐代女俑發髻折射一代王朝興衰
胡汝考:論外來文化對唐代女子妝飾的影響
古代妝飾史|唐代女子妝容識別指南
圖文綜合網絡資料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