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羊鏟史
1.
在中國人的風俗里,還有很多禁忌和避諱,避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源遠流長。
“諱”是誡而不言,避諱是“因為有所顧忌而回避不說”。過去叫避諱,現在叫紀律,不該說的一定不要說,為自己安全,不給家人找麻煩。
過去的時候,人們對于避諱早就定下了規矩,哪些不能說,哪些能說。比如,在明朝,皇帝姓朱,按一般人來講,對“朱”應該有所避諱,可偏偏就是在這個朝代,出了一個貧寒人家出身靠自己努力打拼而成功的光輝形象——豬八戒。
所以,明朝按理不應該避諱豬這個字,要麼就是吳承恩是故意的。
在避諱的規定里有這樣幾條:不諱嫌名(嫌名:聲音相同或相近),二名不偏諱(兩個字的名字不一一避諱)、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諱、己祧不諱和諱名不諱姓。
《孟子.盡心下》說: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孟子的意思是,百家姓是天下人的百家姓,又不是你自己的。
皇帝有什麼了不起,你的姓氏也是大家可以姓的。
孔孟的話你能不聽嗎?這可是在中國的封建社會。
2.
話雖這樣說,可有權就是任性,任性起來就和瘋了一樣,還真的沒有誰能制止得住。
這就是人們都愿意當官掌權的原因了,所以拜年的時候都撿好聽的說,一個是恭喜發財,一個是事業(當官)順利,都想當官,當大官。
唐玄宗是當時最大的官了,他就很任性,他的避諱更任性。
他沒有禁止別人姓李,而是不讓全國人民抓鯉魚吃鯉魚,因為鯉魚姓李。
唐開元三年(715年)二月下詔:禁斷天下采捕鯉魚(《舊唐書.玄宗下》),國家規定,不小心網上鯉魚來,一定要馬上放回水里,不許吃,發現有賣鯉魚的,杖六十。
真揍呀!他還給鯉魚封為“赤鯶公chì hùn gōng”。這個字連《現代漢語詞典》都沒有收錄。
比唐玄宗還任性的是明朝的武宗皇帝朱厚照,他在做皇帝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不讓全國人民吃豬肉,更不讓全國人民養豬。
3.
朱厚照不厚道,也不是一開始就不厚道。
明武宗朱厚照年號為正德,他在位十六年,死的時候三十一歲,也就是說,他繼位時只有十五歲,小學剛畢業。
正德九年正月,后來反叛了的寧王朱宸濠獻新樣元宵四時花燈數百,窮極奇巧,內附火藥,當時還是冬天,皇宮內按照慣例在檐下設有氈幕御寒。煙花綻放,以致火星觸及氈幕,引發大火,自二鼓時分一直燒至天明。
火勢最大時,武宗正在前往豹房的途中,望見乾清宮的火災,武宗向左右開玩笑稱這是“好一棚大煙火也”。兩天后,武宗以乾清宮災御奉天門視朝,撤寶座不設,遂下詔罪己,并諭文武百官,同加修省。
這場大火應該是刺激到了朱厚照。從此,這個皇帝基本不理朝政,常常離開帝都燕京四處巡游。
他喜愛上了遠方。
現在看來,國家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這件事真的很有必要,每年可以減少多少火災呀。
4.
皇帝不理朝政,每天公款旅游,這勢必要遭到有理想有責任有抱負的大臣們的反對: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把你放在皇帝的位置上你就該為天下人負責,叭叭叭叭的這些人就勸阻皇帝,別滿世界瞎轉去了。
這是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武宗從宣府回京剛半個月,又要南巡。
此時,北有韃靼之患,內有朱宸濠謀逆,內憂外患,皇帝已經在外面鬼逛了兩年了,還要走。
于是,一場大請愿開始了。
最早是諫官伏闞,接著是翰林修撰舒芬、吏部員外郎夏良勝、禮部主事萬潮、太常博士陳久川等人發起,聯名上疏,然后一唱百和。
刑部有郎中陸俸等53人,禮部有郎中姜龍等16人,兵部有郎中孫風等16人,大理寺正周續等33人,零星上疏的還有兵部郎中黃鞏等6人。
皇帝這年剛剛三十歲,三十歲的小伙子有脾氣。
武宗被聲勢逼人的諫諍浪潮所激怒,悍然采取鎮壓措施。
三月二十日,黃鞏等6人被逮人錦衣衛獄,舒芬等107 人罰跪午門外。金吾衛都指揮僉事張英以死相諫,拔刀自刎,被衛土制止后廷杖而死。
二十二日,周敘等33人被逮人錦衣衛獄。二十五日,在午門外整整跪了5日的舒芬等107人分別受廷杖。舒芬廷杖30,謫為福建市舶司副提舉。四月十五日,黃鞏、周敘等39人受廷杖,先后打死11人,其余削籍為民。
批評人也會死人的。
5.
這些人都是各個部里的中下級干部,真正的高級干部早就都不說話了。
如果不厚道的想這些人的內心,那些手里掌握著實權的高級干部巴不得皇帝不理朝政呢,皇帝不在家,正好由他們說了算。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污犯劉瑾就是死在正德年間,中國最有名的清官海瑞出生在正德年間。
風云慣看,都是官場老油條,這些人早就知道什麼時候該閉嘴,什麼時候該說話了。說話不管用的時候說了不如不說,說話管用的時候該說肯定說。
這次說話的是楊廷和,皇帝的老師。
在明朝,楊廷和絕對是一個牛人,他在十二歲的時候就考上了舉人,十九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那一年,和他一起參加考試的父親沒有考上。
他比他父親牛,他兒子比他還牛,一代更比一代牛,說的就是他們家。
他兒子楊慎,是整個四川在明朝時的唯一一個狀元,和解縉、徐渭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而且楊慎居首位。“滾滾長江東逝水”那個詞,就是他整的。
明朝276年呀,他兒子第一。
楊廷和說話時候,就是朱厚照不讓全國人民養豬和吃豬肉的時候。
6.
打死十多個國家干部,也沒能阻止皇帝出游。
詩和遠方,對人的吸引力太大,所以,發展旅游前景廣闊。
正德十四年,明武宗皇帝朱厚照打死一些勸阻他出行的人,帶著支持他的人去南方旅游去了。
十二月,武宗南巡至儀真(今江蘇儀征)。在儀真期間,向全國發表了一道令人不解的禁令。全文如下:
照得養豕宰豬,固尋常通事。但當爵(武宗自封爵公,當者,即本的意思)本命,又姓字異音同。況食之隨生瘡疾,深為未便。為此省諭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將豕牲不許喂養及易賣宰殺,如若故違,本犯當房家小,發極邊永遠充軍。
通知的意思是:皇帝指自己屬豬,而且他及其家里人都姓朱,跟“豬”同音,吃了豬肉又容易罹患疾病,各地只許養牛羊,不能吃豬、喂豬以及買賣屠宰。如果違反的就處以流放的刑罰,而且更要一家大小充軍。
此令一出,天下騷動。有史料記載,較為富裕的人家一概把豬投入水中淹死。江里漂豬,歷史上就有過。而一般平民則把所養的豬屠殺,一瞬間中國沒有豬的影子了。當然,此命令執行得最徹底的是皇帝周圍的地區。
這在《中國養豬史》里有詳細記載,陪伴了中國人民七八千年的豬,不讓養了。
7.
這個時候,楊廷和說話了。
過去的時候,八項規定不是很嚴,有干部私下里說,做領導的干點兒吃點兒喝點兒,大家都理解,也都不計較,但你不能禍害老百姓。
這是底線。
皇帝破了底線了,楊廷和說話了。
內閣首輔楊廷和此時留守北京,聞得此事,於正德十五年(1520年)二月初上了《請免禁殺豬疏》,對武宗詔禁殺豬只的后果做如下陳述:
謹題。近日傳聞直隸及山東等處鎮巡等官欽奉圣旨,禁約地方人等,不許養豕及易賣宰殺,違者發極邊衛分,遠近流傳,旬日之間,各處城市、鄉村居民畏避重罪,隨將所養之豕盡行殺賣,減價賤售。甚至將小豕掘地埋棄者有之。人心惶駭,莫測其由。
臣等竊思,民間豢養牲豕,上而效廟廷祭祀,宴享膳饈之供,下而百官百姓日用飲食之資給,皆在於此,不可一日缺者。孟子曰:雞豕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五十者可以食肉矣。古先哲王之治天下,所以制民之產,其道如此。且人年五十非肉不飽,則豚豕之畜,正養生之具,而非所以致疾也。人生瘡痍,乃血氣內傷,風濕外感所致,是食豕肉而致然乎?況小民畜養貿易,以此為生理之資,正宜教之孳息蕃育,是可禁乎?
至今十二生辰所屬物畜,乃術家推算星命之說,鄙俚不經,不可為據。若曰國姓字音相同,古耆嫌名不諱。蓋以文字之間者,尚且不諱嫌名,今乃因其字之音,而并諱其物之同者,其可乎?又況民間日用牲豕,比之他畜獨多。牛以代耕,亦非可常用之物,私自宰殺,律有明禁,不可縱也。此事行之雖若甚微,而事體關系甚大。如此傳之天下後世,亦非細故,誠寢前旨。仍通行曉諭各處地方人等,各安生業,勿致驚疑,則事體不乖,而人心慰悅矣。
8.
明武宗的生辰為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八字為辛亥年、戊戌月、丁酉日、戊申時出生。其中,八字地支分別為申酉戌亥,這種排列方法被稱為連如貫珠。姓朱屬豬。
楊廷和說:人至五十歲非食肉不飽,至於豬、狗等牲畜都是養生之物,決非人致病的原因。人生瘡疫乃是血氣內傷、風濕外感所致,而非食豬肉引起的。百姓以養豬賣肉為生計,只能鼓勵其孳息蕃育,怎麼能隨便禁止呢?再說十二干支生辰,所屬動物牲畜,皆術家推算星命之說,鄙俚荒誕,不可作為憑據。如果說國姓字音相同,古人對此尚且不避諱,現在怎麼能因其字音而避諱其他東西呢?為此,楊廷和建議重新頒詔天下,廢止禁豬令,讓百姓安于生計。
正德十五年(1520)三月,太常寺上奏稱近因禁豬令使國家祀典無法按常例進行,請求改更,過去用牛、豬、羊祭祀的現在只能用牛、羊。過去按規定用豬和羊的,現在只能用羊。
武宗最后批復仍舊用豬,只是在圣駕所過地方稍為回避即可。
一場禁豬的鬧劇僅三個月就結束了。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