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十二時辰對照表,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十二時辰對照表,另外,還有人想問十二個時辰代表對應的時間,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十二時辰對照表拼音表,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十二時辰對照表臟腑,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十二個時辰代表對應的時間
子 下午 11 時正至上午 1 時正
丑 上午 1 時正至上午 3 時正
寅 上午 3 時正至上午 5 時正
卯 上午 5 時正至上午 7 時正
辰 上午 7 時正至上午 9 時正
巳 上午 9 時正至上午11時正
午 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
未 下午 1 時正至下午 3 時正
申 下午 3 時正至下午 5 時正
酉 下午 5 時正至下午 7 時正
戌 下午 7 時正至下午 9 時正
亥 下午 9 時正至下午 11 時正
2、十二時辰對照表拼音表
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子時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酉、戌、亥
zǐ 、 chǒu 、yín 、mǎo 、chén 、sì 、wǔ 、wèi 、shēn 、yǒu 、yǒu 、xü 、hài
3、十二時辰詩句對應
十二時辰對照表如下:
時辰對應的名稱: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擴展資料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 *** 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對應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為子時,一點到三點為丑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其余的以此類推。
當鐘表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鐘點叫做“小時”。以后,隨著鐘表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成立以后,采用公元紀年、月、日、時,同時又保留中國的陰歷,公元記時,把一天分成24個時辰,比傳統的十二個時辰小一倍,故稱之為小時。
4、古代時辰對照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之一個時辰。(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時間21時至23時)。
更,是古代人夜間用來計時的單位。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于一個時辰.
以上就是與十二時辰對照表臟腑相關內容,是關于十二個時辰代表對應的時間的分享。看完十二時辰對照表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