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王正功是哪個朝代 為官清廉不畏權貴

解夢佬

幾乎大多數人都聽過這句廣為流傳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很少人知道它究竟出自誰口。其實這句千古名句正是出自王正功的筆下,因為在王正功看來,這甲天下的山水寶地,自然會涌現出甲天下的文化和人才。那麼王正功是哪個朝代呢?一起看看吧。


王正功是哪個朝代 為官清廉不畏權貴

王正功是南宋人。

王正功(1133-1203),南宋人,字承甫,原名慎思,字有之,避孝宗諱改名。南宋時期人,鄞縣(今浙江寧波)人。

一生以為官正直清廉而得名,不懼得罪權貴,故雖從20余歲便步入,為官幾十年,也頗有政績,始終未能青云直上。

1983年,兩位年輕的桂林考古工作者在整理獨秀峰崖壁上的石刻時,發現讀書巖上方的崖壁上,一片蓬草下方,似有裂痕,與石壁并不為一體。他們輕輕地那層腐殖層,竟然有了意外的發現:一塊保存完好的石刻作品。

當他們將石壁清潔干凈,再用嫻熟的技術拓印那幀石刻作品時,發現那腐殖層下掩蓋的,竟是被歷史的塵埃湮沒了差不多八百年的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所在!

801年前的宋代,時任廣西提點刑獄兼權府事的王正功,在為赴京城趕考的桂林考生餞行的宴會上,當眾賦詩,最早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說。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在對獨秀峰石刻進行清理時,意外發現這里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

南宋寧宗朝廣南西路提點刑獄

王正功(1133~1203),字承甫,原名慎思,字有之,避孝宗諱改,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勛子。以蔭補將仕郎。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為宜黃主簿,尋改青田。孝宗隆興初,調筠州司理參軍。乾道四年(1168)為荊湖南路轉運司主管帳司。七年,知莆田縣。淳熙七年(1180)通判潮州。九年,簽書武安車節度判官,十一年,改淮南。十四年,主管荊湖北路司機宜文字。光宗紹熙三年(1192)知澧州。寧宗慶元四年(1198)知蘄州。六年,為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約荊澧集》(《攻愧集》卷一○○《墓志銘》),已佚。

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起桂林,人們會立刻想到它優美秀麗的自然山水,也會脫口道出“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廣為傳的名句。也許大家還不知道,這一句名言究竟由誰首創、出自何處?幾百年來,一直不被人所知,沒有定論。所以由此曾引發過關于它作者歸屬近百年的爭論,尤其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各大媒體發起了“桂林山水甲天下” 由誰最先提出的討論,一時間,各路學者各持一說,莫衷一是。直到一件石刻神奇般地被發現后,沸沸揚揚的百年爭論終于宣告結束。它這就是南宋王正功的“桂林鹿鳴宴勸與駕詩”。

這件石刻刻于桂林獨秀峰南壁,它的上方因為石灰巖滲水夾帶的泥沙,然后凝結成碳酸鈣,并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生長蔓延,以至于整個碑面被完全覆蓋。1983年,當桂海碑林博物館的試著清理出碑面的一角,”嘉泰”兩個字,職業的告訴他們,覆蓋層的后面將會有一個重大發現,他們小心翼翼地剔除了全部覆蓋層后,一件完整的宋代石刻顯現在人們面前。這是一件題詩作品,詩為七律二首,最讓人們感到興奮的是第二首詩清楚地刻著“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似戰場酣……”的詩句。從序言中我們得知,南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桂林了鄉試,這是王正功為11位中舉者鹿鳴宴時,為了勉勵莘莘學子,即興而作的詩文,在王正功看來,這甲天下的山水靈地,自然會涌現出甲天下的文化和人才。所以,這句詩賦予了桂林雙甲天下的含義。

其一,是秀甲天下,秀在山水。桂林這座城市建筑在奇山秀水之間,城被青山環抱,綠水縈繞城中,無山不洞,無洞不奇,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綺麗景色。如此美麗的山水無與倫比,舉世無雙。

其二,是勝甲天下,勝在人文。漢代科學家張衡用“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的詠嘆表達了他的心馳神往;唐代大詩人杜甫認為“五嶺皆炎熱”,但他稱贊“宜人獨桂林”。桂林在宋代已經是西南一帶的繁華大都會。南來北往的遷客騷人或躊躇滿志,或失意離鄉,但無不是這一方山水的受益者,他們在桂林山水給人怡情自得中完成了人格的自我完善。同時,他們的詩性智慧也由此充沛起來。上至貴胄名流,下到蕓蕓。歌頌山水的詩詞歌賦、游記散文僅摩崖石刻中就近存二百萬字。是他們使這里的文化獨特而多元。因為鐘情桂林,他們的名字得以不朽于山水之間;因為他們的謳歌使這里的文化醇厚而悠遠;而文化的豐厚又讓桂林山水更加絢爛多彩。它體現的是中華傳統中自然與人,以及文化的生命鏈接。

贊美桂林有許多名句,但最為凝練的是這七個字 “桂林山水甲天下”,它不是一個具象的審美概念,它參透了桂林山水和歷史文化的渾然一體。這句千秋不衰的禮贊已經穿越了八百年的時空,使桂林成為一座天下聞名令人向往的地方。

《嘉泰改元桂林與計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

作者 王正功 朝代:宋代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

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似戰場酣。

九關虎豹看勁敵,萬里鹍鵬竚劇談。

老眼摩挲頓增爽,諸君端是斗之南。


三十年代廣西桂林,氣勢森嚴的皇城西華門

明朝初期,兩廣與江西、湖南分開。由于廣西壯、黎、瑤三個反明猛烈,明朝皇帝朱元璋采用分而治之的辦法,把黎族聚居的海南及廣西門戶欽、廉州劃歸廣東。清朝及也大體上沿用明的區劃。廣西在新桂系時期是全國模范省,為中國桂系軍閥的根據地。


【疊彩山四方臺】疊彩山舊名桂山,位于桂林市區東北部,桂林市區的漓江之畔,包括四望山、于越山和明月、鶴兩座山峰,是唐代桂管觀察使、文學家元晦的旅游勝地,按照《》“山以石文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而將其命名為“疊彩山”。


疊彩山濱臨漓江,與城中的獨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主要景觀有疊彩亭的美石、風洞的摩崖石刻造像、望江亭看兩江四湖風光以及明月峰頂鳥瞰桂林全景。1000多年來,疊彩山被譽為會景之地,招引了無數游人登臨,留下許多珍貴的題刻。


【皇城西門】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此處是藩邸。朱守謙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開始建府,歷時20年才完工。王城有承運門、承運殿、寢宮,左建宗,右筑社壇,亭臺閣軒,堂室樓榭,無所不備,紅墻黃瓦,云階玉壁,輝煌壯觀。


城開東南西北四門,分別命名為“體仁”(東華門)、“端禮”(正陽門)、“遵義”(西華門)、“廣智”(后貢門)。堅城深門,氣勢森嚴。王城曾為永歷皇帝的行宮,故又稱“皇城”。農民軍李定國攻克桂林后,孔有德縱火,使有250多年的王城化為焦土。


【獨秀峰下皇家公園】獨秀峰位于廣西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城內,它是王城景區不可分割的部分。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氣勢雄偉,素有“南天一柱”之稱。假當晨曦輝映或晚霞夕照,孤峰似披紫袍金衣,故又名紫金山。


20世紀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對獨秀峰石刻進行全面調查清理,發現一塊自明清以來就從來沒有被人知道過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書寫者是南宋慶元、嘉泰年間擔任過廣西提點刑獄并靜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寧波)人王正功,從而結束了百年的不休爭論。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漓二水后,桂林便成為“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秦始皇統一嶺南后,桂林的、經濟、文化和軍事地位越來越突顯。“桂林”之名,始于秦代,桂林郡因當地盛產玉桂而成名,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


清代沿明舊制,桂林仍是廣西全省的、文化中心。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占領,光復后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1949年11月22日桂林,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