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節相親高峰即將到來,還是單身的你準備好“被催”了嗎?
如今,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相親漸漸成為單身男女完成婚姻大事的主流方式。婚戀網站、單身社區、交友群組……互聯網時代的牽線搭橋,早已不再只寄希望于三姑二姨。
伴隨時髦的大數據概念,眼下,名目繁多的“速配”相親軟件開始出現,它們標榜精準高效,甚至引入星座八字測算陌生男女的契合程度。
然而,當相親裝備了高科技,婚戀姻緣能寄托于大數據算法嗎?
APP市場上的各種相親軟件。
大數據,精準尋找“靈魂伴侶”?
今年32歲的李易,任職于成都某IT公司中層,多年打拼,他已在這座城市有房有車。
年齡已不小,條件也不差,和很多大齡單身青年一樣,李易也曾在父母安排、婚介中心的牽線下參加過無數次相親,但卻始終沒能遇上那個三觀相符,性格相配的合適之人。
不錯的生活條件讓李易在尋找伴侶時異常注重“靈魂契合”,IT男的工作經驗讓他堅信:數據不會說謊。
在朋友推薦下,李易下載了一款標榜“大數據匹配”的交友軟件。這款app的簡介寫著:一種基于資料算法的全新社交模式,根據用戶資料,計算并匹配相似朋友,實現快速了解。
做完10道性格測試題,由系統判定三觀類型,再根據性格類型進行異性匹配就行。簡單幾分鐘,這就是李易選擇相親對象的全過程。
但這樣的婚戀交友模式,李易的父母卻并不接受。在老一輩看來,高科技的分析,比不上親朋好友介紹的知根知底。但李易厭惡了傳統的相親方式:“兩個人唐突地坐在一起聊天很尷尬,效率也太慢。”
某交友軟件進行性格測試后,完成大數據匹配交友頁面
實際上,在婚戀網站、電視相親等婚介方式都略顯落伍的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嘗試把尋找另一半寄托于更高效的大數據算法。
在手機應用市場,主打大數據配對交友的軟件可以搜索到數十款,匹配方式也多種多樣:夫妻臉型匹配、性格星座匹配,甚至生辰八字匹配。有軟件還介紹稱用戶量達數千萬。
不過,從李易的親身體驗來看,這種交由計算機的配對似乎沒有自己想象的完美。
“推薦的開朗女生,除了購物沒什麼能聊;夫妻臉匹配的姑娘,一看就不是照片里的樣子;測試題里都選的買單AA制,怎麼線下就變成了男士付賬?”李易說。
回想起自己曾經的一次線下約會,李易察覺出了這種數據匹配的缺陷。“一位與我匹配度高達93%的姑娘,線上資料顯示的性格愛好真的和我很搭,但見面卻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原來,李易在線上約會的這位姑娘,從匹配結果來看,和李易一樣喜歡吃街邊的網紅小店,不在意餐廳規格、甚至接受約會AA制。但得知李易把約會當天的晚飯定在一家火鍋店時,姑娘卻面露不悅地說:“第一次約會吃火鍋不合適吧,還是有氛圍的日式餐廳更舒服。”
至于之前兩人在線上表明的支持AA制,落在現實生活里也變了味道,約會全程產生的費用,依舊由李易一個人完成支付。
某相親大會現場 譚俠 攝
“紅娘”牽線,費用不菲
有人想通過高科技精準定位靈魂伴侶,也有人想通過高科技篩出自己求偶的目標群體。
這類交友軟件大都是通過設定標準值,為自己劃定另一半的門檻——學歷、收入、房本、戶口……只要勾出標準量,軟件就能按要求推送合適人選,實現用戶“短平快”擇偶。
梁珊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在她的擇偶標準里,北京戶口、有房有車、收入可觀可是標配,而傳統的相親過程中,了解一個人的這些情況需要交往時間,也礙于面子不好開口。
兩年前,疲于相親的梁珊開始使用交友軟件拓展自己的社交范圍。
梁珊選擇的交友軟件聲稱自己擁有超3000萬真實用戶,每8分鐘產生一對脫單用戶。
打開軟件里的“對象要求”選項,梁珊為自己未來的另一半劃出及格線——月薪兩萬以上、北京本地人、四環內有房,甚至吃飯的口味、愛看電影等等。
當然,大數據配對不是免費。
3900元,是梁珊實現精準配對付出的代價。軟件客服告訴梁珊,這款交友軟件就是你的紅娘,只不過更會挑對象,但凡你提出要求,軟件就能給你介紹合適人選,并為大家提供各種線下活動。
某社交軟件線下活動宣傳標牌 楊雨奇 攝
類似的精準匹配軟件在市面上并不鮮見,收費標準和提供的服務也多種多樣,而交錢的多少也決定著能享受何種檔次的服務質量。
梁珊使用過的另一款社交軟件就明確寫著:488元注冊一年高級會員,交友成功率提高300%;收到對方回信的次數也比普通會員提升500%。
“你不是會員,這個軟件就沒任何用。”梁珊說,不注冊會員,你能收到別人發來的信息卻看不見內容,對方的資料你也查看不了。成為高級會員,你就能無限查看收到的信息,并享受更加專屬的定制伴侶推送。
某交友軟件推薦的會員付費項目
因為“要求明確”,大數據為梁珊篩選的相親對象,確實為她節省了很多交往成本。
2017年末,她在眾多交友軟件里認識了一位北京本地的海歸博士,兩人于2018年10月在北京登記結婚。
“為了遇見這個對的人,我兩年時間投在這些脫單軟件上的錢,都夠辦一場婚禮了。”雖然花的錢不少,但是梁珊說自己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她聽說過的這種軟件相親的案例中,只有自己成功找到了另一半。
高科技也有“坑”
網上交友,確保對方身份的真實性是很多用戶的基本要求。
為此,不少交友軟件開始強制要求注冊人員完成“資料認證”,諸如:上傳學歷證書、身份證照、房產證、貸款合同等多項涉及個人隱私的內容。
在一款“覆蓋全國百萬高端單身白領人群”的交友軟件,客服人員介紹:用戶上傳的個人資料只用于核實基本資料真實性,審核完成后便會刪除,配對過程中并不會曬出證書原件。
某交友軟件在注冊環節,要求用戶完成各項認證
但這份用于確保身份真實性的認證體系,卻沒能為羅皓的網戀打上保護傘。
羅浩生于福建廈門的一個小縣城,因為老房拆遷,34歲的他一夜變成了“鉆石王老五”。
曾在相親路上屢受打擊的羅皓經朋友推薦,在某交友軟件上花費數百元成了注冊會員。
按擇偶標準,他在配對女孩中看中了一位26歲的年輕姑娘。在基本資料里,這位姑娘211大學畢業,從事金融工作,名下有自己的房產。
很快,兩人建立起聯系,感情迅速升溫。可不到一個月時間,彼此的話題卻從濃情蜜意變成了投資理財。姑娘把一個個理財APP介紹給羅皓,羅皓也把上萬的存款注入到了這些理財軟件中。
但姑娘卻始終不肯露面,甚至視頻通話也不接受。認識兩個月后,姑娘從羅皓手里借錢的數額高達近10萬,存入理財APP的錢羅浩也無法提現,他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報警后,羅皓終于看清了對方騙子的身份。但羅皓想不明白,清清楚楚的身份信息認證背后,何以藏得了這張面具?
社交平臺內部人員解釋,認證系統的確無法像公安系統一樣做到精準核查,如果對方辦了從身份證到學歷證、房產證的全套假證,那系統的確無法判別。
如今,這些曾讓羅皓抱著極大希望找到終生伴侶的軟件,在羅皓眼里已失去了吸引力。
“借助高科技交友或許能加速戀愛節奏,拓寬朋友圈子。但真要選出合適的伴侶,可能還得講緣分吧。”羅皓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微信公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