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公眾號“碼頭青年”
1
人性的光輝可愛,在細碎的評論中閃閃發光
對一家醫院的最高評價是什麼?
可能有人說,醫術精湛;
可能有人說,服務貼心;
可能有人說,把患者當人。
今天,中國有一家醫院,它在患者群體中口耳相傳,幾近封神。
但在這家醫院的大眾點評里,用戶對它的評價中卻總是出現三個字:
不要來。
不要來,不是勸退,而是一種珍視。
如果你不是疑難雜癥,不要來。
如果你不是身患重疾,不要來。
如果你不是急需、不是緊急、不是救無可救,不要來。
因為,這麼好的資源,應該匹配給真正需要的人。
因為,這麼好的資源,如果只是用來救治其他醫院都能治療的尋常病癥,是一種浪費。
這家醫院全名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是的,就是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聽過的“協和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在大眾點評上的評分,高達4.8分。
如果你是大眾點評的資深用戶,你就會知道這個平臺上的4.8分是什麼概念。
長期以來,醫患關系一直是高度敏感的話題,但是我們翻了翻大眾點評上的三甲醫院,依然在上面看到了不少用戶評分在4.5+的醫院。
“仁心仁術”
“我的病終于有救了”
“不愧為中國排名第一的醫院”
“如果身體沒有大問題請不要占用醫療資源,因為有問題的人可能掛不上號”
從2019年平安夜北京民航總院的傷醫案,到2020年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遭遇暴力攻擊事件,兩三年內,醫生病人之間,發生了太多令人心寒、失望、憤怒的故事。
世間所有的故事,都有復雜的面相。這些三甲醫院在大眾點評上的患者評論,則為我們呈現了醫患故事的另一個面相。
在這個面相的故事里,病中的人們,還不忘為他人著想,吵吵鬧鬧要把珍貴的醫療資源讓給最需要的患者;
在這個面相的故事里,患者在治病之余,還擔心醫生為自己操心太多而顧不上身體,顧不上家庭;
在這個面相的故事里,有90歲高齡的醫生還在接診第一線,曾經的患者跨越千里只為再見上她一面;
在這個面相的故事里,還有一眾堆疊出笑料的段子手患者,明明骨折嚴重到沒有醫院可治,還不忘寫下“先吃油餅和面茶逛花園,開心了再看病,好得快”。
誰說中國的醫生不體諒病人、病人不理解醫生?
誰說身患重疾就是一種悲苦?
人性的光輝和可愛,在三甲醫院評論區這些細碎的評論中閃閃發光。
2
醫院不一定能治愈你,但能給你活下去的希望
“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是長眠在紐約東北部撒拉納克湖畔的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
這段銘言穿越時空,在人間流傳了一百年。
有人說,它概括了醫學之功用,說明了醫學做過什麼,能做什麼,以及該做什麼;
也有人說,它告訴人們,醫生的職責不僅僅是治療、治愈,更多的是幫助、安慰;
還有人說,它向世人昭示了醫學的社會作用。
其實在我看來,它闡釋了醫學的本質:為了人。
醫學在本質上,是一門“人”學。
這意味著,醫院,它不是最終一定能夠治愈你的地方,但是在這里,在醫院、在醫護人員的目光中,你總能感受到活下去的希望。
是的,活下去的希望,生而為“人”的希望。
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醫院排行Top 1的北京協和醫院,在所有患者的眼中,被視為“最后的希望”。
“最后的希望”意思是,如果你在其他地方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救治,那你一定要來協和再試一試。
如果你身染重疾,深陷痛苦,幾近喪失生的希望,但是,只要你一息尚存,請你一定要來一趟協和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也不是神,但是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一定有辦法讓你安心,一定有辦法讓你不恐慌,一定有辦法,讓你有活下去的希望。
“我的病終于有救了(哭)。受家族遺傳的影響,導致我血液里的抗體非常不聽話,繼而又導致了其他毛病,所以我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看了幾個醫院的變態反應科,要不就是治不了,要不就是沒見過我這樣的案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掛了協和醫院的血液科專家號,醫生非常有耐心地聽我敘述病情,淡定地寫著治療辦法,我就心想沒白來,也沒有到比白血病血友病更難治的地步吧,這教授級的專家到底是見多識廣啊……不愧為全國排名第一的醫院。”
一位血液病患者在協和醫院的大眾點評上動情地寫下這段。
這就是能夠在大眾點評上,收獲用戶評分4.8分的醫院。
在苛刻的用戶標準之下,我看到的是中國醫生的專業和盡責,看到了身為患者的理解,看到了中國醫患關系的另外一個面相。
更重要的,我看到了一個快要喪失希望的病人,因為遇到了專業的醫生,重燃了活下去的希望。
可你知道嗎?最讓我感動的,還不是這個。
前面說過,如果你去翻一翻協和醫院的評論區,你會看到患者說,“不要來。”
“(協和)醫療資源緊張,這里的醫生經常提到嘴邊的一句話是,沒大病不要來。年前朋友身體沒問題但想來檢查一下B超,醫生也曾這樣說,而且給他退了號,說沒問題不用老看。醫生真的不為錢,為了患者的健康和省錢想盡了辦法……還有很多,這里真的很好,但如果身體沒有大問題請不要占用醫療資源,因為有問題的人可能掛不上號。”
這是其中最典型的一條評論。
那些身患疾病的人,他們自己身處困境中,卻理解協和的珍貴和重要,希望能把協和醫院這麼珍貴的醫療資源,留給其他人。
我怎麼能不感動?
中國的病人們或許不懂專業、艱深的醫學知識,但在同一種悲苦面前,他們心中潛藏的互助精神,讓醫療資源緊張的困難現實顯得不堪一擊。
在這些充滿善意的眾愿中,我也似乎看到了中國醫療行業的希望。
3
哭笑不得的評論里,是中國人的坦蕩和信心
寫到這里,忍不住想講一講評論區那些畫風奇異的段子手。
而段子手聚集地,尤以北京積水潭醫院評論區為甚。
積水潭醫院的奇特,聽我細細講來。
北京積水潭醫院,成立于1956年,這里原是清朝的棍貝子府。
棍貝子府又是何地?它其實是康熙三子胤祉的府邸。
這個府內花園面積很大,花園內有東、西兩座土山,引玉河水入花園形成潭水。
建國后,在此地新建醫院,之所以取名積水潭醫院,想必與此有關。
換句話說,今天的積水潭醫院,是舊時王府改建而來。
經過那兒的人都說,此處風景秀麗,尤其秋天極美。
積水潭醫院作為專業的三甲醫院,在大眾點評上的分數高達4.5。如果你翻過大眾點評,你可能會懷疑,這個醫院的病人都是來旅游的。
比如下面這位:
“因為疫情住院處封閉管理,禁止一切探視,好在住院的家人可以自我管理,內心樂觀堅強。我每天盤算著送點水果用品過來,盡管交由護工后我必須匆忙離開,能再外圍轉轉,也覺心在掛念,人在陪伴。周末的住院區人很少,北京難得有幾家這樣的醫院緊鄰后海,園區環境這樣優美愜意。在水一方那一片粉色櫻花嬌媚地映在水中,潭中一座小院景觀,一條搖曳的小木舟,與小橋遙相呼應,垂柳牌樓,灰墻古建……這該是北京多美的一景啊!手術日的三月這一天又是小雨霏霏……”
看看這抒情的畫風,真不像患者家屬。
也真有來打卡旅游的:
“殘疾人的福音,跌打損傷的克星。手腕扭了,去了倆醫院,被告知只有積水潭能看,來之。先吃油餅和面茶逛花園,開心了再看病,好得快。……想想下次來又可以吃油餅喝面茶逛花園,還是很期待的。”
當然,也有正經骨折了來看病的病患。有一位大哥,沒忍住,抄起家伙和別人打架,打骨折了來的醫院,但留下的評論云淡風輕: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一個大彩電,選擇晚上七點半看的節目,選擇一個興趣愛好,選擇一份好吃的外賣……人生有很多選擇,但有的事沒得選:吵架,氣氛到位了,桌子,不砸不行。骨折—手術—康復,如果有的選,不骨折是最好的選擇。但如果骨折了,遇上積水潭的大夫做康復,會是你人生第二好的選擇。”
這讓人哭笑不得的評論,搞不清是大哥心太大,還是純樂觀。
盡管醫院的評論里充滿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但不得不說,每讀到這里,都忍不住想,中國人真是幽默又樂觀。
每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評論里,都能讀出中國人對于生活最真誠純粹的坦蕩和信心。
這就是中國醫患故事中的另一種敘事。
很少人看見過。
我看見了。
4
愿你未來每一次走進醫院,都只是虛驚一場
說了那麼多,最后,我想和你,和每一個在讀這篇文章的朋友,說句話。
“人生在世怎會一帆風順,磕磕碰碰才知道甜來之不易。……所幸這一次也有驚無險,最好的成語就是虛驚一場。”
我看到一位患者在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的評論區寫下了上面這一句。
實際上,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在大眾點評上的評分并不高。
看起來如此明理的患者,也只為中醫院望京醫院打下了四顆星,扣了一顆星的原因是,前后兩次來急診,醫院的內部構造和科室布局有變化。
你看你看,醫院的患者用戶們,在給醫院打分、評價時,真的很苛刻。
但我,也真的很喜歡他的這句祝愿。
也祝福你,朋友。愿你未來的人生中,每一次走進醫院,都是虛驚一場。
也祝福每一個不小心被生活撞了一下的人,走出醫院時,都能心懷希望。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4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