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八字流派

解夢佬

中國功夫源遠流長,在世界上有著響當當的名頭,古往今來的功夫大家數不勝數,留下了諸多經典的功夫招式,本文盤點了十種知名功夫,其中包括太極拳、詠春拳、截拳道、八極拳、形意拳、少林拳、迷蹤拳等

武術流派之一:少林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八字流派

少林拳是中國經典傳統拳種之一,得名于少林寺,是在中國古代健身術的基礎上,吸收各種武藝之長而形成的拳種。少林拳作為一個最有影響力的古老流派之一,以其剛健有力、樸實無華和利于技擊而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其在日本尤其是,并且還有人成立了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少林拳起源于北魏,其拳法多樣,主要分為龍、虎、豹、蛇、鶴五種拳法,此外還有花拳、羅漢拳、龍尊拳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術是中華武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發源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并因而得名,又稱少林拳或少林功夫。少林寺建天公元459年,座落在嵩岳少室山。此山位于武術頗盛的中原地區。據史料記載,早在北齊(公元550-577)時,少林寺就出了一位以武功著名的稠禪師。隋朝末年,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王李世民擊敗王世充,少林武功從此才漸有名氣。五代時,少林高僧福居邀請十八家武林高手入寺獻藝,前后演練三年。福居博采眾長,去粗存精,匯成《少林拳譜》。少林寺以武功名揚天下是在明、清時期。據史載和傳說,世人皆知的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等;少林寺僧兵為國立功,最為人樂道的是在明朝,也是少林武術發展鼎盛時期。

少林武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早最優秀的一項體育活動,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少林拳風格獨特、動作剛健有力、樸實無華、擅長技擊,在中國武術界中獨樹一幟,飲譽天下,聞名于世,"拳以寺名,寺以拳顯",為中華民族搏得了贊揚和稱頌。

少林武術因禪武合一而博大精深,以禪入武,習武修禪,故少林武術又稱"武術禪"。少林拳派是武術中一個約定俗成的技術流派。因以少林寺傳習拳技為基礎形成。少林拳發展到近現代,運動特點表現為禪拳一體、神形一片,硬打快攻、齊進齊退。少林拳的動作整體表現為全身上下,內外協調一致。內容有拳術、技擊散打、氣功和器械等。少林拳術有單練和對練兩種,單練套路有小紅拳、大紅拳、老紅拳、羅漢拳、昭陽拳、梅花拳、炮拳、七星拳、柔拳等

少林拳包括,單練拳術:小洪拳、大洪拳、羅漢拳、老洪拳、炮拳、長拳、梅花拳、昭陽拳、通背拳、長護心意門、七星拳、關東拳、青龍出海拳、擴身流星拳、龍拳、虎拳、豹拳、蛇拳、鶴拳、柔拳、少林五拳、五戰拳、連環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圓功拳、內功拳、太祖長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觀潮拳、金剛拳、練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長錘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翻子拳、鷹爪拳、護身流拳等;對練拳術:三合拳、咬手六合拳、開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馬六合拳、十五里外橫炮、二十四炮、少林對拳、一百零八對拳、華拳對練、接潭腿等。散打:單練、閃戰移身把、心意把、虎撲把、游龍飛步、丹鳳朝陽、字亂把、老君抱葫蘆、仙人摘茄、葉底偷桃、腦后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絲纏法、迎門鐵扇子、拔步炮、小鬼攥槍等。氣功有少林易筋經、小武功、混元一氣功、陰陽氣功、八段錦等。器械:單練、對練、槍、刀、劍、棍、長短軟硬十八般兵器等。

還有流行于北方地區的多數拳種,比如梅花、炮拳、洪(紅)拳、功(弓)力、劈掛、通臂、短打、燕青(秘蹤)、攔手、螳螂、七星、朝(昭)陽、關東、八極、戳腳、鷹爪,以及長拳、猴拳、萇家拳、岳氏連拳等等,都被認為屬于少林拳系。上述每一拳種都又分別擁有若干拳械套路和功法。據少林寺弟子講,僅少林寺內秘傳的拳路就有234種,器械套路137種,合計371種,另外還有許多功法,可謂集中原武功之大全了。

武術流派之二:太極拳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八字流派

太極拳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之間相互借鑒,各有特點,太極拳形成于明朝,其群眾基礎廣泛,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生生不息。

太極拳發源于中國焦作市溫縣陳家溝。7世紀中葉,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收眾家武術之長,融合易學、中醫等思想,創編出一套具有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極拳。

太極拳基本內容包括:太極養生理論、太極拳拳術套路、太極拳器械套路、太極推手以及太極拳輔助訓練法。其拳術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單刀、雙刀、單劍、雙劍、單锏、雙锏、槍、大桿和青龍偃月刀等。2006年5月,太極拳被中國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太極拳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后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斗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尤其在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蘊含八種勁:掤(用于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采(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太極拳重要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太極拳的全面性: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其中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充分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太極拳的適應性: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并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專利。

太極拳的安全性:太極拳松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太極拳的門類有以下幾種:

陳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由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名奏庭,1600-1680所創。陳王庭依據自己祖傳之一百單八式長拳,博采眾家精華,結合易學上有關的陰陽五行之理,并參考傳統中醫學創建陳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楊露禪(名福魁,1799~1872)所創。楊露禪,陳家溝太極拳名家陳長興的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七代傳人。

武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創。武禹襄,趙堡太極拳名家陳清平的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八代傳人。

吳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創。全佑,楊式太極拳名家楊班侯弟子,習練太極拳以柔化著稱,架子斜中寓正、松靜自然、大小適中。

孫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由河北省完縣(今河北省順平縣)人孫祿堂(名福全,1860~1933)所創。孫祿堂,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和式太極拳:和式太極拳由溫縣趙堡鎮人和兆元(1810~1890)所創。和兆元,趙堡太極拳名家陳清平的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八代傳人。

武術流派之三:詠春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八字流派

詠春拳是一門中國傳統武術,是一門制止侵襲的技術,是一個積極、精簡的正當防衛系統、合法使用武力的拳術。相比其它中國傳統武術、更專注于盡快制服對手、以此將當事人的損害降至最低。詠春拳2014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7年6月8日,福建警察學院開始正式系統化學習詠春拳。由于各大影視作品的描述,才使所有人知道了這一拳術,眾人更熟知宗師葉問和李小龍。關于詠春拳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和歷史版本。而發展至今的詠春拳實質上是經過歷代詠春先師逐步發展完善而成。雖然有許多人認為詠春拳源自川滇邊區,流行于福建,而揚名于廣東佛山,但是由于文字資料的缺乏,有關詠春拳的歷史只在群眾中口頭流傳。

詠春拳的拳術套路主要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三套拳及木人樁。基本手法以三傍手為主,還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橋、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馬、三字馬、追馬、跪馬、獨立步等。它是一種集內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術,要求手、腰、馬、心、意、勁整體合一。強調以"心"指揮"意",以意引導手、腰、馬運動,從而形成整體合一。它立足于實戰,具有招式多變、運用靈活、出拳彈性、短橋窄馬、擅發寸勁的主要特點,以大閃側、小俯仰、耕攔攤膀、黏摸蕩捋、審勢記牢、曲手留中為手法,以搭、截、沉、標、膀、腕指、黏、摸、熨蕩、偷、漏和"二字鉗羊馬"的身形步法為標志 。

詠春拳是一種十分科學、實戰性強的拳術,其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十分注重剛柔并濟,氣力消耗量少。詠春拳用"寸勁"來攻擊和防守,理論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線、埋跨、朝面追形、左右兼顧、來留去送、甩手直沖等。其長處在于埋身搏擊。

所謂中線理論的中線,是指由人體頭頂至尾閭一線,在進攻時,詠春拳要求拳手沿著自身中線向敵方中線攻擊,這是敵我之間的最短距離,同等拳速,拳軌近者當然較快擊中。向敵方中線攻擊,對方也很難卸力,而且受力也較重。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龍曾跟隨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系統地學習過詠春拳,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與詠春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李小龍常常在一英尺處將對手擊倒在地。這種技術與詠春拳的中線理論有關,是最具有實用價值的中國武術體系中拳理論的一部分。

武術流派之四:八極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八字流派

八極拳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謂“八極”,意為“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地”,在中國傳統武術界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可見其盛名之高。八極拳屬于短打拳法,其動作普遍追求剛猛、樸實無華且發力迅猛的風格,在技擊手法上講求寸截寸拿、硬打硬開。其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幫、擠、靠、崩、撼之特點,“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州”之勢。八極拳的起源時間和地點,至今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明朝,有人認為是北宋。

八極拳以其剛勁、樸實、動作迅猛的獨特風格流傳至今。八極的意義在于勉勵門內弟子要將八(把)式練到極高的境界。另外八極的訓練講求頭、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個部位的應用。所以八極之名是要求本門弟子將這八個部位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八極拳的發力以"剛猛暴烈,崩撼突擊""動如繃弓,發若炸雷"為特色,從而有別于其它拳種。其勁法主要有十字勁、沉墜勁、纏絲勁等,但各種勁力之間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系、互相兼容的整體。

八極拳聞名于其剛猛暴烈的拳風,同時也聞名于其進身靠打的招式。絕招"鐵山靠"便是其中翹楚。八極弟子們習練"鐵山靠"時,常常會用自己的身體去靠墻、靠樹、靠樁,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大。八極拳精神講究十六字訣,即"忠肝義膽 以身做盾 舍身無我 臨危當先" 故而溥儀、蔣介石等人都曾以八極拳傳人作為自己的保鏢。值得一提的是,八極拳的擤氣是構成八極拳勁力特征的基本要素,是八極拳獨有的用氣之法。俗話說:"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武術流派之五:形意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八字流派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中國傳統拳術之一。雖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廣泛認可的最初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濟市)姬際可(1602年-1680年)。后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

李洛能所創建的形意拳,基本內容為三體式樁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三體式為形意拳獨有的基本功和內功訓練方式,有"萬法源于三體式"之稱。五行拳結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分別為劈拳(金)、鉆拳(水)、崩拳(木)、炮拳(火)和橫拳(土);十二形拳是仿效十二種動物的動作特征而創編的實戰技法,分別為龍形、虎形、熊形、蛇形、駘形、猴形、馬形、雞形、燕形、鼉形、鷂形、鷹形 。

形意拳2011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4年成立國際形意拳形意拳道聯盟發展中心,在俄羅斯、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廣泛活躍。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清朝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形意拳除了有較高的搏斗威力外,若是長期練習,對人體肌肉彈性、脊椎柔韌靈活性、骨質密度等人體機能的提高,有顯著療效。形意拳的基本拳法都以三體式、五行拳(劈、崩、鉆、炮、橫)、十二形(龍、虎、猴、馬、鼉、雞、鷂、燕、蛇、駘、鷹、熊)為主。

形意拳單練套路有:五行連環、雜式捶、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龍虎斗、八字功等。對練套路有五行相克、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環。器械套路有連環刀、三合刀、連環劍、連環炮、連環棍、三才刀、三才劍、行步六劍、六合槍、六合大槍、鳳翅銳等等。

五行拳是形意拳最基本的拳法,包括:劈拳、鉆拳、崩拳、炮拳、橫拳。十二形是形意拳系的傳統套路之一,是取十二種動物的動作特點編排而成,既是精妙的攻防技巧,又是練身的良好方法。在十二形中,由戴龍邦傳下的有十大形,即龍、虎、猴、馬、雞、燕、鷂、蛇、鷹、熊,后來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又添加了鮀和鹱形,使形意拳的技擊之法更趨于全面。八字功是形意拳系的套路之一,由于其傳承者將這套拳法的拳路要訣概括為八個字,因而得名"八字功"。而這八字分別是斬、截、裹、胯、挑、頂、云、領。

形意拳強調敢打必勝、勇往直前的戰斗意識。拳諺說:"遇敵有主,臨危不懼"。在戰術思想上,主張快速突然,以我為主,交手時先發制人,"乘其無備而攻之,出其不意而擊之","有意莫帶形,帶形必不贏"。在攻防技術上,提倡近打快攻,搶占有利位置,"眼要毒,心要奸,腳踏中門襠里鉆","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形意拳主張頭、肩、肘、手、胯、膝、腳七法并用,處處可發,"遠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遠了用腳踢,近了便加膝",并且要求虛實結合,知己知人,相機而行,不可拘使成法,做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方算上乘功夫。形意拳的技擊理論有6項原則,即工(巧妙)、順(自然)、勇(果斷)、疾(快速、突然)、狠(不容情)、真(使敵難于逃脫),稱為"六方之妙"。這6項原則對培養攻防意識,訓練技擊技術具有指導作用 。

武術流派之六:八卦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八字流派

八卦掌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卦掌又稱游身八卦掌、八卦連環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為主的中國傳統拳術。八卦掌在運動時縱橫交錯,分為四正四隅八個方位,與“周易”八卦圖中的卦象相似,以八個卦位代表基本八掌。作為融養生和技擊于一體的武術種類,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帶流傳開,近百年來遍及全國,并傳播到國外,如東南亞地區及美國。

八卦掌為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董海川所創,主要傳人有:尹福、程廷華、史計棟、馬維祺、梁振圃、樊志勇、劉德寬、宋永祥等。八卦掌是中國流傳很廣的傳統拳術,是內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養生、健身、防身陰陽掌的一個體現。

它以八大樁法為轉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體,下配一至八步的擺、扣、順步法為基礎,以繞圈走轉為基本運動路線,以掌法為核心,在走轉中全身一至,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要求:擰轉、旋翻協調完整,走如游龍,翻轉似鷹。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橫、撞、扣、翻、托等。八卦掌是融養生和技擊于一爐,涵養道德的拳術,是董海川先師將武功及內功融為一體,博采眾長,加上自己的豐富經驗,獨創以掌為主的技術手段。

八卦掌以沿圈走轉和"趟泥步、剪子腿、穩如坐轎",扣掰轉換以及避正打斜等為運動形式,有別于其它拳術。并且在治病、內功、技擊和涵養道德方面,有明顯的效應。尤其在內功和涵養道德方面,表現更為突出。

八卦掌的運動特點是:一走、二視、三坐、四翻。這些特點為發展身手的捷徑、靈活,特別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鍛煉條件。

八卦掌手型有龍爪掌、牛舌掌兩種。主要手法有推、托、帶、領、搬、攔、截、扣、捉、拿、勾、打、封、閉、閃、展16法。要求能進能退,能化能生,虛實結合,變化無窮。每掌發出,皆要以腰作軸,周身一體,內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內修心神意氣力。

武術流派之七:迷蹤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八字流派

迷蹤拳又稱燕青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代表,拳術精華之一。據史料記載,迷蹤拳出自少林,自達摩創拳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后因水滸傳中的燕青而形成此名。迷蹤拳尤其以其動作變化豐富而體態靈動,受到廣大愛好者的喜愛,一代大俠霍元甲也精于此拳。迷蹤拳隨雖以技擊實戰著稱于世,但擒拿術的內容也比較豐富、系統、全面,主要有抓拿法、打拿法、摔拿法等。

燕青拳其特點是動作輕靈敏捷,靈活多變,講究腰腿功,腳下厚實,功架端正,發力充足。此外,眼神和腿法的配合,獨具風:比如眼神集中一點,兼顧八方,眼助身 法,眼助氣力。腿法要求勁足力滿,干凈利落。各種拳套大多由各種手型、步型、腿法、平衡、跳躍等50多個動作組成。燕青拳是子午門三十六殺手功之一。此拳剛柔相濟,內外兼修,招式大開大合,有排山倒海之勢,內藏殺機,專擊人身之要害,比起其它中國武術來說,它往往一招半勢能制敵于死地,為防止此功傳入歹人之手,此拳法一直密不外傳,只傳入本門中品德高尚正派之弟子。

燕青拳自達摩創拳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燕青拳的基本含義可歸納為"疾速、猝擊、隱含、剛柔、虛實、變化等。外型看似長拳,但內容很雜,既有少林拳、鷹爪拳、通臂拳等拳的特點,又含有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的一些特點。勁力上化拙歸巧,易僵為靈,練求明勁、暗勁、橫勁、開合勁、抖放勁、螺旋勁等。技法上講究全身為法,動即是法,尤以靠、抱、粘、拗、頂、彈、撥、挎、撣、提、撩、纏、擊、攔十五字技法要訣為精華。

燕青拳是以技擊實戰著稱于世的,擒拿術的內容也比較豐富、系統、全面,主要有抓拿法、打拿法、摔拿法等。

武術流派之八:長拳

八字流派

長拳是傳統北派武術中一部分拳術,查拳、華拳、炮捶、紅拳均屬長拳之列。長拳是在查、華、炮、洪、彈腿、少林等拳種的基礎上,根據其風格特點,綜合整理創編而成。現代新編國標武術長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發展起來的一個拳種,在武術運動中影響較大,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之一。

長拳內容包括基本功、單練套路、對練套路。單練套路分為兩種:一種是規定套路:國家體委統一制定,分為甲組、乙組、丙組(初級)。每組均有長拳、刀術、劍術、槍術、棍術五種套路,每個套路由不同難度和數量的規定動作組成。

另外一種自選套路:為了適應競賽和提高的需要,武術競賽規則規定對自選套路的動作數量、組別。規格、完成套路時間都有統一的要求。如內容至少包括拳、掌、勾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一定數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不同組別的腿法及平衡、跳躍等動作;完成套路的時間也有嚴格的規定。長拳的方法極為豐富,手法主要有沖、劈、崩、貫、砸等拳法,推、挑、撩、劈、砍等掌法,頂、盤、格等肘法;腿法主要有彈、蹬、踹、點、鏟、踢、里合、外擺、拍、掃、等;還有各種摔法、拿法、跳躍、平衡等。其運動特點是撐拔舒展、勁順擊長,快速有力、靈活多變,竄蹦跳躍、腿法較多,節奏鮮明、氣勢磅礴。

武術流派之九:南拳

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八字流派

南拳又稱南方拳,是明代以來流行于南方的拳種的總稱。作為南少林等拳種與中國南方各地拳種相結合的產物,技術套路繁多,遍布各省。其打法短小精悍,結構緊湊,動作樸實,常伴以聲助威,技擊性強。南拳自清代以來,以“反清復明”始,以“行俠仗義”終,在武俠傳奇小說和影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謂無人不知。南拳種類繁多,如廣東南拳、廣西南拳、鶴拳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2018年被列為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洪拳。

南拳共同特點是:套路短小精悍,結構緊湊,動作樸實,手法多變,短手連打,步法穩健,攻擊勇猛,常伴以聲助威,技擊性強。南拳講究樁功,以練坐樁為主,還有丁樁、跪樁等。也還有練藥手、打砂袋、鐵砂掌、點穴功、童子功、羅漢功、青龍功、排打功等。

南拳特色是門戶嚴密,動作緊湊,手法靈巧,重心較低,體現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擊特色。閩粵一帶人體形較為瘦小,力氣也相當弱些,因此特別重視下盤的穩定性,講究步法的靈活多變,多有扭拐動作(如騎龍步、拐步、蓋步等),使身體可以靈活轉向。南拳的上肢動作綿密迅疾,極富變化,有時下肢不動,拳掌可連續擊出數次,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勝。

南拳拳系中有許多象形拳,不僅有龍、虎、豹、象、鶴、蛇、馬、猴、雞等常見的象形拳,而且有獅、彪、魚、犬等罕見拳種。其象形拳數量之多,居全國諸大拳系之冠。南拳的總體風格是步穩、拳剛、勢烈,少跳躍、多短拳、擅剽手,以聲、氣修力。

南拳拳系的形成時間,大概在清初到清代中期,即從17世紀末至18世紀末。它包括上百個拳種,廣泛流傳于福建、廣東、湖北、湖南、臺灣等省以及香港、澳門地區,并很早就流傳到海外,在東南亞以及美洲、大洋洲扎下根來。若論傳播中國武術的貢獻,南拳拳系自當首屈一指。

南拳種類繁多,若以地域劃分大致可分為:廣東南拳、廣西南拳、福建南拳、浙江南拳、湖南南拳、湖北南拳、江西南拳、四川南拳等拳種。其門派眾多,比如廣東的"五拳十三家 "洪、劉、蔡、李、莫;白眉拳、南螳螂、詠春、俠家拳、蔡李佛拳、周家拳、南枝拳;福建的少林橋手、五祖拳、鶴拳、羅漢拳,廣西的屠龍拳、小策打,浙江的黑虎拳、金剛拳。湖北的洪門拳、魚門拳、孔門拳、湖南的巫家拳、薛家拳等。

武術流派之十:截拳道

八字流派

截拳道,指的是不拘于形式,思想上成熟的覺悟,以水為本質而攻擊,反擊,且將一切化解于無形。截拳道是由武術宗師李小龍生前1964年創立的一類現代武術體系,它融合了世界各國拳術特點,主要以詠春拳、拳擊、擊劍作為體系,以中國道家思想為核心。截拳道與多數武術不同,它是一種融合了世界各種類武術精華的全方位自由搏擊術。所謂截拳道(英譯:Jeet Kune Do)截:截斷對手攻擊,視為防守;拳就是主動出拳,視為攻擊。道就是就是老子的主要哲學理論的思想和動作的源泉,這里的道主要源于古代先哲老子思想中的道。

截拳道的最大優勢是以最短的出拳距離和最快的時間進行防守反擊、直接反擊、防御和攻截的拳道實戰與搏擊。截拳道精神是李小龍宗師在實戰和禪的學習中得出來的,是對自身的高度總結,“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其最高宗旨和哲學核心,對中國現代武術的發展具有一定影響力。

李小龍早年曾系統的學習各種傳統武術、擊劍、拳擊以及跟隨詠春拳名師葉問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赴美后在不斷的技擊實踐中研究各門各派的特點,提出"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開拓性拳理,致力于追求武術搏擊的根本,截拳道追求核心理念為:精簡、直接、非傳統的三要素技擊法,在后期形成了有固定形態和技法的格斗術。

李小龍是偉大的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武術革命家、功夫電影開創者、著名武打演員。他從格斗實戰出發,以詠春拳為技術基礎,深入研究空手道、拳擊、泰拳、菲律賓拳術、柔術、擊劍等26種世界武道精華,汲取中西方哲學及中國傳統武術思想精髓,以武入哲,創立出了具有獨特積極理念的武術。

截拳道觀點認為,所謂"武術"并非單指一種體育運動或自衛術,其本自也是一種以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的藝術。原則上,武術并不能單靠學習,它與科學技術一樣,需要靠實踐,靠體驗。武術是自發性的,就像花朵的自我生長過程一樣,內涵完全不受任何外來欲望與感情約束。在實戰中,截拳道強調,你的對手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會固定在某一個位置上不動;不會像師兄弟般讓你先對峙觀察,再策動攻防;不會如對拆演練或打沙包一樣給你蓄勢運勁、蹲身起步的時間;更不會在電光火石的對搏中打打停停,以便你慢慢思考對策。因此,當你見到對手身體一動,你就要先發制人。在打斗中,所有的動作都必須簡單、直接。即所有該做的你就去做,毫不浪費時間。在與強敵實戰時,你應暫時拋開一切拳理姿勢正確與否的觀念,胡亂盡己所能與對手一拼到底。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