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兵·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岳德福 王貞勤 安普忠
在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有這樣一位英雄:他12歲入伍,16歲,先后參加過戰爭、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歷經大小戰斗78次,榮立一等戰功。因病走下戰場后,他毅然脫下戎裝返鄉務農,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種田”,多打糧食支援建設。他就是“戰場上沖鋒在前,返鄉后‘好好種田’”的鄧斌。
一句承諾,一生堅守。幾十年來,無論是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還是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鄧老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和誓言。面對他人的質疑和不解,他總是無怨無悔地說:“我要用一生接受黨和的檢閱!”
從“小機靈”到“小神”
1931年,鄧斌出生于定陶城西鄧集村一個貧農家庭,5歲時母親病亡,打小常住官莊家。
家是堡壘戶,經常住著游擊隊員。看到鄧斌雖然年幼,卻非常勇敢、十分機靈,游擊隊員們都很喜歡他,經常給他講些道理和戰斗故事。
1944年1月的一天,鄧斌突然失蹤了!正當一家人心急如焚地尋找他時,游擊隊捎來信說:“鄧斌已經參加了游擊隊!”原來,鄧斌怕游擊隊嫌他年齡小,不要他,便一路偷偷地尾隨著游擊隊員來到下一個活動區域。
時期,鄧斌參加了仿山截糧、定陶縣城聚殲日和收復菏澤等多場戰斗,由于他膽細,每次都順利完成任務。
1946年5月,時任冀魯豫第5軍分區(菏澤)政委兼地委的劉星看上了這個“小機靈”,便把他調到身邊任通信員兼警衛員。此間,鄧斌苦練槍法,在部隊的射擊比賽中,3槍打滅3支燃著的香頭,榮獲第一名,自此有了“小神”的美譽。
“定陶是我的家鄉,我要為家鄉出把力,讓我去擔任突擊隊長吧!”1947年1月,定陶攻堅戰打響了,鄧斌主動向劉星請戰說。在率領突擊隊用包定陶城東門時,鄧斌右腿被彈片擦傷,但他輕傷不下火線,指揮突擊隊勝利完成任務。當夜,我軍就順利拿下定陶城,鄧斌榮立一等功。
1947年10月,剛滿16周歲的鄧斌被特批加入。
淮海戰役時,劉星已是二野十一縱隊參謀長,鄧斌則擔任部警衛班長。在一次敵我混戰中,他們同200多名敵人短兵相接,危急時刻,鄧斌手持兩把德國造20響駁殼槍,槍響人倒,彈無虛發,一連打死28名敵人,嚇得后面的敵人不敢靠近。雙方僵持大約45分鐘后,我軍大部隊趕來,消滅了這股敵人。戰后,鄧斌榮立二等功。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鄧斌被提拔為排長。1951年4月,他參加來到戰場,在志愿軍5分部負責槍彈和食品運輸工作。當時,志愿軍的車輛很少,運輸大多靠馬車,加上幾乎每天都有敵機轟炸,戰斗條件非常險惡,但鄧斌和戰友們一次次完成了任務,為保證前線勝利作出了貢獻。
從 “好好種田”到“救火隊長”
1951年12月,鄧斌在戰場上患上肺結核,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治療,仍不見好轉。為了不給部隊添麻煩,1953年6月,他自愿回鄉。
鄧斌是身份,本應享受轉業安置,但他卻說:“現在轉業太多,我還有肺結核的毛病,安置的話會讓地方為難。再說,百廢待興,舉國上下有糧吃比什麼都重要,我回家后要多打糧食支援建設!”于是,他在自己登記表上的“本人對今后工作意見”一欄中,鄭重寫下“好好種田”4個字。
鄧斌一回鄉,就被鄧集公社委任為鄧集村治保主任。當時,全村的耕地都是靠天吃飯的旱田,鄧斌上任后主動請纓負責全村的農田水利建設。他帶領民兵突擊隊,沒日沒夜地挖溝修渠,兩年中開挖了14條溝渠,總長達4000多米,解決了全村2000多畝農田的水利灌溉難題,全村糧食總產很快翻了一番。
1956年,鄧集公社馬莊村的班子癱瘓了,公社派鄧斌前去擔任包村,不足一年,馬莊村的面貌“起死回生”;1958年,公社抽調500人去支援棗莊地區組建鋼鐵廠,鄧斌擔任“帶隊總指揮”,鋼鐵廠步入正軌后,他謝絕了廠準備對他的重用,堅持率500鄉親回到原籍……那些年,鄧斌就像“救火隊長”那樣,哪里有艱難險重任務,他就出現在哪里、戰斗在哪里。幸運的是,通過多方治療,他的肺結核疾病也慢慢痊愈了。
后,發展鄉鎮企業成為農業振興和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在鄉黨委的安排下,這位“救火隊長”先后受命組建鄧集公社窯廠、地毯廠。無論創建哪個企業,鄧斌都不辱使命,每當企業步入正軌后,他就又被鄉黨委派到另一個戰場。1990年初,年近六旬的鄧斌再度受命“披掛出征”——籌建鄉敬老院。直到2010年,79歲高齡的鄧斌才從鄉敬老院院長的崗位上退休,回家頤養天年。
“他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甘于奉獻!”很多人不明白,鄧斌為何成為大家公認的“救火隊長”,鄧集村黨支部、今年65歲的鄧學科一語道破“”。用鄧斌自己的話說就是:“咱是,一心為公,不貪不占,大伙兒自然就服氣了。”
鄧斌在馬莊擔任包村時,他把上級獎勵他個人的一條被單捐給村里最窮的一個貧困戶;在擔任公社挖河清淤工地領隊時,他褲角一挽,像年輕人一樣下河鏟泥;在擔任敬老院院長時,為了給孤寡老人改善伙食,他常常把自家地里種的地瓜、南瓜等無償拿給敬老院食堂……
從“我是”到“滿院國防綠”
回鄉幾十年來,鄧斌有很多次機會轉為或事業單位職工,但他始終堅守諾言,在家種田。
新中國成立后,劉星曾任四川省副等職,得知鄧斌回鄉種田了,非常惋惜,多次寫信給他,希望他能回到自己身邊工作。鄧斌每次都婉拒了老的好意,說家鄉的父老鄉親更需要他,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一樣可以發揮的模范帶頭作用。
1955年,定陶縣委也一度想讓他到縣人武部任職,也被他婉拒了。后來,鄧集公社(鄉鎮)黨委的負責同志也數度想把他轉為在編或職工,但每次都被他讓給了別人。
2010年,近八旬高齡的鄧斌從鄉敬老院院長崗位上退休時,由于不是職工身份,只能享受每月100元的鄉企退休人員待遇。但就這點退休金,后來也因變化被取消了。好在,他還可以享受到老年人定補和在鄉老軍人的優撫補助。
雖然收入不高,但鄧老對自己的生活狀況很是滿意。他經常對老伴和子女們說:“對咱該照顧的都照顧了,誰也不準拿我過去的‘老黃歷’對提任何要求!我是,和村里的工作,咱們一家啥時候都只能支持,不能添亂!”
鄧集村前不久進行土地調整,鄧老的3個重孫因出生時間沒有趕上村里規定的分地時限,未能分到地。子孫們都牢記他的教誨,沒有一個人去找去要。
鄧老有7個子女,他不但經常教育子女要自立更生,多為作貢獻,還鼓勵兒孫們積極參軍。1978年,長子鄧魯陶高中畢業后應征入伍,次年就到邊境參加了自衛反擊戰。得知這一消息,鄧斌專門給兒子寫信說:“我有5個兒子,別說我是,就是普通群眾,為貢獻一個也是應該的。”看完的信,鄧魯陶決心要向那樣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今天,鄧魯陶也是一名退休老人了,對40年前的這句話仍然記憶猶新。
后來,他的女婿王喜成、外甥劉勇、外甥媳馬娟,孫子鄧猛、鄧占勝、鄧勝龍也先后參軍入伍,被鄰居們親切地稱為“滿院國防綠”。
2022
年,鄧老光榮地接到參加建國70周年閱兵典禮的邀請,但最終因身體原因未能成行。大家都為他感到惋惜,但鄧老卻欣慰地說:“不能參加閱兵典禮,當然是我一生的遺憾!但作為一名、一個員,我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接受黨和的檢閱!”
(中國民兵·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