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壬寅空亡是什麼,壬寅日空亡是什麼

解夢佬

天干地支 Heavenly Stems and Earthy Branches天干

天干一共只有十個字,拼音如下: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由于天干地支的意義均
于樹木,所以他們的原始字義也被人們賦予了生動的說法。

干者猶樹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燃著,見而光明。

丁: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也,象征大地草木繁榮。

己:起也,紀也,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懷妊地下,揆然萌芽。

天干的含義: 《群書考異》中說:

甲是拆的意思, 指萬物剖而出.

乙是軋的意思, 指萬物出生, 抽軋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的意思, 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的意思, 指萬物.

己是紀的意思, 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的意思, 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的意思, 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萬物可揆度.

十天干順序(記的時候順序不能亂):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陽干:甲,丙,戊,庚,壬。

陰干:乙,丁,己,辛,癸。

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天干有時也簡稱干)

天干常用的基礎口訣,請盡量記憶下來:

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北方水。

(每句的:前兩個字為天干、中間說的是這句天干代表的方位、最后一個字為天干的五行屬行),可以邊記口訣邊掐指加深印像。

壬寅空亡是什麼

地支

地支一共只有十二個字,拼音如下: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支者猶樹之枝也。

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紐也,寒氣自屈曲也。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已經過半。

巳:巳也,陽氣畢布已矣。

午:仵也,萬物豐滿長大,交相愕而仵,陽氣充盛,開始萌生。

未:眛也,日中則昃,陽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萬物之體皆成也。

酉:就也,萬物成熟。

戌:滅也,萬物滅盡。

亥:核也,萬物收***,皆堅核也。

十二地支的含義:

子是茲的意思, 指萬物茲萌于既動之陽氣下.

丑是紐, 系的意思, 既萌而系長.

寅是移, 引的意思, 指萬物至此已畢盡而起.

卯是冒的意思, 指萬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 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 巳的意思, 指萬物至此已畢盡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 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 指已長. 萬物稍衰, 體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 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 指萬物老極而成熟.

戌是滅的意思, 指萬物老極而成熟.

亥是核的意思, 指萬物收***皆堅核.

十二地支順序(記的時候順序不能亂):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陽支:子,寅,辰,午,申,戌。

陰支:丑,卯,巳,未,酉,亥。

單數為陽,雙數為陰。

地支常用的基礎口訣,請盡量記憶下來:

子水鼠,丑土牛,

寅木虎,卯木兔,

辰土龍,巳火蛇,

午火馬,未土羊,

申金猴,酉金雞,

戌土犬,亥水豬。

(每句的:第一個字為地支、中間為地支的五行屬性、最后一個字為地支屬相生肖)

十二時辰

轉換成現代時間如下:

子時 ( 23時至01時)

丑時 (01時至03時)

寅時 (03時至05時)

卯時( 05時至07時)

辰時 ( 07時至09時)

巳時 (09時至11時)

午時 (11時至13時)

未時( 13時至15時)

申時 ( 15時至17時)

酉時 (17時至19時)

戌時 (19時至21時)

亥時( 21時至23時)

古代某些朝代常說的幾更天: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一更為戌時、二更為亥時、三更為子時、四更為丑時、五更為寅時。所以才有三更半夜(指子時23~1點)

壬寅空亡是什麼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也稱一甲子,常指六十年的意思。為什麼呢?

我們前面學習的天干地支就知道天干為十個,地支為十二個,陽干配對陽支,陰干配對地支,甲為陽 子為陽,后面又是乙丑,大家要記得干支是陽配陽,陰配陰,永遠不可能出現甲丑(甲為陽,丑為陰)這種情況。

所以這樣天干和地支配對下來正好就是六十個,一個循環。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如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天干和地支這樣組合完,開始新的一輪時正好是六十年,所以是六十年一個。

旬:即十天為一旬,每個月分為上旬、中旬、下旬,所以每月有三旬,正好三十天。 旬也稱六甲旬,即每一旬的第一天都是甲X開頭,天干為十個,所以正好就是十天為一旬。

六甲旬空也稱為旬空或空亡。 啥意思呢,我們知道天干十個配上地支十二個,在一旬十天里面自然有兩個地支沒配上,沒配上的這兩個地支即稱為旬空或空亡。

壬寅空亡是什麼

六十甲子納音表

甲子乙丑海中金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寅丁卯爐中火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申癸酉劍鋒金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戌乙亥山頭火 甲辰乙巳覆燈火

丙子丁丑澗下水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寅己卯城頭土 戊申己酉大驛土

庚辰辛巳白蠟金 庚戌辛亥釵釧金

壬午癸未楊柳木 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子己丑霹靂火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辰癸巳長流水 壬戌癸亥大海水

①六十甲子納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質的質量,以此來喻象人的能力大小。如海中金、劍峰金、白蠟金、沙中金、金箔金、釵釧金,在這六種納音金中,海中金的質量大于沙中金;沙中金的質量大于劍峰金;劍峰金的質量大于釵釧金;釵釧金的質量大于白蠟金和金箔金。故質量大者,貫性大、力量大,表示不易受傷和損壞;質量小者,貫性小,力量小,表示容易受到損傷。所以納音五行質量大者,主其人能力強,反之為能力缺乏。

②六十甲子納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質的用途,以此來喻象人的性格。如劍峰金可做兵器、砍樹之用等,則主其人性格外向、剛強等;釵釧金可做裝飾品之用等,則主人的性格內向、等。

③六十甲子納音五行表示了五行物質的空間,以此來喻象人的心緒。如海中金在海中,深***不露,則主其人處事心細、周密等;沙中金在沙中容易發現,則主其人處事粗心、欠妥等。

④六十甲子納音五行表示相互之間的生克關系能否成立,以此來喻象人與人之間能否和睦相處。如大海水不能生任何納音之木,因為海水是咸的,則表示凡納音為大海水的人,不能和凡屬納音木的人和睦相處等。而長流水,天河水等納音水就可以生任何納音木,則表示在六種納音水中,除大海水外,其余五種納音水的人,均可以與任何納音水的人和睦相處等。

干支紀年

如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

干支紀年歷法,是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科學歷法之一,并與公歷歷法并存,依據有中國現行的公歷和農歷合歷。干支紀年歷法是遵循宇宙天體日月的運行規律,是一種合歷,也是其它所沒有的科學歷法。她歷史悠久,要是追根溯源,根據中華的典籍記載,可追溯到黃帝時期,就有使用六十花甲子的干支紀年歷法。

迄今為止已有七十八個花甲子,具體紀年累積的劃分為:【一元】【正元】【大元】被稱之為【三元九運】。一元:為一個花甲60年,一元分三運,一運為20年。正元:為三個花甲180年,正元分上元、中元、下元,又叫三元。每個正元有九運。大元:為三個三元540年。過去的540年的舊歷叫【黃歷】,預示著下一個的開始,周而復始。這就是干支紀年的規則。

1.應用公元年進行計算。應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數小于60,再用余數減去3(干支紀年是從公元4年開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數為22,再22-3,得數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號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2.從已知的公歷年份計算干支紀年:年份數減3,除以10的余數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數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則用58-“年份數除以60的余數”后計算)

干支紀月

中國傳統歷中的干支紀時系統(干支歷)以二十四節氣來劃分出一年的12個月份,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二十四節氣中單數序列的節氣又簡稱為“節”,雙數序列的節氣又簡稱為“氣”或“中”,就是說二十四節氣由12“節”加12“氣”組成)。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進行標注月份。從甲子到癸亥,循環更替,以至無窮。

大約春秋戰國時代就已有十二支紀月,叫做月建。 但據現有材料,似乎到漢代才在歷簡上置月建。 這應該是受到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影響導致。

中國傳統歷中的數序紀時系統以中氣雨水所在之月為正月,歷書中規定遇無中氣的朔考慮置閏月,對應月建時使用上月干支作為標記。以干支相配為月建的名,見于后唐同光四年(九二六年)具注歷,其年“正月小建庚寅”。月建既是太陽歷的月分,不計閏月((數序紀時系統的)閏月分屬前后兩月的月建)。

干支紀月的推排方法,星相家總結出一個口訣 :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

丙辛歲首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

若言戊癸何方求,甲寅之上好追求。

干支紀日法

與干支紀年法一樣,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六十天為一周,循環記錄。與干支紀年"“五行不同,干支紀日是”地道“五行!

干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丑時,其余照推。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任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了子時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壬寅空亡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太陽到了北邊太陽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歸線)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太陽到了南邊太陽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歸線)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真的值得我們學習研究。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