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在萬科新總裁見面會上,談及選擇祝九勝擔任公司總裁的原因,郁亮表示,萬科不是靠一兩個明星經理人打理的公司,而是靠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
明源君認為,對于像萬科這樣體量的公司來說,確實已經不太需要明星經理人了。然而,還有很多房企是需要的。
去年以來,不少知名房企的高管、中層甚至基層離職,有些是主動的,有些是被動的(在組織優化過程中被優化掉了)。除了創業,他們中的大多數還得找下一個東家。去哪里就成了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
無論是top10還是top50的房企,合適的位置都很有限。明源君認為,與其絞盡腦汁進大房企,不如考慮考慮那些規模略小,但正在沖規模的房企。這些房企很多東西還有待完善,從知名房企跳過去,發揮空間很大,而且這類房企也舍得開高薪挖人。畢竟,就像娛樂圈的明星有一線到十八線之分,開發商里的明星職業經理人也有一二線和N線之別。千億房企覺得你不行了需要被優化掉,但是在百億房企眼里,你還挺有價值。
1
從大房企到中小房企
除了能提高企業知名度
也能夠帶去各種資源
現在,但凡是個組織機構,都會注冊一個自己的公眾號。這些年來,不少房企問過明源君同樣的問題:我們公眾號推文閱讀量總是不高,有什麼提高的秘訣?
碧桂園、萬科、萬達隨便發點啥,都容易引發業內的關注,因為人家是標桿,品牌、名氣足夠大。可是,絕大多數中小房企沒有這樣的優勢。
因此,如果一家中小房企想從默默無聞走向聚光燈下,或者從區域走向全國等,就很需要一個乃至一群有光環的職業經理人加入。
最近,明源君跟不少規模在兩三百億左右的房企交流,但凡想在未來幾年將規模做到500億或者1000億的,都在努力引進人才。因為留給中小房企的時間窗口,也就只剩下三五年的樣子,這期間沒上去,五年八年之后,基本上就進入存量和資產管理的時代了,那時候你想趕超就更難。對于來自知名房企的員工,這些房企求才若渴……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來自知名房企的職業經理人有特殊的價值——
一是可以提高企業的曝光度。
現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話題,很難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任何廣告手段、任何等同于廣告的宣傳載體,都會被盡可能放大。很自然地,職業經理人也成為了一種宣傳載體,甚至做秀都是手段之一。
談及CEO明星化,《新周刊》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這年頭,你很難找到一個不想出道的CEO”。
因為收益太大了!
格力董明珠的言論,融創孫宏斌的段子,王健林的小目標……比一般的廣告投放,效果都要好太多,而且自帶流量,連廣告費都省了。
即便低調如任正非,也不時向外界拋出一些文章,對內教育了員工,對外有行業正能量,同時還常常能夠吸引公眾對企業的廣泛關注。
明星職業經理人也能夠做到這點——不僅能賣產品、做管理,還能通過引導輿論來塑造企業形象和取得社會認同。
比如某房企,前幾年由于跟某大型房企死磕名聲大噪,不過由于其非常神秘,使得公眾對該房企沒太多好感。隨后,該公司引入了一明星職業經理人(老板不愿意顯山漏水),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輿論對該公司封閉神秘的印象。
第二,能帶去實實在在的資源
當然,提高知名度只是宣傳企業形象、尋求社會認同的輔助手段。對房企來說,發展的關鍵還是人、錢、地。這一點,明星職業經理人也大有用處。
比如某老總被認為是N企的“靈魂人物”,其離職之后,N企有不少公司高管辭職,追隨該老總加盟了新公司。此前,要挖這些高管是相當困難的。
錢的層面。馬云只跟孫正義談了六分鐘,孫正義就投了阿里2000萬美元,一直為人津津熱道。馬云固然很牛,但一個關鍵因素經常被選擇性忽略,那就是從華爾街毅然辭職跟隨他創業的CFO蔡崇信。孫正義投資阿里之前,已經通過牽線獲得了高盛500萬美元的風投。一個注冊50萬的小公司,擁有一位華爾街背景、年薪百萬美元的CFO,還有一筆高盛500萬的投資。這條件,簡直亮瞎人的雙眼。孫正義有什麼理由不投?當時高盛投資的時候,應該也是這麼想的。這就是牛人的巨大能量。
過去兩年,融資環境收緊,不少缺錢的房企,就不惜重金挖業內的明星CFO。雖然不是都能如愿解決問題,但多多少少能夠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改觀,畢竟,融資中的“道”與企業的戰略、布局等息息相關,非一朝一夕能改變。可是,從術的層面入手也能解決燃眉之急,其中也有一些效果立竿見影,力挽狂瀾的。
土地端的資源比較難一些,所以,不少房企喜歡吸納下海的政府官員加盟。不過,明星職業經理人團隊還是可以有作為的地方。比如,前兩年,收并購特別受推崇,在這方面做得好的知名企業出去的投拓人員/收并購團隊,到其他公司就特別受歡迎,也能夠發揮自身的價值。
2
知名或千億房企職業經理人
能夠幫中小房企搭建完善體系
前不久,一小房企的老總有塊地想跟某知名房企合作,問明源君能否幫牽個線。明源君問其要公司、高管的簡介,以及欲合作地塊情況的介紹。該老總很為難的說,你知道的,我們公司比較小,這些東西要麼沒有,要麼很粗糙……這樣吧,我找人整理整理。整個行業,類似這樣的公司,還不在少數。
一、標準化是一個體系,要搭建起來并不容易
即便到了幾十億,乃至百億規模的房企,有些東西依然缺失,比如產品、人力等各種體系的搭建,如果靠自己慢慢折騰,等你折騰出來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必須要引進外部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來做這事。
復制是做大規模的不二法則,而想要快速復制就要標準化。比如某房企全國的項目,無論是會所、售樓處,還是戶型、外立面,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因為它都是一套標準圖建出來的。
這個看起來簡單,甚至還讓人覺得有點low,但其實要做到并不容易。事實上,產品標準化包括產品技術標準和連鎖開發實施標準。標準化設計藍圖,也不只是簡單、機械地復制,還要不斷創新才有創新力。龍湖就對產品設計有嚴格的規定:項目90%采用標準化產品,10%自行創新。
同時,考慮到企業實現戰略目標需要4個基本保障要素——項目、產品、流程和人。因此標準化最終的核心內容是:產品標準化+流程標準化+人力資源標準化。
二、中小房企要最大規模,必須要走向規范
明源君見過不少幾十億規模房企,標準化程度還不高,這種房企對來自頭部房企的職業經理人是十分歡迎的。比如當年陽光城直接將有龍湖背景的陳凱挖過去做了總裁,實現了3年10倍的神話!
現如今,百億級別的房企,產品標準化多多少少已經不同程度的標準化了,但流程標準化和人力資源的標準化卻還有差距,如此一來,產品標準化其實也容易陷入有標準無落實的境地。
草莽時代,不少快速崛起的房企,可能更多的是靠個人英雄主義,但是,想要進一步壯大規模,從區域走向全國,就必須要不斷規范化。
1995年,上海萬科城市廣場項目出現集體受賄事件,工程部的4名員工進了拘留所。對此,謝凍說“一個優秀的公司,一旦跨地域經營,就是它噩夢的開始,萬科現在仍在大幅度擴張,而我們人力資源管理要做的,就是未雨綢繆,不讓噩夢發生。”
某三五百億規模房企的總裁告訴明源君:我們早期更多的是強調個人,或者小團隊,因此從像萬科等這類企業挖過來的職業經理人開始并不是特別好用,但是我們明白,即便痛苦也要磨合,因為要繼續做大必須要走向規范,否則很容易走向崩潰。
該公司過去兩年引進了大量知名房企的職業經理人,而且開出了很高的薪酬。某人力總就告訴明源君,其剛畢業時,進入了某巨頭做到高級經理,之后跳槽去了另一家大型房企擔任總監,被該房企挖過去,薪資直接翻番,實現飛躍,他感到略微有點忐忑但更多的是激情滿滿。
如今,想要最后一搏沖上去的房企依然不在少數,他們對千億房企的人才,那是相當渴望的。
當然,這個時候,原先企業里的老員工會感到不適應,感覺公司重用外來員工,自己受到了排擠。可是,這個階段,公司既要沖規模又要不犯錯誤,必須要重用系統化思維的人才,職能之間可以交叉。覺得自己受到排擠的員工,可以去玩規模更小,還處于打天下階段,相對比較粗放的公司。一地產人聽了明源君的建議,現在就干得很不錯。
3
能夠解決公司發展的痛點
才能夠留得下,獲得發展
好幾個開發商告訴明源君,他們在產品上采用降維打擊的辦法,取得良好效果。所謂降維打擊就是將一二線的產品,稍作改動復制到三四線去。
職業經理人從知名房企去往非知名房企,也是降維打擊。不過,空降兵終究還是有不小的陣亡率的,想要實現降維打擊,必須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是認識到自己的作用是階段性的
大多數私有企業,董事長即使把CEO的位置給了你,其實他還是公司最重要的,更別說是其他級別的職業經理人了。
大多數時候,職業經理人是以救火隊長或專家的角色加入公司的,職業經理人的責任是解決公司特定發展階段的特定問題。
比如明源君認識一個在某知名央企任職的成本總,被一中型房企挖過去,任務是解決公司成本面臨失控的問題。再比如,前面提到的,過去兩年不少房企高薪挖CFO,試圖解決資金鏈緊繃的問題……
一旦公司棘手的問題解決了,或許就是你要急流勇退的時候了。或者,至少你不能只局限于此,才能邁向更高的層級……
一知名職業經理人就告訴明源君:作為職業經理人,我有非常清晰的目標,幫助老板和公司完成階段性的目標,我就會離開,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經營我的職業生涯,我也像企業一樣不斷轉型,一步一步從一個小職員成長為百強房企的老總。
二是自身的特質要跟公司要求匹配
據明源君所知,有些房企招人的時候,除了學歷、工作技能,還要看應聘者的星座或生辰八字跟老板合不合。
地產人去往兩三百億甚至百億左右的房企,同樣也要特別注意,否則不僅沒有因此得到更大的舞臺,還掉坑里就不劃算了。
首先,潛在的新東家有沒有發展的強烈意愿,如果意愿不強烈,原公司的元老一大堆,是不可能有你什麼機會的。
比如一百億左右的房企為了沖規模,在市場上招兵買馬。一從該房企離職的員工就說,這公司其實發展的意愿并不強烈。
明源君問,何以見得?
該地產人說,我在里面呆了多年都沒有得到晉升,只能離職。最近他們招聘的員工,大都是中基層,高層一個都沒動,思路沒扭轉過來,只是在基礎操作層面上折騰,只是小打小鬧。
對此,明源深以為然。
其次,你的專長要跟潛在新東家的迫切需要匹配。這樣,一旦入職,你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你的價值,分享公司成長紅利。
比如,2000年,萬科針對中海的優秀人才制定了名為“海盜行動”的挖人計劃,最終吸引近50位中海骨干人員加入萬科。
當時,萬科在工程質量和成本管控方面的能力較弱,而這些恰恰是中海的強項。
海盜行動幫助萬科補足了質量與成本管理的短板,建立了強有力的質量文化,為萬科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當初加入萬科的50位中海骨干個人也獲得了很好的發展。
明源君認識一個擅長做收并購的投拓總,卻跳槽去了一個傾向于招拍掛拿地的房企,自然很不得志,很快就離職了。(作者:明源地產研究院 凌峰)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