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史上最全最準的黃歷,超全超準的老黃歷

解夢佬

史上最全最準的黃歷

中國農歷常識大全

史上最全最準的黃歷,超全超準的老黃歷

農歷計年的常識

農歷是我國的一種歷法,又稱夏歷、中歷、舊歷,俗稱陰歷。定月的是用朔周期給出,朔所在日為初一,朔長約29天半,所以農歷大月30天,小月29天。農歷平年有十二個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閏年為十三個月,其中某一月為閏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閏月則為閏八月。閏年全年383天或384天。設置閏月的是:農歷月份中無“中氣”的月份則是閏月。

農歷平年、閏年的月數、天數一覽表

月數

大月天數

小月天數

全年天數

閏月設置

平年

12

30

29

354

大約19年中7個閏月

閏年

13

30

29

383(或384)

無中氣月份為閏月

二十四節氣中四季“節氣”和“中氣”一覽表

四季

節氣

立春

驚蟄

清明

立夏

芒種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中氣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滿

夏至

大暑

處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農歷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反映寒冷暑熱的氣候變化,以便家事活動,所以農歷實為歷。

解讀老黃歷–節氣年神

每年 內容;

①二十四節氣交節日時

二十四節氣即立春、雨水、驚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古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黃經)變化和地面氣候演變次序,將全年劃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約隔半月,分在12個月里。

②七十二候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為73候,為與24節氣對應,規定三候為一節(氣)、一年為72候。

每一候均以一種物候現象作相應,叫“候應”。72候的“候”應包括非生物和生物兩大類,前者如“水始涸”、“東風解凍”、“虹始見”、“地始凍”等;后者有動物和植物,如“鴻雁來”、“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華”等。

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對農事活動曾起過一定作用。雖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麼準確,其中還有成份,但對于了解古代華北地區的氣候及其變遷,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由于當時確定物候的始見單位較小而氣候的實際及地區差別很大,所以很難廣泛應用。現在黃河流域物候現象已發生變化,其他地區的物候更是千差萬別,必須不斷發展物候學,制定新的自然歷,否則一味地機械照搬古書是行不通的。

③幾龍治水

是根據每年正月之一個辰日(辰為龍)在第幾日決定的。如在正月初五,就叫“五龍治水”,在初六,就叫“六龍治水”,等等。據說,龍數越多,雨量越少,龍數越少,雨量就越多。自古就有“龍多不下雨”的諺語。

④幾牛耕田

每年之一個丑日(丑為牛)在正月初幾,就是“幾牛耕田”。耕田的牛是,越多越好。

⑤年位圖及說明文字

以1990年庚午為例,其文字說明有:太歲壓祭主己卯戊子丁酉丙午乙卯甲子六生人下葬時避之吉;是年三煞在北五黃占離凡亥壬子癸丑丙午丁八山忌用余各山俱利;是年太歲姓王名清,天干屬金,地支屬火,納音屬土。歲德在庚,歲德合在乙……

年方位圖的及向外之一圈的內容即是“九星配年方陣圖”,上例文字說明中的的“五黃占離”“丁午丙”忌用就是 這個“年九星方陣圖”的應用。

第二圈是二十四山(參見《二十四山》一文)第三、第四圈是年神隨歲支游四方諸煞,上例“是年三煞在北”指的是北方亥位劫煞、壬位坐煞、癸位災煞等三煞。

解讀老黃歷–月日時令

每月 內容:

月歷內容包括:月之大小;月建(1989年己巳十二月為例,月建丁丑);交節日時及本月起止;當月所值月宿(1989年十二月為例,月宿為軫);月煞方位(1989年十二月為例,月煞方位為東方);月星(1989年十二月為例,月星為九紫)……

每日 內容:

日歷內容最多最雜,真正的“大雜燴”就體現于此,其內容主要包括:公歷日期;星期;當日時令(如上下弦、二十四節氣、朔望、各種節日等);當日吉、兇神煞;農歷初幾;干支;納音五行;八卦;每日卦運;所值九星;二十八星宿;十二直;當日宜忌;當日沖煞;當日胎神;當日吉、兇時等。現就某版本黃歷的編排順序將其所列內容簡述如下:

①當日吉兇:凡遇歲破、月破、上朔、四離、四絕等大兇之諸煞值日者,無論其他所臨神煞如何均為兇日,其余諸日根據所臨十二建星(黃道黑道十二神)、二十八星宿和各類神煞情況判定為平或吉。

②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為十二建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等為二十八星宿(參閱《黃道吉日》和《二十八星宿》文);甲子、乙丑、丙寅等為當日的干支紀日(有的還在其有“金”、“火”或“海中金”、“爐中火”字樣,這些均為當日干支的納音五行)。

③“天官辰時”、“喜神午時”、“日祿申時”、“天乙酉時”、“福星未時”等,這些均是日干時神內容,是以當日日干而起的時辰貴神,由于“黃歷”篇幅所限一般僅列其中之一。

④吉神“王日”、“要安”、“驛馬”、“天后”等和兇神“月破”、“天火”等,均屬月令系統的神煞。

⑤宜“結婚、、出行、動土”和忌“治病、詞訟”等,為當日宜、忌內容,由當日所臨的十二建、二十八星宿和諸煞推論得出。

⑥每日沖煞:如“沖猴,歲煞北”、“沖雞,歲煞西”等。

“沖”即地支相沖,即子午相沖、丑未相沖、寅申相沖、卯酉相沖、辰戌相沖、巳亥相沖,再把十二地支配以十二屬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于是,凡子日,與午相沖,即為“沖馬”;寅日,與申相沖,即為“沖猴”。黃歷設立此款,是告訴人們,不要選用那些與自己屬相相沖的日子。

歲煞,常居四季,成為“四季之”,極其狠,能天上,所理之地不可穿鑿、修營和移徙。不慎而沖犯這,家中子孫六畜將受傷害。然歲煞巡行的方位卻極易尋覓。子日起正南,向東逆行,一日一位,四日一周,循環往復。

⑦當日“紫白九星方陣圖”(有的還有太陰、太陽、孛星、羅睺、水星、金星、土星、木星、計都九方陣圖)。

⑧“遇午時”、“遇辰時”等,為從日干而起時神,參閱《良辰吉時》一文。

⑨最后是當日的吉時、兇時

這些“子平、丑吉、寅兇”的字樣,均是依據當日日干時神(日祿、喜神、遇等)、日支時神(日建、日合、日馬、日破、日害、日刑以及青龍、明堂、天刑、朱雀等黃道黑道十二神)和其他時神(旬空等)推論得出。

黃歷擇日宜忌事項細說

黃歷之中一般人看的最多的,應是每日宜做什麼、不宜做什麼的那一項,命理師、擇日師也由此欄所記,加上每日吉時兇時之參考,來替人決定日期。待讀者了解之后,以后就不用去找擇日師了。不過,若涉及個人八字項目,還是要找人排一排較好。

以八十五年一月一日為例,寫有:

宜:安床納財栽種結 掃舍宇沐浴裁衣進人整手足

忌:開市理發牧養納畜造畜稠伐木做梁安葬破土開生墳

我們由內文即可「大概」知道意思,若要「開市」,不要選一日,可選三日,吉時是在「子午酉亥」,也就是凌晨十一至一時、中午十一至一時、下午五至七時及晚上九至十一時,以作息時間言,可選中午十一時至一時之間為佳。另外再注意當天「沖兔煞東」,肖兔的人要回避,勿朝東方去。 把這些項目綜合起來,就可以成為擇日師了。

現就將農民歷都有的擇日用事術語批注列于下:

: 指祠堂之、即拜祭祖先或的祭拜、拜等事。

祈福: 祈求降福或設醮還愿之事。

求嗣: 指向祈求后嗣(子孫)之意。

開光: 像塑成后、之事。

塑繪: 之繪盡或雕刻神像、畫雕人像等。

出行: 指外出旅行、觀光游覽。

齊醮: 設醮建立道場祈拜、求平安等事。

出火: 謂移動神位,「火」指「香火」而言。

納采.結婚: 締結婚姻的儀式、受授聘金。

裁衣: 裁制新娘衣服或壽衣。

合帳:蚊帳之事。

冠笄:「冠」指男、「笄」指女、男女的儀式、稱之為冠笄。

嫁娶: 男娶女嫁,結婚大典的吉日。

納婿: 指男方入贅于女方為婿之意。同嫁娶。

沐浴: 指沐浴而言。

剃頭: 初生剃胎頭或削發出家。

整手足甲: 初生之一次修剪手足甲。

分居: 指大家庭分家、各自另起爐灶之意。

進人口: 指收納養子女而言。

解除: 指沖洗清掃宅舍、解除災厄等事。

修造: 指陽宅之堅造與修理。

起基動土: 建筑時、之一吹動起鋤頭挖土。

伐木做梁: 砍伐樹木屋頂梁木等事。

豎柱: 豎立建筑物的柱子。

上梁: 裝上建筑物屋頂的梁木。同架馬。

開柱眼: 指作柱木之事。

穿屏扇架:門扇、屏障等工作。

安門:房屋裝設門戶等工事。

蓋屋合脊: 裝蓋房屋的屋頂等工作。

求病: 僅指求醫治療慢性痼疾或動手術。

安床: 指安置睡床臥鋪之意。

移徙: 指搬家遷移人主所之意。

入宅: 即遷入新宅、所謂「新居落成典禮」也。

掛匾: 指懸掛招牌或各種匾額。

開市: 開業之意。商店行號開張做生意。「開幕禮」「開工」同。包括:(1)年頭初開始營業或開工等事。(2) 新設店鋪商行或新廠開幕等事。

立券交易: 訂立各種契約互相買賣之事。

納財: 購置產業、進貨、收帳、收租、討債、、五谷入倉等。

醞釀: 指釀酒、造醬料等事。

捕捉: 撲滅農作物害蟲或生物。

栽種: 種植物「接果」「種田禾」同。

畋獵: 打獵或捕捉。

納畜: 買入家畜飼養之事。

教牛馬: 謂訓練牛馬之工作。

破屋壞垣: 指拆除房屋或圍墻。

拆卸: 拆掉建筑物。

開井?開池: 開鑿水井、挖掘池塘。

作陂?放水:建筑蓄水池、將水灌入蓄水池。

開廁: 建造廁所。

造倉庫: 建筑倉庫或修理倉庫。

塞穴: 指堵塞或蟻穴等。

平治道涂: 指鋪平道路等工事。

修墓: 修理墳墓等事。

啟攢: 指「洗骨」之事。俗謂「拾金」也。

開生墳: 開造墳墓。

合壽木:棺材。

謝土: 建筑物完工后所的。

安葬: 埋葬等儀式。

入殮: 將放入棺材之意。

成服?除服: 穿上喪服、脫下喪服。

移柩: 葬儀時、將棺木移出屋外之事。

破土: 僅指埋葬用的破土,與一般建筑房屋的「動土」不同。即「破土」屬陰宅,「動土」指陽宅也。現今上多已濫用,擇日時,須辨別之。

端午節別稱知多少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別稱。

端陽節:五月正是仲夏,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

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太陽重入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

解粽節: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有“解粽節”之稱。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時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避,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歷法、民俗說“盲年”

歷史上使用過的歷法,有陽歷、陰歷和合歷,“盲年”陽合歷某種“置正”安排的結果。

陽歷,可能是我們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歷法,它根據太陽運行規律制定。古人以為太陽繞地球運行,轉動一周為一年——今日我們知道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但古人的認識卻相反。據學者考證,戰國時還有太陽歷,一年十個月,以天干為名,每月三十六日,分三旬,旬以地支為名,如此十個月三百六十日,加上五至六天不入干支的“廢日”,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日或三百六十六日。在那種情況下,節氣的安排首先有“夏至”、“冬至”,繼而又有“春分”、“秋分”,季節上的回歸年先分春秋二季,后來再分出春夏秋冬四季,以至二十四節氣。古代文獻《》中有這種歷法的痕跡,彝族和西南少數的火把節與之有關。嶺南至今還流傳“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就是對這種歷法的記憶殘留。古人確實曾經以“一陽更始”的冬至作為元旦。這種太陽歷的回歸年,不會出現“雙春”和“盲年”現象。

陰歷是按月亮的盈虧變化來制定的。一個朔的周期是二十九或三十天,年的長短只是月的整倍數,與回歸年無關。月也與四季寒暑無關。希臘歷和回歷都屬于這種歷法。它的一年中,也不可能出現“雙春”、“盲年”。

合歷,是結合太陽和月亮運行的周期制定的。一年按太陽的運行分為二十四節氣,又按照月亮的運行分為月。小月、大月十二個加起來,只有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兩者相比,相差約十一天。為了協調二者,古人采取“設閏”的辦法來處置,若干年中就有一年是十三個月的。現在從商代的甲骨中還可以看到“十三月”的記載,就是設閏的明證。上世紀有學者報告,南方的瑤族還保存著“十三月”的叫法。現行“十九年七閏”的制度起源相當早。我國的歷史,自《春秋》以下,就有干支歷日,足以為證。

但置閏月,未必就造成一年兩個“立春”,或沒有“立春”。這里又涉及“置正”的問題,即以那一個月為正月。從歷史記載來看,這種“置正”比較復雜:

夏朝以寅月為正月,稱為建寅;

商朝以今十二月為正月,建丑;

周朝以十一月為正月,建子;

秦朝以十月為正月,建亥。

漢朝建立,初承秦制,以為得水德,亦建亥;后來到武帝時,經落下閎推算,又改成夏歷,以寅月為正月。

不同“置正”,就有不同的新年起點。例如建寅的,就以寅月的起點為元旦。這種辦法,自漢武以來,二千年中,雖經不斷完善,但大體沿用不變。

在各種“置正”中,以十月、十一月、甚至十二月為歲首的都不可能出現上文所說的“雙春”或“盲年”,只有以現在的正月,即“建寅”時,才會這樣。由此可見,“盲年”無春,并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什麼歷法都有的,它是人為安排的結果,與天無關,與運無涉。

但,又確確實實地存在著“盲年忌婚”的習俗,此俗何來?

此俗何時起源已不可考,至于忌諱的原因,則與農業和生育有關:

古代以農為本,立春為一年農事之始,是重要的節日,皇帝和地方官都“勸耕”儀式,至今還遺留“舞春牛”之俗。這一天的天氣如何,關系到一年吉昌。河南說“立春清明又和暖,農人鼓腹皆翹天;倘若風陰與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又說“晴則諸事吉,陰乃萬事愁”。不少地方還有立春的種種忌諱,可見重視程度。試想,一年中這麼重要的日子居然沒有了,那不是讓人忐忑不安嗎?

更直接的是古人將“立春”與生育 起來。春天是的季節,春不立,則不旺。但這種忌諱更可能起源于嶺南:屈大均的《廣東新語》記載:“廣州謂卵曰‘春’,曰‘魚春’,曰‘蝦春’,曰‘鵝春’,曰‘雞春’,‘鴨春’。”嶺南的“蛋”叫“春”。古代北方人叫“雞子”,嶺南人叫“雞

春”。“卵”、“春”與“子”在這里是同義的,而“卵”向來是繁衍的像征。“無春”,等于“無子”、“無后”,這是婚姻更大的忌諱。傳統農業中,人口數量往往決定宗族的生存,因此,人口增殖有更高的價值。傳統婚禮上充滿了的像征,如花生(喻男女間生)、紅棗(早子)、蓮子(連子)、姜(喻孖生)、芋頭(多子),欖子(攬子)、餃子(姣子)等等,都表現了對人丁興旺的祈求。結婚最忌無子,“盲年”無“春”,自然就被視為不吉利了,反過來“雙春年里結婚大吉大利”的說法也就順理成章了。但,這實在是一種附會。

“盲年”不吉,雙春就吉利麼?山東、河北有“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湖北、河南,還有嶺南都有“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的說法。“雙春”既利,為何獨不利種豆、養牛?這里的道理也是講不通的。

至于“盲年”,老百姓也有辦法對付:粵北翁源舊俗,“盲年”女子出嫁,帶一袋熟雞蛋,下轎時向人群一撒,大家歡呼:“新娘生春嘍!”于是,諸事大吉,皆大歡喜,其樂融融!

由此看來,“盲年”不過是人們協調歷法的一個平常結果,并非天定,也非不可避免,還有辦法對付,“盲年忌婚”習俗的內核是人們對生育的追求,實際上更多的,只關乎“口彩”,沒有什麼道理。科學昌明如今日,還諸多忌諱,真是大可不必!

農歷月份的別稱

一月:正月、端月、征月、開歲、華歲、早春、孟春、新正;

二月:命月、如月、麗月、杏月、酣香、仲春;

三月:蠶月、桃月、桐月、季春、曉春、鳶時、桃良、櫻筍時;

四月:余月、陰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陽、朱明;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陽、季夏;

七月:相月、蘭月、涼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

八月:壯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窮秋、抄秋;

十月:陰月、良月、正陰月、小陽春、初冬、開冬、孟冬;

十一月:幸月、暢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蠟月、臘月、季冬、暮冬、殘冬、末冬、嘉平月。

何謂朔 上弦 下弦

當月亮軌道上繞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月亮的黑暗半球對著地球,這時叫朔,正是農歷每月的初一。

當月亮繞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陽照亮的半球對著地球,這時叫望,一般在農歷每月十五或六十日。

在農歷每月初八前后,這時月亮的西半邊是明的,東半邊提暗的,叫做上弦。

農歷每月二十三日前后,這時月亮東半邊是明的,西半邊是暗的,叫做下弦。

怎樣計算“伏天” 夏九九歌

“伏”表示受陽氣所迫***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之一個庚日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復一次。

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體是怎樣計算的呢?我國流行的“干支紀日法”用天干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于是規定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之一個庚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十天,有時是二十天,而“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

我國農歷中“九”是習慣用的雜節,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傳較廣,它是以冬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節。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同樣,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它與“冬九九”形成鮮明的對照,遺憾的是它不廣為流傳,其實“夏九九”確實生動形象地反映日期與物候的關系。如最能反映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特點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正廳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九九八十一,開柜拿棉衣。

農歷中的候應是怎麼回事?

候是在24節氣之后,我國又節氣細化為候,是我國農歷中的更小的陽歷單位;

最早,從立春開始以5天為一候,一年共有73候(最后一候為6天或7天)是一種簡單的平候(類似平氣); 后來它和24節氣相結合便去掉1候就成了從立春開始的72候即“一(節)氣管3候”,成為節氣的細化單位,這樣平氣對應平候;以定氣對應的平候為半定候;

古代歷法家劉焯提出了定候,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在黃道上每隔黃經5度就是1候,而不一定是5天了;

我國現行農歷使用定氣和定候;

以上各種候雖然不一定都是5天,但“候”作為時間單位就是5天。

我個人認為還有一種“規范候”,就象現在的“旬”一樣,一氣為三候,前兩候為5天,后1候到下個節氣日前1日。

候是節氣的必要補充,它和24節氣一起構成了我國農歷中陽歷成分,是我國農歷中的特殊的太陽歷系統,是我國農歷的重要思想和我們精神財富。

如何在農歷的初二確定本月的大小?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可以在初二的日落后(傍晚)觀察西邊的天空有沒有很細的月牙出現,如果有月牙出現,則說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時刻發生較晚,所以這個月應較長,是大月為30天;

沒有月牙出現就說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時刻發生較早,這個就較短,是小月,為29日;

這個在大多數都是準確的,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例外;

農歷大月時,月亮一般是十六圓(望日),小月時一般是十五圓(望日);

我國古代歷算中的“三正”是怎麼回事?

我國古代的“三正”一說是夏正(建寅的農歷月份,就是現行農歷的正月)殷正(建丑,即現行農歷的十二月)、周正(建子,即現行農歷的十一月);夏正以正月為歲首,殷正以十二月為歲首,周正以十一月為歲首。上述三正實際上是我國周代各諸候國使用的三種歷法。

另一說是在歷算上有:天正(農歷11月,冬至月),是太陽光照量的“最少極點”(冬至點)月,從這個月起,白天增長;地正(農歷12月,大寒月),是氣溫的“寒極點”,從這個月起,氣候就要轉暖,人正(農歷的正月,雨水月),太陽光照量達到冬至和春分的一半,是氣溫開始轉暖,標志春天的開始。我們現行農歷在歷算上使用“天正”,在民用年上用“人正”。

中國虛歲與周歲的互換是什麼?

中華虛歲是中華一種重要的民俗,它是以春節(農歷新年)分界點的,而周歲以本人的生日為分界點的;具體換算是:虛歲換算成周歲:在本人生日到來之前,周歲=虛歲-2;在本人生日到來及以后,周歲=虛歲-1;周歲換算成虛歲:在本人生日到來之前,虛歲=周歲+2;在本人生日到來及以后,虛歲=周歲+1;

農歷中的雜節氣都有哪些并如何計算?

1冬九九:從冬至日起一九,每九為九日,共九九八十一日;

2夏九九:從夏至日起一九,每九為九日,共九九八十一日;

3三伏:夏至日后(不含夏至日)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日后(不含立秋日)之一個庚日為末伏;

4入梅:芒種日起之一個丙日;

5出梅:小暑日起之一個未日;

6春社:立春日后第五個戊日;

7秋社:立秋日后第五個戊日;

此外,還有大小分龍,分龍雨,三時等,還有“花信風”

花信風和花朝是怎麼回事?

這是我國江淮地區按農歷的候以花開為指示氣溫和指導生產生活的雜節氣:

二十四候花信風──以梅花為首,楝花為終。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氣,一百,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

如: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花,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蘼,三候楝花。

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開罷,花事已了。

花朝節:在我國以有花朝節的節日,民俗史上有花朝節之說,亦稱花日,是紀念百花子的節日。各地花朝節的定日雖各有異同,但均在農歷二月中的某日。如洛陽風俗,以二月初二為花朝節;蘇吳之地以二月十二日為花日;而浙越風俗多以“仲春十五”(農歷二月十五)為花朝節(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

古代的太陽月亮出沒方位和定時口訣都有哪些?

1, 太陽出沒方位和時刻:“正九出巳入庚方,二八出兔入雞場,三七出甲入辛地,四六生寅入戍方,五月生艮屬乾上,仲冬出巽入坤方,唯有十與十二,出辰入申細推詳”。即是太陽每日出沒方位,正月九月出巳入庚,二月八月出卯入酉,三月七月出甲入辛,四月六月出寅入戍,五月出艮入乾,十一月出巽入坤,十與十二月出辰入申。

2,月亮出沒方位:“三辰五巳八午升,初十出末十三申,十五酉時十八戍,二十亥上記其辰,二十三日子時出,二十六日丑時行,二十八日寅時出,三十加末卯上輪”。即是初三、四日辰時,初五、六、七日巳時,初八、九日午時,初十、十一、十二日末時,十三、十四日申時, 十五、十六、十七日酉時,十八、十九日戍時,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日亥時,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日子時,二十六、二十七日丑時,二十八、二十九日寅時,三十日及下月初一、二日卯。

3,雜論:“太陽一年一周天,任天為不及,一度一歲之積,而恰與天會,故太陽有三道。北道,北至東井去極近,南道,南至牽牛去極遠,東道東至角西至婁去極中,此三道極至于牽牛,則為冬至,極之北至于冬井,則為夏至,南北極中,則為春秋分,其行西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 行東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所以成寒暑之節也”。還有太陰出沒的方位,“其行天之度,一月一周,天與日會辰次之所,以為一歲,十二會得三百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月之三百四十八分,而與天會,是為一歲。故有九道,黑道二,立冬、冬至出黃道北,赤道二,立夏、夏至出黃道 南,白道 二,立秋、秋分,出黃道西,青道二,立春、春分出黃道東,并黃道,共為九道,故立春、春分從青道,分在甲度,立秋、秋分從白道,分在庚度,立冬、冬至從黑道,分在壬度,立夏、夏至從赤道,分在丙度”。

4, 貓眼定時歌:“子、午、卯、酉一條線,寅、申、巳、亥圓如鏡,辰、戊、丑、未棗核形。”

5,定寅時法;正九五更二點徹,二八五更四點歇,三七平光是寅時,四六日出寅無別,五月日高三丈地,十月十二四更二,仲冬纔到四更初,便是寅時君須記。

6,日上起時法;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壬子是順行.

7,年上起月法:甲己之年丙為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之歲尋庚上, 丁壬壬寅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見,甲寅之上好追求。

現行公歷和農歷的優缺點有哪些?

一,現行公歷(格里歷)的優點:

㈠,公歷世界上大多數 通用,具有通用性;

㈡,公歷屬于平時間周期定義的平歷,所以其算法簡單,天數基本固定,置閏規則;

㈢, 歷年和歷日協調的好,歷年只有365日和366日兩種;

㈣,歷日與太陽高度(直射角度)基本對應,誤差只有1至2日左右。

二,現行公歷的缺點:

㈠,公元元年在人類歷史中期,不便于推算人類歷史早期;

㈡,歲首沒有較強的天文學意義;

㈢,歷月的天數有28日,29日,30日,31日四種,并且排列不規則;

㈣,具有較強的意義和羅馬皇權留下的烙印,不利于不同文化的;

㈤,置閏400年97閏日沒有128年31閏日簡單和精確;

㈥,只管太陽,沒有月亮的內容,其日期也不反映月相,是單軌制的太陽歷法,不利于保護世界上的月亮文化,也不利于被這些的群眾的接受和認同;

㈦,由于歷月的長度沒有明顯的天文學意義,所以人為因素很強,甚至可以被人隨意更改;

㈧由于其是平歷,所以它的歷日不能和它對應的天象—-太陽高度一一對應。

三,現行農歷的優點:

㈠,農歷是定歷,它具有天文年歷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種天象對應,如它的節氣嚴格對應太陽高度,歷日較嚴格地對應月相,閏月的不發生頻率和發生頻率對應地球近日點和遠日點,其它天象如日出日沒, 晨昏蒙影,五星方位,日月食,潮汐等,就連歷月也大致對應太陽高度;

㈡,農歷歷月的天數只有29日和30日兩種,且由定朔日規定,人為因素最小,不易隨意改動;

㈢,歲首有較強的天文學意義,具有陰月陽年的天文學意義;

㈣,合歷,最體現中華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

㈤,干支紀年和十二生肖紀年循環使用;由于它 節氣十分利于四季劃分,由于它 月相,所以也十分反映潮汐,日月食等天象和月亮對氣候的影響,同時它還 十二節干支歷(類似沈括的《十二氣歷》,比它更準確)和七十二候的特殊太陽歷,是一部制歷法,便于不同文化間的,

㈥,由于它是最徹底的定氣定朔的天文年歷性質的歷法,所以其它歷法都要與進行對照,并且有利于傳統文化的保護。

四, 農歷的缺點:

㈠,由于農歷是定歷,歷月使用定朔,所以每年的同一歷月的天數并不確定,不方便統計天數;

㈡,歷年長度,有353日是,354日,355日,383日,384日,385日6種,并且不利于統計年長;

㈢,干支循環周期60過短,不方便較長時間的區別,也不方便記憶;

㈣,置閏不透明,閏月不確定;

㈤,有些有成分,但新中國建國后已經被剔除了,隨著科學的普及信之的人越來越少;至于某些活動等已經是民俗了。而不是了。

上述公歷農歷的優缺點主要體現在西中不同文化和公歷是平太陽歷及農歷是定太陽,定歷的綜合歷法的差別上。

所以兩歷并用是有道理的,才能綜合兩種歷法的優點而避免其缺點。

遺憾的是,長期以來某些知名人士對農歷歷法的制的特點不理解,而西歐文明的強大,對農歷產生了偏見,重西歷而經中歷(還 中華其它少數歷法),重太陽歷而歷的作法十分不利中華5000年天文歷法文化的傳承,并受此影響而不把農歷歷法寫入中小學的教學計劃中最終使這一優秀的天文性質的歷法被下一代徹底遺忘,這是十分可悲的,是中華的悲哀。

農歷是現今世界上存在的為數不多的天文年歷性質的制甚至是多軌制(如金星周期等五星軌道周期的反映)歷法,是現今世界唯一使用更先進的天文數據和理論編算的歷法,是最徹底的定朔定氣的歷法。希望廣大國人要把這部歷法傳承下去。

以上就是與史上最全最準的黃歷相關內容,是關于閏月的分享。看完超全超準的老黃歷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7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