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低頭做著事,婷婷站我旁邊問,“你的名字是多少筆畫?”“你不會不知道我的名字吧?”我對她的問話感到很奇怪。她很認真數起來,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們兩個人的關系是心上人”。“你怎麼知道我們兩個是心上人?”“你看嘛,你的名字筆畫數減去我的名字筆畫數,就是心上人的關系。”
原來她看了網上一個算命的東西,說把兩個人名字的筆畫相減得到一個數,查對應的文字說明,就知道這兩個人是什麼關系。“你的名字多少筆畫嘍?看看你們兩個是什麼關系。”婷婷問陽陽,然后拿出一個計算器,“哈哈,你們兩個是不正常男女關系!”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這種有理有據的無中生有。有人云:“謠言止于智者”,那謠言始于什麼地方呢?我估計就是這種數個名字筆畫還需要計算器的人。
其實我從來不在意看相算命這種東西。在衡山培訓,跟常德的英子上山游玩,英子對我說,你也去算算,有坎的話可以讓大師化解一下。我笑笑,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做。如果我說算命很虛,英子不高興,大師不高興;如果我說算命很真,我自己也會不高興。
1928年,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對他的學生進行了一項性格測驗,學生每人填一份問卷,然后他對每一份問卷進行性格分析,分析結果寫在紙條上傳給學生,但其實每個學生收到的紙條,其內容都是一模一樣的:“你需要別人喜歡、羨慕、尊敬;你有時對自己要求很嚴格,近乎吹毛求疵;自覺有相當的潛力尚未開發;你發現自己在人格上有缺陷,但你有能力去彌補;你雖然經常表現得堅強有主見,但內心深處卻常常沒有安全感;如果有可能,你渴望改變現狀,不喜歡各種束縛手腳的限制和規定;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你有時很外向、開放,有時卻相當內向、保守;你的靈魂有一部分向往非現實主義。”
結果,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這份性格分析將自己刻畫得細致入微,準確至極。這就是心理學上有名的“巴納姆效應”: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
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然后“對號入座”,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也總能找到符合這一設想的邏輯。張愛玲《十八春》里有一句話,“聽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會在心中拐好幾個彎想到你”,這應該是對“巴納姆效應”最恰當的文學解釋。
邏輯思維要求我們對概念有清晰的界定,論證過程要嚴謹,而巴納姆效應中的概念是模糊的,讓人無法準確判定,你怎麼想似乎都是正確的,所以自然而然就會信以為真。
有句俗語叫做“窮算命、富燒香”,窮和富,其實就是一種心理狀態,表示“山窮水盡”和“心滿意足”。我們求神問卜的本來目的就是想改變人生、保持富足,其內心一定是缺乏安全感的,我們常說“心思不定,看相算命”,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對所謂大師模棱兩可的指點,言聽計從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或多或少會碰到千奇百怪的巴納姆效應,或者說像是算命和風水的事情,如果依照理想和信念來評判,這是應該防范和排斥的,但私下認為,也大可不必過于緊張,坦然面對,甚至有時候還可以想辦法讓自己也稍微懂一點算命學、風水學,這樣在日后看起來像是“走霉運”的時候,對家里的建筑或者擺設,做一些“科學”的改動,使自己心情舒暢起來。心情好了,心結便會打開。
人的一輩子,很多時候并不是輸給了什麼人、什麼事,而是輸給了自己的心情。
記得有一句哲理名言是這樣說的:“我們需要的往往不是真理也不是科學,而是希望和安慰”。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