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瑞琴(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只有登高溯遠、縱攬山河日月,站在歷史的高度審視世界發展趨勢,才能準確判斷大勢、主流、風險、挑戰,科學回答“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是對時代之問的最好回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正在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基本遵循和理論指南,使人類在百年大變局中無懼各種風險挑戰、險灘激流,從容走向進步解放的坦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來源于當代世界的社會存在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深植于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中,是人類對建立公正合理國際秩序的向往和努力的必然產物。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是時代之問中蘊含的時代答案,是深植于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流,是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新的世界發展規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揭示了國際社會繁茂蕪雜現象之下的本質特征。當代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社會生產力已經發展到了這樣一種狀況,一方面,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另一方面,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云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兵戎相見時有發生,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恐怖主義、難民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的客觀現實,各國深度融合依存形成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效應,使廣袤無垠的世界變成了雞犬相聞的地球村,成為榮辱相生、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客觀條件、客觀必然性、現實緊迫性、核心要義,是基于經濟全球化、人類在災難與進步面前命運與共的客觀現實;是基于“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基于“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珍愛和呵護地球是人類的唯一選擇”,反映了人類社會前行的最基本的精神訴求、理論遵循和主流向往。時代的鮮明特征決定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具備深厚的客觀基礎,也決定了破壞人類命運與共、共同發展的因素,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具危險性、破壞性、災難性。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需要人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順應世界歷史大勢,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用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指導國際關系實踐,構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型國際關系。需要各個國家同舟共濟,各國人民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這是避免歷史倒退、推動社會不斷前進的重大現實選擇,也是應對當代世界各種風險挑戰、破解世界發展難題的正確立場、觀點和方法。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深植于歷史發展的浩蕩規律
站在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能夠透視出歷史運動的本質和時代發展的方向。回首歷史,對建立公正合理國際秩序的向往和努力,人類從未停止過。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這一歷史過程的必然產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平等和主權原則,到150多年前日內瓦公約確立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從70多年前聯合國憲章明確的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到60多年前萬隆會議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際關系演變積累了一系列公認的原則。這些原則應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17世紀中葉簽署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條約,也是第一屆現代外交代表大會的重要成果,其簽署有著極為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意義。和約宣布,國家間在法律上平等,國家主權至上,一國不干涉另一國內政等原則,樹立了對話、溝通、協商解決國際爭端、戰爭沖突的范例。和約解除歐洲國家所有貿易封鎖和限制的規定,為促進歐洲各國經貿發展文化往來,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有力推動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從《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起,近現代國際關系的演變史、發展史,深刻內涵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的過程,內涵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客觀反映性。
歷史長河共同匯聚,人類命運休戚與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非一國一民之識,非一時一日之見,非一朝一夕之功,是多邊主義、多極世界、全球化的世界大勢,是歷史和現實的共同選擇。20世紀兩次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戰爭,給世界人民帶來的滅頂之災,給世界文明帶來的毀滅性打擊,是人類歷史上永遠的傷痛。和平與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愿望,是時代主題。和平力量的上升引領世界的走向,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始終是人類發展前進的主流。如何維護人類文明的延續發展,用什麼樣的思想指導、統領人類和平共處、安享發展,是時代賦予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崇高歷史使命。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推動建立和平與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尊重歷史規律的選擇。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理解和認同。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撰寫的《后資本主義》一文中認為,COVID-19危機向我們清楚地表明了一個事實:單獨行動的政府、企業或民間社會團體無法應對系統性的全球挑戰。需要消除將這些領域相互隔離的障礙,并建立廣泛合作的體制平臺。讓年輕一代參與這一過程同樣重要,因為必須要著眼于長遠的未來。必須加緊努力,以認識到世界人民的生活經驗、觀點和價值觀的多樣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身份,但都屬于具有共同利益和命運交織的地區、國家乃至世界。人們的價值觀具有多樣性,但都同屬于具有共同利益和命運交織的地球村,都必須進行全方位地廣泛合作應對系統性的全球性挑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蘊涵了中國堅持的正確義利觀,表達了中國追求和平發展的愿望,繼承和弘揚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核心理念。命運共同體著眼于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超越民族、國家視角,推動建立文明秩序,尋求人類最大公約數,塑造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倡導和平發展、共同發展、可持續發展,形成了積極意義上的休戚與共。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行動和崇高使命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回答時代之問、解決時代之題的中國方案,也體現了推動世界之治的中國擔當。
中國從全球視角思考責任擔當,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等新思想新倡議,為破解全球發展難題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注入中國力量。中國方案提供的“新的可能”,讓世界看到了新未來。基于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的文化基因和國家品格,中國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崇高使命,旨在同發展中國家一道,促進縮小南北發展差距、消除發展赤字,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俄羅斯媒體在報道中國“一帶一路”峰會時這樣寫道:現代世界把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倡議,視為人類發展的真正替代品而非西方欺騙和法利賽主義,這并非偶然。中國正在為人類提供一種新的價值體系。這種新的價值體系建立在人性特征的基礎上,即具有開放性、善良性、平等性、正義性、幸福性等總體特征。正是這種價值范式,有可能在所有國家和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創造一種新型的國際關系。它不僅關乎國家之間的互利經濟合作,而且涉及面向整個人類世界的新概念和新的發展模式。這樣的聲音,是許多熱愛和平與發展、追求正義和幸福人們的心聲。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紙上談兵,不能對牛彈琴,不造空中樓閣。各個國家和地區多邊的經濟貿易聯盟,就是不同區域的人民利益和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上合組織、金磚國家、G20、歐亞經濟聯盟、亞投行建設、“一帶一路”沿線經濟建設等,都是在以不同形式推動著這一進程。中國與越來越多的國家建立了雙邊、多邊人文交流、經貿合作等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與相關國家構建了周邊命運共同體、亞太命運共同體、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非命運共同體、中阿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等。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倡導尊重網絡主權,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中國發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倡議;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上提出“維護安全和穩定,構建安全共同體”等重大倡議。中國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肯定和積極響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多元立體格局正日益形成并不斷完善。
來源: 《紅旗文稿》2021/11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