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十八章》有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與禍可以相互轉化,并非一成不變。換句話說,不可聽信所謂算命大師的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宿命論”是弱者逃避挫折的借口。《左傳》中寫道:“福禍無門,唯人自召。”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收到什麼樣的果,你的所作所為,決定是福還是禍。
自古以來,無論是道家還是儒家,都勸世人向善,而不是教人投機取巧。如果一個人心存歹念,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或許會取得暫時的成功,但遲早迎來報應。反之,如果保持善良的本性,遵循道德的準則,即使不能大富大貴,但運氣一定不會太差。
古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人請道士看風水,道士走到門口,老人請他停下腳步,過會再走進家門。老人說:“我看到后院的果樹在搖晃,肯定是鄰居家的孩子在偷偷摘果子,如果我們現在進去,有可能讓孩子因受驚從樹上跌落。”道士恍然大悟,笑著說:“您有如此善心,住在哪里,都是風水寶地,不用看了。”
正所謂:“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骨子里善良的人,福氣自然如影相隨,若心腸邪惡之人,再好的風水,也不能給他帶來福氣。所以,觀察一個人是否有福氣,只要看他的人品和做事風格即可。那麼福薄之人,有什麼表現呢?老祖宗說過,福薄之人,身上往往有這兩個特征。
一、喜歡搬弄是非
生活當中,不乏搬弄是非之人,俗稱嘴碎,僅憑道聽途說,就在背后說別人的壞話。常言道:“誰人背后無人說,誰人背后不說人。”話雖如此,偶爾對別人一番點評無可厚非,但要就事論事,有確鑿的根據,如若不然,就屬于誹謗和污蔑,不可因私心對他人進行語言上的攻擊。
三國時期蜀漢重臣李嚴,官至尚書令,與諸葛亮同為托孤大臣。李嚴心胸狹隘,性情孤傲,很難與人相處。平日里,諸葛亮與李嚴關系還算可以,沒有太大矛盾。建興九年,諸葛亮再次北伐,李嚴負責督運糧草,但他辦事不利,沒有按時籌集好糧草,導致北伐失敗。
李嚴只要主動認錯,最多降職罰薪,但他為了推卸責任,開始搬弄是非,甚至編造謊言誣陷諸葛亮,簡直煞費苦心。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李嚴的事情敗露,被罷官流放梓潼郡。因喜歡說人壞話,李嚴的人際關系很差,幾乎所有大臣都沒替他求情,李嚴有如此結局,怪不得別人,純屬自作自受。
在農村,有些人表面上人畜無害,但背地里經常說別人壞話,無中生有。用心觀察就會發現,這種人過得都不算好,一旦他遇到事情,左鄰右舍都不會真心幫他。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久而久之,肯定得罪朋友、同事,這種人的福氣會厚嗎?答案可想而知。
二、自尊心太強
換而言之,就是心理素質差,內心非常敏感,死要面子活受罪。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愛面子也無可厚非,但要明白一點,面子是別人給的。自尊自愛人之常情,但要分場合、分情況,如果聽不進他人的逆耳忠言,脾氣暴躁,不允許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哪怕開玩笑都不行,說明心理脆弱、敏感,脾氣大于能力。
西楚霸王項羽,原本占據絕對優勢,問鼎天下的幾率很大,劉邦則處于劣勢。但是,項羽剛愎自用,連亞父范增的話都聽不進,而且把面子看得很重。當時劉邦兵敗后倉皇逃走,顧不上一家老小,老父親落入項羽之手,項羽就讓劉邦主動投降,否則把他父親煮了。
劉邦回了一封信:“我們曾經結拜過,也就是兄弟,我父親就是你父親,如果你下得了手,盡管煮吧,到時候別忘了給我一碗湯。”劉邦不是不孝順,而是利用項羽愛面子的缺點,項羽果然太在乎名聲和面子,把劉邦的父親放了,看似保住了面子,最后卻丟掉了性命和天下。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盡管窮困潦倒,放不下讀書人的面子,喝酒都沒有錢的他,為了體現自己的身份,仍然穿著長衫,滿口“者乎者也”。孔乙己本性不壞,為何如此窮困?究其本質原因,是因為太自尊心太強,太在乎面子,只是他不知道,在別人眼中,除了嘲笑他迂腐,根本沒有任何面子可言。
其實,越沒本事的人,把面子看得越重,做任何事之前都考慮自己的面子,福氣自然不會靠近他。面子固然重要,但生活更重要,當一個人為改變困境放下面子的時候,說明他成熟了,當通過努力,真正贏得面子的時候,說明他成功了。
綜上所述,喜歡搬弄是非和愛面子的人,都不容易積累福氣,我們可以自我反省一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