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包含易經中用六或者用九是什麼意思的詞條

解夢佬
易經中用六或者用九是什麼意思

乾卦和坤卦在六爻之后都有一條說明,乾卦是用九,坤卦是用六。這兩條非常重要,尤其是對理解易經卦象非常重要。乾卦卦象是古老的易經傳承,文字和易傳都是后起的,相對卦象比較晚。但是用九和用六,很難理解,各種解讀都不盡人意。也正因此,漢朝出現了很多混亂性的理解,尤其是各種亂七八糟、牽強附會的變卦說。

周易本身對用九的解讀。

乾卦經文“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象傳》《文言傳》共三處解讀。也很簡短。

《象傳》的解釋:“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解讀“天德”,重要的特性是不可為首。首,領袖,帶領,帶頭。天本身不是實體,當說到天的時候,它實際上是我們感悟出來的道理,自然的道理。道和理我們都是觀察和思考所感覺到的內容,但是絕對不可以把道和理看成實體,不可看成實實在在的可依靠的東西,不是這樣的。所以天不可以是實體。

第二層是政治含義:政府,官員、朝廷不是獨立實體,人民、民間才是實體。易經卦象分為上下卦,上卦是要依附于、服務于下卦,上卦是官方而虛化的,真正的實體是民間、人民。《尚書》所講“天聽自我民聽 天視自我民視”。天是沒有心的,《道德經》講:“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文言傳》有兩處,第一處說:乾元,用九,天下治也。第二處說:乾元用九,乃見天則。“天則”和“天德”是一個意思。天則就是“天德不可為首”,“天下治”,說的是天德的效果,就是政府沒有作為,人民實現自治。政府在中國的出現,官方社會、朝廷出現很晚,我們中國經歷了很長時期的沒有政府的狀態,每個人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自然秩序。朝廷出現之后,我們對之前人民自治的歷史保留了很多記憶,表示懷念,所以這種思想就促成了對官方世界的一個制約,也就是憲政思想。我們通過歷史和傳統,對政府形成限制,你不是實體,人民才是實體。

易經中用六或者用九是什麼意思

《周易》為什麼提及用九,從技術上看,是占卜的成卦方法。占卜就是算卦,需要先成卦。一般是需要抽簽,通過一定的數學運算來確定每一爻,六爻確定之后成為一卦,再對這一卦進行解釋。

從流傳下來的技術看,周易成卦的方法比較復雜,現在也得到了復原,一些書進行了詳細介紹,如果有人感興趣可以閱讀清華大學的廖平春的《周易經傳15講》,里面給出了詳細的成卦方法。《周易》成卦方法中,確定每一爻,有一個簡單的函數,函數的值可能會出現四個數字:六、八、七、九。它又這樣規定,相對七、八來講,九是老陽,六是老陰。老陽和老陰屬性會變化,老陽會向陰轉化,老陰會向陽轉化,里面蘊含變化的因素。這意味意味著九中包含著陰的因素和變化動力,它會自動向陰轉化,六中也包含著陽的因素,以及向陽轉化的動力。

用九和用六僅僅出現在乾坤兩卦中,但對所有64卦它是通用的,每一卦在表示陽爻的時候就是用九,在說陰的時候就是用六,在《周易》中表現很清楚。我們拋開這種復雜的解釋,來探究實際含義。這實際上是強調易經中的每一爻都是可變的,沒有純粹的靜態的爻,這一點我們在易經數學中有所解釋。

理解用九和用六就對理解易經非常關鍵,在整個易經數學中沒有純粹的數字,沒有靜態的數字,因為易經最關注的數字不是絕對值一二三四五六,是關注數字的奇偶性。它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對立的一對組合,包含著轉化。任何事情都包含矛盾的雙方,在任何時候都不存在單方的,陰陽永遠是并行存在的。

每一爻都包含陰陽兩方面因素,既有陰也有陽,只是在某一階段陽處于劣勢,陰在優勢,但陽不可能是零,發展到了某一階段會發生反轉,陰變成陽,這是用九和用六真正的意思。

所以易經中每一爻都是可變的,都是變爻,每一卦都是可變的,都是變卦,沒有靜態概念,時刻處于變化之中,這是易經所講的變化,和我們現在所講的變化不同。西漢之后,人們已經搞不懂這一層含義了,因此,額外搞出了很多變卦說,這就是畫蛇添足。易經的變化不是通過變卦來實現的,而是通過對“變數”來實現的。易經數學中的數是“變數”,本身就包含了變化。

《系辭》中“一陰一陽謂之道”這個就有點偏離易經變化的思想,因為當你說一陰一陽的時候,實際已經承認了靜態的陰,靜態的陽。從用九和用六來講,沒有純粹的陰也沒有純粹的陽,陰陽之間的變化它是一個內在的變化,而不是外在的變化,不僅陰陽是內在的,其變化的動力也是內在的,這就是所謂的自然。這是用九和用六的核心。哲學意義上說事物雙方永遠是并存的,并且時刻變化的,政治意義上說,政治本身官方集團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獨立存在沒有意義。“亢龍有悔”也是在表達這個意思。

易經中用六或者用九是什麼意思

盡管易經數學是抽象數學,但是,易經數學又與現代數學有本質不同。

現代數學是一種“純數學”,數字是“純粹”的數字,數字本身永遠不變的,是一種靜態的、機械的、死的抽象。“1”是界限清晰的、靜態的、死的,與其他的“1”之間沒有任何聯系,只能靜態永恒存在。而且,“1”的存在還被認為與人無關,與人心無關,是所謂的“客觀”的。

盡管1+1=2會帶來變化,但是,“1+1”的動力卻來自數字之外。“1”本身是沒有意愿和動力去與另外的1相加的。因此,現代數學所能表達和模擬的變化,都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

易經數學則不同,它沒有“純粹”的數的概念,它的數字是混雜的、動態的。易經數學中的“1”,不是現代數學意義上“純粹”的,也混雜、包含著“2”的因素。到后來,表述為,“陰陽”混雜,沒有純粹的陰,也沒有純粹的陽,陰中一定包含著陽的因素,陽中也一定包含著陰的因素。其實陰陽的概念就是由易經數學中所衍生出來的,“陰陽”的基礎就是1、2,更準確地說,是1、2所代表的奇偶性。

易經數學的數字,不僅是1、2混雜,而且還包含了變化的動力,內部就包含著由1到2的轉化動力。這就是《周易》中的“變數”的概念,意思是數字本身是會變化的。

《周易》64卦每一卦的6爻都是用數字表示的,陰爻用六,陽爻用九,而六和九都是“變數”。所謂的“變數”是指,陰數會自動變成陽數,陽數會自動變成陰數。或者說單數會自動變為雙數,雙數會自動變成單數。這對已經習慣于靜態的現代數學的現代人,是非常難以理解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

同時,易經數學并非是與人絕對分離的,并非是“客觀”的。事實上在易經思維中,壓根不存在“客觀”一說,這種思維后來發展成為“心物一體”、“心物不二”。

易經數字都是變數,因此每一爻,每一卦的結果都是可變的、動態的,不是靜態的,可能為吉,也可能為兇。那麼每一爻,每一卦的最終結果,即是吉是兇,將取決于當事人的態度。

因此,《周易》的核心就在“貞”、“孚”,“貞”是守正,“孚”是誠。只要“貞”了,“孚”,最終結果一定是吉的。即便遇到“兇”的情況,也會逢兇化吉。

也就是說,易經數字并非僅僅是對“客觀”之物的抽象,而是包含著“心”的因素的,是“心物合一”的。這也是習慣于現代“客觀”數學思維的現代人也難以理解的。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