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忌孝家什麼意思

解夢佬

一、婚嫁 舊時婚姻,多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媒人穿針引線后,將女方生辰八字開具“庚帖”,由男方請算命先生合婚,如果“合相”,再由媒人引見,俗稱相親。雙方滿意后,擇日訂婚,從此,兩家作為親戚來往,三節(端午、中秋、春節)、兩壽(女方父母生日),男方均需去女家送禮看望。 結婚前,男方擇定黃道吉日,拿上四色禮,用紅紙開具結婚日期送往女方,謂之“送日單子”。婚期既定,女方父母準備賠嫁,親友也給添箱。結婚之日,新郎請至親好友前往女家迎親,姑娘堂前磕頭拜祖,拜別父母,上轎登程,娘家親友隨同前往,一路吹打,到婆家時,鳴放鞭炮,新郎迎出,新娘下轎。此日,新郎頭戴禮帽,上插金花,身著長衫,十字披紅;新娘頭戴花鈿,紅衣紅裙紅蓋頭。酒席間,主家對娘家來人一一饋贈物品(如紅包、襪子、手巾之類,俗謂“打發”)。新娘入洞房后,由新郎揭去蓋頭,喝交杯酒,吃添丁飯。席畢,娘家人返回。鬧房的人涌入,提出要求,戲謔新人。新娘給來客散花生、棗子(意在早生貴子)。婚后,還有新夫婦“回門”(三天回娘家)與“住十”(十天后住娘家)的習俗。 解放后,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實行男女自愿,婚姻自主,新事新辦,新娘在迎親人的陪同下,去男家多是步行或騎自行車,婚禮莊重大方,有的采用旅行結婚或集體結婚,別開生面。但仍有個別包辦婚姻和“高價姑娘”,彩禮由過去的48條腿(家具桌凳每件4條腿),“三轉一響”(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發展到80年代的金銀手飾、彩電、電扇、洗衣機、組合家具等高檔商品,且禮金高,禮物重,擺酒席、講排場,形成一種時髦的頹風,應當革除。 二、滿月 婦女臨分娩時,娘家有送食品催生之俗,嬰兒出生后,即不斷有親友看望,送掛面、雞、蛋、糕點、紅糖等食品,孩子滿月,盛行“送湯”,即娘家親友來賀,禮品多系小孩衣帽、披風、童褥等物,有的打制“百家鎖”掛在孩子脖頸上,寓意長命百歲。鄉間還有一種“撞干大”的習俗,即滿月這天,抱孩子出門,撞見的第一個男人,便以為有緣,認作孩子的干大,互贈禮品。 解放后,大辦滿月的已較少,近年來,獨生子女普遍,對孩子看重,親友借滿月饋贈禮品,以表示美好的祝愿。 三、壽辰 過去鄉紳士宦或富商巨賈,借辦壽收財禮,逢迎者也借祝壽之機拉關系,送壽幛、獻壽禮,遇到逢十(整六十、七十……)為大壽,排場更加鋪張。壽誕宴席除酒菜外,主食多為面條,稱為長壽面,席間勸酒,忌說不喝(因喝與活諧音)要說不吃,否則犯忌諱。 大辦壽辰今已稀少,老人過生日只邀至親好友數人小酌,相祝健康長壽,也有人怕麻煩費事,生日這天出門“避壽”,以謝絕親友祝賀。 四、喪葬 舊時,對喪葬極為重視,禮儀繁瑣。老人死后,需移尸堂屋,然后給戶族親友報喪,孝子見熟人即叩頭,并告知老人死亡時間,戶族或娘屋人來時,孝子跪地迎接,聽取對死者的安葬要求(一般都比較苛刻,如散普孝、老衣與棺木的高規格等),孝家解說求情,達成協議,讓死者入棺,孝子成服(披麻戴孝),一般不出三天入土安葬,富家則要請僧道念經,做道場超度亡靈,甚至有停柩三年者。 出喪時,由長子頂打燒紙盆、抱靈牌,次子打引路幡,拄哭喪棒,彎腰徐行,其他親屬在靈柩后,痛哭送喪。富家出靈時,有金山銀山、童男童女、車伕轎馬、靈坊等紙扎品,用人執擎隨行,招搖過市,氣派豪華。墓坑是預先挖好的,也有用磚砌成拱狀,俗稱“墓堂”。靈柩下壙時,由陰陽先生撥正方向,然后掩土。從死亡之日向后推算,每7日為一期,共7期49日,每期要到墳前燒一次紙,但忌諱“撞七”,如死在初一,第一個7天恰是初七,迷信謂之“撞頭七”,便以為不祥。還有“撞煞”,生人應該回避,認為撞上是不利的,以后還有百日、周年,直至三周年才能除孝,在此期間,孝子要勒孝帕,不喜樂、不能坐上席,以表示哀悼。 回民葬俗尚簡,不殮裝棺槨,家人將死者瞑目、合口,順其手足。喪家三日內不生煙火,由親友供以飲食。葬前洗濯遺體,以三丈余長的白布裹之裝進“廈米”,婦女不送葬,由親友抬送至墳地,采取坑穴埋葬法,頭北足南,面西而臥,不陪葬什物,穴上復蓋石板或木料,然后掩土起壟。此時,送葬親友環跪墓地,阿訇誦“古蘭經”,葬禮告成。 解放后,民間喪儀較過去簡化,不念經,不停柩,一般三日上山,但燒紙化錢,習俗仍在,不同的是以追悼會代替吊孝,以遺像代替牌位,以花圈挽聯代替擺供。追悼會上,請有名望的人宣讀悼詞,會后出靈,送葬人佩戴小白花,孝子著孝服,葬后只在臂膀上戴黑紗布,表示追念。 1990年5月,本縣火葬場竣工,縣人民政府發布通告,規定縣城及交通便利的鄉鎮實行火葬,傳統土葬舊習得到改革,是人們殯儀觀念的轉折點。

算命忌孝家什麼意思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