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花園中穿紅皮屐和吃公雞頭的習俗,傳說來源于明嘉靖年間潮州狀元林大欽。傳說林大欽少時讀書,買不起紅鞋,便穿紅皮屐。
一天,他放學回家,見有老者抱著一只公雞蹲在地上,旁邊還有一對紅聯紙,一張沒有字,一張寫著“雄雞頭上髻。”老者要求路過者應對,對得上可得這只公雞,對不上者僅賠他一頁對聯紙。林大欽站了一陣,對曰:“牝羊頷下須。”對得好,老者將公雞送他。回到家里,他父親將公雞宰了,燙熟后砍了個雞頭獎勵大欽,以示獨占鰲頭之意。
后來,大欽果然得中狀元,名揚天下。潮人以為這是個好兆頭,在孩子入學時就給買雙紅皮屐,給他抱大公雞,孩子出花園時就給吃雞頭。
出花園簡介潮汕地區的冠禮至清代在民間早已廢止,另有一種存在已久并延續至今的成人禮是“出花園”。出花園是廣東省潮汕地區一種獨有的傳統民俗,屬于成人禮習俗,年滿15周歲(也有地方定為虛歲15周歲)的孩子要“出花園”。 不過各地習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給女孩“出花園”;有些地方要先求神問卜,獲知沒有“忌諱”“沖撞”,才能舉行儀式。
昔年潮州民俗,有15歲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舊歷七月初七乞巧節或七月十五中元節(或另擇日)為孩子備辦三牲果品拜別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可以走出花園,不再是終日在花園里玩鬧的孩童了。
出花園——潮汕當地民間信仰認為,潮汕小孩子在15歲前,其靈魂一直生活在花園里,并為花公花婆(即花神)所保佑。
到了15歲(虛歲)之年,要在特定的日子舉行一個特別的儀式,把小孩“牽出花園”,表示其成年,必須承擔起成年人的責任感。
出花園必備物品1、沐浴
12種“鮮花”——每種只取新鮮葉子三片,自摘取之時起要置于高處,不可跌落。
2、穿新衣
全部換上外婆送來的新衣服,穿上紅色的木屐;男孩要穿紅肚兜,女孩要腰綁紅繩.
3、祭拜神靈
孩子的母親要在床的中央放上一只淺沿的大笸筐,用米筒裝上米當香爐,前面擺上十二碗甜薯粉圓,其上放置豬肝等一系列東西,十二盅豆酒,和一些糕馃,三牲(魚、豬頭、三鳥),上三炷香。
4、早餐
“出花園”者坐上正位,雞頭朝著他(她),由“出花園”者自吃,其意義是,長大后能出人頭地,興旺發達。在普寧等地還需要吃各種豬內臟,在那天吃后便更換內臟部位,變為一個全新的自己。
潮汕各地區出花園習俗的不同1、潮州潮安縣
要用12樣鮮花泡水給出花園者沐浴,要換新衣,穿紅皮屐,圍新肚兜(肚兜里藏桂圓和“順治”錢),而且這一身行頭必須是舅舅家送的,當日要躲在房子里。除拜公婆神,還要拜花公花媽。
男出花園者,祭品中要有一只公雞,女者用母雞,要請親族吃酒菜。
汕頭澄海區風俗與潮州的潮安縣大體相同。
2、揭西、普寧、惠來
揭西、普寧、惠來的出花園者,當天要吃炒豬腸豬肚,并邀請小朋友于地下圍著“膠掠(竹箕)”同時進食,祝賀出花園者“換上成人腸肚”,與童年告別。并祭祀“床腳婆”。揭西縣出花園者之家要給親友贈送酵粿、雞鴨,親友回敬布匹。
3、潮州饒平縣
潮州饒平縣用榕樹枝、竹枝、石榴花、桃樹枝、狀元竹、青草各一對合12樣泡水給出花園者沐浴。
該縣黃岡鎮十五歲男女,凡經算命先生卜卦而不給出花園者,僅舉行簡單儀式,給孩子穿新衣,另買一只豬肚子煮熟讓孩子躲在門后吃,俗稱“換腸肚”,其寓意是15歲了,人必須更新內臟,拋棄骯臟的東西。然后拜別公婆神,將香爐丟棄。
4、汕頭澄海
在汕頭澄海,出花園之日一般是正月十五、七月初七或者擇日進行。
父母采來12種不同鮮花,浸在水里給孩子沐浴,希望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生命如花。
母親給孩子扎上自己親手縫制的新腰兜,兜里一般放著12顆桂圓和2枚“順治”銅錢,希望孩子大富貴。
出花園當日要拜“公婆”和“花公花婆”。
男出花園者,祭品中要有一只公雞,女者用母鴨。
潮安縣風俗跟澄海差不多。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