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關于周易口義是什麼意思的信息

解夢佬
周易口義是什麼意思

韓愈說:“《易》奇而法。”這種“奇而法”的特點也體現在《周易》六十四卦的命名上。六十四卦的命名,無疑有一個創造者反復深入“玩觀”的過程。但這顯然不夠,《周易》向稱“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主觀“玩觀”如何恰好能做到這一點呢?怎麼保證他們所創造的《周易》能涵蓋天地之間所有的重要問題,而無所遺漏呢?我們推想,這個過程可能是這樣的:先民凡事皆向天帝問卜,這形式雖然是迷信的,但他們事事“發問”卻頗具意義,因為這種“發問”使得當時社會生活的所有重大問題成為需要探究的“問題”。當然,對于這種發問天帝是不會回答的。它要由筮人來解釋和回答。筮人是當時的高級知識分子。我們也許應該相信,在筮人世代積累的占筮及其解釋的資料中,已經逐漸形成了經過梳理和分類的筮占典范或精選。而當這種筮占典范或精選需要編輯成書時,恰巧陰陽爻卦畫、八卦、六十四卦整齊的理論模型開始出現。而當六十四卦命名及為卦爻系辭時,《周易》創作者無疑參考、利用了這些資料,并對之進一步反復加工而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周易》形式。

《周易》自其卦畫形式而言,其基本的符號為一陽爻,一陰爻,這應說是“最純粹的符號”。由三卦畫組成完足的經卦(八卦)系統,由六卦畫組成完足的別卦(重卦,六十四卦)系統。繼而由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去摹寫、象征、解釋世界萬事萬物。此正如有的學者已經指出的,《周易》“建立了人類的第一人工符號系統(語形學)和象征指涉系統(語義學)”。[1]《周易》由此給人一種印象,它似乎是中國文字語言學的另一種旁支語言體系。其實不然,盡管《周易》有完美的符號體系,并且此符號體系有多種解釋規則,但它必須借助文字,而且只有借助文字語言才能加以解釋和傳播。如果沒有語言文字解釋,它可能什麼也不是。而文字語言解釋的第一步,是確定卦名。卦名為一卦之本質和主旨,有了卦名才有理解和解釋的向度。因此宋代郭雍說:“自一卦論之,原始要終,上下不遺,為一卦之質也,卦名之義,名其質而已。”(《郭氏傳家易說》卷八)元代解蒙說:“先儒曰:凡先釋卦名者,易之通例也。”(《易精蘊大義》卷七)清代黃宗炎也說:“羲皇六畫與文王卦名,確乎一體。或取形象,或取畫象,或取上下二體交錯之象,其文字與卦畫儼然畫一,不容移易,學者于此得其會通,六爻無不迎刃矣。”(《周易尋門余論》卷上)以上諸家都強調了卦名在《周易》詮釋中的優先地位。

前人關于《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名來歷曾作過種種探索和研究,但研究比較零散,有些真知灼見被淹沒在《周易》注釋的汪洋大海中,未能引起學人重視。而今人則普遍以為,六十四卦卦名來歷已多不可考,并且并不認為卦名對《周易》詮釋有多麼重要,因而缺乏關于《周易》卦名研究的“問題意識”。筆者一直重視此問題的研究,十余年來從古代百十種《周易》注釋中發掘資料,折中群言,取其精華。而凡前人創辟之言,皆表彰之。亦有若干卦名,雖解釋紛紜,卻不見善解。凡此之類,則退而思之,反復參詳稽考,或有悟解,則筆而書之,以備一說。

在正式討論六十四卦定名之前,我們須先討論一下八卦的定名,因為它是討論六十四卦定名的前提和基礎。但因為關于八卦卦名來歷的資料甚少,我們只能提出如下理論預設。

《周易》八卦的名稱是:乾、坤、震、艮、離、坎、兌、巽。它們分別有其卦畫符號,即☰、☷、☳、☶、☲、☵、☱、☴。前人為了方便記憶,編了以下歌訣:“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盌;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八卦之名,在古人那里或許經過了兩度抽象。首先,天、地、雷、山、火、水、澤、風,是天地之間最大的物象,它們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福祉,有時也可能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災害。因為它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先民向天帝占問,涉及此八種事物的占問自然很多。慢慢地人們開始研究這八種事物的性質(德),得出的結論是天健、地順、雷動、山止、火麗、水陷、兌說、風入。此“健、順、動、止、麗、陷、說、入”八德便是對這八種物象的一度抽象。但此一抽象尚保留著具象的成分,并不適合作為卦名,于是《周易》創作者又選用人們平時不常用或不實指的八個字來作為八卦的卦名,即上面所說的乾、坤、震、艮、離、坎、兌、巽。此即是二度抽象,這實際是一種符號化的過程,即在提出八卦卦畫的同時又提出文字性的符號。因為它是符號,所以在取象時可以比較自由地選擇、變換所代表的物象。八卦最初用于占問,由于占筮的或然性、不確定性,以及解釋的多種可能性,所以八卦名稱的字義不能十分著實。這是八卦由具象向抽象化、符號化發展的內在原因。

六十四卦中,八卦自重所生出的別卦仍沿用八經卦原有的卦名。在筆者看來,這個問題似已無更多討論的必要,因此本文具體討論其余五十六卦的定名問題。

這五十六卦的命名,大體可分為如下四大類。需要說明的是,分在四大類中的這五十六卦,有時會有交叉,即有些卦既可以歸入A類,又可以歸入B類,命名時哪一類的特點更突出、更明顯,則將其歸入那一類。而在四大類的排序上,特點突出、明顯的一類筆者是將其排在較前面的。換言之,有些卦如果可排在前類的便不在后類中出現。

一、 以卦形定卦名(凡十一卦)

1、《頤》卦命名

頤為口頰之象,以卦形言,上下二陽,中含四陰,外實中虛,其形狀若人張口露齒。所以《頤》卦的卦名是根據該卦卦畫的直觀形態命名的。《頤》卦震下艮上,《大象傳》謂“山下有雷,頤。”“山下有雷”是對“震下艮上”上下二體的解說,要從“山下有雷”推導出“頤”的卦名是很困難的。由此也可以說,只有當一陰爻一陽爻的卦畫出現之后,并用它來寫六十四卦卦畫時,才會有“《頤》卦”這種卦名出現。頤言口頰,口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飲食,二是言語。因此,此卦便從兩方面立義:一是“節飲食以養其體”,二是“慎言語以養其德”(程頤《伊川易傳》卷二)。所以“頤”之引申義便是“養”,后世“頤養天年”一語,即從《周易》中演化而出。

2、《噬嗑》卦命名

噬嗑為“頤中有物”之象。《噬嗑》卦之《彖傳》說:“頤中有物,曰噬嗑”王弼注:“頤中有物,嚙而合之,噬嗑之義也。”如上面所說,《頤》卦上下二陽爻,中間四陰爻,如人之口頤。《噬嗑》卦與《頤》卦余爻皆同,唯第四爻為陽爻,如口頤中有物梗在其中,必噬而嗑之,乃能亨通,故卦名“噬嗑”。所以《噬嗑》卦的卦名是根據該卦卦形的直觀形態命名的。《大象傳》謂“雷電,噬嗑。”“雷電”是對“震下離上”上下二體的解說,要從“雷電”推導出“噬嗑”的卦名也是很困難的。但解經者也曾試圖從“震下離上”的上下二體方面加以解釋,如說“卦名噬嗑,震下離上,震為雷,離為電,天地生萬物,有為造化之梗者,必用雷電以擊摶之。”(李過《西谿易說》卷五)雷電可以擊物,但并不是因為被擊之物是“造化之梗”。所以我們說以“雷電”直接詮釋《噬嗑》卦名是很困難的。

然此卦雖名為“噬嗑”,但并未就口頤之物如何“嚙而合之”發義,因為就此發義,無非講口腔的咀嚼功能,發揮不出什麼義理。《噬嗑》卦辭說:“噬嗑,亨,利用獄。”將此卦看作治獄之卦。經師解釋說:噬嗑所以去頤中之梗者,“圣人之治天下,有為萬民之梗者,必用刑獄以斷制之。”(同上)所以此卦六爻皆言用獄之道。

《噬嗑》卦與《頤》卦命名的道理相同,只有一陰爻一陽爻的卦畫出現之后,并用它來寫六十四卦卦畫時,才會有此類卦名出現。

3、《鼎》卦命名

鼎,卦形象鼎,即初六陰爻兩短畫象鼎足,二三四皆為陽爻象鼎腹,第五爻為陰爻象鼎耳,上爻為陽爻象鼎鉉。(參見李過《西谿易說》卷十)《鼎》卦《彖傳》謂:“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即以上卦、下卦二體解鼎卦之象,下卦巽可代表木和風,上卦離代表火,有亨飪之象。《鼎》卦《大象傳》謂:“木上有火,鼎。”這就是說,《鼎》卦卦名即可能取象于卦形,也可取象于上、下二體,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從上下二體的烹飪之象,以及“鼎”之命名來看,此卦取義與食物有關,因而也就有了“養”的含義,但鼎并不是一般人家使用的,所謂“鐘鳴鼎食之家”,是指貴族階級。因而此種“養”又不同于《頤》卦的“養”,而是指貴族階級的“享神”與“養賢”。因而此卦即取義于“享神”與“養賢”,“圣人養圣賢以崇德也,而式燕之具必用鼎以烹之,而后可以將其敬。夫以報功、崇德之巨典,而皆有資于鼎,鼎之用不大哉!”(元趙汸《周易文詮》卷二)

4、《觀》卦命名

觀,“觀”字有平聲和去聲,作為卦名,應讀為去聲。《爾雅》釋“觀”字說:“觀謂之闕”,“闕”又名“象魏”,《周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乃縣治象之法于象魏,使萬民觀治象。” 門闕懸治象有以示人,而為人所仰觀,故名“觀”。《觀》卦二陽在上,四陰在下,有門闕之象,卦名當即取此卦形之象。(參見《周易注疏》卷四《考證》)朱熹說:“自上示下曰觀,自下觀上曰觀。故卦名之觀去聲,而六爻之觀皆平聲。”(《文公易說》卷四)《觀》卦之《大象傳》謂:“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觀》卦坤下巽上,所以《大象傳》稱“風行地上”。風行地上,有似天子巡省四方,觀民設教。這也就是說,從上下卦體的關系來解釋卦名,也可解通。

5、《夬》卦命名

夬,乾下兌上,上爻為陰爻,其余五爻皆為陽爻。清代黃宗炎《周易象辭》、毛奇齡《仲氏易》皆認為從玉玦取象,甚得吾心。毛奇齡《仲氏易》卷十九說:“夬者,缺也。環之有缺者,名玦。……今以五陽戴一陰,其形上缺,則因象名夬,而義亦隨之,合五陽之力而決去一陰。”古人佩玉玦有促決斷之意,《夬》卦之“夬”,亦為“決”意。《夬》卦卦辭說:“夬,揚于王庭。”意在教誡最高統治者適時作出正確的決策。

6、《中孚》卦命名

中孚,黃宗炎《周易象辭》卷十七謂卦名取象于鳥卵,初、上兩陽爻象蛋殼,二、五兩陽爻象蛋白,三、四兩陰爻象蛋黃。蛋黃有虛竅,混混淪淪,元氣包藏。孚,為古孵字。《淮南子·人間》:“夫鴻鵠之未孚于卵也。”孚即孵也。孚,從爪從子,鳥孵卵時常以爪轉動卵,使其便于孵化。故“孚”為會意字。《中孚》卦取意鳥孵其子時,用心極誠,教誡人君化民,能巽入民心,則孚信化于邦國。

7、《豐》卦命名

豐,我對此卦命名,久不得其解。諸家之說,皆不能心折。后忽悟此卦當從卦形解釋,即其卦形似豐豆之禮器。《燕禮》有“豐”。注:“豐形似豆而卑。”《三禮圖》云“罰爵”。此釋豐之器也。《說文》云:“豐,豆之滿者也。”此釋豐之字也。豐,金文或寫作 ,豐收之年,黍稷多獲,祭祀宴饗無不備物,謂之“豐”。 之二爻若看作“八”字形,四爻兩端上翹,則 之卦形便成豐豆之象形了。

8、《大過》、《小過》、《大畜》、《小畜》卦命名

《大過》、《小過》同有“過”字,而有大、小之分。同理,《大畜》、《小畜》同有“畜”字,也有大、小之分。前人或說陽為大、陰為小;或說好的卦為大,不好的卦為小等等,皆不中肯綮。吾意此四卦似皆可從卦形來索解。

大過,《大過》卦辭云:“大過,棟橈。”《彖傳》謂:“棟橈,本末弱也。”《東坡易傳》卷三謂:“四陽者,棟也。初、上者,棟之所寄也,弱而見擯,則不任寄也。此棟之所以橈也。”明代郝敬以為《大過》卦取象橋梁,而非屋梁,其中四陽爻象征橋之四梁,初爻和上爻兩陰爻為承載此四梁的兩邊橋樁,橋樁承載力太弱,致使橋之四梁變形彎曲,此即《彖傳》所說“棟橈,本末弱也”。卦名“大過”者,四梁之橋,過車過人之用大矣。《大過》卦巽下兌上,巽為木,兌為澤。《大象傳》謂:“澤滅木,大過。”這是說從《大過》卦上下二體之關系看,亦可解通。

小過,《小過》卦中三四爻為兩陽爻,初爻、二爻與五爻、上爻皆為陰爻。橋之兩邊承載的橋樁加多了,但此橋只有兩根梁,因此名為“小過”,其過車過人之用小矣。在筆者來,《小過》的卦名取象,乃參照《大過》的卦名取象而來。

大畜,清代胡煦《周易函書約注》卷六說:易卦“凡陽包陰者,皆稱畜,大畜、小畜、頤取畜義,皆是也。”他在解釋《離》卦卦辭“離,利貞亨,畜牝牛吉”時說:“牝牛指中陰,即中正之義。畜則上下兩陽也。坤為牛,為牝,二五坤陰,各畜于上下之陽,故曰畜。”按照這個思路,《大畜》卦是四陽畜二陰,故稱之為“大畜”。而自《大畜》卦上下二體言之,乾下艮上,乾為天,艮為山,《大象傳》謂:“天在山中,大畜。”山能畜藏天,其畜亦可謂大矣。

小畜,乾下巽上。乾為天,巽為風。《大象傳》謂:“風行天上,小畜。”“風行天上”何以為“小畜”,頗難索解。其實,此卦五陽畜一陰,其卦名取象,乃參照《大畜》卦名取象而來。

二、以覆體之關聯定卦名

(凡十四卦,除與前節重復之夬卦為十三卦)

《周易》卦序的排列有一條重要的原則,“二二相耦,非覆即變”。除了乾坤、坎離等八個對變卦外,其余五十六卦皆為覆卦。所謂“覆者,表里視之,遂成兩卦,屯蒙、需訟、師比之類是也。”(唐孔穎達《周易注疏》卷十三)。

1、《損》、《益》二卦命名

損,兌下艮上。《大象傳》謂:“山下有澤,損。”《損》卦卦名的取象是:損澤中之土以增益山之高。

《損》、《益》兩卦互為覆卦。益 震下巽上。《益》卦《大象傳》說:“風雷,益。”風和雷的關系,如何便導出《益》卦的卦名呢?如果《損》卦卦名的取象還有道理可說的話,那麼《益》卦卦名的取象則似無道理可言,只是取其覆卦的反面意思而已。這說明《損》、《益》二卦命名遵循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2、《屯》、《蒙》二卦命名

《屯》、《蒙》二卦的命名應該說也遵循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當《周易》的卦序首列乾、坤兩卦時,已經有了哲學的思考,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天地創生萬物。那麼怎樣來體現天地創生萬物呢?或者說,接著乾、坤二卦,卦序應該怎麼排?卦名怎麼起呢?筆者以為,屯、蒙二卦的接續以及此二卦的命名,都有體現“天地始生萬物”的哲學思考在其中。

屯,震下坎上。坎為云,震為雷。《大象傳》謂:“云雷,屯。”“屯”, 讀音為zhun。屯有“聚”義,《后漢書·張衡傳》“屯騎羅而星布”注:“屯,聚也。”此卦取象云雷聚布之義。命名之字往往為多義字,一旦以其字命名后,就有可能引申其義來說《易》,例如,此“屯”字又有“難”義、初始義,《說文解字》:“屯,難也。屯,象草木之初生。”因此,說《易》者也以難義、初始義來解《易》。自然界中,萬物肇始;政治上,天下初定。因此在卦義的詮釋上則在總結“萬物肇始”、“天下初定”階段的事物規律,其中突顯了俗語所說的“萬事開頭難”的思想。胡瑗發揮《屯》卦卦義說:“名之曰屯,屯者,屯難之名。天地始交而生物之時也。夫天地氣交而生萬物,萬物始生必至艱而多難,由艱難而后生成,盈天地之間。亦猶君臣之道,始交將以共定天下,亦必先艱難而后至于昌盛。”(《周易口義》 卷一)

蒙,坎下艮上。艮為山,坎為水,水可以解釋為河湖,也可解釋為泉水。《周易》將此卦命名為“蒙”。《蒙》卦《大象傳》說:“山下出泉,蒙。”泉始發于山,涓涓細流,徘徊宛轉,無確定的決導方向,有童蒙之象。故名之曰“蒙”。鄭玄說:“蒙,幼小之貌,齊人謂萌為蒙也。”(《周易集解》卷二)屯為物之始生,蒙為物之稚,因而互為覆卦的《屯》、《蒙》二卦皆有初始之意。《蒙》卦從“山下出泉”的取象命名為“蒙”,固有其可解釋性,但坎下艮上,未必一定理解為“山下出泉”,《周易》創作者一定如此取象,筆者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3、《需》、《訟》二卦命名

需,乾下坎上。乾為天,坎為云。《大象傳》謂:“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甲骨文編》中“需”寫作 ,從雨從天(其后“需”所從之“天”訛變為“而”)。此字原是一會意字,雨自天降,會意雨為萬物之所需。此卦“云上于天”,乃欲雨之象。故名之為“需”。“需”又通“須”,有須待之意。“飲食”為人的基本需要,“飲食宴樂”,待客之禮。古語宴客為“需”,“君子以飲食宴樂”謂人主宴賓養賢,膏澤亦將及于下民。

訟,坎下乾上。坎為水,乾為天。《大象傳》謂:“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天行上,水流下。天西旋,水東流,睽隔違戾,有訟之象,故名之曰“訟”。人事間常見其始相親相友而最終決裂相訟者,故君子為人處事,必謀慮于其始。此卦之取象于“訟”,應該還有另外的原因,即《需》、《訟》二卦為覆卦,《需》為飲食卦,飲食為天下之同欲、生民之必需,不得其平,則爭端起,劫奪生,故《需》之覆卦為《訟》,應該也遵循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4、《泰》、《否》二卦命名

中國古人認為,天地既是自然界中兩個最大的物象,同時也是自然萬物的生成者,而自然萬物的生成乃是天地相交的結果,亦如生物之雌雄牝牡、人之男女通過交合而生育繁衍。

否,坤下乾上,坤為地,乾為天,天在上,地在下,本合自然界之實際,但《周易》卻認為地氣在下,天氣在上,是天地懸隔不通之象,故將此卦命名為“否”。

《泰》卦為《否》卦之覆卦。泰,乾下坤上。地氣上升,天氣下降,是天地之氣通泰的表現,故名之曰“泰”。 筆者認為,《否》、《泰》二卦當其命名時遵循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5、《夬》、《姤》二卦命名

《夬》卦命名之由,上節已論。姤為夬之覆卦,“夬”通玦、決、訣等,有決去、辭別等意。其覆卦則反其意而名“姤”,言偶遇。所謂“去故而就新”也。舊解謂《姤》卦一陰承五陽,一女當五男,姤遇非禮之正。從姤 之上、下二體而言,巽下乾上。巽為風,乾為天。《大象傳》謂:“天下有風,姤。”“姤”有偶遇之意,“天下有風”,何以為“姤”?殊難解釋。所以筆者認為此卦命名考慮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6、《蹇》、《解》二卦命名

蹇,艮下坎上。艮為山,坎為水。《大象傳》謂:“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山本水之發源地,今水在山上塞而不流,形成今之所謂“堰塞湖”,隨時有崩決之虞,甚危甚險,以當時人之能力而言,無可奈何。亦譬如世道大壞,個人難以挽救世道,只有反身修德、明哲保身而已,是以名此卦為“蹇”。“蹇”字從寒從足,謂道路險難,足不能及。《周易》中《屯》卦、《困》卦、《蹇》卦皆有險難之義,其中《蹇》卦險難最大。《蹇》卦當其險難之時,智無可施其謀,勇無可施其力,雖圣賢亦不可與天爭。然《蹇》難亦必有解之之時,《蹇》之解因時至而自解也。

《蹇》、《解》兩卦互為覆卦。解,坎下震上。坎為水為雨,震為雷。《大象傳》謂:“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天地閉成冬。天地解成春。當春之時,雷開雨散,萬象更新。君子法之,與之更始,故“赦過宥罪。”。由上所論,《解》卦除了與其覆卦在命名上發生一定的聯系外,其內涵已經不再有聯系。筆者認為,《蹇》、《解》二卦當其命名時奉行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7、《既濟》、《未濟》二卦命名

既濟,離下坎上。離為火,坎為水。《大象傳》謂:“水在火上,既濟。”“濟”,本意為涉川而登岸,引申之義為“成”。“既”為已然之意。此卦上下二體并無涉川之象,“既濟”二字乃取引申之義。水在火上,有亨飪之象。且六十四卦之中獨此一卦六爻皆相應而得位,似有“欲濟者必在有應,必得其位”的含義。故朱熹說:“既濟,事之既成也。為卦水火相交,各得其用;六爻之位各得其正,故為既濟。”(朱熹《周易本義》卷二)

未濟,坎下離上,《大象傳》謂:“火在水上,未濟。”火本炎上,水本就下,此卦水火不能相資為用,無以成造化之功。且六爻皆失位,故名之曰“未濟”。“既濟”有大圓滿之意,《周易》若以此卦終篇,則表示理已窮盡,無所事事了。然物本無窮盡之理,故《周易》以“未濟”終,終則又始,示無窮也。《既濟》、《未濟》二卦為覆卦,筆者認為,此二卦命名時遵循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注釋:

[1]張斌峰《試論周易研究的符號學轉向》,劉大鈞主編《大易集奧》(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頁。

原載《哲學研究》2010年第12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