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自古以來就被認定是一部占的書,也許正是由于這樣的認識,才免于秦始皇焚書之火。但是,《易經》又從來不是一部單純占ト的書,它是一部適應性很廣泛的帶有科學、哲學總綱性的書。它從政治到軍事,從歷史到文化從自然科學到哲學;小到指導人生的實踐活動,大到治理國家,其內容之豐富、博大,大大超出了常人的想像,實在令人目。書中包含的人生哲理,被歷代儒家及賢達人士經常引為訓誠,早已被列為群經之首。到了宋代,經過程朱理學家的注釋,發其精深,甚至已經成了天人之學。宋代易學家朱熹曾經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
見,《易經》一書的問世,成為華夏文化的源頭,也是人類文化史上最為燦奪目的瑰寶。就其產生的巨大影響來說,完是史無前例的。
那麼,究竟什麼是“易”呢?
在古代,“易”,就是“蜥蜴”;許慎《說文解字》:“易,蜥易(),堰,守宮也……。”“蜥”和“守宮”,并不是同一種動物,但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據說這些動物可以
十二時的變化面改變旁上的顏色,以適應境,保護自己・由此・“易”產生出“變化”的思,“守富”,就是俗說的“變色龍”。也有一種說法,“易”就是飛鳥的形象,“易”與“”同音,由此聯想到飛鳥不停的動作。以上各種說法,不外乎是為了說明“易”有變化、變動的意思此外,還有一種常見的說法,就是“易”是由“日“月兩個字合成的。許慎在引用古秘書中所載《易緯・參同契》的話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日代表陽,月代表陰進而引申為陰陽運動變化的規律。
在《易緯“乾鑿度》中,又云“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東漢鄭玄又對此加以發,在《易費》和《易論》中說:“易一名而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易節,有簡單易行的意思,實際上就是把“變易”和“不易”的法則,作用到人事上,揭示人的活動規律,規范人的思想行為,強調的是,人的活動所要遵循的理。孫星在《周易解中說:“易簡”義,讀如“容易”之易”,“變易”,就是宇直萬物的運動變化至于朱所說的“交易”之“易”實際上,就是“變易”的一種“不易”,是說宇變化的規律,法則是不變的。也就是變易中的不變。所以,《系傳》說:“生生之易”。可謂一語破的,十分形象而又準確的表達了“易”的含義,概括起來,可以歸結為三點,一是字宙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這是其次,是從認識“生生不息”的事物中觀察得來,是化深入的意義,第三是《易經》指導人的活動的實踐上的意義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