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代漢語中數字“8”通常用漢字“八”來表示,但在古人造字之初,這個八字卻沒有計數功能。據史料考證,八,作為數字來用,起于先秦時期。
(一)“八”是有分別之意,“扒”是“八”的動詞
《說文解字》上說:八,別也。
也就是說,八,從造字之初表達的意思就是分開、分別。所以,這個字自古至今的形象結構都差不多,就是兩個背靠背的彎畫。
后來,為了更明確的表達“分”的意思,又在“八”字下邊加了一把刀,成為現在這種寫法,但古漢語中,八即是分,分即是八。
而這個“扒”,同“八”的本意相同,但卻更能表示分開之意的動詞屬性,也就是在八的旁邊加上一只手,同分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分字表達的是一種狀態,扒字更多的是一種動作。
(二)“八”有數字之用起于先秦時期
《左傳》是中國古老的經典專著之一,成書于先秦時期。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有一句話:“有媯之后,將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與京。
這是中國古代文獻里最早出現“八”字有計數功能的提法,此前這個字不表示數字。
捌,現在通常作為數字“八”的大寫。但這個字同扒字一樣,也可作為通假字,不知道古人造字時其是不是最早表達計數功能的原字。因為,《說文解字》上說,捌,是一種農具,類似于推耙,無齒的叫扒,有齒的叫耙。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字后來有了表達數目的功能。
(三)“八”字的寫法古來大同小異,現在的寫法始于漢隸
在甲骨文里,八,就是兩個背對背的彎筆,有的甚至是兩個相背的折筆。
到了東漢以后,也就是隨著今隸的出現,才有了現在這種字型,即捺筆出現波磔,看起來更加舒展優美了許多。
八字在書法中是常見字,但其更多見于作為偏旁的情況。八,作為偏旁時分為上、中、下三種情況:作為上偏旁時要左右開張,撇捺舒展,一般要覆蓋住下邊的偏旁;而作為下偏旁時,有時要收縮為兩個相向的“點”,在書寫時應該注意其姿態變化,收放有度,開合自如。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