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殺乙是什麼意思的簡單介紹

解夢佬

又是清明。今年因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需要,全國多地暫停集中祭掃活動,與此同時推出各種綠色文明安全祭掃的服務項目,比如北京對到現場祭掃的群眾,實行預約登記,分時限流;上海全市經營性公墓將推出集體祭掃、網絡祭掃、代客祭掃等三項服務……這樣做不僅健康安全,還能免除人們的奔波之苦,又是對清明傳統的良好傳承與創新。

中國自古就重視慎終追遠,因此清明節從正式設立開始(古時清明與寒食本是兩個節日,直到唐宋時期才合二為一),就一直受到重視,只是在古代筆記中,這一常被“雨紛紛”所籠罩的日子,似乎有些陰郁,有些叵測,有時甚至會在祭掃中遭遇詭事,變成了一個“危險活兒”。

算命殺乙是什麼意思

一、跳出墳墓,替兒擋刀

清代學者李慶辰在《醉茶志怪》中寫道:一個姓陶的人“清明掃墓,路出西郊”,在車上盹睡,迷離間見道旁一座矮屋,環以疏籬,有一女子倚門而立,“縞衣素裙,妝束淡雅”,低聲唱起一首歌:“清明雨,濕紙灰,良人一去不復回;塵埋玉色,酒涸金杯;清明雨,濕孤墳;家家春色不開門。紅垂樹杪,綠擁籬根。”聲詞凄楚,節短音長。陶某被這歌聲激得打了一個寒戰,只見“道旁則三尺荒墳,幾株衰柳而已”。

清明雨,濕紙灰,清明雨,濕孤墳,聽來就是那麼悲涼和凄愴,卻也道出了幾分清明時節墓地上的真實境況:墳前燒紙,雨打飛灰盡成泥;跪地哀泣,悲悲切切若游絲。倘若天地再昏暗一些,影影綽綽中更是分不清人與鬼有著怎樣的糾葛與變幻。明代筆記《續耳譚》寫一個姓富的吳地人,死了一年,“其子以清明上塚設祭”,正在悲哭不已,聲聲呼喚父親,墳墓里突然傳來回應聲:“別哭了,我這就跟你回家便是。”富子對父親的死哀痛已極,聽聞此聲,不但不恐慌害怕,反而隨聲呼之,“鬼便向子歷道平生事,甚詳悉”。等富子到了家,“聞有聲在堂中,則其父魂”,趕緊把妻子和女兒喚出來,那鬼魂親切地向她們問候,一如生時。兒媳婦問公公可否餓了,想要吃飯?鬼魂連連說好。兒媳婦趕緊將一只雞燉了放在案上,“雖不見形,而有頃,物自都盡”。直到這天的晚上,那鬼魂才回到塚中,并約好下一次回家探望的時間。等到了那一天,鬼魂果然返家,“自是晨來暮去,稍稍處置家事,皆有條理”。富家本是做生意的,每次有商人來家中買賣貨物,鬼魂便與之講價交易,一開始那些商人還有些害怕,漸漸習以為常。鬼魂怕狗,每次晚上回到墓地,其子都安排一仆為之驅狗。一天晚上鬼魂回塚,仆人忘了此事,“遂為群狗所嚙,叫呼上樹而滅,此后竟不復來”。

算命殺乙是什麼意思

《續耳譚》

此類清明祭掃,結果把去世的親人“帶出來”的故事,在古代筆記中還有很多。清代湯用中在《翼駉稗編》里寫陜西甘泉事:某甲與某乙有仇,某乙“恒思于陰處殺之”,但某甲防衛很嚴,沒有給仇家以得手的機會。后來某甲死了,只留下一個七歲的兒子,家人讓一個老仆帶他去掃墓。某乙竟要害死這個孩子以解夙恨,于是藏在墓地,等到孩子來了,拔刀便刺!誰知“甲忽從墓中出”,伏在兒子的身上,乙連刺十余刀,都扎在鬼身上,不能傷害孩子分毫。被嚇呆的老仆這才大聲呼救,“眾奔集,縛乙送官,置于法”。人們感嘆:“父子至性,死猶忘身御難于此!”

世上本無鬼魂,人死不可復生,所有在掃墓時遇到鬼魂出現的故事無疑都是杜撰的,卻也正在另一個意義上不斷肯定著祭掃的意義——緬懷親人,正是因為親人哪怕離世,依然以某種形式活在我們的心中。

二、踩壞棺材,厲鬼作祟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祭掃激鬼”,那就是激惹出來的并非親人。

清代筆記《埋憂集》的作者朱梅叔家住烏鎮,他的鄉里有甲乙二人,一向關系很好,家里也都很窮困。“值寒食,甲墓祭歸,見道旁有破棺遺骸暴露”,某甲為人善良,歸家取畚鍤為之掩覆。當晚他夢見一身穿繭袍者,感泣作謝曰:“蒙你為我掩埋枯骨,泉下無以為報。我活著的時候精于易卜算卦,明天你可以垂簾于市,以算命為生,我會在暗中幫助你的。”某甲相謝,醒后便在集市上打出算卦的幌子,但凡有問卜者或尋找失物者來,那鬼都對他加以指點,無不精準靈驗。里中有個老翁,家中一條白狗“忽于空中起,行至墻頭”,老翁從此患上了傷寒病,病情日重一日。家人來向某甲求告,在鬼魂的授意下,某甲說此乃野鬼求食,祀之可愈。“家人歸祀之,病良已,由是其門如市,年余積貲累千金。”

某乙看某甲發了財,十分眼紅,問他何以驟富,某甲實言相告。于是某乙“亦荷畚鍤至郊外,覓得敗棺,如其法行之而返”。是夜果有一鬼來謝,其狀顰眉蹙額,衣衫襤樓,看上去好像一個乞丐。某乙希望他幫忙算命,那鬼同意了。問卜者上門后,某乙每次咨詢那鬼,鬼都讓他回答:“明日來。”問卜者“輒懷卦金而返”,幾天后終于徹底休攤。乙很生氣,問那鬼何以至此?鬼說我生前欠了別人很多錢,凡是遇到債主,就推托以“明天來”三個字,其他什麼都不會……

故事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代對“無心行善”和“有意行善”兩種不同的態度,前者得到豐厚的回饋,而后者只落得個笑柄而已。

對清明掃墓時的“無心為錯”者,在古代筆記中也有公正的處理。

清代筆記《諧鐸》寫江西人王晉,清明日帶著家人一起去上墳。“冢后舊有荒墳,低土平洼,棺木敗露,末識誰氏。”王晉的兒子見其地野花盛開,便前去摘花,一不小心踩在棺材上,咔嚓一聲踩破了棺材蓋,腳陷了進去,將棺材中的骸骨踩碎了。孩子受到驚嚇,大哭起來,王晉趕緊把兒子抱出。回到家中,孩子突然生病,寒熱交作,苦不堪言。最奇異的是,當王晉到病床前看望兒子時,孩子突然色變,怒目直視曰:“我叫羅漢章,生前是堪輿名家,軒冕貴人無不奉我為上客,你一個窮人,居然敢縱容乳臭小兒,踐我墳墓,躪我骸骨,該當何罪?!”王晉磕頭謝罪,承諾幫他重修墳墓,并做法事超度,但羅漢章的鬼魂不依不饒:“此恨已入骨髓,必索你兒子性命乃止。”王晉伏地哀泣,羅漢章的鬼魂毫不松口,沒辦法,為了兒子,王晉只好到都城隍廟祈福。

當夜,他夢見城隍神召他說:“你管教孩子不嚴,踩壞他人棺木,應罹此禍。但孩子本是無心嬉鬧,那厲鬼竟然擅作威福,禍亂陰司法紀,豈能輕饒!”命令鬼役將羅漢章拘來。片刻,一鬼至,“侈口蹙頸,殊非善類”。城隍神責備他何以作祟。羅漢章滔滔辨答,不竭于詞。城隍神問他生前是做什麼的?羅漢章說自己是風水先生。城隍神拍案大怒:“你生前既作風水先生,何不能自己擇一善地,自庇朽骨?今日斷骨折骸,實屬咎由自取,反而賴到一個小孩子身上,施加苦痛?!造惡種種,罪不容誅!”命鬼役押赴惡狗村,受無量怖苦。然后城隍神又對王晉說:“回去管好孩子,少去墳地玩耍!”王晉拜謝而出,一下子從夢中驚醒,“起視其子,言笑如初,而病已愈矣”。后來聽說羅漢章棺中朽骨,被野犬銜嚼,狼藉滿地——果然是“押赴惡狗村,受無量怖苦”去了!

算命殺乙是什麼意思

《諧鐸·埋憂集》

三、青團烏飯,哀往樂回

還有一種人,喜歡在清明節前后溜到墓地去偷吃供品,這種“鬼口奪食”,在古代筆記中往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倘若是窮人饑不擇食,便不會招致什麼;倘若純粹是貪嘴好吃,定會遭到厲鬼的糾纏——現如今就算是清明節上墳的供品中包含食物,也多半是超市里很容易買到的一些酥皮點心之類的,所以今人可能困惑,上墳的食品有什麼好吃的?其實,古代清明節,擺在墓前孝敬先人的食物,真的是用心制作出來的美味。

近來讀明人張萱所著之筆記《疑耀》,才知道舊時清明節上墳祭祀先人,其它的祭品尚在可有可無之間,唯獨有一種食物屬于必備,那就是“烏飯”。

算命殺乙是什麼意思

《疑耀》

“寒食節上墓,其制未見于古,獨鄭正澤《祠享儀》曰‘孔子許望墓以時祭祀’,未嘗明言以寒食節,則四時皆可上墓也……惟開元敕:上墓以寒食日,同拜掃禮”,才算將“寒食上墓”加以明確。張萱的這段考據亦有《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為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歷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后各給三天。”直到宋代,掃墓的日期依然有十月朔和清明節兩個時間,《東京夢華錄》有云:“十月朔,都城士庶出城饗墳,禁中車馬朝陵,如寒食節。”張萱是嶺南人,他自己亦說:“余里中上墓,皆以清明、重陽二節。”這就說明此一年兩個時節上墳的傳統,直到明代還存在。

而張萱談到的一個細節是,其故里清明節上墳的一大習慣是“必以烏飯”。“烏飯”不僅制作考究,而且頗有淵源,如南北朝時期的宗懔所著之《荊楚歲時記》說其是“寒食取楊桐葉染飯,其色青而有光”;唐代詩人陸龜蒙在《零陵總記》中則寫:“居人遇寒食節,以楊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食之滋陽氣”;梁代陶弘景的《登真訣》“亦云太祖真人有此法,又法南天竹葉煮汁漬飯,名曰黑飯”。張萱故里制作烏飯,乃是“先以青礬(礬)漬米,搗楓樹葉染之”——杜甫詩云“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青精飯”即為烏飯。但古人烹制烏飯不單單是為了上墳,也是因為此飯乃時令之食,吃了有利健康,所以上墓時也請先人分享。而這樣的美食,沒準兒就被賊偷惦記,到頭來祖先還沒吃到,先填了他們的口腹。

烏飯之外,還有青團,此二者皆為南方掃祭之用,北方則多吃馓子。馓子古稱“寒具”,以麥、稻、黍等原料磨成面粉,和面之后搓成細條旋轉后再用油炸而成。《燕京雜記》中甚至有“清明人家上墳,于市上買盒子菜以祀之”的記載,這就更加高端大氣上檔次了。今人以為古代清明節一定要凄凄慘慘戚戚,其實“每逢寒食,郊外哭聲相望,至不忍聞”的主要是北方,而南方則“借祭墓為踏青游戲之具”——其實就算是北方,亦“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有歌者,哭笑無端,哀往而樂回也”(見《帝京景物略》)。

算命殺乙是什麼意思

青團

往者已矣!一句“哀往而樂回也”,包含著古人的大智慧。醉也好,歌也罷,“樂回”正是為了生者能更好地繼續生活,讓死者的在天之靈“踏實和放心”。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不能到墓地燒一回紙、獻一束花,卻也不必遺憾,更不必暗中琢磨會不會“怠慢”了逝去的親人,掃墓本就是一次心與魂的交流,既然穿越了生死,能不能“親臨墓地”又有什麼要緊的呢?何況從“踏實和放心”的角度講,網絡祭掃豈不更讓長眠的親人欣慰?王崇簡在《青箱堂詩集》中詠清明曰“至今河水依然綠,落日棲鴉繞舊巢”,傷感之外,尚有欣慰,欣慰之外,更有豁達,而千年清明,終歸是要過出一個豁達。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