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1) 日月盈昃(2) 辰宿(3)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4) 閏馀成歲 律呂(5)調陽 云騰致雨 露結為霜(6) 金生麗水(7) 玉出昆岡(8) 劍號巨闕(9) 珠稱夜光(10) 果珍李柰(11) 菜重芥姜(12) 海咸河淡 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13)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14) 推位讓國(15) 有虞(16)陶唐(17) 吊民伐罪 周發殷湯(18)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19) 愛育黎首(20) 臣伏戎羌(21) 遐邇壹體(22) 率賓歸王 鳴鳳在竹(23) 白駒食場(24) 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 蓋此身發 四大五常(25) 恭惟鞠養 豈敢毀傷(26) 女慕貞潔 男效才良 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罔談彼短 靡恃己長 信使可覆 器欲難量 墨悲絲染(27) 詩贊羔羊(28) 景行(29)維賢 克(30)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31)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資父事君(32) 曰嚴與敬 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 臨深履薄 夙(33)興溫凊(34) 似蘭斯馨(35)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淵澄(36)取映 容止(37)若思 言辭安定 篤(38)初誠美 慎終宜令 榮業所基 籍甚(39)無竟 學優登仕 攝職從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40) 樂殊貴賤(41) 禮別尊卑(42) 上和下睦 夫唱婦隨 外受傅訓 入奉母儀(43) 諸姑伯叔 猶子比兒 孔懷兄弟(44) 同氣連枝 交友投分(45) 切磨箴規 仁慈隱惻 造次弗離 節義廉退 顛沛匪虧(46) 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堅持雅操 好爵自縻(47) 都邑華夏 東西二京(48) 背邙面洛(49) 浮渭據涇(50) 宮殿盤郁 樓觀飛驚 圖寫禽獸 畫彩仙靈 丙舍(51)傍啟 甲帳(52)對楹 肆(53)筵設席 鼓瑟吹笙 升階納陛 弁轉疑星 右通廣內(54) 左達承明(55) 既集墳典(56) 亦聚群英 杜稿(57)鐘隸(58) 漆書(59)壁經(60) 府羅將相 路俠槐卿(61) 戶封八縣 家給千兵 高冠陪輦 驅轂振纓 世祿侈富 車駕肥輕 策功茂實 勒碑(62)刻銘 磻溪伊尹 佐時阿衡(63) 奄宅曲阜 微旦孰營(64) 桓公匡合 濟弱扶傾(65) 綺回漢惠(66) 說感武丁(67) 俊義密勿 多士實寧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假途滅虢(68) 踐土會盟(69) 何遵約法(70) 韓弊煩刑(71) 起翦頗牧(72) 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73) 九州禹跡(74) 百郡秦并(75) 岳宗泰岱(76) 禪主云亭(77) 雁門紫塞(78) 雞田(79)赤城(80) 昆池(81)碣石(82) 巨野(83)洞庭(84) 曠遠綿邈 巖岫(85)杳冥 治本于農 務茲稼穡(86) 俶載南畝(87) 我蓺(88)黍稷 稅熟貢新 勸賞黜陟(89) 孟軻敦素(90) 史魚秉直(91) 庶幾中庸 勞謙謹敕 聆音察理 鑒貌辨色 貽厥(92)嘉猷 勉其祗植(93) 省躬(94)譏誡 寵增抗極 殆辱近恥 林皋(95)幸即 兩疏(96)見機 解組誰逼 索居(97)閑處沉默寂寥 求古尋論 散慮逍遙 欣奏累遣 戚謝歡招 渠荷的歷(98) 園莽抽條 枇杷晚翠 梧桐蚤(99)凋 陳根委翳 落葉飄搖 游鯤獨運 凌摩絳霄(100) 耽讀玩市 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 屬耳垣墻(101) 具膳餐飯 適口充腸 飽飫烹宰 饑厭糟糠 親戚故舊 老少異糧 妾御績紡(102) 侍巾帷房 紈扇圓潔 銀燭煒煌 晝眠夕寐 藍筍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舉觴 矯手頓足 悅豫(103)且康 嫡后嗣續 祭祀蒸嘗 稽顙(104)再拜 悚懼恐惶 箋牒簡要 顧答審詳 骸垢想浴 執熱愿涼 驢騾犢特 駭躍超驤(105) 誅斬賊盜 捕獲叛亡 布射僚丸(106) 嵇琴阮嘯(107) 恬筆倫紙(108) 鈞巧任釣(109) 釋紛利俗 并皆佳妙 毛施(110)淑姿 工顰妍笑 年矢(111)每催 曦暉朗曜 璇璣懸斡 晦魄環照 指薪修祜 永綏吉劭 矩步引領 俯仰廊廟 束帶矜莊 徘徊瞻眺 孤陋寡聞 愚蒙等誚 謂語助者 焉哉乎也
-------------------------------------------
(1)洪荒:遠古渾沌蒙昧時代。《封神演義》第二十四回:“伏羲居洪荒之世,無百谷之美,倘不茹毛鮮食!況如今五谷可以養生,肥甘足以悅口,捌與卿踏舂行樂,以賞此韶華風景。”
(2)昃:太陽西斜。《荀子·哀公篇》:“君平明而聽朝,日昃而退。”《周易·豐卦》:“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3)辰:星。宿:星位。《史記·太史公自序》:“二十八宿環北辰,三十輻共一轂,運行無窮。”
(4)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道之大經也,此四時之順,不可失也。《荀子·王制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
(5)律呂:古時校正樂音之器具。以十二竹管制成,依管之長短來定音階。從低音管起,成奇數的六管為陽律,成偶數的六管為陰呂。認為律呂可以調節陰陽之氣。
(6)《大戴禮記》:“陰陽之氣,各從其所,則靜矣;偏則風,俱則雷,交則電,亂則霧,和則雨;陽氣勝,則散為雨露;陰氣勝,則凝為霜雪。”
(7)麗水:古麗江,產金沙。《元史·地理志》:“麗江路軍民宣撫司,路因江為名,謂金沙江出沙金,故云。源出吐蕃界。今麗江即古麗水。”
(8)昆岡:位于古闐國東北,出玉。《文心雕龍·才略》:“璿璧產于昆岡。”《尚書·胤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9)巨闕:古劍名。《荀子·性惡篇》:“闔閭之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劍也。”
(10)夜光:夜里能發光的寶珠。
(11)柰:果木名。
(12)薑:即“姜”。
(13)龍師、火帝、鳥官、人皇,代指上古三皇五帝。《左傳·昭公十七年》:“昭子問焉,曰:‘少皞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集解]應劭曰:“黃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事也。春官為青云,夏官為縉云,秋官為白云,冬官為黑云,中官為黃云。”
(14)蒼頡作書和胡曹作衣是古時傳說。
(15)指堯舜推讓帝位之事。《史記·伯夷列傳》:“堯將遜位,讓於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後授政。”《史記·五帝本紀》:“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舜)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后禹踐天子位。”
(16)有虞:帝舜。《孔子家語·五帝德》:“宰我曰:‘請問帝舜.’孔子曰:‘喬牛之孫,瞽瞍之子也,曰有虞。’”
(17)陶唐:帝堯。《孔子家語·五帝德》:宰我曰:‘請問帝堯.’孔子曰:‘高辛氏之子,曰陶唐。’”
(18)指武王姬發伐商紂和商成湯伐夏桀。《史記·夏本紀》:“湯修德,諸侯皆歸湯,湯遂率兵以伐夏桀。”《史記·殷本紀》:“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
(19)平章:辯別章明。《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史記·五帝本紀》:“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索隱]古文尚書作“平”,此文蓋讀“平”為浦耕反。平既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平”字亦作“便”,音婢緣反。便則訓辯,遂為辯章。
(20)黎首:萬民。黎,一說黑也,民首皆黑,故曰“黎首”;一說指古黎國,是蚩尤后裔所建,“黎民”、“黎首”、“黎庶”等詞由此而來。
(21)戎、羌:古族名。
(22)遐:遠;邇:近。《尚書·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遐邇一體:極海之際,合為一家。《漢書·司馬相如傳》:“遐邇一體,中外禔福,不亦康乎?”
(23)鳴鳳在竹:源自《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4)白駒食場:源自《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縶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于焉逍遙?皎皎白駒,食我場藿。縶之維之,以永今夕。所謂伊人,于焉嘉客?”
(25)四大、五常在古書中意指不一,在此處可能指組成人身的地、水、火、風(四大)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也稱“五常”)。
(26)《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27)墨悲絲染:源自《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28)詩贊羔羊:源自《詩經·國風·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29)景行:崇高的德行。《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30)克:能。《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31)指多行善事必有福澤。《易經·坤卦》:“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2)資:供養。《禮記·喪服四制》:“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33)夙:早。《爾雅·釋詁》:“朝、旦、夙、晨、晙,早也。”
(34)溫凊:冬溫夏凊。溫指使被溫暖,凊指使席涼快,古子女行孝之道。《禮記·曲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35)馨:香氣遠播。
(36)澄:水清澈而靜止。
(37)容止:儀容舉止。《孝經·圣治章》:“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
(38)篤:忠厚、誠實。《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39)籍甚無竟:名聲傳播很遠沒有止境。《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以此游漢廷公卿閑,名聲借甚。”[集解]漢書音義曰:“言狼籍甚盛。”
(40)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源自《詩經·國風·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蘢。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41)《史記·樂書》:“故樂所以內輔正心而外異貴賤也。”
(42)母儀:多用指皇太后、皇后,偶用于一般婦人。《后漢書·崔骃列傳》:“(寔赴邊阻亂)行道,母劉氏病卒,上疏求歸葬行喪。母有母儀淑德,博覽書傳。”
(44)孔懷:兄弟之親。《詩經·小雅·常棣》:“死喪之威,兄弟孔懷”。鄭玄箋曰:“維兄弟之親,甚相思念。”
(45)投分:意氣相合。唐李白《秋日煉藥院鑷白發,贈元六兄林宗》:“投分三十載,榮枯同所歡。”
(46)《論語·里仁篇》:“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47)縻:系縛,指爵祿自然會來。《周易·系辭上》:“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
(48)東西二京:指洛陽和長安。《后漢書·張衡列傳》:“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即《東京賦》、《西京賦》。
(49)邙:邙山,位洛陽東北。洛:洛水,即河南洛河。
(50)渭:渭河,黃河支流,流經陜西中部。涇:涇河,渭河的最大支流。“涇渭分明”成語即源于涇河與渭河的交匯。
(51)丙舍:東漢宮中正室兩邊的別室,以甲乙丙為次。
(52)甲帳:《藝文類聚·服飾部上》:“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雜錯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甲以神居,乙以自居。”
(53)肆:擺設。《詩·大雅·行葦》:“或肆之筵,或授之幾。”
(54)廣內:廣內殿,漢朝宮廷藏書之處。《太平御覽·孝武皇帝》:“劉歆《七略》曰: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孫弘,廣開獻書之路。百年之間,書積如丘山,故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有延閣、廣內、秘室之府。”
(55)承明:承明殿,漢大臣休息之所,也稱承明廬。《漢書·楊雄傳》:“召雄待詔承明之庭。”
(56)墳典:即三墳五典,上古書籍名。《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杜預注:“皆古書名。”孔穎達疏:“孔安國《尚書序》云:‘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
(57)杜:杜操,東漢書法家,善章草,真跡不傳。
(58)鐘:鐘繇,三國書法家,善楷隸,真跡不傳。
(59)漆書:古時用漆書于竹簡。
(60)壁經:漢代發現孔子宅壁中所藏之書。
(61)槐卿:公卿。周時外朝置三槐,三公位其下,后以“三槐”為三公代稱。
(62)勒碑:刻于石碑。
(63)指伊尹輔佐商湯。《史記·殷本紀》:“伊尹名阿衡”。[索隱]孫子兵書:“伊尹名摯。”孔安國亦曰“伊摯”。然解者以阿衡為官名。按:阿,倚也,衡,平也。言依倚而取平。書曰“惟嗣王弗惠于阿衡”,亦曰保衡,皆伊尹之官號,非名也。皇甫謐曰:“伊尹,力牧之後,生於空桑。”又呂氏春秋云:“有侁氏女采桑,得嬰兒于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尹,正也,謂湯使之正天下。
(64)指周公旦輔佐周武王,后被封于曲阜。《史記·周本紀》:“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魯。”[正義]又是商奄之地。
(65)指齊桓公九合諸侯,匡扶周室。《史記·齊太公世家》:“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66)綺:代指綺里季等商山四皓。漢惠:漢惠帝劉盈。指劉盈采張良之策,與商山四皓為友,而保太子之位。《史記·呂太后本紀》:“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67)說:人名,武丁時殷相。《史記·殷本紀》:“武丁夜夢得圣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筑於傅險。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圣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
(68)《史記·晉世家》:“乃使荀息以屈產之乘假道於虞。虞假道,遂伐虢,取其下陽以歸。”
(69)《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于踐土。”
(70)蕭何作九章律。《漢書·刑法志》:“漢興,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曰:‘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蠲削煩苛,兆民大說。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國蕭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時者,作律九章。”
(71)韓非子主張嚴刑罰。在《韓非子》中有多處體現,如“吾以是明仁義愛惠之不足用,而嚴刑重罰之可以治國也。”“刑勝而民靜,賞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勝、治之首也,賞繁、亂之本也。”
(72)起翦頗牧:白起、王翦、廉頗、李牧,戰國時良將。
(73)漢時,匈奴來朝,宣帝命在麒麟閣畫十一功臣肖像。《漢書·李廣蘇建傳》:“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凡十一人,皆有傳。”
(74)禹分天下為九州。《漢書·地理志》:“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貢。”
(75)秦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漢更為百余郡。《史記·秦始皇本紀》:“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漢書·地理志》:“本秦京師為內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漢興,以其郡太大,稍復開置,又立諸侯王國。……訖于孝平,凡郡國一百三。”
(76)岱:泰山別名。
(77)云亭:云云山和亭亭山,為古帝王設壇祭禪之地。《史記·封禪書》有載。
(78)紫塞:長城。秦筑長城,土色微紫,故曰紫塞。
(79)雞田:驛名,在今冀州。。
(80)赤城:山名,色皆赤,狀似云霞。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撥五岳掩赤城。”
(81)昆池:昆明池,漢武帝所鑿。《漢書·武帝紀》:“發謫吏穿昆明池。”
(82)碣石:山名。《史記·夏本紀》:“夾右碣石,入于海。”[集解]孔安國曰:碣石,海畔之山也。 曹操《步出夏門行》:“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83)巨野:澤名。《史記·貨殖列傳》:“夫自鴻溝以東,芒、碭以北,屬巨野,此梁、宋也。”[正義]鄆州鉅野縣鉅野澤也。
(84)洞庭:湖名。
(85)巖岫:山洞。
(86)稼:播種;穡:收獲。《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87)俶:開始。《詩經·周頌·載芟》:“有略其耜,俶載南畝,播厥百谷。”
(88)蓺:種植。《詩經·齊風·南山》:“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
(89)黜陟:官吏升降。《尚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
(90)孟軻:孟子。《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孟軻,騶人也。……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91)史魚:衛大夫。《論語·衛靈公篇》:“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92)貽厥:遺留。《尚書·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
(93)祗:恭敬;植:通“殖”。
(94)省躬:反省自己。
(95)林皋:山林之間。語出《莊子·知北游》:“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
(96)兩疏:疏廣、疏受,漢宣帝時名臣。《資治通鑒·元康三年》:太傅疏廣謂少傅受曰:“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仕宦至二千石,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懼有后悔。”即日,父子俱移病,上疏乞骸骨。上皆許之,加賜黃金二十斤,皇太子贈以五十斤。公卿故人設祖道供張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兩。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或嘆息為之下泣。”
(97)索居:獨居。陸機《嘆逝賦》:“親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98)的歷:鮮而明亮。歐陽修《真州東園記》:“芙蕖芰荷之的歷,幽蘭白芷之芬芳。”
(99)蚤:通“早”。
(100)鯤:傳說中的大魚。《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101)輶:輕。垣墻:矮墻。
(102)績:績麻;紡:紡絲。
(103)悅豫:喜悅,愉快。
(104)稽顙:跪拜。
(105)驤:右后足白的馬。《爾雅·釋畜》:“后右足白,驤。”
(106)布射:呂布善射;僚丸:熊宜僚(楚國勇士)善弄丸(一種雜耍)。
(107)嵇琴:嵇康(竹林七賢之一)善絲竹;阮嘯:阮籍(竹林七賢之一)善長嘯。
(108)恬筆:傳秦將蒙恬制毛筆;倫紙:蔡倫發明造紙術。
(109)鈞巧:馬均,魏明帝時博士,善巧藝;任釣:任公子善釣,見《莊子·外物篇》。
(110)毛施:毛嬙、西施,古代美女。
(111)年矢:時光流逝。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