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70課,仍然是“艸”部漢字,仍然是每課六個漢字,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如圖: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蔤。讀作m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芙蓉本”《爾雅.釋草》里說:“荷,芙渠;……其本蔤”郭璞作注說:“莖下白蒻在泥中者。”聽起來還不是特別清楚,更清楚的還有《本草綱目.果部.蓮藕》:“以蓮子種者生遲,以藕芽種者最易發。其芽穿泥成白蒻,即蔤也。長者至丈余,五六月嫩時,沒水取之,可作蔬茹,俗呼藕絲菜。”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藕。樣子如圖:
(藕)
蔤的小篆寫法如圖:
(蔤的小篆寫法)
2、蕅。讀作ǒu。《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芙蕖根”。《玉篇.艸部》里說:“蕅,同藕”。顯然,這個字就是現代漢語里面“藕”的寫法。問題來了,蕅跟蔤有啥區別呢?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得比較清楚:“蔤之言滅沒於泥中也。以其根藕系於其華菡萏其實蓮之下者、謂此乃花實之根。凡花實之莖必偕葉一莖同出。似有耦然。故下近蔤、上近花莖之根曰藕。本言其全。根言其偏。本在下。根上於本。”就是接近花莖的部分叫“蕅”,深埋在泥土中的叫“蔤”。顯然,古文字學里的蕅跟現代植物學里的藕并不一回事。蕅指根,但現代漢語里的“藕”并不是荷的根。
做一下辨析:藕長在池塘的污泥里,它的長相和位置的確像是根,但實質上它不是根,因為根上一般沒有節,而藕有節,它其實是蓮的變態根狀莖;在藕節的地方,向下長出許多絲狀的根,向上長出帶有長柄的荷葉和開放粉紅色或白色鮮艷的荷花。荷花謝了后結出蓮蓬,里面長著十多個小果叫蓮子,把果皮剝去就露出蓮子,由于種蓮子不容易發芽,所以人都栽種手指粗細的蓮鞭,蓮鞭的頂端的幾個節,不斷貯存養料而漸漸變得粗大起來,這就是藕,由此看來,或者古文字里對應“藕”更準確的是“蔤”而不是“蕅”。下圖中藕節中長出的細細的藕根才是“蕅”。
(蕅:藕根)
蕅的小篆寫法如圖:
(蕅的小篆寫法)
3、蘢。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音lóng。給的解釋是:“天菕也。”什麼是菕,前面67課時講過了,是雀麥,就是燕麥,那麼天菕呢?《爾雅.釋草》里說:“蘢,天菕。”郭璞作注說:“未詳”,只有郝懿行《義疏》里說:“此草高大,故名天菕。”究竟是什麼樣子,已不可考,漢典網站認為蘢指的是“水葒”,不知準確出處,似乎并不準確,我們暫時以水葒為準,它的樣子如圖:
(水葒)
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是lǒng。給成詞語蘢茸,意思是聚集的樣子。第三個讀音是lòng,指草或竹樹深處。
蘢的小篆寫法如圖:
(蘢的小篆寫法)
4、蓍。讀作shī。《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蒿屬。生十歲,百莖。《易》以爲數。天子蓍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顯然,這是一種草,多年生植物(十歲,其實不準確是十歲)有很多根莖,《易經》里用它代表數字,甚至不同級別的人所使用的蓍草,長度也是有規定的。蓍草,屬菊科,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一本多莖。全草可以入藥,莖葉含芳香油,可作調香原料,它的樣子如圖:
(蓍草)
著草顯然生長周期要比其他草類植物生長周期長,所以古人用了“耆”(《說文解字》解釋耆,就是“老也”)這個組字部分。蓍草在《周易》以后替代龜甲成為主流的占卜材料,《說文》里也記載不同級別的人用不同規格的蓍草占卜。它的樣子如圖:
(蓍草)
蓍草的長相并不出眾,有點像普通的艾蒿,長著鋸齒形的葉片,有點像鳥類的羽毛,也像是某種多足綱的蟲子,所以在民間它還有很多個名字,比如“鋸齒草”、“羽毛草”、“蚰蜓草”等,可這種這種長相普通的草,《周易》里為什麼選擇它作為占卜吉兇的草呢?蓍草跟其他草類的重大區別就在于它比其它的草本植物活得時間長。西晉張華的《博物志》里說它:“蓍千歲而三百莖,其本已老,故知吉兇。”能活1000歲,所以知道吉兇,1000歲好像夸張些,但它的確比其他草類活得久,因為它活得久,所以知道吉兇,據說孔子很贊成用蓍草占卜,理由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它活得久。我們看,古人用來占卜用的龜甲,也是因為龜活得久。在上古時代社會里,有了問題往往需要借助部落中老人們的智慧,所以長壽的蓍草,長壽的烏龜都成為占卜材料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蓍的小篆寫法如圖:
(蓍的小篆寫法)
5、菣。讀作qì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蒿也。”《爾雅.釋草》里說:“蒿,菣。”郭璞作注說:“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為菣”其實就是青蒿。青蒿,也叫香蒿,菊科,二年生草本。莖、葉可以入藥。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藥議》里說:“ 陜西綏銀之閑有青蒿,在蒿叢之閑,時有一兩株,迥然青色,土人謂之‘香蒿’。莖葉與常蒿悉同,但常蒿色綠,而此蒿色青翠,一如松檜之色;至深秋,馀蒿并黃,此蒿獨青,氣稍芬芳。”青蒿的藥用價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產很多系列藥品。青蒿素主治瘧疾、結核病潮熱,治中暑、皮膚瘙癢、蕁麻疹、脂溢性皮炎和滅蚊用品等。舊時常用的驅蚊土法燒蒿草,就是因為這個香蒿的這個特性,洗凈鮮用或曬干制藥。它的樣子如圖:
(香蒿)
菣的小篆寫法如圖:
(菣的小篆寫法)
6、莪。讀作é。《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蘿莪,蒿屬。”《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有這樣的句子:“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孔穎達作注說:“莪,蒿也,一名蘿蒿也,生澤田漸洳之處,葉似斜蒿而細,科生,三月中莖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頗似蔞蒿是也。”其實就是蘿蒿,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葉像針開黃綠色小花,葉嫩時可吃。因為它抱根叢生,很像孩童粘著連著父母的情狀,所以歷來被人稱為“抱娘蒿”后來植物學又改名為“播娘蒿”(有點奇怪的名字)。樣子如圖:
(抱娘蒿)
莪還有另一個意思,指的是蘑菇,出自元代王禎的《農書.百谷譜.蔬屬》:“中原呼菌為蘑菇,又為莪”。這個意思不常用。莪的小篆寫法如圖:
(莪的小篆寫法)
從《說文解字》的540部部首檢字,到現在《新華字典》及《現代漢語詞典》的201部部首檢字,無疑是部首檢字法的進步,而艸部與現在的艸部歸到一類,顯然是方便檢字的,所以,有朋友留言說《說文解字》的歸部更科學我們并不認同。我們學習《說文解字》,并不是說《說文解字》的所有東西都是合理而不容懷疑的,《說文解字》當然是博大精深的,但也不用把它神圣化。這個我們以前已經討論過了,這里順帶提一句。
(【說文解字】之70,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