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你總是失眠,請你坐下來開始讀《易經》,一段時間后,肯定想睡覺
圖01:睡不著的時候只剩下美了
有一段時間,我的失眠非常厲害,到最后基本上都不用睡覺了,整夜整夜地睜著眼睛數小綿羊,把小綿羊都數不好意思了!期間也采用了很多辦法,但效果都不是太好,直到我捧起了《易經》、《道德經》、《論語》等這些老祖宗的智慧結晶,竟然把我的失眠給治好了。
我之失眠皆因我心浮氣躁所致,故在研讀這些經典之時,因其晦澀難懂,要想讀懂,必靜下心來,仔細推敲查驗方可悟之一二,再加上中間有很多生詞,更使我無暇顧及其他,反而達到了專注的奇效,所以每每讀完,皆因用腦過渡,困意自來啊,想不睡覺都不成啊!
其實說來也好理解,我這一招只不過是一招“轉移注意力”大法而已,通過讀經典時的不解與我本來一讀書就犯困的老毛病相結合,這效果立馬顯現,而在這治療失眠的過程之中還得到了附加的驚喜,那就是不知不覺之中被老祖宗的這些個智慧所吸引、所折服,進而不得不感嘆“當今,吾輩所處社會之高度發展,然吾等精神之匱乏,真乃世屬罕見,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身為華夏兒女,多讀一點我們老祖宗的東西,是我們對我們祖先最基本的尊重與理解。
二、推開《易經》之乾坤大門:觀象于天地,洞察于鳥獸,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以辨吉兇之時
圖02:觀天地之象,洞鳥獸之文,辨別吉兇
我們都知道,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主要說的就是伏羲氏通過觀天地萬物之象進需創造出八卦之過程。
不難看出,八卦之誕生是伏羲通過“仰視”、“俯觀”、“近取”、“遠取”等方式來窺探尋求自然之法則,并不是無中生有,所以八卦之誕生是合乎天道的。發展到至今,《易經》結構已變成了一個復雜的系統。它既不同于一般的符號書,也不同于一般的數學書,更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書。它兼有符號、數字與文字,是三者既密切聯系又相互獨立的系統。根據習慣的說法,這三個組成部分就是易象、易數、易理。這三個子系統各自又有若干分支系統,從而形成下系統與系統、子系統與子系統之間交叉關聯的密集的立體網絡。
所以,切記“不可把《易經》簡單謂之算卦或者迷信”,它所蘊含的文化、道理等等,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
我們再來看《易經》之根本原理重在“易”上,“易”有三義:一是象形的解說;二是會意的解說;三是會意兼形聲的解說。
象形的解說:以“易”這個字,上“日”字象首,下“勿”字象四足,呂蜥蜴、蝘蜓一類。易象形蜴,蜴善變,故“易”便是“變”的意思;
會意的解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系辭》:“陰陽之義配日月”。象日月,亦便是象陰陽也。“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一往一來,有著變動的意思;
會意兼形聲說:“一日從勿”。《說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三游”。游從風而靡,游移而無定。故“易”者“變”也。
以《易》事理學言之,“通變之謂事”,可以理解為其于物理現象和事理現象的總體認識,即:“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我們在讀《易》的時候要有一個變的思維在里面的,要具備通過事物表象之變進而分析出背后邏輯的思考方式。做到不僅要通物理之變,亦要通事理之變。
圖03:打開乾坤天地之門,看大千世界
學習《易經》,我們要抓住其總綱,正如孔子所說,乾坤就是《易經》的入門總綱:乾代表陽剛,自強不息;坤代表陰柔,厚德載物。陰陽合德互補,就有了剛柔合體的物象,體現出天下的造化,通達神明的易德。
我們中國人是非常喜歡看象的。天有天象,就是所謂的天文;地有地象,即所謂的地理;人有人象,即所謂的人事。天上、地下、人事,全都是象。所以,《系辭傳》寫得清楚:“天垂象,見吉兇”,這就是天是一種現象,它會用各種現象來告知人們的吉兇。到于人們怎麼去做就是自已的事情了,所以才有“盡人事,聽天命”一說。
所以《易經》的出現只是提供給我們一種解讀這些天地人之象的方式和方法,具體能讀懂多少,那就要看各自的修為了。進而才有了圣人和凡人的區別。孔老夫子主張“述而不作”,就是告訴我們,做為圣人只是讀懂了天地之象,進而用言語去復述了一下其中之理給世人,并不是其創作。圣人之所以為圣人,可見一斑。
三、明白《易》之不變為“變”之理,就明白了易之與時俱進的進步性
圖04:易之核心在變
在讀《易》的過程之中,我們經常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我們都能從其中看到它的合理性和包容性,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了,《易》之一脈不僅沒有消失,還越來越深入地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究其原因就是在于《易》之特性:“變”,正因為其變,才能做到與時代保持著同步性和前瞻性。所以說,華夏兒女因《易》而感到幸福。
我們可以通過乾卦來看,其六爻者是陽爻,當初爻一變,就變成了姤卦,兩爻一變,就變成了遁卦了,到于三爻一變,就變成了否卦了。這個變化過程意味著宇宙的元氣越來越弱了,人也是一樣的。
人生之初,朝氣旺盛,就是陽;到了壯年,陽氣達到極盛的狀態;中年以后,陽氣漸衰;到了老年,就是暮氣沉沉了。否卦之后,四爻一變,就是觀卦,五爻一變就是剝卦,等到六爻全變,就是坤卦了。這就是天地之變。
多體悟“變”這個詞,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去理解《易》之深意。
圖05:順不驕,逆不餒,大材也
《易》之變給我們以思維方式啟示,《易》之卦給我們以吉兇祝福啟示,注意這里是“啟示”,并不是“結果”。眼觀天象,心中有數,正確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作用,才能讓我們在出現問題,做到及時補救,并且加快否極泰來的速度。真正要做到“順時不驕,逆時不餒”才是《易》真正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