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過時”動畫,卻被20萬人打下9.2超高分。
38年后,它被做成4K紀念版搬上銀幕。
今天肉叔終于逮到機會去重溫,沒想到豆瓣上有人冷嘲熱諷:
我作為一個15年資深電影人
想認真的問一句
中國電影怎麼了病得這麼嚴重麼
這是要倒退50年的節奏?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12170125597279805.jpeg)
憋不住了。
就著這部動畫,我想聊聊所謂的“倒退50年”,我們看的到底是什麼?
對,說的就是昨天上映的《天書奇譚》。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13170125597321848.jpeg)
《天書奇譚》是上海美術電影廠出品,改編自羅貫中、馮夢龍編纂的中國第一部神魔小說《平妖傳》。
講,神仙袁公看守一本天書,書上記錄著一百零八條法術。
袁公覺得這書能造福人間,于是把它偷下凡。
沒想到三只狐貍精偷吃仙丹,幻化成人形,也想得到天書以禍害人間。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16170125597692260.gif)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16170125597687595.jpeg)
很快,袁公偷天書被玉帝發現降罪,他只能派徒弟蛋生守護天書。
就此,蛋生和三只狐貍精展開了斗智斗勇的故事。
嗯,對比如今什麼轉生到異世界變成史萊姆(游戲里最菜的怪物)的“萌王”;什麼中年危機躺平男禿了也變強了,變身超人一拳拯救世界等清奇設定,我們很難硬夸這故事新奇。
與此同時,和李安每秒120格、4K解析度、3D立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直接用數字硬造出一個小史密斯的《雙子殺手》比起來,《天書奇譚》4K紀念版的精心修復……更是被“秒殺”。
但,這些作品,從來都不在一條賽道。
我們真的是花錢去電影院看“倒退50年”嗎?
事實上,我們是想跟著這動畫,回到50年前。
再看一眼,那段發生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傳奇——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16170125597697084.jpeg)
“50年前”的輝煌
實不相瞞,《天書奇譚》乃我童年陰影季軍。
里頭不是有三個狐貍精嘛,一個漂亮的狐女,一個因為貪吃被廢腿的書生阿拐,還有一個詭計多端的八字眼老太太狐母。
那個老太太,打一出場那古怪和奸詐的氣息就讓我汗毛直豎。
另外《寶蓮燈》中臉色鐵青的的二郎神舅舅位居第二,《黑貓警長》中新婚夜吃掉丈夫的螳螂新娘喜提恐怖冠軍。
巧的是,我這童年陰影前三,都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經典作品。
這種“黑紅”,也從側面證明了上美影確實陪伴了很多人的一整個童年。(特別是我,高三時周末還在百忙中堅持看《大耳朵圖圖》被老爸嫌棄智商)。
上周看《一年一度戲劇大賽》,于和偉點評時借“沒頭腦和不高興”這個上美影經典IP做類比。
滿場在座的一下就都意會了,也能感受到其作品的國民度。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16170125597620663.jpeg)
可以說,上美影的成績單,國內至今尚且無人能及。
不是比什麼日新月異的票房觀影量。
而是比其創新理念的劃時代意義。
彰顯國家動畫水平在當時領先全球的奠基式巨作,不計其數。
1941年創廠之初,就拍出了《鐵扇公主》。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16170125597624665.jpeg)
比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僅僅晚了3年。
據說,日本國寶級動畫教父手冢治蟲就是看了這個,開始棄醫從畫的。
之后,上美影創下了多個“第一”:
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第一部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術的木偶片《小梅的夢》,還有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第一部彩色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
1960年,里程碑式的動畫誕生:
中國的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18170125597876690.gif)
影片拍竣后的十多年,仍在國際上獲得榮譽。
僅15分鐘的短片,卻讓宮崎駿贊嘆:看得都傻了。
后來,手冢治蟲(對的,又是他)甚至千里迢迢跑來中國探訪。
畫下了阿童木和孫悟空的友誼合照。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18170125597824362.jpeg)
第二年,1961年年底,《大鬧天宮》上集拍完。4年后,下集拍完,在國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1978年,英國《電影與攝影》評:倫敦電影節上最轟動、最活潑的一部電影;
芬蘭報界評:動畫技術在國際動畫界是第一流的,它把動畫技術最杰出的特點和傳統的東方繪畫風格結合在一起。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25170125598553684.gif)
1980年《三個和尚》拿下柏林銀熊獎,1983年《鷸蚌相爭》也拿下了柏林銀熊獎。
之后,這個“第一”的精神始終在推陳出新:
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第一部木偶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第一部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第一部科普動畫系列片《黑貓警長》……
在創新意義上,上美影每個作品都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周總理還曾贊揚美術電影部門在中國電影事業中,是具有獨特風格、比較優秀的部門。
回首輝煌容易。
但只有創造輝煌的上美影老一輩,才知道從零到一有多難。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25170125598562994.jpeg)
“50年前”的艱難
《天書奇譚》有一句經典臺詞,是袁公給男主取名時說的:
你是蛋生的,就叫蛋生吧。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25170125598593662.jpeg)
那上美影是怎麼誕生的呢?(諧音梗自罰雞腿)
上海石庫門里的一間只有七平方米的小屋子,就是上美影原址。
就是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
資金不足是創始人萬氏兄弟四人最大的難題,前面提到的《鐵扇公主》進入緊張的制作關鍵期時,錢又不夠了。
最終,幸得到他人資助,還調動了其公司100多名工作人員參加制作,花了一年半才最終完成。
《天書奇譚》作為中國第三部彩色動畫長片,采用的仍然是最古樸的動畫生產方式。
你能在片前的字幕中,看到描線、上色、調色這樣的專人專職崗位,足以猜測當時工序之多。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25170125598562892.jpeg)
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沒有電腦合成的年代,創作條件令人頭禿。
當時的員工回憶:
一部動畫,分三個階段。前期準備、拍攝、后期。
一張圖,要經歷鉛筆稿、描線、上色、前景背景貼合、攝影機拍攝等。
每個鏡頭要畫幾十張紙,上千個鏡頭。
這麼浩大的工程,能配置到的資源卻很有限。
廠里的老員工就回憶道,后期一系列繁瑣的工作,都有他一個人完成, 工作量相當大。
而肉叔之前這寫過《葫蘆兄弟》之父胡進慶,就講過一個創作細節。
這個故事原本原本取材于民間傳說《十兄弟》,講天生異相的十個兄弟和惡勢力斗智斗勇。涉及皇帝、衛士、宮娥、才女、丞相、縣官、地主、貧民等大量角色,場景也從農家、莊園、官府一直跨越到了皇宮。
但《葫蘆娃》只有七個兄弟,除了顏色,其他的還一毛一樣。
反派只有蝎子精和蛇精。
場景嘛?除了戶外山野,就是洞穴。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25170125598583475.jpeg)
《葫蘆兄弟》分鏡頭臺本中首次出場的“葫蘆娃” 胡進慶手稿
為什麼會做這麼大量的縮減呢?
答案讓人“哭笑不得”:
經費不足,要省錢。
而被最被外人津津樂道的水墨畫,也同樣是用辛苦換效果。
一幀,就要四層紙
然后他合成
就這樣一層一層的
現在電腦都好做出來
不稀奇現在科學發達了嘛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25170125598541230.jpeg)
成本實在太高了,所以研發了剪紙動畫,有了中國第一部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
再后來,胡進慶又發明了“拉毛”剪紙:剪好的角色放到水里浸泡,當紙張的邊緣生出毛邊的時候,就好像水墨在宣紙上渲染開來。
讓剪紙片既保留水墨的質感,還更便宜了。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28170125598844493.gif)
和廠里員工反饋的一樣,一個人干幾個人的活兒,一個人就是一直隊伍的例子太多了。
比如,在《葫蘆娃》片頭的字幕中,胡進慶、進慶,還有筆名“墨犢”……全部都是胡進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29170125598985595.jpeg)
這麼難,老一輩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29170125598956180.jpeg)
再難也要搞藝術
先看看命運多舛的《鐵扇公主》后來怎麼樣了呢?
在上美影創始人的堅持下, 最終耗費畫稿近兩萬張,拍成了。
而當初,這四兄弟為什麼煞費苦心一定要干動畫呢?
一個,是他們熱愛藝術。
搞藝術,他們是認真的。
廠里的老員工說,那時候條件艱苦,創作設備、技術簡陋。
但大家都把動畫當藝術,而不是掙錢工具。
以前就是做片子就是搞藝術
不像現在就是第一是說商業
(當時)就是為了多拍點兒童教育片嘛
就是把一天的工作量自己安排好
怎麼抓緊搞好
然后能在這個基礎上計劃完成后
然后再去多搞一點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29170125598997459.jpeg)
所以在有限的條件下,用耐心、苦心打磨作品,讓它稱為藝術品,就成了廠里每一個人的常態。
創作前期。
為了更好的了解主題,會組織整個主創團隊去采風。
拍《草原英雄小姐妹》去西藏體驗生活,拍木偶戲《孔雀公主》去云南和當地人同吃同住。
所以孔雀公主中,每一幀都充滿民族風情。
宰相麻哈仙的坐騎是大象,百姓人人布包頭。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727170125604751958.gif)
女性角色愛用鏤空金銀、鮮花裝飾。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44170125600475799.jpeg)
這些煞費苦心,都是為了更細致、更貼近生活。
再到動畫設計階段。
上美影每個員工座位上都有一面鏡子,用作自我觀察。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44170125600490222.jpeg)
一個人,只分配到研究“一張嘴巴”的工作量。
一整周,就研究這個。
一個人張嘴是怎麼說話的,必須一邊觀察自己一邊畫。
細致到什麼程度呢?
說話時舌頭是怎麼抖動的,都要鉆研清楚。
研究完了,把稿子給導演看,導演覺得還不行還得打回重畫。
有些動畫形象,甚至有真人原型。
像《大鬧天宮》中玉帝的形象,其實是按照演員富潤生設計的。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44170125600453232.jpeg)
與此同時,精巧的還有神態。
作為天庭的九五至尊,設計者陸青設計動作時,為了體現玉皇大帝身份尊貴,人物不能離開寶座,說話慢、肢體語言也不能夸張。
那還怎那麼搞呢?
她把戲放在玉帝的臉上和手上。
臣下諫言把稱“齊天大圣”的孫悟空處死時,他震驚于臣下的魯莽愚鈍,所以他先是瞇眼撇過一個輕蔑的眼神,后一只眼瞪大了表示震驚。
一秒不到的神態,就體現了玉帝的城府。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49170125600965066.gif)
就連配音,都是講究得很。
《天書奇譚》中,有個一個任性刁蠻的小皇帝,當他向狐母提要求時,一句臺詞“鳥——”,喊進了很多人心里。
雖然只有一個字,但它出口直爽,是孩子的耿直。
但小皇帝又不比尋常人家的孩子,“鳥”字的尾音又轉了好幾次,用作表達他的頑劣。
最絕的是,當時為了體現這孩子氣的專橫,配這句詞時,曹雷老師全程含著半口水。
藝術大過天。
這是一代老藝術家的理想。
但萬式兄弟拍《鐵扇公主》,還有一個原因——
他們想爭口氣。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49170125600939919.jpeg)
吾輩自強,不只是一句口號
萬氏兄弟看《白雪公主》后,覺得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公主”。
在傳統神話中,他們挑中了鐵扇公主。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54170125601419727.gif)
你會發現,和中國的“第一個動畫公主是鐵扇公主”一樣,以前的很多中國動畫,民族元素都很濃烈。
動畫技法上。
《鐵扇公主》中,主創大膽嘗試古典繪畫和山水畫的風格;《小蝌蚪找媽媽》采用了齊白石水墨畫的動物形象。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658170125601826955.gif)
《豬八戒吃西瓜》吸收了民間皮影戲、北方剪紙、窗花工藝。
劇本創作上。
不僅有從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延申出來的《大鬧天宮》《哪吒鬧海》《豬八戒吃西瓜》;
還有民間傳說《田螺姑娘》《人參果》《九色鹿》《孔雀公主》《阿凡提的故事》;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705170125602579067.gif)
田螺姑娘
成語寓言《猴子撈月》《鷸蚌相爭》《南郭先生》……
還有人物設計。
《天書奇譚》中的三只狐貍精,還結合了中國戲曲臉譜樣式。
特別是狐女,瓜子臉上的兩坨紅暈,就是經典花旦的妝容。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705170125602544268.jpeg)
還有高瘦的知縣,眼睛是星星,烏紗帽兩邊的配飾是銅錢,暗示他是見錢眼開的勢利眼。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705170125602545503.jpeg)
這些形象,帶著對人物品性的暗示,十分精巧。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老一輩的藝術家們又發揮豐富想象,注入了生命力。
《天書奇譚》有個幕后花絮。
原定是中外合作,BBC給了一版劇本。
但上美影主創們覺得框架太大,不是很滿意。
再加上BBC資金不足退出,上美影主創們最后只摘取了其中一個段落加以改編,有了今天的版本。
你會發現,《天書奇譚》既保留了傳說中原汁原味的“每當仙爐冒煙,發出聲響時,袁公必須立即到天宮述職”這種和民間習俗相呼應的傳統細節。
繼承傳統的同時,又加入了很多大膽創新的部分。
比如狐母與狐女跳舞動作,像極了80年代迪廳流行的迪斯科、霹靂舞。
昨天去看,當動畫中“閃亮的燈球”一閃,電影院里的觀眾們一下就懂了,都笑了起來。
那時候,上美影的老廠長特偉先生常常強調:
不要重復別人也不要重復自己。
不重復別人,講的是一種自強。
說到底,追求的是文化自信。
就像上美影最輝煌的時代,很多作品都是對我們傳統文化的挖掘。
上美影的老廠長嚴定憲先生為了更好的挖掘,他和同事們背著工具,冬天北上進京,一路從故宮、頤和園、西山碧云寺到大慧寺,收集佛像、壁畫,了解古代建筑、繪畫、雕塑。
而近幾年,無論是吹響中國動畫號角的里程碑《大圣歸來》,還是動畫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或是前不久又推新的白蛇2《青蛇劫起》,都是基于我們耳熟能詳的傳說。
不用急著照搬別人,我們本身就有足夠的底蘊等待深挖。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705170125602520939.jpeg)
《寶蓮燈》的彈幕:這才是東方特色
而不重復自己,講的是不停止自我創新。
同樣是這幾年的動畫,基于傳統,又大膽改編。
雖然觀眾對此褒貶不一,但確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讓老故事煥發新神采。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705170125602559697.jpeg)
《天書奇譚》修復完成后,當年的影片導演之一、90歲高齡的錢運達老先生,成為了第一位觀眾。
錢老的眼睛里,反射出大銀幕的斑斕的色彩。
看到一幀幀親手繪制而成的圖像,從小熒幕到大銀幕,一定是一代中國老動畫人共同的夢想。
可惜,從片尾能看見,《天書奇譚》的很多主創已經逝世。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705170125602525308.jpeg)
——他們再也看不到了。
回到最初那個話題,肉叔不喜歡部分人冷嘲熱諷懷舊的意義。
懷舊,不是為了回到當初什麼都沒有的技術環境。
我們懷念的,是那一個個從無到有的歷史時刻。
和那一代動畫人什麼都沒有,依然能講好一個故事的自強不息。
聰明的阿凡提騎著驢兒走四方;
神勇的黑貓警長眼睛一瞪,總能找到真相;
舒克和貝塔開著飛機闖世界;
掀開云遮霧繞的花果山,躍出人見人愛的孫大圣;
蓮藕長成了能上天下海的小哪吒……
還有人像老一輩動畫人一樣,純粹地未中國人造夢麼?
當你在不屑一顧談什麼“倒退”之時。
先問問你自己,何曾為中國動畫事業,添過哪怕一磚一瓦?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 為什麼彈幕都叫他八字奶](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zb_users/upload/2023/11/20231129190713170125603332788.gif)
本日打工人:綠里騎雞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7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