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話本、元雜劇中已有眾多的錢、銀、鈔等貨幣描寫。至《水滸傳》、《三言二拍》和《金瓶梅》,明代小說中的白銀描寫涉及到商品交易、人口買賣、捐贈、賞賜、稅收、借貸、盈利、賄賂、詐騙、偷盜、婚嫁、人情往來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與明代社會變遷相互印證。
明代 崇禎版《金瓶梅》插圖
世情小說、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約成書于明代嘉靖至萬歷年間,即十六世紀后至十七世紀前半期。文中出現錢銀交換共456筆,其中用銀430筆,共計約18萬兩,用途包括經營業務、家庭生活、社會交往、買賣丫鬟等;全書僅26次用錢記錄,賞賜、酬勞、施舍占了18次,用于交易的只有6次,且均為小額交易。《金瓶梅》文中的銀錢交易堪稱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的范本。
明 直隸常州府武進縣 景泰五年 秋糧折銀 五十兩銀錠
明時,一石=1.0737公石=70800克,一公斤=1180克,一兩=36.9克,一公斤米價以5元(2015年11月份各省的平均價)計算,明朝一兩銀子相當于現今的544.34元。但明中期以來,銀價購買力略有下降,本文暫將一兩白銀合500元計。
由此根據《金瓶梅》書中情節可推:明中晚期,一個10歲左右的普通丫頭的身價約在五兩至六兩銀子,即2500至3000元之間,年紀稍長或稍有才藝者,身價可達十兩以上,即5000元。生藥鋪伙計傅銘每月工錢為二兩銀子,即1000元,專修書柬的溫秀才每月三兩,即1500元,樂工李銘在西門家做樂師,每月有五兩銀子,即2500元。跑腿的小廝和抬食盒的腳夫,賞錢一般為一百文,但宴席中伶人的賞錢卻有兩錢銀子,有的高達五錢,合250元,是腳夫的5倍。
明 仇英畫《清明上河圖》局部,圖有“兌換紋銀酒器”
常時節得到西門慶資助后,為妻子買了較為體面的5件衣裳,自己兩件衣裳,共計六兩五錢銀子,每件約為一兩銀子,合500元;西門慶為李桂姐置衣,四套綢緞衣裳需五十兩,每套在5000元左右,已算奢侈,而李瓶兒的一件貂鼠皮襖需六十兩,價值3萬元,讓西門慶的眾姬妾嫉妒不已。
明 建昌府解納 萬歷四十七年 馬草銀 十兩銀錠
武大在縣門前買了一間小樓,上下兩層四間房,帶兩個小院,花了十數兩銀子,不超1萬元;花子虛在安慶坊的大宅估價七百兩,合35萬元;何太監買下夏提刑的大宅,“門面七間,到底五層,儀門進去大廳,兩邊廂房,鹿角頂,后邊住房、花亭,周圍群房也有許多”,費銀一千二百兩,合60萬元,為清河縣的高價豪宅。
明人畫作中的銀錠傾銷作坊圖
在詞話本中,西門慶乃宋徽宗政和年間山東省東平府清河縣人,父親西門達原走川廣販賣藥材,在清河縣開了一個生藥鋪,饒有幾貫家資。第三回中,王婆評價西門家:“家有萬萬貫錢財,在縣門前開生藥鋪。家中錢過北斗,米爛成倉,黃的是金,白的是銀,圓的是珠,放光的是寶,也有犀牛頭上角,大象口中牙。”雖不如《紅樓夢》中皇商薛家“珍珠如土金如鐵”,但也可見西門家之殷實。
明 泰昌元年 紹武茶銀 十兩銀錠
《金瓶梅》以其深刻而寫實的手法,忠實地記錄了那個時代中各色人等的生存狀態,展現了一個鮮活的世俗世界,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奴仆百工,吃穿用度等生活描寫細致入微,無處不在的銀錢交換盡顯人情冷暖。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