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伏羲先天八卦
按照伏羲的排法,八卦是按照: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的順序排列。
乾為天,兌為澤,離為火,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坤為地。
其實這就是大自然的八種自然現象和自然景觀。
伏羲那個時代的人是以原始采集狩獵為生,所以他們弄出來的八卦是面對大自然的。
舉例來說:
乾為天代表太陽,大晴天。
坤為地,代表大地,土地。天上有太陽,下面有大地。
坎為水,指的是河水,大江大河。離為火,山林著火也好,毒日頭曬著也好,泛指熱。
在古代,大江大河都是兇險的東西,過河本身就危險,如果發大水更是危險。山林著火也不好。所以坎為水代表艱難和兇險,離為火代表災難。
天氣會變化,于是震為雷,巽為風。還有刮風打雷。
這是最早的伏羲先天八卦:自然現象。
后人根據伏羲發明的這八卦,把這些自然現象兩兩一對,再組合,就變成了八八六十四卦。
兩個自然現象一組合,就形成了一天的陰晴冷暖,有故事,有場景。有故事自然就有吉兇了。
2
「文王拘而演周易」真實版本是這樣的
從解釋自然現象的原理到儒家經典,伏羲八卦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演變?
這里就不得不提及周文王的「后天八卦」了,這里面大有學問。
想要說清楚其中的緣由,我們得回到夏商周歷史發展上。商朝后期,周文王如何通過整理(算計)卦理,最后推翻商朝的故事。
夏商本質上是三個部落,各有各的領地。商人、夏人、周人是同時并存的幾個部落和城邦。
商部落的人,征服華夏地區,作為一個外來文明,他們需要建立一套神秘的統治方法,大概有三點:
第一,從伏羲八卦延伸出一套神秘體系。
第二,發明了一套制度:讓貴族和老百姓好酒好色。
第三,用活人祭祀的制度,殺人獻祭最有誠意。
他們把人抓來之后,和牛羊一起,放在祭壇上,把血放出來之后,沿著血槽流遍大地,讓上天喜歡自己。
商朝統治者后來把這個活外包了。周文王的先祖還有姜子牙的先祖,就是幫著商朝去抓俘虜送去做活人祭祀的承包商。
商朝統治了好幾百年,直到周文王出現。
周文王想在他這一代改寫歷史。要想破解這套神秘體系就得從根本出發,打破商朝的迷信體系。
商朝有自己一套迷信的方法,寫在一本叫《歸藏易》的書里。
周文王的前半生,游走在周部落和朝歌之間,大部分時間就是去朝歌偷著學八卦,回來后他按照自己的意思重新寫一遍。
先天八卦的排列邏輯是按照自然現象的順序:水對火,山對澤,天對地,風對雷。這是自然現象相對。
周文王的后天八卦按照人文地理順序重新排列了。
他把八卦順序調整了之后,伏羲先天八卦的大自然現象邏輯現在變成了后天八卦的地緣政治地理了。
商朝部落在中原地區,今天河南一代。周文王的部落在西邊,陜西北部一代。但周文王認為,他們西方有王氣,所以西方屬金,應該排列為兌為澤。而且要把乾卦和坤卦排列在兩邊,夾住它。巽為風被他放在東南方向。
這麼排列后,周文王慢慢開始有了造反的私心。于是他不僅重新排列了六十四卦,而且還給六十四卦重新寫解釋。
我們今天看到《易經》的正文部分,大部分都是文王寫的。而且背后是一套造反的計劃:
第三卦「屯卦」:卦辭「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第四卦「蒙卦」:第六爻「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
第五卦「需卦」;第六爻「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第六卦「訟卦」:卦辭「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第三爻「或從王事,無成」。
第七卦「師卦」:「大君有命,開國承家。」
第八卦「比卦」:「不寧方來,后夫兇」。
得知文王造反心思的紂王暴怒,把周文王抓起來,關在了羑里。
周文王去世后,他的兩個兒子:武王姬發,還有后來著名的周公姬旦(古代儒家心目中的圣王)。
他們哥倆,聯合他們的老岳父姜子牙的東方部落,按照文王在《周易》里的方略,聯合各路諸侯一起,在牧野之戰大獲全勝,攻進朝歌。紂王自焚,商朝也就終結了。
這就是《周易》正文的來歷。
3
孔子作《易傳》
我們現在看《易經》,里面有彖傳,序卦,象傳。作者是孔子。
孔子一生給《易經》做了十篇解釋文章,里面有《彖傳》也有《象傳》。《易經》里面出現的彖、象,還有系詞,文言、雜卦、說卦、序卦,這都是孔子寫的。
彖傳:解釋整個卦的大邏輯;
象傳:分大象和小象,大象和彖傳差不多;小象比較重要,它是解釋每一卦里的六爻,每一爻的具體意思;
原本在漢朝前,孔子寫的這些是單獨放在一起的。因為經是經,傳是傳。經是上古圣人的言行,傳是解釋這些言行的注釋。
但到東漢鄭玄和王弼時,為了抬高孔子,就把孔子的經和傳都打散了裝進六十四卦里了。孔子寫的傳,因此也就成了「經」。
最后,三樣東西加起來:伏羲的八卦,文王的經文,再加上孔子的注釋,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易經》基本文本了。
孔子作的《象傳》,都是關于君子的:
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經孔子處理后,《易經》已基本脫離了封建迷信和算命,也去除了那些打天下的思想,完全是講君子、德行,為人處世原則的一本儒家的經書。
這也是我要接下來要講版本的《易經》。
更多關于易經 故事,
請點擊下方「原文閱讀」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