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易經困的意思

解夢佬

困(卦四十七)兌上坎下

【原文】《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

【今注】困:卦名。在此有窮困,窘迫之意。

【今譯】困:亨通,占問大人則吉,無災咎。困境中雖有言相說而人皆不信(有罪的人無法申辯清楚)。

(《困卦》象征困頓:亨通;占卜結果表明,神通廣大的大人物可以獲得吉祥,

沒有災禍;此時許下的諾言很難令人相信。)

【周易正義】

47坎下兌上。困:亨。

[注]困必通也。處窮而不能自通者,小人也。

[疏]正義曰:“困”者,窮厄委頓之名,道窮力竭,不能自濟,故名為“困”。亨者,卦德也。小人遭困,則“窮斯濫矣”。君子遇之,則不改其操。君子處困而不失,其自通之道,故曰“困,亨”也。

貞,大人吉,無咎。

[注]處困而得“無咎”,吉乃免也。

[疏]正義曰:處困而能自通,必是履正體大之人,能濟於困,然后得吉而“無咎”,故曰:“貞,大人吉,無咎”也。

有言不信。

[疏]正義曰:處困求濟,在於正身脩德。若巧言能辭,人所不信,則其道彌窮,故誡之以“有言不信”也。

【集解】困:亨,○鄭玄曰:坎為月。互體離,離為日。兌為暗昧,日所入也。今上掩日月之明,猶君子處亂代,為小人所不容故謂之“困”也。君子雖困,居險能悅,是以通而無咎也。

虞翻曰:否二之上,乾坤交,故通也。

貞大人吉,無咎。○虞翻曰,貞大人吉,謂五也。在困無應,宜靜則“無咎”。故“貞大人吉,無咎”。

有言不信。○虞翻曰:震為言,折入兌,故“有言不信,尚口乃窮”。

【朱熹注】坎下,兌上。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困者,窮而不能自振之義。坎剛,為兌柔所掩,九二,為二陰所掩,四五,為上六所掩,所以為困。坎險、兌說,處險而說,是身雖困而道則亨也。二五剛中,又有大人之象,占者處困能亨,則得其正矣。非大人其孰能之?故曰貞。又曰大人者,明不正之小人不能當也。有言不信,又戒以當務晦默,不可尚口,益取困窮。

【原文】《彖》曰:「困」,剛掩也。險以說,因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今注】此釋《困》卦卦名及卦辭之義。剛掩:指《困》卦陽剛被陰柔所掩,其有兩層含義:1,《困》卦下坎上兌,坎為剛,兌為柔,坎剛被兌柔所掩。2,《困》九二被六二所掩,九三、九四為上六所掩。曰“二五為陰所掩也”,亦可備一說。有掩蔽之義。○險以說:《困》下坎為險上兌為說。○困而不失其所:《困》陽被陰所掩故曰“困”,但《困》上兌悅,下坎為通,故不失其所,即“亨”。如《系辭》所言:“困,窮而通。”其,大概。唯,猶是。○剛中:《困》二五居中。○尚口乃窮:《困》上兌為口,但兌一陰居上,故曰窮,窮,窮盡。《禮記·檀弓》“充充如有窮”。鄭注:“事盡理曲為窮。”

【今譯】《彖傳》說:困,陽剛被陰柔掩蔽。雖處危險之中而樂觀喜悅,窮困而不失其道,故“亨通”。這恐怕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吧。“占問大人吉祥”,因內外卦皆以陽剛居中。“雖有方相勸而不相信”,崇尚空口無憑,必遭窮困。

【周易正義】《彖》曰:困,剛揜也。

[注]剛則揜於柔也。

[疏]正義曰:此就二體以釋卦名,兌陰卦為柔,坎陽卦為剛,坎在兌下,是“剛見揜於柔也”。剛應升進,今被柔揜,施之於人,其猶君子為小人所蔽以為困窮矣。

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

[注]處險而不改其說,“困而不失其所亨”也。

[疏]正義曰:此又就二體名訓以釋亨德也。坎險而兌說,所以困而能亨者,良由君子遇困,安其所遇,雖居險困之世,不失暢說之心,故曰“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也。

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注]處困而用剛,不失其中,履正而能體大者也。能正而不能大博,未能說困者也,故曰“貞,大人吉”也。

[疏]正義曰:“其唯君子乎”者,結嘆處困能通,非小人之事,唯君子能然也。“貞,大人吉,以剛中”者,此就二五之爻,釋“貞,大人”之義。剛則正直,所以為貞,中而不偏,所以能大。若正而不大,未能濟困,處困能濟,濟乃得吉而無咎也,故曰“貞,大人吉,以剛中”也。

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注]處困而言,不見信之時也。非行言之時,而欲用言以免,必窮宅也。其吉在於“貞、大人”,口何為乎?

[疏]正義曰:處困求通,在於修德非用言以免困。徒尚口說,更致困窮,故曰“尚口乃窮”也。

【子夏注】剛則困,見揜于柔也。險而能說,雖困而通也。君子之行,存乎素也。困而自辨,而不責于人,修齊其德以自濟也。五為眾之歸焉。剛而能干,中而得當,大人之正也。亨困而吉,何咎之有乎。困而尚口,斯窮之矣,何所信乎,故君子飾行以亨困,而不以言也。

【集解】《彖》曰:困,剛弇也。○荀爽曰:謂二五為陰所弇也。

險以說,○荀爽曰:此本否卦。陽降為“險”,陰升為“說”也。

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荀爽曰:謂二雖弇陰陷險,猶不失中,與正陰合,故通也。喻君子雖陷險中,不失中和之行也。

貞大人吉,以剛中也。○荀爽曰:謂五雖弇于陰,近無所據,遠無所應,體剛得中,正居五位,則“吉無咎”也。

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虞翻曰:兌為口,上變口滅,故“尚口乃窮”。荀爽曰:陰從二升上六,成兌。為有言。失中,為不信。動而乘陽,故曰“尚口乃窮也”。

【朱熹注】《彖》曰:「困」,剛掩也。○以卦體釋卦名。

險以說,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以卦德、卦體釋卦辭。

【原文】《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今注】此釋《困》卦卦爻之象。澤無水:《困》卦下坎上兌,坎為水在下,兌為澤在上,水在澤下而澤上枯,故“澤無水”。致,猶援。遂sui,行。

【今譯】《象傳》說:水在澤下而澤上無水,《困》卦之象。君子效此當舍棄生命以實現志向。

(《困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兌澤上,為澤中無水之表象,象征困頓;作為君子應該身處窮困而不氣餒,為實現自己的志向,不惜犧牲生命。)

【周易正義】《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注]澤無水,則水在澤下,水在澤下,困之象也。處困而屈其志者,小人也。“君子固窮”,道可忘乎?

[疏]正義曰:“澤無水,困”者,謂水在澤下,則澤上枯槁,萬物皆困,故曰“澤無水困”也。“君子以致命遂志”者,君子之人,守道而死,雖遭困厄之世,期於致命喪身,必當遂其高志,不屈撓而移改也,故曰“致命遂志”也。

【子夏注】澤無水,涸而無潤也。夫積行以成其德,雖致命,終遂其道。君子之志,剛而不可拔也,故能致困而不可失其道也。

【集解】《象》曰:澤無水,困。○王弼曰:澤無水,則水在澤下也。水在澤下,困之象也。處困而屈其志者,小人也。君子固窮,道可忘乎?

君子以致命遂志。○虞翻曰:君子謂三,伏陽也。否坤為致,巽為命,坎為志,三入陰中,故“致命遂志”也。

【朱熹注】《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水下漏,則澤上枯,故曰澤無水。致命,猶言授命,言持以與人而不之有也。能如是,則雖困而亨矣。

【原文】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今注】株,先儒有解為枯木者,或為根者,或為樹干者。由爻意觀之,似樹干為勝。○歲,年。覿di,見。○幽不明:初六為陰柔而居最下,故曰“幽”,幽即“不明”,先儒有謂“不明”是釋經文中“幽”字者。

【今譯】初六:困坐在樹干上,在幽暗的山谷中,三年不能與人見面。

(屁股卡在木樁上坐立不安,退隱到幽深的山谷里,三年不與外人相見。)

(臀部挨了刑杖打,被關進牢房,三年不見外界天日。)

《象傳》說:“進入幽暗峽谷”幽暗不明。

(“入于幽谷”,就是進入荒僻陰暗不見天日的地方,比喻處境極其困難,看不到一線希望。)

【周易正義】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

[注]最處底下,沈滯卑困,居無所安,故曰“臀困于株木”也。欲之其應,二隔其路,居則困于株木,進不獲拯,必隱遯者也,故曰:“入于幽谷”也。困之為道,不過數歲者也。以困而藏,困解乃出,故曰“三歲不覿”也。

[疏]“初六臀困于株”至“三歲不覿”。○正義曰:“臀困于株木”者,初六處困之時,以陰爻最居窮下,沈滯卑困,居不獲安,若臀之困于株木,故曰“臀困於株木”也。“入于幽谷”者,有應在四,而二隔之,居則困株,進不獲拯,勢必隱遯者也,故曰“入于幽谷也”。“三歲不覿”者,困之為道,不過數歲,困窮乃出,故曰“三歲不覿”也。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注]言幽者,不明之辭也。入于不明,以自藏也。

[疏]正義曰:“幽不明”者,《象》辭惟釋幽字,言幽者,正是不明之辭,所以入不明,以自藏而避困也。釋株者,初不謂之株也。

【子夏注】能濟困者,剛直也。初以柔弱居于困窮,而不安其所也。而欲上應于二,為二所吝,幽于坎底,以至于三歲而無所見,不明之至也。

【集解】初六:臀困于株木。○《九家易》曰:臀謂四。株木,三也。三體為木。澤中無水,兌金傷木,故枯為株也。初者四應,欲進之四,四困于三,故曰“臀困于株木”。

干寶曰:兌為孔坎,坎為隱伏。隱伏在下,而漏孔穴,臀之象也。

入于幽谷,三歲不覿。○《九家易》曰:幽谷,二也。此本否卦。謂陽來入坎,與初同體,故曰“入幽谷”。三者陽數。謂陽陷險中,為陰所弇,終不得見。故曰“三歲不覿”也。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荀爽曰:為陰所弇,故“不明”。

【朱熹注】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臀,物之底也。困于株木,傷而不能安也。初六以陰柔處困之底,居暗之甚,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原文】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兇,無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今注】朱紱fu,一曰宗廟祭服;一曰君王之服,古時天子三公九卿“朱紱”,諸侯“赤紱”。○中有慶:九二居中而有中德,故“中有慶”。

【今譯】九二:被酒食所困(酒醉飯飽),紅色祭服剛被送來。正好用一祭祀。此爻出征則有兇。但無咎害。

(為醇酒美食所困擾而窮于應付,高官厚祿就將來到,應當用豐美的酒食祭祀神靈;出兵征戰即使遇到兇險,也不會受到傷害。)

《象傳》說:“醉于酒食”,守中道而有福慶。

(“為醇酒美食所困擾而窮于應付”,并不是很可怕的事,只要內心堅持中道,純正而有主見,就會有喜慶之事到來。)

【周易正義】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兇,無咎。

[注]以陽居陰,尚謙者也。居困之時,處得其中。體夫剛質,而用中履謙,應不在一,心無所私,盛莫先焉。夫謙以待物,物之所歸;剛以處險,難之所濟。履中則不失其宜,無應則心無私恃,以斯處困,物莫不至,不勝豐衍,故曰“困于酒食”,美之至矣。坎,北方之卦也。朱紱,南方之物也。處困以斯,能招異方者也,故曰“朱紱方來”也。豐衍盈盛,故“利用享祀”。盈而又進,傾之道也。以此而征,兇誰咎乎?故曰“征兇無咎”。

[疏]“九二困于酒食”至“無咎”。○正義曰:“困于酒食”者,九二體剛居陰,處中無應。體剛則健,能濟險也。居陰則謙,物所歸也。處中則不失其宜,無應則心無私黨。處困以斯,物莫不至,不勝豐衍,故曰“困于酒食”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者,紱,祭服也。坎,北方之卦也。紱,南方之物。處困用謙,能招異方者也。故曰“朱紱方來”也。舉異方者,明物無不至,酒食豐盈,異方歸向,祭則受福,故曰“利用享祀”。“征兇無咎”者,盈而又進,傾敗之道,以征必兇,故曰“征兇”。自進致兇,無所怨咎,故曰“無咎”也。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疏]正義曰:“中有慶”者,言二以中德被物,物之所賴,故曰“有慶”也。

【子夏注】剛而得中,為初三之附,豐于所資,困酒食者矣。酒食困,有位而得其民,則受其命服,而朱紱來矣。夫以位卑而有民利,潔敬以奉上,恃權而凌征之兇也。卑以自守,得無咎矣。

【集解】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案:二本陰位,中饋之職。坎為酒食,上為宗廟,今二陰升上,則酒食入廟。故“困于酒食”也。上九降二,故朱紱方來。朱紱,宗廟之服。乾為大赤,朱紱之象也。

利用享祀,征兇。無咎。○荀爽曰:二升在廟,五親奉之,故“利用享祀”。陰動而上,失中乘陽;陽下而陷,為陰所弇,故曰“征兇”。陽降來二,雖位不正,得中有實;陰雖去中,上得居正,而皆免咎,故曰“無咎”也。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翟元曰:陽從上來,居中得位,富有二陰,故“中有慶也”。

【朱熹注】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兇,無咎。○困于酒食,厭飫苦惱之意。酒食,人之所欲,然醉飽過宜,則是反為所困矣。朱紱方來,上應之也。九二有剛中之德,以處困時,雖無兇害,而反困于得其所欲之多,故其象如此。而其占利以享祀,若征行則非其時,故兇,而于義為無咎也。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原文】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

《象》曰:「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今注】困于石,指亂石擋道。據,占據。宮,宮室。○乘剛:六三乘凌九二之剛。○不詳:一本作“不詳”,詳、詳通。三是位不為天所佑,故不祥之兆。即《系辭》所謂“死期將至”。詳,善。有人訓為詳審,可備一說。

【今譯】六三:亂石擋道,又有蒺藜jili據于其上,入于宮室而看不到妻子。兇。

(困在石頭下面,站在蒺藜之上;剛剛回到家中,又不見了自家妻室,兇險接二連三來到身邊。)

(被捆在嘉石上示眾,又被關在四周有蒺藜的牢里,釋放回到家里,妻子卻不在了,兇險。)

《象傳》說:“蒺藜據其上”,陰柔乘凌九二陽剛,“進入宮室而見不到其妻”,乃不祥之兆。

(“據于蒺藜”,就是說陰柔凌駕在陽剛之上,情形就像是站在刺人的蒺藜上面,十分困窘。“入于其宮,不見其妻”,說明禍不單行,已經飽受各種困擾,家門又慘遭不幸,實在是不吉祥的兆頭。)

【周易正義】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

[注]石之為物,堅而不納者也,謂四也。三以陰居陽,志武者也。四自納初,不受已者。二非所據,剛非所乘。上比困石,下據蒺藜,無應而入,焉得配偶?在困處斯,兇其宜也。

[疏]“六三困于石”至“不見其妻兇”。○正義曰:“困于石,據于蒺藜”者,石之為物,堅剛而不可入也。蒺藜之草,有剌而不可踐也。六三以陰居陽,志懷剛武,己又無應,欲上附於四,四自納於初,不受己者也,故曰“困于石”也。下欲比二,二又剛陽,非己所據,故曰“據于蒺藜”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者,無應而入,難得配偶,譬於入宮,不見其妻,處困以斯,兇其宜也,故曰“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也。

《象》曰:“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疏]正義曰:“乘剛”者,明二為蒺藜也。“不祥也”者,祥,善也、吉也。不吉,必有兇也。

【子夏注】柔以居困,力不堪也。欲其往而困于四堅于石也。欲其安而據于二難于蒺藜也。進退無可安所存乎,以至于失位而殞身也。位之不當,不足亨,困不祥之至也。

【集解】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虞翻曰:二變正時,三在艮山下,故“困于石”。蒺藜,木名。坎為蒺藜。二變艮手,據坎。故“據蒺藜者”也。

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虞翻曰:巽為入。二動艮為宮,兌為妻,謂上無應也。三在陰下,離象毀壞,隱在坤中,死其將至,故“不見其妻,兇”也。

《象》曰:據于蒺藜,乘剛也。○案:三居坎上,坎為藂棘而木多心,蒺藜之象。

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九家易》曰:此本否卦,二四同功為艮。艮為門闕,宮之象也。六三居困,而位不正,上困于民,內無仁恩,親戚叛逆,誅將加身。入宮無妻,非常之困,故曰“不祥也”。

【朱熹注】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陰柔而不中正,故有此象,而其占則兇。石,指四,蒺藜,指二,宮,謂三,而妻則六也。其義則《系辭》備矣。

《象》曰:「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原文】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今注】徐徐,緩緩安行之狀。○志在下:九四之陽與初六之陰相應,故九四之志在于應下之初六。○雖不當位,有與也:九四以陽居陰為“不當位”,但九四與初六相應,故曰“有與”。有與,即有援助。

【今譯】九四:緩緩安行而來,困窘于金車遇險,雖有吝難,卻有好的結果。

(慢騰騰姍姍來遲,原來是被一輛豪華金車所困而不能脫身,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最終會有好的結局。)

(犯人被關在囚車里,慢慢走來。這很不幸,但最后被釋放了。)

《象傳》說:“緩緩而來”,其志在于應下之初六。雖不當位,卻有援助。

(“來徐徐”,表明沒有飛黃騰達的奢望,一心想著屈尊下士來擺脫困境;雖然所處地位不妥當,不能勝任職務,卻能得到志同道合者的支持。)

【周易正義】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注]“金車”,謂二也。二剛以載者也,故謂之金車。“徐徐”者,疑懼之辭也。志在於初而隔於二,履不當位,威令不行。棄之則不能,欲往則畏二,故曰“來徐徐,困于金車”也。有應而不能濟之,故曰“吝”也。然以陽居陰,履謙之道,量力而處,不與二爭,雖不當位,物終與之,故曰“有終”也。

[疏]“九四來徐徐”至“有終”。○正義曰:何氏云:“九二以剛德勝,故曰‘金車’也。”“徐徐”者,疑懼之辭。九四有應於初而礙於九二,故曰“困于金車”。欲棄之,惜其配偶疑懼,而行不敢疾速,故“來徐徐”也。有應而不敢往,可恥可恨,故曰“吝”也。以陽居陰,不失謙道,為物之所與,故曰“有終”也。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

[注]下謂初也。

易經困的意思

雖不當位,有與也。

[疏]正義曰“有與”者,位雖不當,執謙之故,物所與也。

【子夏注】初為之,應二剛困之,故遲遲而來,以待其間也。位之不當,不足亨,困可惜也。雖困于二,終歸其應,金車剛而能載也。

【集解】九四:來荼荼,困于金車,吝,有終。○虞翻曰:來欲之初。荼荼,舒遲也。見險,故“來荼荼”。否乾為金,乾為輿。之應歷險,故困于金,車易位得正,故“吝,有終”矣。

《象》曰:來荼荼,志在下也。○王弼曰:下謂初。

雖不當位,有與也。○崔覲曰:位雖不當,故“吝”也。有與于援,故“有終”也。

【朱熹注】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初六、九四之正應。九四,處位不當,不能濟物,而初六方困于下,又為九二所隔,故其象如此。然邪不勝正,故其占雖為可吝,而必有終也。金車為九二,象未詳。疑坎有輪象也。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原文】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今注】劓刖yiyue,是古代割鼻斷足之刑。又有人訓“劓刖”為不安貌。“赤紱chifu”解見上。○乃,于是。徐,緩慢。說即脫。○志未得:九五與九二無應,又被上六之陰所掩,故其志未得行。○以中直:九五以陽居中得正,故曰中直。直,猶正。《文言》:“直其正也。”○受福:祭祀享受福。

【今譯】九五:割鼻斷足之刑,困窘因赤紱而起,于是徐徐脫下赤紱,宜于祭祀。

(用割鼻子剁腳的酷刑治理天下,就會被自身所處的尊貴地位所困擾;但慢慢地又會走出困境,應當虔誠地祭祀神靈,才能保證前景順利。)

(被穿紅衣的人抓去,割掉鼻子,砍斷了腳,后來逐漸逃脫,趕快祭祝求神保佑。)

《象傳》說:“受割鼻斷足之刑”,其志愿未得實現。“于是慢慢脫下”,因有中正之德。“適合于祭祀”,受到福慶。

(“用割鼻子剁腳的酷刑治理天下”,表明處在至高無上的顯赫位置上,如果不恤民命,濫施酷刑,就會落得個孤家寡人,被困在眾叛親離的尊位上,擺脫困境走向亨通的志向就難以實現。“慢慢地又會走困境”,完全是由于堅守中庸、保持正直品德的結果;“應當虔誠地祭祀神靈,才能保證前景順利”,就是說誠心敬神,可以時時接受神靈恩賜的福分,求得吉祥順利。)

【周易正義】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注]以陽居陽,任其壯者也。不能以謙致物,物則不附。忿物不附而用其壯猛,行其威刑,異方愈乖,遐邇愈叛。刑之欲以得,乃益所以失也,故曰“劓刖,困于赤紱”也。二以謙得之,五以剛失之,體在中直,能不遂迷困而徐能用其道者也。致物之功,不在於暴,故曰“徐”也。困而后乃徐,徐則有說矣,故曰“困于赤紱,乃徐有說”也。祭祀,所以受福也。履夫尊位,困而能改,不遂其迷以斯祭,祀必得福焉,故曰“利用祭祀”也。

[疏]“九五”至“利用祭祀”。○正義曰:九五以陽居陽,用其剛壯,物不歸已。見物不歸,而用威刑,行其“劓刖”之事。既行其威刑,則“異方愈乖,遐邇愈叛”。兌為西方之卦,赤紱南方之物,故曰“劓刖,困於赤紱”也。此卦九二為以陽居陰,用其謙退,能招異方之物也。此言九五剛猛,不能感異方之物也。若但用其中正之德,招致於物,不在速暴而徐徐,則物歸之而有說矣,故曰“乃徐有說”也。居得尊位,困而能反,不執其迷,用其祭祀,則受福也。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疏]正義曰:“志未得也”者,由物不附己,己德未得,故曰“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者,居中得直,不貪不暴,終得其應,乃寬緩修其道德,則得喜說,故云“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者,若能不遂迷志,用其中正,則異方所歸,祭則受福,故曰“利用祭祀,受福”也。

【子夏注】物莫能兩大,二之豐則五道減矣。二以剛得眾,而五怒其甚也。將欲刑之上,下敵應不能勝也,故困之免矣。夫居尊以忿失其道也。終以中直久而說矣。至誠感神,況赤紱乎。故精意乃受其佑矣。

【集解】九五:劓刖,困于赤紱,○虞翻曰:割鼻曰劓。斷足曰刖。四動時震為足,艮為鼻。離為兵,兌為刑。故“劓刖”也。赤紱謂二。否乾為朱,故“赤”。坤為紱,二未變應五,故“困于赤紱”也。

乃徐有說,○虞翻曰:兌為說,坤為徐,二動應已,故“乃徐有說”也。

利用祭祀。○崔覲曰:劓刖,刑之小者也。于困之時,不崇柔德,以剛遇剛,雖行其小刑,而失其大柄,故言“劓刖”也。赤紱,天子祭服之飾。所以稱困者,被奪其政,唯得祭祀。若《春秋傳》曰:政由寧氏,祭則寡人。故曰“困于赤紱”。居中以直,在困思通。初雖踅窮,終則必喜,故曰“乃徐有說”。所以險而能說,窮而能通者,在困于赤紱乎!故曰“利用祭祀”也。案:五應在二,二互體離。離為文明,赤紱之象也。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陸績曰:無據無應,故“志未得”也。二言朱紱,此言赤紱。二言享祀,此言祭祀。傳互言耳,無他義也。謂二困五,三困四,五初困上,斯乃迭困之義。

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崔覲曰:以其居中,當位,故“有悅”。

利用祭祀,受福也。○荀爽曰:謂五爻合同,據國當位,而主祭祀,故“受福也”。

【朱熹注】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劓刖者,傷于上下。上下既傷,則赤紱無所用,而反為困矣。九五當困之時,上為陰掩,下則乘剛,故有此象。然剛中而說體,故能遲久而有說也。占具象中,又利用祭祀,久當獲福。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易經困的意思

【原文】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今注】葛藟lei,葛藤纏繞之草。臲卼niewu,慌惑動搖不安之貌。○“曰”,思謀之辭。○未當:上六處卦之上窮極而乘剛,故其位“未當”。○動悔有悔:案“動悔有悔,吉行也”以上下文思之,以“吉行”釋“動悔”似文義難通,故先儒之解,恐多有不妥。疑前“悔”字當作“晦”,“晦”有遲義,乃言動遲則有悔,此正與“吉”行之義協,故可取之。○行吉:上六為困之終,知悔而能去之,而有吉。“行”是釋“征”。

【今譯】上六:困于草莽,慌惑不安,思謀動則悔,雖然有悔,出征則吉。

(困在紛亂纏繞的葛藤中,身臨搖搖欲墜的山石之間,假如說動輒zhe會后悔,那就早點行動,讓悔悟快點到來,向前進軍會迎來吉祥。)

《象傳》說:“被草莽所困”,其位未當,“動遲而有悔”,行則吉。

(“困在紛亂纏繞的葛藤中”,說明所處位置不是十分妥當,腳下尚有難以解脫的絆索,因此困難重重。“假如說動輒會后悔,那就早點行動,讓悔悟快點到來”,這是十分明智的舉動,早些悔悟,把危險拋在身后,前途就會無比吉祥順利。)

【周易正義】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

[注]居困之極,而乘於剛,下無其應,行則愈繞者也。行則纏繞,居不獲安,故曰“困于葛藟于臲卼”也。下句無困,因於上也。處困之極,行無通路,居無所安,困之至也。凡物窮則思變,困則謀通,處至困之地,用謀之時也。“曰”者,思謀之辭也。謀之所行,有隙則獲,言將何以通至困乎?“曰動悔”,令生有悔,以征則濟矣,故曰“動悔有悔,征吉”也。

[疏]“上六困于葛藟”至“征吉”。○正義曰:葛藟,引蔓纏繞之草,臲卼,動搖不安之辭。上六處困之極,極困者也。而乘於剛,下又無應,行則纏繞,居不得安,故院“困於葛藟於臲卼”也。應亦言“困於臲卼”,“困”因於上,省文也。“凡物窮則思變,困則謀通,處至困之地”,是用謀策之時也。“曰”者,思謀之辭也。謀之所行,有隙則獲,言將何以通至困乎?為之謀曰:必須發動其可悔之事,令其有悔可知,然后處困求通,可以行而獲吉,故曰“動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

[注]所處未當,故致此困也。

[疏]正義曰:“未當也”者,處於困極,而又乘剛,所處不當,故致此困也。

“動悔,有悔”,吉行也。

[疏]正義曰:“吉行”者,知悔而征,行必獲吉也。

【子夏注】柔之為物,不能通于困,當困之終然,可征矣。居于上,而果于剛,欲其退也。為葛藟系之,欲其處也。臲卼而難據,皆不離于困也。柔弱質也,不能專斷,語其治也。何哉曰動悔有悔,其處也,則征矣,乃吉行也。

【集解】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兀,○虞翻曰:巽為草莽,稱葛藟,謂三也。兌為刑人。故“困于葛藟,于臲兀”也。

曰動悔有悔,征吉。○虞翻曰:乘陽,故“動悔”。變而失正,故“有悔”。三已變正,已得應之,故“征吉”也。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虞翻曰:謂三未變,當位應上故也。

動悔有悔,吉行也。○虞翻曰:行謂三,變乃得當位之應,故“吉行”者也。

【朱熹注】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以陰柔處困極,故有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之象。然物窮則變,故其占曰,若能有悔,則可以征而吉矣。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6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