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了這些解釋什麼感覺?這些在說什麼呢?十分之三是怎麼得出的,歷史上那麼多戰爭,人的生死豈可用此數據簡單描述?顯然不通,類似的解釋還有很多了。由此可知,我們對經典的理解、認知方式是有問題的。《中庸》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現在我們看一下道德經原文。
老子
參考帛書甲本、乙本與通行本,"貴生"一章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昔其蚤,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出生,入死,是描述一種天體現象,不是人的生死。何故?這就要了解我們中華文明的源頭。
中國文化
我們中華民族,在上古時期即孕育了原始科學、哲學與宗教合一的文明在理論科學上,一是以八卦、五行之說,歸納統攝萬象,作為宇宙、人事、物理抽象理論的法則。二是辨別日月行度,定二十八宿及歷法。三是始創養生學說、醫理學,如《黃帝內經》。
在人文思想上,認識天地、鬼神以及萬物,一體同根。即"道"的觀念,道能生萬物而非萬物之所生。至堯舜禹三代,天、神、人三位一體的思想成型,成為后世各家思想、學說、宗教信仰的根。如儒家的天人合一學說,屬于人文哲學;道家人神同體的觀念,屬于養神論一派;其他各派不一一列舉。
易經,自伏羲先天八卦至文王變后天八卦,經過文王、周公作卦辭、爻辭,即我們今天看到的《周易》,而連山易、歸藏易則散見在堪輿、算命、醫藥等方面。魏伯陽云:日月之謂易。
《周易》是展現天體運行的法則及衍生的生生不已的道理,文王演繹八卦——用歷史事件、現實事件去推演,以期得到與宇宙法則相連的駕馭世間的法則。
帛書《老子》
道德經的本質由道家人神同體的觀念,產生了養神論,以老子為代表。養神論不是宗教信仰的神了,屬于心物一元的思想。《黃帝內經》云:"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云,故曰神。"老子作《道德經》,傳承上古文化精華,包括了萬物本源、養神的方法及治世的原則。
《道德經》所言道、德,在養神的方法上融合了《周易》的道理,包含了大量的修真詞語,比如:知白守黑;上德、下德;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等等。比如,無為,可以參照乾卦來理解,乾卦的作用就是天行健,而不是什麼都不做。乾卦用在人,即是先天之性,人出生以后,乾卦變化,由性變命,這也是《中庸》修身的道理。
由上,對《道德經》而言,后人只能淺顯地接近本意,而無法體會真實。因此,無需過度解讀,它是思想的濃縮,全是結論。
老子
生之徒十有三的真實表達關于"貴生"一章,前面簡單提了一點,現在說一說,它究竟是表達什麼。
上面提到,日月之謂易。易的法則用于養神,其實主要來自乾坤坎離四卦的應用,日月于卦為坎離。這里的出生,入死,是指月亮圍繞地球的一月轉動現象。每月初三至十五,太陽落下月亮升起,每月十六至二十八,太陽升起月亮落下,二十九至下月初二,太陽月亮同起同落。養神之法利用一月之內六卦,即震、兌、乾、巽、艮、坤的陰陽變化,以天象變化表示。人體心腎,好比日月運行之理,心腎氣交,水火升降,運轉無窮。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