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我國全面放開三孩生育,這之后,各地的配套政策也陸續出臺,廣東推出了80天獎勵假期,江西也稱會給予產檢、生育等各種補助,有了錢,有了時間,是否就意味著三孩的養育更便利?每日人物找到了三位三孩家庭的父母,分別是北京的職場媽媽、成都的全職奶爸,以及生活在十八線小城的年輕母親,我們和他們聊了聊三孩家庭的甜蜜和困境,以及他們真正需要什麼樣的支持。
文 | 徐爽
編輯 | 金匝
運營 | 以繁
內文配圖 | 受訪者提供(除特殊標注外)
別的家長歡天喜地退出小升初群,
我一個都不敢退
王詩,女,80后,北京海淀
有三個孩子的 “海淀媽媽”,一天通常是這樣度過的。
每天早上7點起床,7:30前會把三個小朋友收拾好,送到學校去。7:30到下午5點之前,這個時間段主要忙工作:帶一個100多人的團隊,見客戶和開會。下午5點,接孩子去上課外班,6點多回家。晚上7點到10點是完全陪孩子的時間,然后10點到12點,團隊每周一到兩次線上工作會議,基本安排在這個時間段 。
我認識的三孩媽媽們,大多數和我節奏相似,普遍都是處于這種非常忙碌的狀態,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彌足珍貴。有些朋友家里只生了一個,孩子稍大點,家長們基本可以解脫了——他們想出差就出差,想旅游就旅游,想二人世界也有很多的時間和自由。而三娃媽媽,只能見縫插針趁著周末三個孩子都在課外班,才有自己的二人世界,這樣的機會,最多也就是兩三周一次吧。
三孩家庭一個最主要的矛盾是,無法真正照顧到每個人。有一年我和老大從日本旅行回來,老大得了當時傳染性極強的甲流,我怕傳染給老二和老三,就在酒店租了個房間和老大一起住。那時候老二天天在家哭著找我,老三也跟著哭,我當時就挺難受的,有時候你照顧了這個,就沒辦法照顧另外兩個,這是不可避免的。
▲ 老二和老三在休息。
其實生三孩不是我們的本意,之前我打算生兩個,第三個是意外懷上了,舍不得打掉,而且那時有信心可以養好,信心主要是來自家庭,尤其是丈夫在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但后來也發現,我當時根本沒意識到教育內卷的程度。
成為“海淀媽媽”之前,我是一位準“順義媽媽”,原本計劃讓孩子們讀國際學校,走留學這條路,等疫情來了,發現很多東西不可控,尤其是未來出國讀書,也是未知數,出于更穩妥的考慮,我們商量著把孩子轉到了海淀。
從“順義媽媽”到“海淀媽媽”,我最大的變化是,焦慮感轉移到了一個新的領域,從音體美導向,轉向學科導向。到了海淀,進入公立學校,學費少了,但學科培訓班反而多了起來,免不了。而且也需要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投入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獨生子女的家長可以做到對孩子百分百投入,我們三孩家長,只能把一顆心掰成三瓣用,教育上也是如此,做不到那麼精細化的監督。
在雙減政策之前,帶孩子在海淀上培訓班,很多家長會坐在教室后面全程陪同,一起上課,一起記筆記,然后回來輔導。我內心深處雖然不太認同這種模式,但也知道這樣做對現階段的孩子來說有巨大的好處。游泳課上,有的家長會在旁邊很仔細地指導孩子,腰要怎樣,腿要怎樣……畢竟教練要面對好多孩子,有時候顧不上。結果就是,嚴密監督中,“精細化”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確實課業成績很優秀,課外活動也很棒。
而作為一個三娃家長,大多數時候都是把孩子送去上課,然后又得趕快去接手下一個孩子。最近“雙減”政策出臺,其實對于我們這種學科補習本來就很少的家庭來說,影響不算大,學科類課程和自學盡量集中到工作日的晚上,到了周末,除了我們常規的壁球、游泳、馬術、鋼琴、書法、舞蹈等等,反而還多出來一些時間可以戶外。
▲ 父親帶著三個孩子外出旅游。
但每學期最有挑戰的,就是對著學校課表和各類社團安排,決定自己家的課程表,既要保證每個孩子能學習自己喜歡的項目,又能挑選到負責任的機構和老師,還要考慮時間安排上彼此不沖突。就像疫情期間,全民網課的時代,我們常常是這邊老二在上鋼琴課,還沒結束,那邊老大的舞蹈課開始了,把桿和整面鏡子就在鋼琴邊上。
如果說別人家的“小升初”是一場短暫的戰爭,那我們三孩家庭就是一場“持久戰”。北京小升初的一個特殊性是,競爭壓力比他們的中考、高考都大,這一階段非常依賴家長的資源和渠道。海淀的“小升初”,靠的不僅是簡歷漂亮,還需要家長去搜羅很多信息,我經常開會開到一半,手機突然彈出條信息說,“某某學校”在收簡歷了。那我得趕緊趕過去,實在不行找個閃送,還得盯著他不能投錯箱子。教委名義上不準搞簡歷考試這一套,所以有時候學校會打“秘密電話”,那麼我的手機不能錯過任何來電。
最近老大剛升完學,很多同年級的家長都歡天喜地退出了小升初群,而我的消息群和家長群一個都不敢退,因為要留著老二、老三以后繼續用,這大半年都處于這種非常焦慮的狀態。有時候和老公討論說,如果我只有一個孩子,我可能對她的付出會更多些,說不定她最后升學的結果也更好。
但從另一個層面去想,獨生子女的家庭,通常家長的寄托和關注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更容易精英化、精細化培養,而我家孩子不止一個,心態上,更多是想去發掘每個孩子身上優勢和特質。有兄弟姐妹,他們也會通過互相參照來理解自我和他人,有那種互相學習的氛圍。
三孩家庭的小孩,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也會更強一些,他們會意識到,所有的東西都是要分享的。兩個小孩是相互關系,三個真的就是“小社會”,會有矛盾,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但是打著打著就好了,好了又接著打,也可能會“結盟”,兩兩一組非常隨機,會有更多的張力。我們家兩個弟弟是睡上下鋪,關系好的時候,弟弟會給哥哥發張“VIP券”,表示你可以和我一起睡下鋪,弟弟不高興了,哥哥你就睡上鋪,如果非要睡下鋪,就拿“VIP券”來換。姐姐也會發這個所謂的“VIP券”,決定兩個弟弟要不要進她房間玩耍,我們家每天都特別熱鬧。
▲ 王詩的三個孩子,分別生于08年、12年和14年。
帶三孩的夫妻是背靠背在打仗,
顧不上回過頭給對方一個擁抱
Lionel,男,80后,四川成都
每次在小區里遛娃,人家看到我一男的帶著三個,還都是男孩,總會議論幾句:“好家伙,一個男孩一百萬,你們家,三百萬。”以后是不是要給每個孩子一百萬買房,我持保留態度,但孩子的成長和養育,我覺得我絕不能錯過。
我妻子大學畢業沒多久就生娃,生完老大又意外懷了雙胞胎,三年來一直待在家里,生娃、養娃又生娃,一直在重復,后來她有點想逃離這種狀態,也羨慕身邊很多同齡朋友,還單身,精力都可以放在自己身上。她這種狀況,其實我很理解,考慮到我之前的工作經歷更豐富,將來回到職場能選擇的余地也相對更多,所以雙方商量后,決定妻子去工作,而我,開始當三個兒子的“全職奶爸”。
為什麼會做出我帶三個孩子的決定,因為在我看來,孩子的前三年,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我小時候父母離異,跟著媽媽長大,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渴望有個家、成為好父親,還有就是,我身邊朋友們的經歷,也促成了我的選擇。
▲ Lionel帶著三個孩子在小區玩耍。
我有一對創業的朋友,他們生了兩個孩子,因為公司做得比較大,更多的精力和責任感都傾注到公司去了,陪伴小孩的時間很少,白天見不到面,晚上回去之后多少要和孩子互動一下,所以孩子也開始跟隨大人的節奏,特別晚才休息。他們也想彌補日常陪伴的缺失,但感覺還是力不從心。之前我看那位媽媽懷孕晚期還應酬,分娩前一天也在開會,后來,他們意外懷了第三胎,還是對雙胞胎,夫妻都想要,但工作太忙,孩子沒保住——我不愿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之前還是有些積蓄的,待在家里,也可以接一些自由職業的活兒,所以,辭職沒有導致我有太大的負擔,或者有跟社會脫節的感覺。有的朋友誤解我已經財務自由了,不然一個男的怎麼愿意待在家里?其實不是的,我只是做了一些家庭與事業的權衡,一個階段性的選擇。
當然,回到家庭,日常要面對的,更多是喂奶、換尿布、陪孩子等等這些枯燥、重復的勞動,瑣碎的事情,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是考量和協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去年,雙胞胎還小,我父母還有保姆都住家里,共同照顧小孩。你想,三個小孩,五個成人,一個屋檐下,太復雜了。比如請老人照顧小孩,這算是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有時候他們教育觀念不對,我也不會苛責。照看小孩這事對老人沒啥實質性的好處,他們相當于“義務的保姆”。還有保姆,她的感受也得照顧到——她不開心了辭職就能走,但更換、磨合新保姆對我們來說很麻煩,小孩子也經不起一直換。
這幾位一有情緒壓力,都傾向于找我吐槽,但如果我有什麼情緒,只能自我排解。有時候排解不掉,可能會把這個情緒帶給孩子。書上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應該是溫柔而堅定,但很多事撲面而來時,人是很難做到這一點。和妻子角色互換后,我算是體會到很多媽媽們說的那種“疲憊心累”“耐心用盡”的感覺,更理解妻子當初為什麼想“逃離”家庭。有時候我實在受不了,也得去小區轉一圈,再回來,會覺得家里的空氣都不一樣了。
三孩家庭,對夫妻間的親密關系也是個考驗。記得婚禮上,我抱著美好的想象——結婚生子是感情的升華。備孕那會兒,我們非常好,因為有共同的生活目標。但后來時間和精力要分到三個孩子身上,給伴侶的就沒那麼多。有需要調解的事情,得等孩子都去休息,但那時已經非常疲憊,沒法很好地溝通,第二天起來,又是同樣的柴米油鹽……
我覺得我和妻子的很多爭執,本質上是因為對婚后生活的預期不一致。她是需要很多愛和安全感的人,希望我能記得“媽媽”的角色之外,她也是“妻子”。但現在,有三個孩子,我們更像并肩作戰的隊友,各司其職,更多時候是背靠背在打仗,顧不上回過頭給對方一個擁抱。
我也很理解現在的年輕人不想生那麼多,一個孩子已經一堆糟心事,生三胎其實需要對親密關系、對自己有足夠信心。因為養孩子是個無休止的工作,目測接下來的20年都不會太容易。養育的過程我也一直在思索,我如何有自我的空間,也能讓孩子有相對健康、獨立的自我。
▲ Lionel在給雙胞胎剪頭發。
白天絕大部分時間,我都陪在孩子身邊,每天大概有兩小時是屬于“高質量陪伴”,我需要和他們一直交流、互動,剩下的時間,我在旁邊看著、偶爾說話即可,給他們一些自己探索的空間,這時候我可以一心多用,做一些碎片化的事情,比如刷刷新聞,回復信息。晚上9:30后,孩子們都去睡覺了,時間才是完全屬于我的。這個時候,我終于能一個人坐在書房里,發會呆,看點美劇,或者做些自我反思。帶娃占據了我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但保留一些自我空間是有必要的。
之前我看到一條新聞說,成都市政府聯合幼兒園搞了暑期兒童托管,但我們這邊的街道、社區都不了解情況,我好不容易要到公益托管機構的名單,打電話去問,發現收費比普通幼兒園還貴,每個小孩5000元/月。之前攀枝花也說要給生育二孩、三孩家庭補助,一個月發500元,但這錢對于大部分家庭來說杯水車薪。我覺得養三孩,社會層面的實質性支持還是缺乏的,所有壓力都得家庭來扛。
現在,我們每個月用在孩子上的開銷大概是兩萬左右,有認識的別的家長花費更多,他們可能比較注重品牌吧。我的觀點有些不同,從重要性來說,我覺得父母投入的注意力>時間>金錢,陪伴這個東西是無價的。
如果一個孩子在他小時候能得到無條件的愛,各種需求的滿足,那麼他內心的安全感會很強,以后會勇于探索,所以我辭職后,從北京回成都的路上,弄了個房車,邊走邊玩,一家三口,開了三個月。我覺得那段經歷對老大的性格影響蠻大的,他現在很開朗,膽子大,在外面也會和陌生人社交,放得很開。
之前我去國外出差,經常在公園看到一大家子出游,大的、小的,處得都很融洽,沒有一團糟。我感覺三孩家庭對于西方社會來說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他們在福利政策上做得比較好,比如孩子一出生就有“牛奶金”,一直到18歲,父母的工作時長一周也就40小時,家長有更多的時間去照顧家庭。還有就是文化觀念上的包容:男性也會意識到家庭陪伴的職責和重要性,對于爸爸帶娃這件事,人們不會驚訝,或者覺得“這個男人不夠成功”。
出走之后,丈夫才真正意識到
我作為三胎媽媽的辛苦
徐曾,女,90后,安徽宿州
作為一個婆家來自山東農村的三孩媽媽,而且是三個女孩,我想我遇到的問題,大家應該能想象得到。
首先是重男輕女。生完兩個女孩后,婆家希望我繼續生,生個男孩。其實我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就有點產后抑郁,老公的爺爺是我抑郁的重要原因,懷孕時,他天天在我耳邊嘮叨:要是個男孩多好啊。我不去他家,他也會跑到我們家看我,逢人就指著我的肚子說,算命的覺得這一定是個兒子。當時我整個人很崩潰,聽到“男孩”這個詞,心里就很難受。
▲ 圖 / 《漂亮主婦》劇照
生完第三個,我的抑郁大概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每天都非常煩躁。我會問丈夫,有酒嗎,我想喝酒。但我得母乳喂養,不能喝。之前孕期也是,我表現得非常“作”:孕婦本該控糖,可我偏要吃榴蓮,還買特別大的那種,一看就吃不完,丈夫讓我買小點,我就跟他吵。要吃火鍋,就一定要去城西那家,家人說離著太遠,大肚子過去不方便,我不行,不去那家,我就不吃飯。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可能體內激素水平變化太大,情緒不穩定。
喂老三的時候,一直堵奶,吸奶器都吸不出來,有了血泡,生疼,小孩在那哭,我也焦慮到不行。之后好長一段時間里,一聽見小孩哭,我乳房就痛。每天除了喂奶,什麼也不能干,當時唯一的發泄方式是抓娃娃,到了午休時間,12點左右,丈夫會帶著小孩陪我去商場,一抓就是兩小時,等兩點了,他再去上班,也是一種發泄吧,到現在我家里還有一大堆娃娃。
后來我意識到,如果我全身心集中在帶小孩這一件事上,真的會很累,所以第三胎生完兩個多月,我就決定要出來做點什麼,分散注意力。后來我開了一家小店,白天把孩子接到店里來,邊開店邊照顧孩子。
現在回想,結婚前是如此自由,但有了三孩,完全是家庭主婦,除了圍著小孩轉,圍著家庭轉,其它什麼也不會,所以我總是和大女兒說,你以后不要結婚,結婚就沒有自由了。
我老公并不了解有三個孩子意味什麼,他會說,不就是帶小孩嘛,沒什麼大不了的。有一次,我忙著給三個孩子換衣服,他就一直坐那兒玩手機,搭把手都不愿意,我一下火就上來了,小孩往那一扔,就回娘家揚州去了。
▲ 圖 / 《我是真的愛你》劇照
我還是很舍不得離開小孩的,因為自己是留守兒童,小時候爸媽在外地上班,我跟著爺爺奶奶長大,但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這樣,我希望她們每天都能快樂。有時候,再多的煩惱和痛苦,看著這麼幾個小人兒,一臉純真,“媽媽,抱抱”,心就化了。
但不能否認的是,在揚州的這一個星期,我可開心了,最大的感受是,生活太爽了,一個人好舒服。為什麼要活得那麼累?背負這麼多小孩?為什麼我的丈夫不用背負?小孩又不是我一個人生的。我把丈夫的電話和微信通通拉黑,直到丈夫的姐姐打電話把我召回來。
大概是因為那次“出走”,丈夫意識到一個三孩媽媽的辛苦,開始主動做些家務,干活會搭把手,他之前愛玩游戲,生完第三個之后,電腦也賣掉了。現在的生活,我總體是比較滿意的。我的店就在我老公的店對面,一條馬路之隔,小孩有什麼事,我就把他喊過來處理。丈夫每天會把早飯做好,喂飯、接送,一個月至少要陪小孩去兩次公園。
我的店不大,掙的錢不多也不少,覆蓋房租成本肯定是可以的,額外賺的,也能貼補一下養娃費用。我們在三線小城市生活,開銷不大,每個月養三個小孩的錢差不多五六千元,畢竟吃飯在婆婆那,有一點兒啃老,這部分其實是婆家承擔了。
我和老公都是90后,結婚比較早,現在已經買了套房子,我娘家還有一套,我們夫妻倆再奮斗一套出來還是可能的。三套房子,給三個閨女,以后她們肯定餓不死,其它的我也不想再多做打算。
今年過年,我回老公他們山東老家,那些親戚朋友聊天說,現在男孩結婚彩禮好貴,訂金20萬,結婚20萬,還得全款車房,加起來估計200萬。我慶幸還好不是生了三個兒子,否則除了每個人200萬的彩禮,我是不是以后還得幫他們帶小孩?現在有三胎政策了,那我不得帶9個小孩?不敢想象。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涉及人物均為化名)
▲ 圖 / 《坡道上的家》劇照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6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