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說,哲學家是文化的醫生。
文化隨著人群的思潮與行動,顯示多彩多姿的面貌;
其中當然有好有壞,有危機也有希望,誰去分辨判斷呢?
答案是哲學家。
哲學家的分析與評估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是關懷的角度總是較深較廣。
這一點,可以由他們說過的警世格言中,得到一再的印證。
以西方哲學為例,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史賓諾莎說:“不要哭,不要笑,要理解”;
加繆說:“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
這三句話廣為傳誦,成為許多人的座右銘,正是因為其中含意發人深省。
個人如果因而覺醒,選擇正確的人生途徑,文化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2 影響我最深的一句話我自己有幸研習哲學二十年,對于中西哲人的智慧,在口誦心維之際,也嘗試在生活中具體實踐。
這中間,影響我最深的一句話是什麼呢?
是一位大家較不熟悉的哲人,希臘時代(約紀元前6世紀)的赫拉克利特所說的:
“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
當我最初讀到這句話時,先是覺得詫異;
然后想起身邊許多朋友的遭遇,確實與他們各自的性格有關。
性格包括性向與風格,性向是天生的,風格是后天培養的;
這兩者之間關系密切,但是既然有后天培養的部分,就表示還有改變的余地。
由此,我逐漸推知:
若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須改變自己的性格。
為了改變自己的性格,我努力學習,用心觀察,知過能改,從善如流;
偶然也有一錯再錯的時候,但是至少不會迷迷糊糊,而是清楚明白自己:
錯在哪里,如何錯了,以及為何一再犯錯?
犯錯之后,若是勇于承擔責任,并設法謀求補救,顯然比束手無策、后悔莫及要好。
失敗是一回事,從失敗中記取教訓則是另一回事。
久而久之,我可以比較完整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
可以發揮的時候,全力出擊,求其盡善盡美;
碰上自己的弱點,則謙虛藏拙,避之若浼,省去制造困境的機會。
3 面對命運與超越自己由于認識自己的性格,我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
命運是什麼?
命運是一個人不管愿不愿意,都會遭遇到的處境。
其中含有許多無可奈何的成分,好像人的主觀能力無法發揮什麼作用。
這個時候如果你能認識自己,就有兩種因應方法:
一是接受命運,因為命運是由自己的性格所塑成的,不能怨天尤人,只能默默忍受。
二是改造命運,既然命運與性格有關,那麼何不嘗試改善自己的性格,以便走向理想的未來?
改善自己的性格,其實正是“超越自己”;
說得嚴重一點,是要“以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甚至肯定“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眼前種種譬如今日生”。
當然,這樣做并非完全放棄自己的性格,而是以理性態度予以調適,藉此減少阻力,增加助力,達成自己預定的目標。
4 早被推演出的結局回顧來路,“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這句話確實改變了我的生命行程。
說得玄妙一些,曾有精于算命的朋友,好意為我推演命盤。
推演的結果是,我這一生不得不坦承失敗。
坦白講,我在青年時期,難免覺得前途茫茫。
哲學固然是我啟蒙以來的唯一所愛,但是哲學不是面包;
吃飯若是沒有著落,哲學家肯定會陷于困境,甚至難免于夭折。
該以何種態度去面對似乎注定的結局呢?
此后的人生中,我是這樣做的:
增強自己的主觀意愿與主動能力,說做就做,鍥而不舍,以致先天的命格一再發生變化;
未來發展究竟如何,已經到了不易掌握的地步;
即使這些統統被掌握,我仍然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不受影響,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態度。
人生是緊緊握在自己手中的,我們若是無法完全決定自己的命運,至少我們可以決定自己面對命運時的態度。
這不也是一種成功的人生嗎?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5846.html